《洪武皇帝》餓殍遍野白骨蒼易子而食泣彷徨淮右布衣朱元璋築牆積糧緩稱王摧張滅陳戰鄱陽北伐中原旌旗昂八股文章束思想科舉之制勝宋唐剝皮實草殺貪官皇親國戚亦不免主少國疑忌功臣腥風血雨護皇權氣吞山河誅暴元驅逐胡虜滌腥羶斯民小康數千萬恢復中華誰比肩治隆唐宋蠻酋贊千秋功過後人辨
朱棣眼見手中的這一冊《永樂大典》開本宏大,遠遠大於普通書籍的尺寸,頗顯皇家威儀,不禁甚是滿意,頷首笑問道:“此書長寬幾何?抄寫古籍如許之多,共計耗費幾多人力?”
“書長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召集朝野之士兩萬以上,以館閣體抄錄而成。”解縉欠身奏答道。
靖難之戰奪位,難免有朝野文士不肯認同自己的皇位正統,此事始終如一絲陰霾,在朱棣心中揮之不去。他之所以命姚廣孝,解縉等人不惜人力,物力編纂《永樂大典》用意便在於開創超越自己的父親的文治,以收服天下文人士子之心。今日眼見煌煌巨典大功告成,心情極爲愉悅,平日裡喜怒不形於色的朱棣滿面笑容,不厭其煩的問道:“如此浩如煙海的大典,查閱書籍豈非勞神費力?”
解縉自《永樂大典》上取過一本早已備下,洪武皇帝朱元璋昔年下旨編纂的《洪武正韻》,雙手奉上奏道:“陛下無慮,此《永樂大典》以韻統字,以字系事編纂,依照《洪武正韻》中韻母,按每韻下分列單字,在每單字下詳列該字音韻,訓釋以及它的篆,隸,楷,草各種書體。再依次將有關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聞異見,詩文詞曲隨字收載,查索者只需因韻以求字,因字以考事,開卷無所隱也。”
朱棣聞言連連頷首,笑道:“揭其綱而目畢張,振其始而末具舉。此《永樂大典》震古爍今,當能顯我大明燦然文治,流傳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