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綠帽騎兵

按照戰國時的常例,陣地戰時只有勝利一方有權打掃戰場。

但可別小看了打掃戰場這個工作,因爲在這個過程中等於是又讓勝利方補充了部分武器甲冑,即便是後世的冷兵器時代,也沒有任何軍隊會輕易的放棄打掃戰場的機會,或者說是對陣亡士兵的兵器甲冑不屑一顧。

因此得勝之後的秦軍要打掃戰場,六國聯軍自然是不得干涉,而且就眼下看來即便想要干涉也不可爲之。

六國聯軍的大王車處,此時已然開起了緊急軍事會議。今日初戰,先一陣車戰被秦軍以火油破之,再一陣魏武卒卻直接被秦軍的強弩盡數殺滅,六國聯軍的士氣低迷的無以復加。

“諸位,對眼下之戰,有何看法?”魏王見龐涓被氣得吐血,自然也就接過指揮權,將擔子攬到了身上。魏罃(念ying個人,自小便在祖父魏文侯和父親魏武侯創下的強盛基業天蔭享樂,少年時期居於宮廷,既未曾帶兵打仗,也沒有出使奔波。直到三十年前其父魏武侯病逝,若不是王弟公子緩欲密謀篡奪大位,魏罃也決無機會展露其頭角抱負。

即位之後,魏罃文有老公叔,武得龐涓,且一直以自己在奪位大戰勝出爲傲,認爲自己是天生奇才,自當統一天下,因此身上的王霸之氣確實強大,非匹夫走卒可比。

“車戰、步戰皆一敗塗地。此時已經日落西山,難道魏王還想挑燈夜戰不成?”趙侯向來嘴毒,張口便損了魏王一句。作爲盟軍一方,將出戰魏軍的戰績描述爲“一敗塗地”,是很不厚道地行爲!

而楚王卻是搖頭道:“依孤王之見,當再派一陣騎兵出戰,看看這窮秦還有怎樣手段!”

“那……依楚王看來,當出哪國騎兵?”魏王卻是也不怕醜,直言道:“今日兩戰。可都是我魏國出兵……”

“魏王此言差矣!”韓昭侯聽着不耐,卻是道:“既爲聯軍,何分彼此。我韓國強在弓弩騎射,既然楚王意欲派出騎兵試探秦軍實力。我韓國當仁不讓,願出兵五千!”

“五千?”魏王一聽惱了,奶奶地老子兩陣都是出兵萬人,你居然出兵五千。這不是打我臉麼?

見魏王神色不對,向來喜歡搞事地趙侯立馬接口:“就是,韓侯也忒小氣了點。今日出戰,魏軍戰車出了千乘。被秦人滅掉了一百六七。武卒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你韓侯既然願請這最後一戰,出兵五千不是讓人恥笑麼!若不是趙韓兩**制不同。老哥願意再借你五千。沒得丟了我六國聯軍的臉面!”

“趙種。你……”韓昭侯被趙成侯說的面色一紅,激憤而起。而被趙侯一語雙關拿來點題的魏王雖然面色也不好看。但至少最後趙侯羞辱韓侯的話語符合自己的利益,當下便揚聲道:“韓侯切勿動氣,趙侯話也在理。今日兩戰都是派兵萬人,最後一陣出兵五千,這也太……”

“哼!一萬便一萬!”韓昭侯此時年紀不大,不過三十餘歲,雖然已經封侯可尚未即位爲君,因此畢竟火候不如魏王、趙侯般老辣,受不得譏諷這便中了激將之計。

當下韓昭侯便在魏王的王車上詔來本國的領軍大將,讓其列出一萬騎兵,準備乘着天黑之前再接一戰,試探試探看看秦軍還有什麼招數。

而也在六國聯軍開會的同時,秦軍這邊打掃戰場地工作也進行的快要完畢。得到軍令之後,雖然很不爽吳狄下達的不準殺俘命令,但卻也是隻能嚴格的按照軍令執行。三千步卒分派出一千人來協助戰車搬運死屍和傷殘魏軍,而其餘兩千人卻是全部發散開來,撿拾地面上猶如莊稼一般地箭矢。

實話說,吳狄製出的這種重箭成本並不高,在陽谷的兵器作坊裡,一套灌注模具一個時辰能灌注六百支箭胚。然後再經過箭坯粗磨,箭頭淬火、細磨開鋒三道工序,一支殺人利箭這便完成。可這一次應戰倉猝,陽谷的兵器作坊也趕工不及,因此一萬強弩每人只帶了二十支這種重箭出來,這也是爲什麼嬴下令二十發急速射地原因。

申時末,太陽距離地平線已經只有一人來高,六國聯軍方面卻是鼓號齊鳴,只見軍列之中卻是走出了一支打着綠旗,身着綠衣、綠袍,頭戴綠帽的騎兵來。前文曾經提到,戰國時各國都以各自德行來設定軍服旗幟顏色,這韓國出於晉國,但爲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幟服飾皆爲綠色。雖然就後世人看來,穿着一身綠也不算什麼,可以冒充一下什麼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但是穿了一身綠後又戴着綠帽綠盔,卻是太雷人了!

見六國聯軍還出騎兵要打這地三陣,吳狄也是愕然,當下軍令急出,以作應對。

不過半刻,秦軍這便也是有騎兵出,不過只是千人。這千人騎兵並未在軍前列陣,而是在一名鷹盔將軍地率領下直赴戰場中線,而鷹盔將軍卻是單人獨騎手持秦國旗向魏軍中軍奔去。來至聯軍中軍,鷹盔將軍通名道:“大秦中軍左部將子岸,求見六國聯軍主帥!”

“爾等來此何事?”魏王滿臉不爽,眼下聯軍主帥已經被氣得吐血半升,正在喝藥灌湯。

子岸自然識得魏王,當下拱手道:“我王口詔:今日天色已晚,願兩軍罷兵,明日再戰。”

“天色晚麼?”魏王裝傻充愣,卻是笑道:“依本王看來,還不算晚!”

子岸聽得氣憤,直言喝道:“魏王可是決意要戰?”

“有何不可?”魏王也懶得和子岸浪費口舌。笑道:“莫非秦軍怯了?”

“哼!”子岸冷哼一聲,高喝道:“你要戰!便戰!”

當即子岸打馬轉回,行至中線,這一千多橫列排開,站得密密麻麻的秦軍騎兵卻是磨蹭了快有一刻這踩齊齊轉身而回。

又過半刻,中線西側地秦軍已然將戰場打掃完成,只見軍列當中卻是再次走出了七千弩手和三千矛手。聽了陣前望軍傳來地急報,魏王和韓侯愣了,趙侯和楚王也傻了。唯獨一直不怎麼吭聲地燕文公卻是笑着走下王車,道:“秦軍竟是還要用強弩對騎兵?此戰只

精彩,本公當仔細觀摩一二!”言畢燕文公命人開來戰車,直赴陣前。

而王車之上的魏王、韓侯四人也是犯了嘀咕。論用兵幾人雖然不是什麼兵家大師,但也知道用弓弩對付騎兵是不太可能地,即便你弓弩射的夠遠夠快,可你架不住騎兵速度快啊。一旦被騎兵衝入陣中。即便一萬人去其七八,也足夠殺光毫無防護的弓弩手了。當下只見趙侯和楚王對視一眼,也是急忙下了王車,等上自家戰車開往陣前。準備細細觀摩。

五位諸侯去其三,餘下魏王和韓侯也抗不住了,當下魏王的王車不動。兩人卻是上了韓侯地車也赴陣前。

五人是爲國主。自然不能去戰陣之前近距離觀摩廝殺。所以車的位置停在了軍前距離戰場中線的一處山丘之上,由三萬魏武卒團團護衛。以防公叔的前車再現。當五國諸侯就位,韓國地一萬綠帽騎兵也準備完畢,這便催動戰馬向秦軍弩陣直撲而去。

韓國地處山西東北,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433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爲三個諸侯國。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韓國雖然以制強弩而聞名,但戰國之時各國都是大勢擴充騎兵,因此韓國也不落人後,以強弩爲貨,與魏國燕國置換了大量的戰馬,也建成了一支稍嫌“強大”的騎兵。這些騎兵配上韓國自產自銷地強弓勁矢,其戰力自然不可小視。而且這一次,韓國所出兵馬便是三萬騎兵和兩萬弩手,單從兵種戰力而言,只怕是比燕、齊、趙、楚這四國略強一籌。韓國與秦接壤,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因此對秦國是有領土需求的,自然也想多出力,多分地。

說時話長,卻說這百息不到地功夫,韓軍便以跨過戰場中線,卻是兵分三路向秦軍的弓弩陣地撲去。騎兵進攻,講究的是速度和角度。魏武卒被強弩剿殺地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因此韓軍自然不會再犯這低級錯誤,糾結成一團享受秦軍箭雨洗禮。

而秦軍方面也自然不能再如對付魏武卒一般以享受狂抽猛送地激射快感,在騎將隊將地指揮下原地不動變成了一個圓陣,而原本在陣後的長矛手也從軍列陣隙中手持長矛鑽了出來,站在弓弩手外圍充當人肉盾牆。

韓軍突入八百步,秦軍定風箭射出。此時已經夕陽西下,漫天紅霞點點,卻是恰好西北晚風剛起,正利秦軍。當下秦軍強弩陣中首先呼道:“大風!大風!大風!”

“連環箭陣!十發重箭散射!二十發羽箭交替射擊!準備!”嬴一聲大喝,隊將急忙傳令下去。經過剛纔打掃戰場,雖然秦軍所射地重幾乎全數取回,但重新分配之後還是每人短少了五支,眼下秦軍弩手箭囊的備箭只有重箭十五支,普通羽箭三十支。

韓軍突入六百步,不少韓軍已經將背上的鐵胎複合短弓和三支羽箭扣在手裡。此時韓軍強在弓弩,戰法自然效仿戎狄部族,出戰也是先強弓騎射,再短刃拼殺、

五百步,只聽韓軍當中突然傳來幾聲馬嘶,卻是有戰馬失了前蹄跌倒在地。一開始還只是數匹,可剛進入四百步準備全軍加速衝鋒時便見這馬失前蹄的竟然是一批一批的摔倒,再觀左右兩路分頭夾擊的隊伍也是如此。韓軍雖然大惑,可已經衝鋒到這個距離,自然也不可能調轉馬頭後撤,當下便一咬牙齒繼續加速前進。

三百步時,嘣的一聲震天巨響自秦軍箭陣響起,韓軍騎士全部伏低身體準備強闖箭陣,便也在這時不少韓軍騎士卻是奇怪地發現前方的地面上居然有兩個兩個插在地面,只露出不到半尺來高的木棍。當這些士兵們還在納悶這小木棍作何用處的時候,卻聽見胯下戰馬突然發出一聲悲嘶鳴,接着便覺得眼前的景物一旋,便連人帶馬翻倒在地。

一名韓軍騎士摔得討巧,恰好摔在了一對小木棍的傍邊,就在他被友軍的戰馬踩成肉泥之前,終於看清了這小木棍的玄機:木棍之上纏繞着一根細細的繩狀物,細細看去,面向來路的那面竟然好似開了刃口的刀鋒。

這木樁,正是吳狄改良的絆馬索。只不過,纏繞在木樁上的索子被吳狄換成了手工打製,經過回火淬火處理的鋼絲,並且這鋼絲還是尖頂三角形的,尖頂部分全部都經過了打磨。高速疾馳中的戰馬若是不小心踢中這條絆馬索,下場可就不是跌倒,而是生生被這鋼絲將腳掌給切下來!

兩百步,韓軍終於衝入了射程,可能夠拉弓射擊的卻已經寥寥無幾了。

絆馬索、陷馬坑,僅僅是這兩樣便至少絞殺了一半韓軍騎兵,而兩百步的距離又恰好是秦軍強弩拋射的最大射程,在密集的箭雨洗禮之下,很少有騎兵能衝出這片死亡地帶。因爲從這裡一直到秦軍陣前五十步,至少還有一千多個陷落坑和五百多道絆馬索在等着他們,即便讓他們衝入五十步之內,也別忘了秦軍還有一項秘技,那便是突馬槍!

之前吳狄見聯軍派出騎兵便急讓子岸去陣前對話,正是爲了拖延時間好做佈置。但時間太過緊急,因此佈置的陷阱並不如在隴西對陣西豲騎兵那般講究套路。並且三千條鋼絲絆馬索今日也是頭次使用,吳狄也不知道實戰效用究竟如何!

綠帽騎兵衝鋒到這個位置,自然是再也衝不進去了,跑在最後的兩三千騎兵急急如上家之犬一般打馬轉回,不少人轉的急了卻還跌落馬下。

“軍令:讓炊事營的廚子們速速磨好廚刀,今夜大犒三軍,開馬肉筵!”吳狄滿面喜色,又是一場零傷亡的戰鬥,看來無敵弩的射程應該再加強些許了。

第264章 首要之法第78章 公叔病逝第240章 予民希望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115章 因齊獻子第82章 無兔也烹第180章 天公地道第156章 秦風勁矢第274章 邯鄲驚變第319章 軍功爵制第26章 君已入甕第94章 我要逆天第165章 十二字策第259章 旅者熊義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130章 罃王歸魏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47章 武器革新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184章 何以背之第191章 秦中之變第156章 秦風勁矢第153章 半渡而擊第93章 順天逐命第18章 明知是計第295章 鐵壁盾牆第87章 順天逆天第246章 周王獻鼎第303章 圈地遷民第105章 人性本惡第20章 罷黜岐山第2章 少樑之戰第242章 越女刺秦第73章 英雄戰車第136章 強秦九策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90章 天命已改第289章 劃江而治第84章 以酒論國第61章 霖雨綿綿第7章 撤軍櫟陽第30章 雅典來客第204章 氣勢如虹第167章 大秦九數第315章 男耕女織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205章 一鼓而下第249章 愚敵以戲第15章 人殉惡母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04章 天下皆賊第29章 作繭自縛第10章 風起雲涌第277章 彼時西域第174章 戎狄借兵第163章 簡兵卸甲第262章 大發其財第123章 歃血盟誓第42章 奇才景監第86章 再會龐涓第129章 明娶王姬第273章 秦趙聯盟第151章 我攻你受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64章 驚天之變第83章 奪食者鞅第257章 秦王夜追第188章 蠶羌蠶劼第119章 雪夜奇客第109章 削髮明志第38章 時機未至第121章 王者歸來第194章 請爾就烹第83章 奪食者鞅第256章 免貴姓嬴第317章 撲朔迷離第110章 墨子出山第143章 問法慎到第120章 乘風歸去第195章 首變之法第292章 大秦箭陣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96章 淄水之賓第301章 過河拆橋第306章 魏國伐秦第71章 初會龐涓第226章 反客爲主第213章 四國縱橫第49章 請戰西豲第31章 滿載而歸第153章 半渡而擊第98章 一變再變第3章 整戈待旦第85章 八寶奇宴第142章 假道伐魏第95章 天命最高第72章 舌戰六國第162章 爲弟求賢第2章 少樑之戰
第264章 首要之法第78章 公叔病逝第240章 予民希望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115章 因齊獻子第82章 無兔也烹第180章 天公地道第156章 秦風勁矢第274章 邯鄲驚變第319章 軍功爵制第26章 君已入甕第94章 我要逆天第165章 十二字策第259章 旅者熊義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130章 罃王歸魏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47章 武器革新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184章 何以背之第191章 秦中之變第156章 秦風勁矢第153章 半渡而擊第93章 順天逐命第18章 明知是計第295章 鐵壁盾牆第87章 順天逆天第246章 周王獻鼎第303章 圈地遷民第105章 人性本惡第20章 罷黜岐山第2章 少樑之戰第242章 越女刺秦第73章 英雄戰車第136章 強秦九策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90章 天命已改第289章 劃江而治第84章 以酒論國第61章 霖雨綿綿第7章 撤軍櫟陽第30章 雅典來客第204章 氣勢如虹第167章 大秦九數第315章 男耕女織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205章 一鼓而下第249章 愚敵以戲第15章 人殉惡母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04章 天下皆賊第29章 作繭自縛第10章 風起雲涌第277章 彼時西域第174章 戎狄借兵第163章 簡兵卸甲第262章 大發其財第123章 歃血盟誓第42章 奇才景監第86章 再會龐涓第129章 明娶王姬第273章 秦趙聯盟第151章 我攻你受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64章 驚天之變第83章 奪食者鞅第257章 秦王夜追第188章 蠶羌蠶劼第119章 雪夜奇客第109章 削髮明志第38章 時機未至第121章 王者歸來第194章 請爾就烹第83章 奪食者鞅第256章 免貴姓嬴第317章 撲朔迷離第110章 墨子出山第143章 問法慎到第120章 乘風歸去第195章 首變之法第292章 大秦箭陣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96章 淄水之賓第301章 過河拆橋第306章 魏國伐秦第71章 初會龐涓第226章 反客爲主第213章 四國縱橫第49章 請戰西豲第31章 滿載而歸第153章 半渡而擊第98章 一變再變第3章 整戈待旦第85章 八寶奇宴第142章 假道伐魏第95章 天命最高第72章 舌戰六國第162章 爲弟求賢第2章 少樑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