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時代的曙光(完)

bookmark

咚咚咚咚咚咚!

鄴南城皇宮門前的大鼓,被兩個宮廷禁衛拼命的敲着。此刻天才麻麻亮,寬闊的朱雀大街上,就已經有很多中樞官員在此等候了。

爲了今天,這些人當中不少人都準備了半個月都不止,開完這次朝會,就要放“年假”正式“休沐”了,等下次朝會的時候,要務也是籌備春耕,一般性的政務不會提起。

因此,這次朝會,就會把過去所有的事情,做一個徹底的了結!

誰明年會升官,誰明年會貶職,誰和誰又會被清洗,就看這一遭了。

宰輔楊愔挺着胖胖的大肚子,看了看跟自己並排而行的崔季舒,火光照耀下,這位平日裡都風輕雲淡的崔氏俊才,此刻也是面色凝重。

甚至比他在高澄身邊當差的時候,還要慎重不少。

“聽說,獨孤信和王琳,前些日子都入鄴城了,不過他們很低調,誰也不見。你說,今日會不會對他們二人進行冊封呢?”

一邊朝宮門走去,楊愔一邊沉聲問道。

高伯逸這兩手大棋,不管是鋪墊也好,還是前期的準備也好,都做得很足了。現在,就是他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

這兩股勢力的引入,將會極大限制楊愔身後的河北世家。特別是王琳年後將會入淮南,坐鎮壽春,虎視揚州!

這條商路,如果世家想做文章的話,高伯逸有的是辦法來制衡。

而不是世家用這條商路的稅收,來鉗制齊國中樞財政!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王琳這步棋。

對此楊愔也不得不服氣。高伯逸手裡的好牌,都是他自己打出來的,而不是高洋給的。楊愔想了一下,就算高洋還在,他也未必能使出這一招。

就更不要說高演高湛之流了。

“遵彥(楊愔表字)……這次,你可能會被罷相。”

崔季舒看了楊愔一眼,見對方無動於衷,他繼續說道:“高都督會扶持自己的班底上位,現在也是時候了。李祖勳乃是太后家人,上位後高都督不好掌控。

唯有李德林出身李氏旁支,又是很早就入了府邸當長史。雖然年輕,但……他很有可能接替相位。”

崔季舒看着洞開的宮門,裡面黑乎乎的,像是吃人的怪獸一般。從前上朝的時候,哪怕高洋還在,他也不曾像今日這樣感慨萬千。

時代不同了,連楊愔都要被罷相,那自己呢?

“有人跟你說的麼?”

楊愔疑惑的問道。

這種消息,連他都不知道,崔季舒居然知道了,其中意味,很值得揣摩。不過更值得揣摩的是,崔季舒居然現在告訴自己!

他們明明昨晚還在一起吃過飯的!那個時候爲什麼不說?

楊愔的腦子稍微有點亂,只是對着崔季舒點了點頭,一句話也沒說。兩人來到宮門前,門後面站着一排禁衛和紅色宮服的內侍。

貌似還要搜身才能進入,不僅如此,只有“唱名”了的官員,才能從這扇門內進入,而以前,這個規矩……似乎並沒有被嚴格執行過。

包括高洋時代。

高洋時代特別喜歡召開“小朝會”,也就是找幾個心腹大臣在御書房裡討論大事。禮儀性極強,實用性又極差的“大朝會”,高洋是不屑於開的,除非必要。

所以“唱名”制度(也就是點到名字才能進入皇宮),朝會的時候沒有認真執行,畢竟皇帝不喜歡麻煩。

而高洋死後,李祖娥母子孤兒寡母的弱勢,自然不可能在禮儀上爲難中樞羣臣,故而當今日的“唱名”開始的時候,楊愔和崔季舒一時間都愣住了。

上次唱名是多久前來着?

他們都不太記得了,反正起碼也有好幾年時間了吧?

不過讓他們鬆了口氣的是,禁衛搜身,只是“意思”了一下,隨便拍幾下,就讓他們進了皇宮。在楊愔看來,這些小細節,都有些耐人尋味。

當然,也可能只是他們自己想多了,誰知道呢?

……

齊國要過年,周國當然也要過年,不過比較起府庫充盈的齊國,周國這個年有點不太好過,畢竟宇文邕吃了一個大敗仗,傳導到國內需要時間。

年關,恐怕就是爆發的時間。

長安皇宮,御書房裡,點着炭火,倒不是太寒冷。只不過桌案前宇文邕的面色,卻難看得嚇人。他面前的老臣,名叫劉孟良,北魏時期,就跟着宇文泰走南闖北,堪稱是三朝老臣。

宇文邕繼位後,讓他擔任大司農。

宇文泰的政治改革,就是仿《周禮》,而《周禮》的天官之屬有大府(即太府),輔佐太宰掌理貢賦之事。

宇文邕架空大府後,又恢復了大司農這個職務,仿魏晉官職。

其實大司農也是由《周禮》的官職演變而來的,秦代的時候設治粟內史,漢初沿置,主管財政,賦稅,農桑,權力極大!

漢景帝改治粟內使爲大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改爲大司農。

不過魏晉以來,財政收支劃歸太倉尚書、度支尚書、戶部尚書,將大司農的權職架空,大司農逐漸變成不管財政、會計,主要掌國家倉廩之官,又稱司農卿。

說白了,劉孟良就是周國管糧草的。年關年關,中國的規矩,就是過年前,把這一年所有的東西都算清楚。劉孟良剛纔交給宇文邕的,就是今年周國的糧食收成和理論上府庫中還有多少糧食。

理論上啊,實際上只會更少。

只不過,這個“報表”,把宇文邕給嚇到了!

因爲今年的收成,比去年還低!

今年府庫裡的糧食,更是比去年裡府庫的還少。

“劉卿家,你告訴朕,今年的糧食,是不是撐不到明年夏收?”

不可否認,民間也有些糧草,無論貧富,都不會連家中的口糧都不留下。可是,如果官倉裡沒有糧食,那就意味着,國家對於乾旱蝗蟲等天災人禍,沒有任何抵禦能力!

到時候可不好收場啊!

“陛下,今年乾旱,糧食歉收,微臣亦是變不出糧食來。”

劉孟良雙手攏袖行禮道。

他一顆糧食都沒有貪墨,亦是沒有倒賣官倉,這方面,周國管的比齊國要嚴格多了,起碼比高洋時期的齊國嚴多了。

宇文邕要是不滿意,那也沒有辦法,誰讓他帶兵出征,消耗了大量的糧草,卻沒有奪回一寸土地呢?

而且還丟了宜陽和弘農。

劉孟良對宇文邕有點不以爲然,因爲他是老臣,而且一直是跟着宇文泰打天下的。他覺得宇文邕好大喜功,先不說眼光如何,就說處理政務軍務的手段,都差了宇文泰一大截。

這如何讓人能尊重得起來?

其實不光是劉孟良是這麼想的,北周的很多老臣,如宗室宇文貴,小司空陸通等等,都對宇文邕頗有微詞。

“那你有什麼辦法呢?說給朕聽聽?”

宇文邕平視着劉孟良問道。

其實,朝中老臣對他的態度到底怎麼樣,宇文邕又不是傻子,當然是很清楚的。只不過,大臣不能一天就全換了,新鮮血液充實進來,不但需要時間,更是需要機遇!

本來,若是此次攻略洛陽成功,可以一面籌備遷都,一面搭建新都城的行政機構,將自己提拔的新人加進去。

一旦時機成熟,遷都洛陽,那麼宇文邕不喜歡的那些老臣們,就統統留在長安,官職不變,不過卻是會被徹底架空!

北魏孝文帝元宏創造了一個“遷都改政局”的例子後,他身後的效仿者無數。哪怕那些當初喊着“不要漢化”而造反的六鎮鮮卑,在得到權力後,才知道元宏的套路是地地道道的“真香”!

當曾經的被壓迫者站在了統治者的位置,想法會跟以前完全不同,畢竟,打碎一箇舊世界雖然很容易,但建設一個新世界無疑要難得多。

宇文邕就覺得,現在光糧食問題,都讓他感覺很爲難了!

這還不提其他的。

“陛下,人力皆有窮盡之時,微臣無能,愧對陛下,請乞骸骨,讓微臣回鄉務農。”

劉孟良將官帽摘下來,放到宇文邕的桌案上,然後退後兩步,雙手攏袖,保持着行禮的姿勢。

宇文邕一下子臉漲紅了,胳膊上的青筋都暴起,恨不得拔出掛在牆上的佩劍,直接把劉孟良砍死!

然而,若是因爲這點事就要殺人,那他跟歷史上那些暴君有什麼區別?

哪怕是高洋這種“惡名在外”的君主,面對朝臣,也不是想暴起就暴起啊,他在辦正事的時候脾氣還是很好的。

宇文邕自認爲他的脾氣比高洋好很多的。

“愛卿這是何意?”

“陛下,微臣無能,若是微臣賴在大司農的位置上不走,又解決不了周國缺糧的問題,到了明年,周國餓殍遍地,那樣微臣百死難辭其咎。請陛下成全微臣,另選賢能。”

劉孟良懇切的說道。

把自己說成無能的人,然後辭官,肯定會大大的得罪皇帝。然而,劉孟良卻毅然的提出辭官,這顯然是因爲,他有更重要,更充分的理由。

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只是這些,宇文邕無從得知。他只知道,這次從洛陽回來以後,長安城內暗流涌動,以前潛藏在水下的矛盾,似乎也隱隱有露出水面的苗頭。

“把官帽拿着,你乞骸骨,朕不許。你先回去反省反省,朕乏了,退下吧。”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 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宇文邕疲憊的擺擺手,劉孟良行了一禮之後,將官帽戴好,緩緩退出書房。

其實,他的辭職,宇文邕已經允了。然而,若是大臣們一提出辭職,皇帝就立刻批准,那豈不是在盼着這位大臣早點滾蛋?

於情於理,這樣做都不合適。

起碼也要稍微推辭一下。

離開御書房,出了皇宮,劉孟良有些沮喪的回到家,卻見守在門口的兒子劉昉,卻告訴他,大司徒宇文貴,在客廳裡已經等了許久!

宇文貴本姓慕容,字永貴,昌黎大棘(今遼寧省北票市)人,並非是跟宇文泰同宗,只能算是宇文氏的同族。

一直以來,都得到宇文泰的器重,他對宇文泰的異常忠心。

但是,對於宇文邕是不是也是這樣,那就要打個問號了。

劉孟良與宇文貴相熟,一進屋,就邀請宇文貴去書房詳談。兩人對坐好後,劉孟良才把官帽放到宇文貴面前說道:“我今日辭官了,陛下不許,可是,明日我再辭官,他可能就許了。”

嗯?

最近朝局敏感,宇文貴是來跟劉孟良交換信息的,沒想到一來就聽到了大料!

“大司農當得好好的,你爲何辭官不做?”

宇文貴難以置信的問道。

宇文邕帶兵出征慘敗,正好是弱勢的時候。對方強勢的時候你不辭官,等弱勢再辭官?當官的技術不行啊兄弟!

“這是爲何?”

宇文貴沉聲問道,緊緊盯着劉孟良的眼睛。

“我今日將官倉糧食的賬冊統計,給陛下看了。還有今年的收成情況。”

劉孟良幽幽的說道。

宇文貴哪怕是個平民百姓,也知道今年收成很差,更何況他也是大官呢?他略一沉思,便勸慰道:“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跟你辭官有何關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劉孟良長嘆一聲道:“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我給你看一本書。”

劉孟良站起身,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翻到某一頁後,遞給宇文貴。

“你自己看吧。”

這本書叫《三國演義》,那一頁的故事是說,曹操軍中缺糧,幾乎到了譁變的邊緣。爲了平息紛爭,曹操污衊糧官貪墨糧草倒賣,還發明瞭一句話,叫“借爾頭一用”。

這個故事不長,宇文貴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後有些無奈的看了劉孟良一眼,只能長嘆一聲,將書合上。

“看明白了?”

“明白了,可是,陛下不是曹操。”

宇文貴強辯道。

“他哪裡比得上曹操?”

劉孟良不屑道:“曹操匡扶漢室,以少勝多,哪一點宇文邕比得上?”

這話有些犯忌諱,可宇文貴實在是無言以對。因爲這話確實不好聽,可也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比較而言,齊國的那個高伯逸,倒是更像曹操一點。

“我這麼說吧,大司農誰接我的位置,誰就是把頭掛在腰間,隨時可能掉的。等周國缺糧的時候,殺一個大司農平民憤,不算稀奇吧?與其這樣,還不如我現在就辭官不做了。”

第977章 潮水退卻第1108章 驚蟄(上)第392章 真誠與虛僞第1242章 年關將至(完)第596章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上)第857章 歷史的十字路口(下)第16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坐牢坐出花)第684章 不夜城(下)第738章 高屋建瓴(中)第185章 先斬你一臂(上)第509章 名將的基本水準第1135章 命運的齒輪(完)第1050章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第655章 趙郡李氏的潛藏實力(上)第215章 恨得牙癢又無可奈何第1297章 無言的結局第1095章 鄭伯克段(下)第395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189章 不甘與期翼第988章 世間的套路千篇一律(下)第884章 意外(下)第14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獨孤永業)第295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下)第1060章 論功行賞(上)第1343章 鮮花白骨鋪滿路(下)第307章 這就是政治第83章 決戰三臺之巔(打虎英雄)第296章 賣國求榮之輩人人得而誅之第195章 別來添亂了行嗎第1087章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上)第1168章 運作(上)第1300章 勵精圖治(上)第848章 經濟制裁(2)第1099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第204章 世家的威力第393章 壯士斷腕第1220章 東風破(完)第1332章 搖搖欲墜第249章 不好意思,我攤牌了第211章 別慌,我們走慢點第1089章 筆桿子到底是不如槍桿子(上)第515章 北周猛虎(上)第19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授之以漁)第519章 危如累卵第257章 讒言大比拼第443章 遲到的祭奠第1192章 歷史的潛流(下)第887章 塵歸塵,土歸土(中)第693章 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第317章 哀大莫過心死第668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第242章 匍匐的獵手第681章 大廈將傾?第100章 指鹿爲馬第1304章 高都督,永遠滴神第559章 鄴都郊外獵狡狐(5)第600章 強勢迴歸(加更求票)第195章 別來添亂了行嗎第674章 德不配位,必遭其咎(加更求票)第873章 旭日東昇(1)第1076章 蓄勢待發(1)第166章 風高浪急第7章 被放鴿子的未來陳文帝第689章 蠢蠢欲動(上)第740章 “南宮”和“北宮”(上)第1008章 一路向北(1)第829章 尊嚴與夢想第686章 有滋有味的白龍魚服(中)第1036章 殺俘不祥第181章 善意的結局第1235章王不見王(上)第846章 人生的高光時刻第544章 狂風暴雨罩長安(1)第465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1052章 猜不透(上)第1293章 請注意倒車第187章 密謀第1066章 改革的春風(完)第747章 北齊好叔父(下)第108章 籌謀第1148章 再出發(完)第1040章 下一站晉陽(上)第1064章 改革的春風(2)第548章 狂風暴雨罩長安(5)第54章 天邊的陰影第1265章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上)第176章 西魏有破綻第786章 人間有正氣(下)第612章 大鍋飯沒有啦,小炤更香(上)第407章 躍躍欲試的趙貴第1049章 皇帝也無法爲所欲爲第355章 砍瓜切菜第1224 章 時代不相信眼淚(下)第21章 惡客上門第1007章 既生瑜何生亮(下)第1010章 一路向北(3)第215章 恨得牙癢又無可奈何第1326章 熱鍋螞蟻第937章 燃燒軍團(6)第502章 爛船還有三千釘
第977章 潮水退卻第1108章 驚蟄(上)第392章 真誠與虛僞第1242章 年關將至(完)第596章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上)第857章 歷史的十字路口(下)第16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坐牢坐出花)第684章 不夜城(下)第738章 高屋建瓴(中)第185章 先斬你一臂(上)第509章 名將的基本水準第1135章 命運的齒輪(完)第1050章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第655章 趙郡李氏的潛藏實力(上)第215章 恨得牙癢又無可奈何第1297章 無言的結局第1095章 鄭伯克段(下)第395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189章 不甘與期翼第988章 世間的套路千篇一律(下)第884章 意外(下)第14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獨孤永業)第295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下)第1060章 論功行賞(上)第1343章 鮮花白骨鋪滿路(下)第307章 這就是政治第83章 決戰三臺之巔(打虎英雄)第296章 賣國求榮之輩人人得而誅之第195章 別來添亂了行嗎第1087章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上)第1168章 運作(上)第1300章 勵精圖治(上)第848章 經濟制裁(2)第1099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第204章 世家的威力第393章 壯士斷腕第1220章 東風破(完)第1332章 搖搖欲墜第249章 不好意思,我攤牌了第211章 別慌,我們走慢點第1089章 筆桿子到底是不如槍桿子(上)第515章 北周猛虎(上)第19章 大理寺獄三日遊(授之以漁)第519章 危如累卵第257章 讒言大比拼第443章 遲到的祭奠第1192章 歷史的潛流(下)第887章 塵歸塵,土歸土(中)第693章 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第317章 哀大莫過心死第668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第242章 匍匐的獵手第681章 大廈將傾?第100章 指鹿爲馬第1304章 高都督,永遠滴神第559章 鄴都郊外獵狡狐(5)第600章 強勢迴歸(加更求票)第195章 別來添亂了行嗎第674章 德不配位,必遭其咎(加更求票)第873章 旭日東昇(1)第1076章 蓄勢待發(1)第166章 風高浪急第7章 被放鴿子的未來陳文帝第689章 蠢蠢欲動(上)第740章 “南宮”和“北宮”(上)第1008章 一路向北(1)第829章 尊嚴與夢想第686章 有滋有味的白龍魚服(中)第1036章 殺俘不祥第181章 善意的結局第1235章王不見王(上)第846章 人生的高光時刻第544章 狂風暴雨罩長安(1)第465章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1052章 猜不透(上)第1293章 請注意倒車第187章 密謀第1066章 改革的春風(完)第747章 北齊好叔父(下)第108章 籌謀第1148章 再出發(完)第1040章 下一站晉陽(上)第1064章 改革的春風(2)第548章 狂風暴雨罩長安(5)第54章 天邊的陰影第1265章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上)第176章 西魏有破綻第786章 人間有正氣(下)第612章 大鍋飯沒有啦,小炤更香(上)第407章 躍躍欲試的趙貴第1049章 皇帝也無法爲所欲爲第355章 砍瓜切菜第1224 章 時代不相信眼淚(下)第21章 惡客上門第1007章 既生瑜何生亮(下)第1010章 一路向北(3)第215章 恨得牙癢又無可奈何第1326章 熱鍋螞蟻第937章 燃燒軍團(6)第502章 爛船還有三千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