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德被狗腿子們架着,回到了劉府。
他哀求劉美幫他報仇。
卻沒料到劉美又責罰了他一番。
劉美親自上陣,手持着水火棍抽他,胳膊粗的水火棍,抽在劉從德屁股上,打的劉從德哇哇大叫。
劉美一邊抽,一邊破口大罵,“最近汴京城裡風聲鶴唳,你還敢給爲父添麻煩,還嫌爲父腦子不夠亂嗎?”
劉從德聽不懂劉美話裡的意思,只能哇哇大叫着喊疼,祈求劉美可以饒過他。
劉美心裡很煩躁,聽着他哇哇大叫,更煩躁,下手就更狠了。
剛從府門口進來的劉亨,看到了這一幕,掉頭又逃出了劉府。
劉美表現的很兇殘,他害怕劉美抓住他以後一起打。
七日前,他被劉美抓回來以後,已經被打過一頓了,到現在屁股上的傷勢還沒好,他可不想再挨一頓打。
劉亨看到這一幕,逃跑了。
但有人看到了這一幕,卻只是皺了皺眉頭,然後就邁步進了劉府。
此人身形消瘦,面容俊朗,套着一身金甲,更顯得英武不凡。
單從外表上看,幾乎無可挑剔。
他進了府以後,對劉美痛揍劉從德,視而不見。
只是拱了拱手,施禮道:“父親……”
劉美早就看到了他,待到他施禮以後,劉美收起了手裡的水火棍,沉聲的問道:“大郎,消息探明瞭嗎?”
劉從美搖搖頭,沉聲道:“宮裡只有周懷正一人,效仿寇準等人,圈養老鼠。他口風很緊,縱然是官家和姑母親自盤問,他也沒有開口。
爲此還遭了兩頓板子……”
劉美煩躁的搓搓手,“寇準那一羣老東西也是的,沒事幹,圈養什麼老鼠。弄的汴京城裡人心惶惶的。他們難道就不知道,他們身爲朝廷重臣,一舉一動都受到百姓們的關注?
以前的時候,老鼠過街,那是人人喊打,恨不得將其五馬分屍。
現在呢?
老鼠過街,人人喊抓,抓到了就拿到寇準那一羣老東西的府邸上去換錢……
什麼時候,老鼠這種禍害,也成了能換錢的寶貝了?”
劉從美晃了晃腦袋,沉吟道:“父親……似寇準這等重臣,一舉一動都有深意。不說其他人,就拿寇準、李迪二人來說,他們就不是胡鬧的人。
他們這麼做有什麼深意,孩兒不知道。
但孩兒感覺,這背後必有大事。
不然的話,他們不可能接連七日不上朝,也不可能在官家下旨質問的時候,依然守口如瓶。”
劉美煩躁的道:“爲父擔心他們謀劃的目標是你姑母。你姑母要是倒了,我們劉家也得跟着倒。”
劉從美聞言一愣,笑道:“父親,如果您只是擔心這個的話,那大可不必。只要姑母沒有做出什麼危害官家的事情,她的地位不可動搖。”
“真的?”
“真的!”
得到了兒子肯定的答案,劉美煩躁的神情盡去,緩緩點點頭。
對於自己大兒子,劉美很信服。
因爲他的大兒子,是他三個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
從小還在皇后身邊接受調教,不論是智慧,還是政治頭腦,都遠超於他。
“那爲父就放心了,不過此事還得持續關注。一旦有什麼動向,立刻通知爲父。寇準等人的謀劃萬一危及到了你姑母,我們必須出手幫你姑母。”
劉美提醒道。
劉從美點點頭,“這是自然……”
劉美拂了拂衣袖,回後堂去了。
劉從美看了一眼趴在那兒裝可憐的劉從德,冷冷的道:“滾回你自己房裡去……”
劉從德打了一個哆嗦,趕忙讓狗腿子們擡着他回房去了。
劉府上的這一幕,在汴京城內的各大府邸上,紛紛上演。
滿朝文武,外戚皇族,紛紛在猜測寇準等人圈養老鼠的用意。
其中最慌張的就數丁謂。
作爲寇準一黨最大的政敵,他自然而然的覺得,寇準等人背地裡謀劃的,肯定跟他有關。
八成是要害他。
於是乎,丁謂發動了所有的力量,探查寇準等人圈養老鼠的目的。
然而,卻沒查出什麼有用的消息。
丁謂顯得更加恐慌。
他開始發動他的黨羽,一起彈劾寇準等人。
企圖以這種手段,逼出寇準等人提前出手,他好見招拆招。
短短七日。
彈劾寇準等人的奏摺,就堆滿了資事堂。
趙恆很難得的出現在了資事堂。
他側躺在龍椅上,讓坐在一旁的劉娥,一篇又一篇的幫他在讀那些彈劾寇準等人的奏摺。
當趙恆聽到了第一百八十三份奏疏的時候,疲憊的擺擺手。
“不用唸了……千篇一律的東西,沒什麼好聽的。”
趙恆望着殿外,幽幽的道:“寇準啊寇準,你到底在鬧什麼妖。身爲宰執,七日不上朝,已經是極大的疏漏了。
再這麼下去,朕就算有心幫你,也不得不下旨懲處你了。”
劉娥正在整理龍案上的奏摺,聽到這話,看向趙恆,認真的道:“恃寵而驕,忘了自己應有的職責,理應懲處。”
趙恆瞥了劉娥一眼,嘆息道:“朕知道,當年寇準阻止你封后,你對寇準心懷怨念。可這朝堂上的事情,萬萬不能參雜私念。”
趙恆捶了捶癱瘓的腿,臉色蒼白的道:“朕這身子骨,越發羸弱了,益兒又年幼……朕若是去了,就只剩下你們孤兒寡母了。
你是個婦道人家,在朝堂上說話,難免弱了三分。
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則會趁着益兒年幼,欺負他。
這個時候,就需要寇準這樣的臣子幫你們說話,幫你們鎮壓那些不臣之人。”
劉娥聽到趙恆這話,臉色一變,急忙道:“官家,千萬別說這些不吉利的話,臣妾相信,您會長命百歲的。”
趙恆苦笑着擺擺手,“朕的身子骨如何,朕心裡清楚,你別打斷朕的話。”
劉娥目光關切的看着趙恆,識趣的閉上了嘴。
趙恆幽幽的道:“當年……朕生的晚,沒趕上太祖陳橋兵變的壯舉。但朕從那些經歷過陳橋兵變的文武官員們嘴裡聽到過不少有關的事蹟。
朕不希望,朕去了以後,有人效仿太祖當年的壯舉,威脅你們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