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陛下肚子裡的孩子,既然是聖嬰,那麼作爲聖母的劉協,還有誰敢娶她?誰願意擔任,這個‘聖嬰’的父親?
退一萬步說,若劉協再有孩子,那麼是否會分去對這個‘聖嬰’的關愛。太一神知道,是否會降下神罰,讓大漢飽受天災人禍?所以不管如何,劉協不能成親!
上層人士都知道,這個孩子肯定有問題,可誰也沒辦法站出來說有問題!甚至誰敢站出來質疑,她們還要跳出來爲劉協辯護!而作爲代價,劉協不能成親,甚至不能再生育,這便是對她的懲罰!
“怎麼這樣……這樣一來的話,陛下實在太可憐了!”魏延到底還年輕,還不懂得大人的世界,這裡其實沒有那麼多陽光和鮮花……
“所以看着她現在開心的樣子,覺得這樣或許也不錯……所謂的家人,未必需要成親,也未必需要生育。”文銘低聲唸叨着,而魏延卻聽不明白,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眼看進入十二月,天氣開始變冷,甚至偶爾會有大雪降下。這個時候吃點熱乎乎,甚至帶着點辣味的食物,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她們今天上奏,說打算換個年號……”吃飯的時候,劉協提了句,“你覺得,健康這個年號,怎麼樣?”
“那個皮孩子取的年號?還不如叫做建安呢!”王庸聞言直接吐槽起來。
“我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有問題?”劉協直接瞪向王庸。
“不敢,臣不敢!”王庸直接認慫,沒想到這個年號居然是劉協自己想出來的。
“不過建安……也挺好!那好,就叫建安!”劉協想了想,直接就認可了這個年號,“不出預料的話,幾天後就會宣佈改元,今年就是建安元年,明年是二年!”
“咳咳……您高興就好!”王庸直接被嗆了一下,他也沒想到建安年這個年號,居然是因爲他的關係而出現的。
“說起來,第三期的報紙,據說印了三萬份?開始打算把報紙朝着周邊鋪設過去了?”劉協換了一個話題,這也是她比較在意的。
“你應該知道,各郡在許都的辦事處吧?”王庸問道。
“知道,就是各郡派人在許都找個地方,然後派個常駐辦事員,專門負責聯絡我和朝中大臣,同時抄錄朝廷的新政令,以及一些朝廷上發生的事情,送回各郡,方便地方官員學習和了解朝廷的動態……”劉協想了想,其實這玩意說到底就是邸報。
對,漢庭的邸報,就沒有特定的機構進行管理過,偏偏又帶着一些官方性質。
“我向主公提議,收編這些辦事員,讓他們與各郡聯絡,每週採購一批報紙,然後分發到各縣,以此來取代邸報。”王庸隨口說道。
各州各縣下去,一個衙門幾份,全國算下來至少也有幾千份的報刊。關鍵王庸說得很有道理,比起隨便辦事員怎麼寫就怎麼寫,還不如統一一些,這樣省得因爲主觀原因,讓地方郡守,誤會某些政策和情報。
“只是這才幾千份的,對吧?”劉協隨即看向王庸,還有一萬多份,怎麼處理?
“新聞雖然都有時效性……但週報裡面內容很多,遲一些知道問題也不大,總好過什麼都不知道!報社和萬事屋進行長期合作,通過減免對方廣告費的方法,讓萬事屋幫忙把報紙送到全國各地……一萬多份,我擔心以後還未必就夠了!”王庸搖了搖頭。
“這樣報社的收入,豈非要減少?”劉協聞言有些詫異。
“看起來是減少了一些,其實不然!”王庸搖了搖頭,“報紙擴散出去,更多人銷量也提升上去,這意味着影響力也在提升。一份影響力那麼高的報紙,廣告費,能低了?”
“你怎麼什麼都懂?”劉協疑惑的看向王庸,本來以爲他做菜厲害,誰知道他武藝也可以,後來發現他腦子也很好用。只是有時候又覺得,這樣全能的他,給自己的感覺,有點陌生!
“我當然什麼都懂!問題就看我要不要說……其實我本來什麼都不想說的……”王庸低頭吃着飯,“你看,說了之後從辦報紙到現在三個月時間,我都忙得瘦了兩斤!”
頓了頓,有點無奈地說道:“關鍵其實現在,也不是把報紙拿出來的最佳時間!”
“此話怎講?”劉協當即詢問。
“朝廷需要喉舌,但這應該是在大漢一統,天下諸侯臣服的情況下。現在搞得,估計當別人知道,報紙這個東西的存在和好處,只怕那些諸侯本身也會自己辦報紙,爲他們的行爲張目。而受到報紙的宣傳,百姓的也會逐漸站在他們這邊,這就是被誤導的結果。輿論這玩意,很多時候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我太早讓它出鞘!”王庸嘆了口氣。
這意味着,曹操越久出兵,地方百姓對那些諸侯認同越高,攻略的難度越大!除非這些諸侯,都如呂布和袁術這樣不懂珍惜民力,就算有報紙宣傳,百姓也不信任她們……
“可是報紙不是需要審覈,得到批准才能刊印?”劉協還想不明白。
“那隻限於我們!最多荊州和益州,會派人過來象徵性的報備一下。至於其他地方,估計連報備都未必會,就算我們不同意,難道她們就不辦了?”王庸回道。
只需要在輿論上引導一下,反正已經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她們也要起兵‘清君側’了,那麼報紙這東西要備案什麼的,在她們看來自然也不具備‘合法性’。
藉口要多少有多少,甚至只說《漢律》裡面沒有這條,那就好!
這不,只能儘快把《大漢週報》發售到各地,擴大朝廷的影響力,並且讓百姓瞭解到,朝廷所希望他們瞭解到的‘真相’。
不過這樣做也沒什麼意義,地方郡守明令禁止《大漢週報》,在他們郡銷售的話,萬事屋也沒辦法公開銷售。
畢竟明面上,萬事屋也只是一個商業機構,只要官府理由足夠,便可以進行妥協。
不出所料的,隨着第三期報紙,開始朝着周邊的州郡發售出去,各州各郡的諸侯,也已經通過辦事員,知道這《大漢週報》的存在。
華夏大地最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當一個創新出現,並且被證明賺錢。那麼跟風,也就接踵而至!一時間,如袁紹、孫策、劉表和劉璋之類,都開始着急羣臣,商量辦報事宜!
P.S
爲了保證作者的穩定更新,請保持投(ding)食(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