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

“朕自取之,與爾何干?”

李肆淡淡地道,東西就灑在地上,張廷玉等人撿也不是,不撿也不是,就覺那紅地毯上的玉璽、輿圖和籍冊編目格外刺眼。

張廷玉還能挺住,左右魏廷珍、任蘭枝腦袋杵在地上,冬帽上的花翎搖曳不定,周圍一片花翎也跟着在搖,像是寒風之下的狗尾巴花。

北方大地的腥風血雨,尤其是還鄉團倒卷而回的血潮,讓這些漢臣們心中蕭瑟,聖道皇帝行事絕古爍今,難以揣摩,難不成是真要把漢臣也與滿人同罪……不,甚至罪加一等論處!?

“世上沒有大清,只有滿清,爾等憑何獻國?”

李肆再一言,張廷玉等暗出一口長氣,聖道似無嚴治他們之意,可火辣辣之感再上臉頰,這話是說,誰都知道,“大清”是滿人的,你們漢臣不過是滿人之奴,有什麼資格獻國。

當然,這種折辱對張廷玉等人來說也是習以爲常,從康熙、雍正到乾隆,乃至慈淳太后,不管是滿漢一家的幌子,還是棟樑論的實質,乃至漢軍綠旗制堂而皇之行世,他們漢臣的臉皮早就刀槍不入了,羞辱之感來得快也去得快,轉瞬就鎮定如常。

張廷玉再叩拜道:“萬歲金玉之言,罪臣等感銘凜惕,罪臣等非是獻滿清國器,而是獻國中千萬漢人之心。”

這話像是獻媚,像是邀功,還隱隱帶着絲威脅。我們這些漢臣代表着北方漢人之心,你聖道爺給不給我們漢臣面子還是其次,就不考慮北方的漢人之心麼?北方漢人好幾千萬。你北伐復土,不是光收地不要人吧?

李肆以刀駐地,昂首大笑。笑聲刺破紫禁城午門前的寧靜,不僅驚起一片鳥雀,也讓那上千官員心中劇震。

“人心?爾等難道沒聽到嗎?”

李肆微微偏頭,午門前是肅靜,可這肅靜深處,卻是一股聲潮托起的背景,那是城中各處民人正在鼓譟歡迎英華大軍,三里屯方向更是這喧囂的核心。貴妃正在慰問避難總領館的北京民人,三里屯已是沸騰的人海。

張廷玉怔忪不已,這般情形非他所料,在他這個通曉古今的飽學理儒眼裡,朝代更迭時所謂的“人心”可不是民人,而是士大夫。他還以爲,他們這些漢臣聚起來。份量即便不足以讓聖道皇帝另眼相看,也不至於忽視乃至惡待,畢竟北方民人之心是他們這幫士大夫牽着的。

可現在聖道皇帝壓根不把他們當回事,而城中民人的歡呼,也跟他們這些官老爺無關。真如南蠻……不,英華天道所談的那樣,英華已入新世,再非舊世之理可看透的?

張廷玉忽然有一股衝動,想向聖道皇帝詳細談談這新世人心,不靠士大夫,又是靠什麼編織起來的,這些道理英華在報紙和書上多有講述,而他往日卻只當是邪魔歪說,毫不理會。

他下意識擡頭探詢,兩人目光相對,張廷玉再升起恍惚之覺,就像是少時自己讀書不通,聖賢言及大道就在耳邊,自己卻總是捉摸不到,就差那麼一線。這愣愣的表情,出現在他這位大儒身上,真是絕難看到。

“爾等能獻的,就只是爾等之心,還有何言,速速道來。”

李肆掛刀入腰,有些不耐煩了,他急急入北京,直奔紫禁城,可不是跟這幫犬儒閒磕牙的。

記起今日這般作派的目的,張廷玉猛醒,再叩首道:“罪臣附滿人行惡,已知罪孽深重,任萬歲發落,絕無怨懣,唯有三求,望萬歲顧天下蒼生,懷仁義大德,雷霆稍歇,雨露恩澤。”

“第一求,望萬歲勿罪微末臣吏……”

“第二求,北京城尚餘數萬滿人,皆老弱婦孺,望萬歲憐憫。”

“第三求,望萬歲全滿清陵寢,以護我新朝仁德。”

這三求出口,李肆心中暗贊,不愧是張廷玉……

一面獻社稷,一面求新朝不要對舊朝主子下重手,不要掘舊朝主子的墳。獻社稷不是爲自己名位,而是爲天下蒼生,護舊朝主子和陵寢是全舊朝的臣節,裡子面子都佔住了。

張廷玉這是在學黃宗羲啊,黃宗羲不仕滿清,卻還是助滿清修明史,這何嘗不是在護舊朝陵寢。這傢伙領着漢臣們露面,獻國不過是引子,真實用意就是亮出如此姿態。可黃宗羲背靠着什麼大義,你張廷玉背靠着什麼大義,這是能隨意混淆的?

李肆沒開口,只一揚手,一身紫袍的陳萬策在身後朗聲道:“爾等漢官,功罪各有論,人人都該心中有數。我英華北伐,有助紂爲虐的,有負隅頑抗的,有置身事外的,有護境安民的,有舍滿人俸祿之恩而求仁義的,我英華自不會一概而論,有功賞功,有罪罰罪。凡無附逆從惡之行的,都非《討滿令》所追。爾等應慶幸還守漢人之身,皆我英華大義所護……”

陳萬策烏紗長翅震顫間,將這番話蕩入在場上千漢官心中,頓時引發一片如釋重負的唏噓,靠着士大夫之位在新朝謀富貴的念頭是絕了,身家安全卻還能保住,之前積極動起來安民護境,乃至幫助總領館堅持至今的官員更是心中篤定。

衆人紛紛高呼道:“皇上仁德!”

李肆再擺手,呼聲頓止,他開口道:“至於第二求,剛纔朕已有言,非爾等所論,第三求麼……”

李肆頓了頓,看向張廷玉這三人,忽然升起一個念頭,“爾等既心懷故主,願守臣節,朕也不爲己甚。英華守天人之倫,開大仁新世,也做不出掘墳鞭屍之事。當然,滿人乃我華夏國敵。英華朝廷也絕無護滿人陵寢之心,難保民人毀害……”

張廷玉何等人物,瞬間就明瞭話外之義。何況這還是他本心所求,趕緊借梯下牆道:“罪臣願守舊朝山陵!”

張廷玉自忖是滿清五朝宿臣,凝漢人之心爲滿人所用。對英華來說,就是頭號漢奸。絕他張家九族這事,聖道皇帝多半是幹不出的,可爲平民憤,爲彰英華漢人正朔之義,也絕不會讓他好過。

肉體的處置還是其次,到底是改姓,還是鑄跪像。乃至另立奴籍,世代不得入漢,這些羞辱之策都在他預想之中,可沒想到,聖道皇帝竟然只是要自己去守滿清帝王陵寢……

張廷玉先醒悟,魏廷珍和任蘭枝兩人也跟着明白了,趕緊附聲道:“罪臣等也願守舊朝陵寢!”

李肆臉上又浮起淡淡微笑。點頭連連:“好、好,願守的都去守……”

身後蕭勝、賈昊、吳崖、張漢皖、於漢翼、羅堂遠、王堂合等人怒目圓睜,什麼!?不僅要保滿清陵寢,還容這些大漢奸去守山陵,悠悠閒閒過完這輩子!?

連張廷玉這樣的都沒遭嚴治。午門前上千漢官一顆心終於是實實落地,當李肆領着文武大員步入午門,只留下一襲背影時,午門上再度響起如潮呼喝:“吾皇仁心曠世,罪臣感激涕零,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在午門的門洞裡,蕭賈吳等人眉來眼去了好一陣,最後是吳崖出頭了:“陛下,難道……”

話音未落,就聽李肆道:“對初,設立滿清陵寢管護局,就如新會和崖山那般調治。”

陳萬策應喏,再道:“陛下放心,定會在每座陵墓前標明該滿君生平、於我華夏之罪,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更會歷數敗於我英華的諸項事蹟……”

衆人楞了一下,這纔開始明白李肆要保留滿人陵寢的用意,原來是爲了當新會那樣的紀念館啊。

李肆再道:“那些守陵的漢臣,也是參觀節目。”

想到新會那些在城頭誦書的新會讀書人,衆人忍俊不禁,紛紛噗哧笑出聲。新會人是早就幡然悔悟,自新入國了。當年那班城頭誦書的書生,後代大多都成了紅衣,新會營的營指揮就是當年領頭固守忠義的新會縣教諭之子。今日新會還保留着的十里長牆和城頭誦書,已變作“愛國教育基地”和觀光勝地。

皇帝真是陰損啊,當年的新會人被當作活展物,如今躺在陵墓中的滿清皇帝,死了也要爲皇帝打工,充當英華華夷之辯的教材。而張廷玉等守陵人,還以爲能守着滿君陵寢悠悠閒閒過完餘生,卻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就要成活展物,被人天天打望了。

步出幽深門洞,宏偉的紫禁城以曠闊的太和門上下廣場爲導,在衆人眼前鋪開,李肆是在另一個位面遊歷過,其他人則是心神搖曳,呼吸也在瞬間放輕了,即便是進過紫禁城的陳萬策,因身份已變,也禁不住神魂飄忽。

紫禁城,我們終於以主人之姿,踏入了這處象徵着天下龍脈的聖地。

讓衆人心生高高在上之心的,是太和門前大羣跪拜在地的滿臣,冬帽頂上花翎紛雜,幾乎人人黃馬褂,打頭的兩人更頂着三眼花翎,正是剛剛就任“善後事總理大臣”、“副總理大臣”的阿克敦和尹繼善。

這纔是李肆今日要見的正主,英華北伐,滿清北逃,雙方都知在這北方都是你死我活之勢,相互間都以檄文征伐大義,就沒談的必要。如今英華入北京,北方大勢已定,對滿清來說,尤其是茹喜來說,似乎已到了可以一談,也必須一談的地步。

而對李肆來說,他只是想知道滿人還存着什麼心,茹喜還存着什麼奢望。

披着午後日光,領着紅紫藍一片文武大員出現在眼前,滿人們就覺眼中刺痛,不迭低頭,心中更在隱隱抽搐,他們到底會迎來怎樣的命運?不止是他們自己,滿人一族到底會得怎樣的宣判?

阿克敦兩手高舉,托起一卷文書,李肆也沒出聲,如今這形勢,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沒必要再過那等毫無意義的場面話。他招手示意,一位紅衣侍從上前取過文書,軍帽下那張面孔讓不少人吃了一大驚,跪在前排的明瑞更是失聲出口:“三叔!”

那二十出頭,不比明瑞大多少的俊朗青年正是富察皇后的小弟,明瑞的從叔,陪同乾隆皇帝南投的傅恆。今日他一身紅衣,肩扛兩顆金星,居然是以英華陸軍衛郎將的身份出現,自是讓認識他的滿人震驚不已。

傅恆微微點頭,再掃視衆人,眼中之色頗爲複雜,回頭時,帽下脖頸處光溜溜一片,顯是剪了辮子。

儘管沒悟透傅恆的眼色,可看傅恆這正牌滿人,皇親國戚,居然都能披上紅衣,跪拜的滿人也紛紛暗喜,看來聖道真無絕滿人一族之意。

李肆展開文書,阿克敦等人用眼角偷偷瞄住他的臉色,卻看不出一絲喜怒,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在場滿人都覺漫長得難熬。

終於,李肆的目光離開了文書,在滿人身上轉了一圈,那一刻,所有人脖子上都是涼颼颼一片。

“茹喜……還想蹲在遼東?你們滿人,還以爲能重歸百年前的舊勢?”

啪的一聲,李肆將文書扔在地上,臉上盡顯怒色,讓阿克敦尹繼善等人一個哆嗦打到心底,涼意幾乎凍僵全身。

嘩啦一陣響,所有滿人都將腦袋死死紮在地上,太和門前,偌大的廣場上,李肆的怒斥四處迴盪,久久未息。

“佔了中原百年,走時還掀起腥風血雨,拍拍屁股就回了老家,屁事沒有,當朕是三歲小兒!?”

剛纔跟張廷玉對話時那個溫和、文縐縐的李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粗魯率性的李肆。勝利者面對失敗者,自沒必要再虛僞矯飾,李肆幾乎是在咆哮。

茹喜開列的條件,以舊世看,那還真是奴顏婢膝至極,幾乎到了引頸就戮的地步。

去大清國號,存滿人一族……

求大英賜遼東之地存族,永爲大英屏藩……

交出所有與鎮亂、文字獄、團結拳等爲禍華夏之罪有染的罪魁,其人已歿的話,也以後人頂罪,當然,宗室王公乃至她茹喜本人不在此列……

歲貢若干,多少可以商量……

滿人獻丁壯組滿軍,爲英華作馬前驅,征戰四海……

林林種種,都是一個“獻”字,甚至還有獻女子的條款,卻未能入了李肆的眼,就只前面部分,李肆就看透了茹喜的心思。

繼續守着一塊遼闊土地,繼續保有完整的族羣,華夏盛時蟄伏,還能附於華夏謀利,衰時就有翻盤的機會,這不就是茹喜當年從石祿城放出來,在無涯宮裡陳述保全滿人一族時的謀算麼?

三十年如一日啊,就他與茹喜而言,似乎此時之勢,依舊是不勝不敗。

李肆在咆哮,阿克敦想說話,急得一口痰卡在咽喉,幾乎翻了白眼,尹繼善趕緊開口:“聞陛下所立大英以天人之倫爲大義,滅區區數十萬滿州男女,亦不能再增陛下偉業一分光彩,而容滿人存族,則是全陛下仁恕之名,今日陛下已定鼎中原,入主紫禁城,何苦相逼更甚……”

“紫禁城?”

李肆呵呵冷笑道:“遼東?便是北海雪原,西域荒漠,我英華都不懼捨命相搏,寸土一命也在所不惜,又怎能捨偌大一個遼東給爾等這般百年寇仇!?”

“再說爾等滿人,百年寇仇還能得什麼仁恕之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我華夏古風復興,就知以直報怨!”

李肆沉聲道:“爾等以爲……在遼東振作餘勇,還能另成一番氣象?紫禁城非朕大業終點,關內非大英界線!”

全本推薦:、、、、、、、、、、

最新全本:、、、、、、、、、、

第852章 清宮碎夢:從太妃到太后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243章 不是你們的錯,是我羽翼太薄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776章 朝鮮風雲:浮躁的黎明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10章 用火過猛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883章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122章 熱血三娘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227章 好奇心改變命運第544章 你才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嗎?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290章 血雨肉漿嶺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950章 草河大捷,清鮮歸舊義第816章 東洲記:炎黃之路第190章 四哥對四爺:草匪頭遇上二愣子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560章 東西相映的金融風暴第292章 賈昊賽馬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264章 大英王朝與印吉利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402章 戰長沙,捅了什麼馬蜂窩第621章 南北和議的真相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1002章 父子論變局第56章 跳出儒法外,不在五德中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53章 恢恢密網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342章 湖南大決戰:鐵騎破,花心殘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833章 獅虎黨爭:國泰平安艾尹真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620章 新生的鍛打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178章 九指海狼蕭勝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425章 心煙起,朝北望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
第852章 清宮碎夢:從太妃到太后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243章 不是你們的錯,是我羽翼太薄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776章 朝鮮風雲:浮躁的黎明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10章 用火過猛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883章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122章 熱血三娘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227章 好奇心改變命運第544章 你才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嗎?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290章 血雨肉漿嶺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慣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950章 草河大捷,清鮮歸舊義第816章 東洲記:炎黃之路第190章 四哥對四爺:草匪頭遇上二愣子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872章 飛蛾與蝶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560章 東西相映的金融風暴第292章 賈昊賽馬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264章 大英王朝與印吉利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907章 哥薩克,撤退!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402章 戰長沙,捅了什麼馬蜂窩第621章 南北和議的真相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1002章 父子論變局第56章 跳出儒法外,不在五德中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53章 恢恢密網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342章 湖南大決戰:鐵騎破,花心殘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833章 獅虎黨爭:國泰平安艾尹真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620章 新生的鍛打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178章 九指海狼蕭勝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425章 心煙起,朝北望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