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尤其是重武器火力,華夏遠不島國。!
士兵的軍事素養,尤其是槍法,華夏更是不島國。
讓人扼腕嘆息的是,算華夏人大都鬼子各支高大,但力量卻不它們。
原因很簡單,華夏經過連年內戰,加天災很多,糧食根本不夠吃的。
甚至,算是老百姓再怎麼節衣縮食,盡最大努力支援前線了,但前線士兵還是吃不飽。
吃不飽,哪有力氣打仗?
反觀鬼子,伙食卻很不一般。
雞鴨魚肉、各種蔬菜、尤其是大米,卻稱得是應有盡有。
當然了,鬼子的這麼多吃的喝的,大都來自於對華夏各佔領區內的掠奪!
因此,在力量,鬼子遠勝於華夏士兵。
除此以外,鬼子的身高雖然很一般,但大都是橫向發展。
也是說,它們走的是矮粗路線。
反觀華夏士兵,雖然個子大都很高大,但卻瘦的皮包骨頭、灰頭土臉的。
因此,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關於華夏士兵和鬼子的戰鬥力對,有一個公認的看法。
五個華夏士兵的戰鬥力,才相當於一個鬼子。
這還不算,這還是針對華夏正規軍來說的。
若是拿一些地方部隊、各非主力部隊來說,這個例還會更難看。
對於這種情況,第667團的將士們,心知肚明。
爲此,發現鬼子第13師團第一聯隊玩步炮協同之後,第667團的將士們的臉,都寫滿了視死如歸的意味。
最後的日子,到了!
老子算是死,也得拉鬼子墊背!
殺死一個鬼子,平了。
殺死兩個鬼子,賺了一個。
若是有幸殺死更多的鬼子的話,那更是善莫大焉!
算是今天戰死了,但18年後,老子又是一位英雄好漢!
想到這些,躲避着鋪天蓋地般的炮火,再看看蜂擁着衝鋒的鬼子,第667團的將士們,表情一個一個嚴峻。
重點在於,那種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油然寫在每一個將士們的臉。
當然了,一股股浩然正氣,還不停地從他們的身散發出來。
這個時候,心思最複雜的,莫過於團長馮長青。
戰鬥,確切的來說,應該是血戰,馬要開始了。
用力晃晃腦袋,極力穩定下心神,馮長青猛然發出一陣巨吼。
“弟兄們!”
“報效黨國的機緣到了!”
“爲了支援首都保衛戰,拼了!”
“殺殺殺!”
馮長青的嗓門很大,算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也能傳播很遠,並傳到很多士兵們的耳朵裡面。
很輕鬆的,將士們的節奏,被馮長青輕鬆帶動起來。
沒有任何猶豫,將士們馬發出了最強音。
“殺殺殺!”
一時間,偌大一片地區,都一再響蕩着這種聲音。
不得不說的是,考慮到鬼子的武器裝備太先進、火力太猛,爲防止被鬼子的炮火一下子炸死炸傷很多人,馮長青刻意做了特殊佈置。
全團將士,都分佈在三道戰線。
每一道戰線,將士們的距離都拉的很開。
具體來說,聚集在一起的戰士們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一個班。
不然的話,一個排,甚至是一個連,一旦遇到一枚大口徑炮彈的話,絕對會全軍覆沒。
這麼一來,第667團被消滅的速度,絕對會更快。
鬼子第13師團第1聯隊,是個滿編聯隊,兵力共計3800人。
反觀第667團,在之前的戰鬥當,已經死傷很多了。
現如今,都算起來,兵力也是1500人左右。
這麼一點兵力,武器裝備、士兵間的軍事素養等,都遠不鬼子。
想要打贏這次戰鬥的話,難度無異於平步登天。
當然了,真要是想打贏的話,沒個一萬五千人,也是讓兵力擴大十倍,想都別想。
坐等戰士們不再發出肅殺之音了,馮長青虛空下壓雙臂。
一時間,偌大一片陣地,除了鬼子的狂轟濫炸之外,將士們都沒再發出聲音。
左右觀看,看了看整個陣地,馮長青再次發出最強音。
“弟兄們!”
“都聽好了,等鬼子靠近了再打!”
“具體來說,等鬼子靠近到200米的時候,全部火力一起招呼鬼子!”
“記住了,不必節約子彈!”
“還有,等鬼子衝到距離咱們30米內的時候,弟兄們,將所有的手榴彈,都扔出去!”
“……”
鬼子的軍事素養太高了,尤其是槍法,更是好的出。
個頂個的,都能稱得是一名神槍手。
在300米遠的距離內,它們能做到指哪打哪。
這不是神槍手的話,怎麼纔算?
士兵們的槍法,遠不鬼子。
沒有辦法,不想放空槍,得玩抵近射擊。
另外,在近距離之內,鬼子裝備了很多專門打擊機槍、集羣目標的小炮,也是擲彈筒。
不得不說的是,擲彈筒的射程,遠超人力拋擲手榴彈。
擲彈筒的射程,能做到500米遠。
反觀手榴彈,絕大部分士兵,也是能扔三十米左右。
沒有辦法,馮長青不得不這麼部署。
讓馮長青喜聞樂見的是,自己命令一下,戰士們都馬進入了角色。
第667團少有的小炮、重機槍、輕機槍,都做好了遠程打擊的準備。
所有的步槍旁邊,都擺滿了子彈箱。
而手榴彈,更是擺在了每一個士兵的身邊。
小炮、輕重機槍玩遠程攻擊,步槍走程攻擊,手榴彈玩抵近轟炸。
其實,在手榴彈用完,或者是沒時間和空間用完之前,馮長青還下達了一個特殊的命令。
很簡單,是和鬼子玩肉搏戰!
士兵們雖然沒有鬼子強壯,只有極少數有武術根底,大多數都不經受過專門刺殺訓練的鬼子。
但是,馮長青和將士們一樣,不願意坐以待斃。
爲此,所有的士兵,都把軍刀拔了出來,並做好了隨時將其安裝在步槍的準備。
當然了,很多善於使用大刀的士兵,還不忘打量背在後背的大刀。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馮長青他們都對了對眼神,做好了爲國捐軀的一切準備。
在這時,異變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