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

走出大殿,晁勇的臉色便沉了下來。全文字txt小說網

殿中伺候的都是江南女子,聽着呢喃吳語,不由自主的便想起方百花來。

他帶兵南下了,但是佳人卻已經香消玉殞了。

越往南走,天氣就越熱。

湖州衙門中的花木還是鬱鬱蔥蔥,但是晁勇卻是意興闌珊。

正信步走着時,卻聽得身後親兵報道:“童貫男爵求見。”

晁勇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看童貫在遠處候着,點頭示意親兵放他過來。

童貫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但常年領兵,身子倒是十分硬朗,皮膚黝黑,頷下幾十根鬍鬚,看上去倒和沙場老將一般,絕不似宮中閹人。

到的跟前,童貫就作揖道:“童貫拜見太子。”

晁勇點頭道:“免禮,有什麼事”

童貫小心翼翼的道:“現下城中有三千兵馬是小人先前的親軍,他們都是西軍精銳,若是和其他兵馬一樣解甲歸田,未免有些可惜。因此小人斗膽請太子繼續讓他們在軍中效力。”

晁勇點頭道:“這個我知道,過幾日浙江路就會徵兵,如果他們願意繼續在軍中效力,可以去應徵。”

童貫原本是想讓親兵直接跟着太子建功,聽得太子這般說,不免有些失望。但是他也不敢再多說,只好道:“謝太子恩典。”

晁勇衝童貫點點頭,便又漫無目的的走起來。

童貫此來其實也不是爲自己爭兵權,他今年已經六十七歲,可以說是顯赫半生了,和他一起弄權的蔡京、樑師成等人都已被大梁斬殺,而他不但逃得性命,還得了個男爵,他也不敢要求更多了。

只是放不下那三千親軍,這些兵士跟隨他多年。除去廝殺,別的也不會了,若是解甲歸田,只能坐吃山空,淪爲盜匪,然後被大梁官兵剿滅。因此不得不走這一遭,雖然只是換回一個可以繼續應徵的恩典,但也不錯了。否則那些親兵年齡都已超過大梁徵兵的範圍,無法參加徵兵的。

前段時日大梁邸報剛剛公佈大梁兵制,入伍三年退役。都頭以上官職纔可繼續在軍中效力,但是退役將士若是願意去懇邊的話,每人給邊境良田一百五十畝,比懇邊的百姓要多五十畝。

現在需要懇邊的是寧夏路和青海路,雖然這兩路對多數人來說是邊遠之地,但是對出身西北的人來說卻不算遠。他們回了西北也得不到土地,倒不如去寧夏路和青海路。不會做農活可以學,只要有土地,從來沒有餓死的漢人。

晁勇漫無目的的走了半天。偶一擡頭,看到石寶和方傑在遠處張望他,看樣子是來尋他的,就揮手讓他們過來。

二人過來見過禮。便又一副難以啓齒的樣子。

晁勇也猜到一些,揮手道:“說來聽聽。”

石寶和方傑對視了一眼,石寶示意讓方傑說,從方百花算來。方傑還算晁勇的晚輩,說來總要方便一些。

“南宋已滅,太子就要領兵掃滅呂師囊了。他雖然在睦州集結了三十萬兵馬。但也不過是螳臂當車,一定會被太子勢如破竹的掃滅。呂師囊殺害姑姑,罪該萬死。只是還有一些教中兄弟不明真相,所以我和石寶哥哥想去告訴他們真相,讓他們不要自蹈死地。”

晁勇點頭道:“好,那你們小心行事。他們可以做我大梁的官兵也可以做我大梁的百姓,但是今後禁止傳播摩尼教,違者殺無赦。”

“是”

兩人也知道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得了令就告退而去。

晁勇發現處理事情的時候,可以讓他暫時忘記傷感,當即讓人去請宗澤。

宗澤來到衙門時,晁勇正在讓人沏茶。

湖州的茶很有名,茶聖陸羽就是在湖州著的茶經,湖州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被陸羽評爲上品,成爲了唐朝貢茶。

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而得名紫筍。因爲顧渚紫筍茶的品質優良,還被朝廷選爲祭祀宗廟用茶。當時的皇室規定,紫筍貢茶分爲五等,第一批茶必須確保“清明”前抵達長安,以祭祀宗廟。因爲發芽、製作到進貢時間都很緊,所以第一批進貢的茶就被稱爲“急程茶”。

到了宋朝,氣溫比唐朝略低了幾度,顧渚紫筍的發芽也推遲,第一批茶就很難趕上清明祭祀了。所以宋朝的貢茶成了更南邊的建安茶。

趙子偁建僞宋後,建州被呂師囊佔據,僞宋的貢茶又成了顧渚紫筍茶。

可見這天下貢茶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皇帝也要因天時地利委曲求全。

僞宋建立時間不長,但是童貫在皇宮伺候幾十年,倒是把皇宮中的很多章程都像模像樣的建立起來了,不是方臘、田虎等草頭天子可比的。即使大梁奪取了東京,但因爲晁蓋性子粗豪,大梁的禮儀制度也比不得僞宋繁縟。

茶用的是顧渚紫筍,但是手段卻還是建安茶鬥茶的法子。

建安鬥茶的風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最早只是茶農們鬥茶,等到建安茶成爲貢茶,鬥茶也就從建安鄉下傳到了京師,受到達官貴人、文人騷客追捧,繼而風靡全國。

趙佶更是喜歡鬥茶之藝,撰大觀茶論二十篇,興致來了,就親自烹茶賜宴羣臣,蔡京在大清樓特宴記、保和殿曲宴記、延福宮曲宴記中都有記載。

如延福宮曲宴記寫道:“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執親王等曲宴於延福宮,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諸臣日: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

禪林茶宴最有名的則是徑山寺茶宴。徑山寺位於天目山餘脈徑山,建於唐代,到了宋朝就有“江南禪林之冠”的譽稱,每年春季都要舉行茶宴,品茗論經,磋談佛理。形成了一套頗爲講究的禮儀。

晁勇對僧人沒什麼好感,但是給他表演茶藝的就是一個光頭和尚。

趙子偁和童貫決定歸降後,就挖空心思的討好晁勇,衣食住行都是精心安排,爲太子烹茶的人都是專程從杭州徑山寺請來的僧人。

徑山寺住持大惠禪師聽得是爲大梁太子烹茶,也就不顧身份,親自跑來烹茶了。

他們雖然是出家人,但是卻永遠無法真正出家。不但要渡己,還要渡人,似乎和傳銷發展出下線才能賺到錢有異曲同工之妙。渡的人多了,寺廟的香火也就多了,不過佛家渡人傳說還可以立地成佛。

趙佶尊崇道教,冊封自己爲教主道君皇帝,立道學,修道史,置道階26級、道官26等,頒發御注道德經,詔太學置道教各經博士。在各地修建神宵萬壽宮,每處撥土地上千頃。

這些年,仗着趙佶撐腰,道教把佛教壓的喘不過氣來。很多寺廟都破敗,寺中的和尚不是還俗就是改作道士。反正拜佛求道給的香油錢都是一樣的,無論是佛祖還是道祖都沒法力帶走那些香油錢,最後便宜的都是他們。既然道教香火旺。他們改信道家也無妨。

到了宣和元年,趙佶直接下令天下和尚改作道士,蓄髮頂觀。寺廟直接改爲道觀,信奉道教,銅佛都要送到官府。更是讓佛教大受打擊,徑山寺雖然是江南禪林之冠,但也不能例外。

住持無畏維琳禪師接到縣衙傳來的公文,不願改信道教,但是又不敢公然違抗皇帝聖旨,否則皇帝要砍頭的時候,佛祖也保佑不了他。傳說給佛祖護法的都是什麼天龍八部,但卻是鬥不過真龍天子。佛祖似乎也不敢施法力直接渡化真龍天子,只能在佛界看着他的信徒掉腦袋。可能這是對信徒的考驗,怎麼也得八十一難吧,不過一般和尚沒有孫悟空護法,一刀下去也就歸西了。不知道一難都沒過去的是否有資格去西方極樂世界,也許墜入地獄也說不定。

皇帝給的只有信道或者掉腦袋兩個選擇,不過無畏禪師走出了第三條路,召集他的徒弟來座前給他送行。衆人都到齊後,無畏維琳說着偈語就坐化了。

是坐化,不是畏罪自殺哦。

一般畏罪自殺都需要毒藥、匕首什麼的,家裡實在沒有的話,找根繩子也行。都不行的話就只能去外邊了,跳崖、投井什麼的。但是坐化絕對不需要,這是一門佛家神通,事先絕對不需要吃藥吞金什麼的,而且不一定非得壽終正寢,什麼時候想去見佛祖了,坐下就去了。

或許趙佶是被無畏維琳禪師的坐化嚇住了,怕無畏維琳禪師把佛祖請來吧,沒過多長時間就把讓和尚改信道教的詔令撤了。

寺廟不用改道觀了,但是無畏維琳禪師也回不來了,所以大惠禪師就做了徑山寺住持。

大惠禪師和無畏維琳並沒有師徒關係,徑山寺採用的是十方住持制。過去徑山住持也是師徒相傳,到了宋朝才改爲十方住持制,從十方選拔高僧做住持。

相比師徒相傳,十方住持制更利於朝廷對寺廟的管理。

徑山寺的十方住持制還是由大詩人蘇軾提倡的,蘇軾在杭州任官時,三上徑山,自認是徑山常客,他覺得以前的制度傳承有弊端,就改做十方住持制,前三代十方住持就都是由蘇軾選的。

水滸傳裡魯智深在六和寺圓寂後,宋江就親自去請徑山寺住持大惠禪師來爲魯智深下火,也就是火葬,誦經的則是五山十剎禪師。

其實此時還沒有五山十剎的說法,五山十剎是南宋寧宗時,才定了江南禪院等級,五山地位最高,十剎爲次。

五山:

一、徑山寺杭州臨安縣徑山

二、靈隱寺杭州錢塘縣靈隱山

三、淨慈寺杭州錢塘縣南屏山

四、天童寺明州鄞縣天童山

五、阿育王寺明州鄞縣阿育王山

十剎:

一、中天竺寺杭州錢塘縣

二、護聖萬壽寺湖州烏程縣道場山

三、太平興國寺建康上元縣蔣山

四、報恩光孝寺蘇州吳縣萬壽山

五、雪竇寺明州奉化縣

六、江心寺溫州永嘉縣

七、雪峰寺福州侯官縣

八、寶林寺浙江義烏市雲黃山

九、靈嚴寺蘇州吳縣虎丘山

十、國清寺台州天台縣天台山

五山十剎之首就是徑山寺,到了明朝五山十剎衰落後,纔有了佛教四大名山的興盛。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徑山寺也有一任住持法號大慧禪師,不過大慧宗杲是宋高宗紹興七年才住持徑山寺的,兩宋交替之際,徑山寺一度變作他用,寺中僧人也多流散。在大慧禪師的治理下,徑山寺才又重新成爲江南禪林之冠。

水滸中的大惠禪師十有原型就是這位大慧禪師。不過此時這位大慧禪師還在各地到處拜師學習佛法中。

本書還是取水滸中的大惠禪師吧,以免晚上大慧禪師來渡化我。如果本書突然不滅教了,那就是被渡化了,否則就是佛祖把我當做螻蟻了

到了大梁建立,趙佶這個教主道君皇帝自然是做不成皇帝了,沒了皇帝之位,比趙佶“道行”高的道士多的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誰願尊趙佶做教主。何況趙佶成了亡國之君,道教巴不得開除他的道籍呢。

大梁滅宋後。廢除宋朝冊封的所有道官,下令拆毀各地神宵萬壽宮。天下人都知道新皇不信道教了,佛教和尚也都想渡化這真龍天子,大興佛教。

東京相國寺的主持就多次求見晁蓋,想要“渡化”晁蓋,不過大梁的疆土每時每刻都在增加,各地事務也不斷,晁蓋並沒時間和僧人詳談,何況他還有個天神兒子戰無不勝。哪用求佛祖什麼。

相國寺住持渡化不了皇帝,徑山寺住持卻想渡化太子。

大惠禪師看大梁太子都到了江南了,也就巴巴的跑來了。

日本的茶道就是來源於徑山茶禮,甚至茶具都是跟着宋朝用建州建窯生產的建盞。北宋時建窯的瓷器和福建的茶葉就是對日貿易的重要商品。到了南宋時,建安黑釉兔毫盞茶具的燒造技術也傳入日本。以後,就沒以後了,偷師學藝成功了。不過時間久了。茶禮還是會失傳一些的,他們就自己填補一些程序,或許當初也就沒學全。總之日本人也自己填補了一些,最後就成了日本茶道了。

南宋嘉定十六年,日本人加藤四郎左衛門氏隨道元禪師來中國了,學習陶瓷燒製五六年,回日本後,他在尾張獺戶開辦陶瓷業,製造黑釉名器,直到後世,日本稱這種陶瓷還是“懶戶物”,稱加藤四郎爲“陶祖”。

大惠禪師一面表演着徑山寺的茶禮,一面道:“顧渚紫筍雖說也是上品,但是宋朝不用它做貢茶以後採摘製作也就不嚴格了,採摘製作沒做好,小僧再精心也很難點出好茶了。早知這湖州沒有好茶,小僧也就爲太子帶一些我寺的徑山茶了。我寺的徑山茶也有近四百年曆史了,唐朝時,開山國一大師就在徑山種茶,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講禪。雖然不敢說是天下第一,但也絕對可稱上品了。今年清明時分,小僧還親手採摘製作一一些茶葉,再用我徑山茶禮,必是難得好茶。太子若是有暇駕臨徑山寺,小僧當親爲太子烹茶。”

晁勇笑道:“軍情緊急,恐怕沒有時間去叨擾了。而且我就是個粗人,也欣賞不了茶禮。在我看來,只要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自然不難泡出好茶。住持的茶禮當是高雅之人閒來無事賞玩之物,我就是一介武夫,住持給我表演茶禮,好比對牛彈琴、焚琴煮鶴,糟蹋了,糟蹋了。”

其實晁勇很想說茶禮就是無聊人士閒的蛋疼玩的,如果給他表演的是一個美女的話,或許他還有些心情欣賞,而趙子偁偏偏給他弄來一個男人,還是他現在最討厭的和尚。

看着一個和尚在你面前鼓搗來鼓搗去,最後就是弄出一杯茶來。晁勇是真心沒感覺到什麼美感。

大惠禪師看太子似乎不喜茶禮,手上動作又快了幾分,笑道:“太子過謙了。”

晁勇不解道:“禪師的茶禮不需要靜心嗎”

大惠禪師也不是愚蠢之人,聽出太子嫌他呱噪,爲了不觸怒太子,只好閉上嘴巴,專心烹茶。

少頃,大惠禪師便烹出一盞茶來,湯色青白,茶香撲鼻。盛茶用的正是建州黑盞,因爲鬥茶先鬥色,最好的湯色就是純白,其次青白、灰白、黃白。爲了黑白分明,所以時人愛用黑盞,而最好的黑盞就是建州兔毫盞,色澤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

大惠禪師搖頭道:“若是用我親手製作的徑山茶,當能烹出純白湯色來。”

晁勇端起兔毫盞,品了一口,點頭道:“好茶,再好一些我也只能吃出是好茶來,其中優劣卻是品不出了。”

兩人又說了幾句,外面親衛就來報宗澤求見。

晁勇衝大惠禪師點頭道:“有勞禪師了,明日我就要帶兵南下杭州了,回頭我會讓人送禪師回山。”

大惠禪師聞言,忙道:“小僧也正要去杭州,不知有幸和太子同行否”

晁勇也知道大惠禪師打的什麼主意,搖頭拒絕道:“行軍不得帶無關人等。”

大惠禪師看晁勇這般說,也只好告退。。。

:感謝書友“龍心悅”打賞

第二百五十二章 活捉高俅第三百六十章 許貫忠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三百五十八章 遼國求和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十七章祝家黑店(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軍火併第三十四章 官逼民反第四百一十章 破興慶府第一百零四章 截殺武松第三百七十一章 征服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一百六十六章 梁山軍威第五百零四章 野狐嶺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湖恩怨第一百四十七章 晁勇鬥張清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一百六十五 不消停的一夜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一美人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二百四十四章 攻打泰安州(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三江感言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一百零五章 快意恩仇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二百四十五章 鐵方樑死第一百零五章 快意恩仇第二十五章 劫掠鄆城第三百一十章 教頭王進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章 對付文人第六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五百一十章 蠻部處理第九十八章 妖嬈孫二孃請假兩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軍事重鎮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二百四十章 強力治貪第一百五十六章 處決高廉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七戲高俅第四百零四章 青銅峽第二百八十六章 盲目方臘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七十二章 兵逼青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息武興學第七十八章 沒遮攔穆弘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張清落敗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長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忍辱宋江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二十三章 全軍覆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國二十八路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第二百六十章 血的代價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二十九章 董平歸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天山勇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號利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五十五章揚名天下(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馬到手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老種經略相公第二百七十章 火燒水師第三十八章 蔡京弄權第一百四十章 連環馬發威第七十章 秦明入夥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四十九章 雙槍董平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
第二百五十二章 活捉高俅第三百六十章 許貫忠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三百五十八章 遼國求和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十七章祝家黑店(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軍火併第三十四章 官逼民反第四百一十章 破興慶府第一百零四章 截殺武松第三百七十一章 征服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一百六十六章 梁山軍威第五百零四章 野狐嶺第四十章 淫婦毒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湖恩怨第一百四十七章 晁勇鬥張清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一百六十五 不消停的一夜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一美人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二百四十四章 攻打泰安州(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八十九章 治世文臣三江感言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一百零五章 快意恩仇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二百四十五章 鐵方樑死第一百零五章 快意恩仇第二十五章 劫掠鄆城第三百一十章 教頭王進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平城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二十一章 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章 對付文人第六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五百一十章 蠻部處理第九十八章 妖嬈孫二孃請假兩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軍事重鎮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二百四十章 強力治貪第一百五十六章 處決高廉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七戲高俅第四百零四章 青銅峽第二百八十六章 盲目方臘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七十二章 兵逼青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息武興學第七十八章 沒遮攔穆弘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張清落敗第一百九十七章 曾長者第一百一十八章 忍辱宋江第五百零五章 狼窩溝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二十三章 全軍覆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國二十八路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第二百六十章 血的代價第九十章 李逵尋母第二十九章 董平歸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天山勇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號利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五十五章揚名天下(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馬到手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老種經略相公第二百七十章 火燒水師第三十八章 蔡京弄權第一百四十章 連環馬發威第七十章 秦明入夥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四十九章 雙槍董平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