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各有目的

在出了京師之後不久,崇禎皇帝就傳旨,軍隊開往山海關。

這道旨意一下,頓時,各路總兵和監軍立刻紛紛趕往中軍,都來見崇禎皇帝。

之前的時候,他們一直以爲皇帝御駕親征,是要重新討伐草原,那裡有建虜出沒,統領了草原蒙古部族侵犯大明邊關。

對付這個,因爲皇帝之前就有戰績在,他們都和朝中文官一般,對皇帝還是有信心的。

可是,誰也沒想到,出了京師之後,皇帝竟然是要去山海關,那豈不是去打遼東?

“陛下,萬萬不可啊,遼東乃是建虜老巢。皇上以萬金之軀,萬萬不可深入險地!”

“是啊,陛下,建虜在遼東之地,至少十萬人馬不止,可我軍才五萬人馬不到,敵我懸殊,萬不可冒險啊……”

“……”

聽着各軍中的監軍苦苦哀求,總兵們也跟着開口奏對道:“陛下,光復遼東還需謹慎,三思而後行!”

“陛下,如果一定要打遼東,末將願往,陛下在京師坐等捷報便可!”

“陛下,遼東已被建虜經營多年,如此匆忙出征遼東,萬萬不可!”

“……”

崇禎皇帝看着這些總兵和監軍都在勸諫自己,不但不惱怒,反而微笑着伸手搖搖,阻止了他們的說話,而後說道:“從那你們的反應就能看出來,朕此次出征遼東,該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建虜,也肯定想不到!”

聽到這話,曹變蛟等人都是一愣。雖然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確實是好招。但關鍵崇禎皇帝乃是萬金之軀,是萬萬不能出事情的。就算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皇帝親自領兵出征,那也還是太危險了!

他們正想開口之時,崇禎皇帝又先一步開口說道:“建虜如今派人正在和薊遼總督商談放還德王之事。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突然這麼做,是因爲建虜要發起對朝鮮的戰事,想要穩住寧錦這邊的明軍。因此,朕偏不能讓建虜如願,突然出兵,就是要打亂建虜的戰事安排!”

聽到這話,各路總兵和監軍又是愣了下,沒想到皇帝還掌握了這樣一個消息!

“陛下,建虜派了多少兵馬出兵朝鮮?”曹變蛟一下忘記要勸皇帝了,只是激動地抱拳奏道。

“不少於十萬!”崇禎皇帝伸出一個手指道,“不過此次奴酋的胃口很大,不但要征服朝鮮,而且還想趁這個機會對付保定總督那邊的東江軍!光靠關寧軍這邊策應的話,朕擔心力量不夠!”

“陛下,既然如此,末將願爲先鋒,一直打到瀋陽去,端了建虜的老巢!”曹變蛟立刻激動地說道,“不過皇上只要親自坐鎮山海關,等待捷報即可!”

“陛下,驃騎營最適合遠征瀋陽,請陛下下旨,末將第一個衝上瀋陽城頭!”虎大威不甘示弱,立刻大着嗓門,強烈要求道。

皇帝的消息一向準確,因此他們就沒有懷疑過消息的真實性。如今建虜既然傾巢而出,這機會實在難得,搞不好,就是一份潑天大功。身爲大明軍人,要是能第一個光復瀋陽,那絕對是會封妻廕子的!

其他將領自然也不甘弱後,紛紛搶着要當先鋒。

看着他們在請戰,那些監軍都愣住了。不是說好了一起過來勸皇上麼,怎麼一轉眼間,就把這事拋腦後去了?瞧他們這樣子,就好像瀋陽要垂手可得一般。

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不用說,如今的建虜,都還沒死呢,又怎麼可能那麼輕易被人打下他們的僞都?就算建虜大軍盡出,無論如何,也肯定會在僞都留有足夠的兵力的!

監軍太監劉元斌立刻提高了嗓門,顯得有點刺耳,打斷了那些總兵的請戰道:“陛下,萬萬不可輕敵啊!”

說完之後,爲了鄭重期間,他立刻跪下,面露誠懇之色說道:“陛下,萬一久攻不下遼東,建虜大軍回援怎麼辦?陛下萬金之軀,奴婢就算萬死,也絕不同意陛下以身涉險。陛下定要前往遼東,請摘奴婢首級!”

說完之後,他重重地磕頭下去。

其他監軍太監,包括方正化等人,也全都跟着跪下,一起懇求皇帝慎重行事。

那些總兵看到這一幕,頓時,冷靜了不少。就算建虜大軍盡出,也不可能那麼容易打的。皇帝親自過去,確實有些危險。

這麼想着,他們中的不少人便沒有剛纔那般慷慨陳詞,神色明顯有點猶豫。

“請陛下坐鎮山海關,看末將殺敵便可!”曹變蛟最終也跟着單膝跪地,懇求皇帝道。

盧大第二個跟着跪下,同樣勸諫皇帝不可冒險。

不一會,包括虎大威在內的武將,全都跪下勸諫了,原本被崇禎皇帝給帶偏的他們,在監軍太監的示範下,終於又迴歸了最初過來見皇帝的用意。

崇禎皇帝見此,只是呵呵一笑。對於這些武將太監的勸諫,說實話,他是欣慰的。這說明,御馬監三大營,都是自己的心腹手下沒錯。在軍功和君主安危之間,他們都選擇了以君爲重。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便伸手示意道:“都起來吧!朕豈是冒失之君?此次出征,也絕非你們所想的,要趁這個機會光復遼東。都起來,朕原本就打算給你們說此次出征的目的,你們聽了後,就知道朕這是穩重之舉,而非冒失也!”

聽到這話,劉元斌等人互相看看,都覺得有點奇怪,皇上如此大動干戈,不是爲了趁這個難得機會光復遼東?

不過想想皇帝在這兩年的表現,好像做事一向來都是謀定而後動,並沒有冒失之舉。

這麼想着,他們就有點好奇,依言站了起來,洗耳恭聽崇禎皇帝說出真正的目的。

與此同時,奴酋皇太極同樣領兵出了盛京之後,就一道聖旨發往鎮江堡。

之前就領軍駐紮在這裡的多鐸接到旨意,便立刻傳令岳託和豪格,命他們兩人都爲大軍前鋒,殺入朝鮮,而他本人,則領中軍跟進。

崇禎十四年二月十八日,第三次朝鮮戰事爆發。

建虜鐵騎,滾滾南下。朝鮮軍隊壓根沒想到,建虜會突然之間殺過去,因此,各地將領,多半是聞風而逃。

和以往兩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建虜不再留手。一路之上,燒殺劫掠,所過之處,村鎮成爲白地,屍橫遍野,朝鮮官員或者將領投降,也絕不繞過,全都被處死。就算是那些大的城池,一旦被建虜打下,那也是被燒的下場。

這一次,建虜不接受朝鮮的投降!有什麼搶什麼,搶不走的,就燒掉。

整個朝鮮北方,就在突然之間,陷入了恐慌之中。建虜兵馬未到,村鎮裡的百姓,往往就逃了個乾淨。聽到建虜大軍要到,一夜之間,各城中的軍卒就逃散了一大半。實在是一旦被建虜攻下,那是要屠城的!

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建虜的兵鋒應該是非常快的,能直搗漢城,就如同之前兩次的戰事一般。

但是,事實偏偏就不是這樣的。建虜的兵鋒推進並不快,好像是以劫掠爲主,這樣便給了朝鮮一個求援的機會。

朝鮮的朝堂上,求和的聲音再次佔據了主流。朝鮮國主李倧面對建虜的來勢洶洶,也慌了神。不過多少還有點期望,便封金尚憲爲領議政,讓他親自趕往皮島求援。

皮島這邊,李定國聞報不敢做主,立刻派快船趕往旅順。

而在旅順這邊,盧象升正和代善在扯皮。

先是代善派了使者前來旅順,拿着德王的親筆書信,求盧象升救救他。

“我大清皇帝有感於明國最近釋放了正白旗固山額真回遼東,因此只要總督大人答應我大清皇帝提出的兩個條件,德王便交還給總督大人。如何?”

對此,要是有可能,盧象升當然是想把德王給救回去的。但是,滿清使者所提出的條件,太過苛刻,他也不可能答應。

第一,皇太極要求交還大清的水師戰船;

第二,皇太極要求盧象升把旅順還給他。

這兩個條件,盧象升是怎麼都不可能同意。對這趾高氣昂的滿清信使說道:“這等於是拿旅順和三百艘戰船交還一個德王。虧你們奴酋以前也是大明的一份子,不知道我大明對外是如何的麼?割地、賠款想都不用想。爾等既然沒有誠意商談,那就等德王殉國,本官定會爲德王討還這份血債!”

滿清信使回去之後,很快又返回,這一次,態度好了不少,降低了要求,說旅順可以不還,但大明的水師戰船一定要還。只有這樣,纔會把德王還給大明。

對此,盧象升當然不可能同意,就又否了。

“殿下,那盧象升又拒絕了。”信使回去見到代善稟告道,“說不但旅順不會給,三百艘戰船,也一艘都不會給。想打戰船的念頭,想都不要想。他重申,說大明絕對不會割地,也不會賠款!”

代善聽了,一點都不生氣,笑呵呵地揮手道:“歇息一日,明日繼續去見那盧象升,就說大清願意出錢贖船,這樣,明國那邊就不算賠款了!”

旅順,盧象升一聽,頓時大怒道:“一艘戰船十兩銀子?怎麼不去搶呢?本官就直言吧,德王給是不給?”

金州,代善聽得哈哈一笑道:“還在想着要德王,那就再去告訴他好了,這事,就當是一門買賣,就看德王值多少錢?十兩銀子不行,那就二十兩好了,討價還價,這不正是漢人說擅長的麼?”

旅順這邊,一直旁聽的李過,感覺有點不對了,提醒盧象升道:“大人,末將怎麼聽着,建虜似乎沒有一點誠心,就算討價還價,這價格開得也太離譜了啊!”

說真的,盧象升一開始的時候,還真有點信了建虜的話。因爲他確實抓了建虜的正白旗固山額真,從這個結果看,那英俄爾岱也確實釋放回去了。雖然他不知道這個英俄爾岱有沒有被皇上策反,但至少回去遼東應該是真的。

對於建虜來說,作爲回報,建虜要釋放德王回來,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過盧象升又不笨,來回幾次之後,他就感覺有點不對了。李過再這麼一提醒,他就醒悟過來道:“搞不好,建虜就是想用這個法子拖着本官,朝鮮那邊,怕是危險了!”

“確實有可能!”李過聽了,也是立刻點頭道,“建虜就怕我大明出兵協防朝鮮,因此把總督大人留在旅順這邊,這樣他們出兵就不用擔心大人去幫助朝鮮了。”

盧象升嚴肅地點點頭,對李過吩咐道:“一定要做好警惕,防止建虜圖謀旅順。真要不可守的話,就退守海島。本官馬上要回皮島一趟。”

他正做出這樣的佈置,皮島那邊的快船就到了,帶來了朝鮮的求援信以及朝鮮戰事的軍情消息。

“建虜一共出兵三萬左右,四處劫掠,看來還真是要報復朝鮮!”盧象升一聽,立刻斷言道,“本官立刻回去,斷其一路,就能讓建虜倉皇撤回遼東!”

要想全部消滅建虜,那是不現實的事情。只有趁着建虜分兵四處劫掠,吃掉建虜的一部分兵力,對建虜造成足夠大的壓力,建虜就肯定不敢在朝鮮待太久。

這麼想着,盧象升要湊集足夠的兵力,甚至都帶走了旅順的部分兵力,並傳令各島明軍集結,隨他一起返回皮島,應對建虜的這次攻打朝鮮的戰事。

朝鮮戰事,隨着明軍這邊的動作,開始了第二階段。

而代善這邊,當他派去討價還價的信使回來說,沒有見到盧象升,且明軍有不耐煩之色時,他便哈哈一笑道:“看來,那盧象升已經知道朝鮮那邊的戰況,已經趕回去救援了。”

得到這個結論,他就立刻派出使者,趕回去向皇太極稟告情況。

“朕這一次,定要把這支明軍給打殘了不可!”皇太極得到消息,胖臉上帶着一點猙獰,惡狠狠地說道。

這麼勞師動衆,又豈會只是對付朝鮮而已!

259 地龍翻身625 兵力優勢535 閱兵420 殺!597 人盡其才204 窮富(爲推薦票一萬加更)671 雖遠必誅不是喊口號(爲護法無虞倫比777加更3/3)39 痛哭流涕308 天下爲之轟動317 老子跟你姓734 慌不擇路548 利之所趨(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9/11)794 蒸汽船14 殺744 荷蘭人的智慧406 聞風而逃793 生育之策66 一下解決兩72 老天都幫自己45 大眼瞪小眼903 戰局145 真香895 風緊扯呼479 作死的倭國585 可有喜事?(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3/5)49 刀山火海316 誰阿彌陀佛377 又一個八百里加急(感謝丁尼格菲一候賽雷的萬賞)611 出其不意327 打臉了18 就這樣你咬我?459 老奸巨猾737 野心475 爲什麼?883 分兵906 皇上到了117 又進東廠大牢378 不計傷亡743 安東尼的後手485 孔有德之秀475 爲什麼?877 誰在坑我?411 賀瘋子790 弱國無外交之葡萄牙416 “友軍”238 楚王好細腰862 歃血爲盟30 磨刀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45 大眼瞪小眼584 狠人938 麒麟843 打賭不591 可一不可二552 破釜沉舟之戰837 如何處置794 蒸汽船55 換帥了麼?578 大清真亡了392 膨脹了362 沒有想到206 打死數典忘祖之輩(爲推薦票一萬五加更)390 掃把星767 高興的太早了點485 孔有德之秀619 兄弟再會480 點石成金912 鋼七營582 豪格的控訴(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2/5)24 議和的話就太好了982 摻水糊弄人865 成王敗寇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530 掌舵662 割了麼592 不對勁啊700 誰能大得過皇上?893 趁火打劫麼390 掃把星285 狗屁公主813 唯大明獨尊113 喜出望外263 沒有虎軀一震的劇情584 狠人834 沙賈汗太精明瞭86 廠衛新氣象349 朝鮮反正174 御前對話之建虜強軍(爲月票四百加更)562 恭送上路之建虜版841 這是什麼情況?552 破釜沉舟之戰177 大明皇家銀行之銀票144 薛蠻子攪屎(爲唐鐵光盟主加更4/11)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282 皇子的教育問題319 盼王師久矣803 抱怨752 你們明不明白?481 對夷之策
259 地龍翻身625 兵力優勢535 閱兵420 殺!597 人盡其才204 窮富(爲推薦票一萬加更)671 雖遠必誅不是喊口號(爲護法無虞倫比777加更3/3)39 痛哭流涕308 天下爲之轟動317 老子跟你姓734 慌不擇路548 利之所趨(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9/11)794 蒸汽船14 殺744 荷蘭人的智慧406 聞風而逃793 生育之策66 一下解決兩72 老天都幫自己45 大眼瞪小眼903 戰局145 真香895 風緊扯呼479 作死的倭國585 可有喜事?(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3/5)49 刀山火海316 誰阿彌陀佛377 又一個八百里加急(感謝丁尼格菲一候賽雷的萬賞)611 出其不意327 打臉了18 就這樣你咬我?459 老奸巨猾737 野心475 爲什麼?883 分兵906 皇上到了117 又進東廠大牢378 不計傷亡743 安東尼的後手485 孔有德之秀475 爲什麼?877 誰在坑我?411 賀瘋子790 弱國無外交之葡萄牙416 “友軍”238 楚王好細腰862 歃血爲盟30 磨刀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45 大眼瞪小眼584 狠人938 麒麟843 打賭不591 可一不可二552 破釜沉舟之戰837 如何處置794 蒸汽船55 換帥了麼?578 大清真亡了392 膨脹了362 沒有想到206 打死數典忘祖之輩(爲推薦票一萬五加更)390 掃把星767 高興的太早了點485 孔有德之秀619 兄弟再會480 點石成金912 鋼七營582 豪格的控訴(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2/5)24 議和的話就太好了982 摻水糊弄人865 成王敗寇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530 掌舵662 割了麼592 不對勁啊700 誰能大得過皇上?893 趁火打劫麼390 掃把星285 狗屁公主813 唯大明獨尊113 喜出望外263 沒有虎軀一震的劇情584 狠人834 沙賈汗太精明瞭86 廠衛新氣象349 朝鮮反正174 御前對話之建虜強軍(爲月票四百加更)562 恭送上路之建虜版841 這是什麼情況?552 破釜沉舟之戰177 大明皇家銀行之銀票144 薛蠻子攪屎(爲唐鐵光盟主加更4/11)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282 皇子的教育問題319 盼王師久矣803 抱怨752 你們明不明白?481 對夷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