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印度公司(二)

1643年12月25日,晴。

這一天是西方的聖誕節,但在明人移民居多的南非河中堡,卻一點都沒有節日的氣氛。河中堡以南約上百公里的一處小山丘旁,幾名身穿土黃色咔嘰布軍服、頭戴大蓋帽、腳蹬馬靴的東岸騎兵,高傲地策馬從一羣穿着五花八門衣服的德意志僱傭軍眼前走過,濺起的灰塵讓這些德國鄉下土包子們咒罵不已。

這裡是東岸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陸上邊境,由於南非地區軍馬的數量已經擴充了很多,目前南非騎兵連的編制經軍部批准也已經從110騎一下子擴充到了230餘騎,並且逐漸接管了邊境地區的巡邏任務。

而荷蘭人的防務依然是靠東印度公司的德意志傭軍僱員們接管,而且他們的數量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太大的擴充,依然維持在三百多人的規模。相對於東岸人持續不斷的擴軍,他們的發展顯然滯後了許多,不過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東印度公司更願意將錢花在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戰爭中,卻吝嗇於花一點小錢從德意志鄉下僱傭更多的士兵過來保護自己的土地和生意。

“從黑森鄉下僱傭一個破產的農夫每個月只需要支付9盾的薪水,僱傭一千人也才九千盾,我不知道印度羣島委員會的委員們爲何如此吝嗇。”小哈格爾看着幾名遠去的東岸騎兵,不滿地說道。

“9盾是以前過時的價格了,現在招募一個士兵的價錢是11盾。沒有這個價錢,別人是不會跟你走的,因爲他們這可是在冒着大風險。”小哈格爾的哥哥,僱傭軍首領大哈格爾說道。

小哈格爾自然明白他的哥哥說的“冒風險”是什麼意思,事實上這個時期接受荷蘭東印度公司僱傭前往亞洲的僱員的死亡率非常高。即便是在巴達維亞這種經過充分開發的城市,當地居民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曾經有人這樣描述巴達維亞:這裡隨時準備着棺材,前一天晚上你還在和一個人聊天呢,今天他就去世了,明天你就參加他的葬禮,後天他就被人忘記了。

在這個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僱員年死亡率大約在20%以上,死亡原因大部分是疾病、少部分是戰爭。而在疾病中,瘧疾又佔了絕大部分。據記載,巴達維亞的居民們喜歡在城市附近修建魚塘,而這些魚塘都是利用域內的河流、澙湖改造的,基本都是死水,因此造成了蚊蟲孳生,瘧疾流行,但當地的居民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是單純地認爲這裡的空氣“有毒”。

很一般的薪水、惡劣的工作條件、極高的死亡率,如此暗淡的工作情景,要不是當地有讓人發大財的機會,****纔會去呢。而事實上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在荷蘭港口所僱用到的水手也只佔當地總數的9%,很多人並不願意到“去三個人只能有一個返回”的東印度羣島去碰運氣。也只有那些單身、極端貧困、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纔會將簽約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士兵或水手當做“最後孤注一擲”的希望;當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來自德意志窮鄉僻壤的“各種嘴裡嚼着草根的鄉巴佬”看中了那點可憐的薪水,以及期望能夠獲得升職加薪而加入荷蘭東印度公司前往亞洲服務。

哈格爾兄弟作爲東印度公司的中級軍官,享受和船長一樣的待遇,其中老大每個月能領到80荷蘭盾的薪水,而小哈格爾每個月的薪水則是60盾。至於好望堡內的德揚總督,他的薪水則是驚人的350盾——當然人家可沒指望光靠薪水過日子。

荷蘭東印度公司上萬名僱員,每個月的薪水支出達到了15萬盾以上,一年就是將近200萬盾。這個數字可不小了,要知道在過去十年間,由於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展開了頻繁的戰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還不到450萬盾(約150萬元)。這點錢甚至也就和東岸人在出售紡織品上面所獲得的利潤相當,去掉分紅的話,其實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可自由支配的錢比想象中要少得多。

有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在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中獲勝,並趕跑了對手,但事實上他們經營的利潤率是不如英國人的。因爲他們有建造船隻、招募人員、鞏固據點等大項開支,這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他們放棄與葡萄牙人的戰爭以減少這方面的支出,不過那樣一來他們的損失似乎會更大。

所以,當你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今並不如表面上那樣美麗的財政狀況後,你纔會深刻理解他們爲什麼會對每筆可能會導致開支增加的行爲都加以駁斥——這都是沒錢鬧的啊。也只有這個時候,你纔會明白,爲什麼他們會對東岸人的各種行爲一直忍讓,這仍然是因爲他們的商人作風——控制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再加上東岸人的艦隊實力也不錯,又處在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線的必經之地,荷蘭人投鼠忌器,始終不願與東岸人正式撕破臉。

當然,雖然有種種顧忌之處,但不是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沒有底線了。他們的底線就是東岸人的船隊一旦進入香料羣島與錫蘭島附近海域,那麼不論後果如何,東印度公司也要傾盡全力趕跑這個不懷好意、妄圖染指他們生意的對手,正如他們當年用武力趕走英國人一樣。

“要說服公司上層增加開普敦的駐軍數量,添置一些必要的燧發快槍、火炮,並修築一些合理的防禦工事是很困難的。”大哈格爾說道,“除非我們學東岸人那樣奴役那些黑人,但很遺憾,我們目前和接觸到的唯一黑人王國卡瑪人處於友好關係,只能僱傭他們,但先不說這要花費多少錢財,單就是他們自己的人手似乎也不是很充足。”

自從當年的血河之戰慘遭東岸人重創後,卡瑪部落最近兩年低調了許多。他們一邊與荷蘭人保持良好關係,一面收縮戰線,結束了在東面連綿不斷的戰事,轉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西面,全力對抗東岸人的走狗八旗部落的武裝滲透。爲此,雙方在山間爆發了一系列規模不大、卻相當血腥殘忍的武裝衝突,直到最近一年間才慢慢消停了下來。

“但是東岸人的力量一直在增加,根據我們收買到的內線提供的消息,前些日子他們似乎從東方運回來了一千多名移民。而這一千多人裡絕大部分都是男人,上帝,他們都是瘋子,每個男人都要接受軍事訓練的可怕瘋子,他們一定在想怎麼擴軍對付我們。”小哈格爾有些憂心地說道,“現在他們已經這麼囂張了,這從那幾個巡邏邊境的傲慢騎兵身上就能看得出來,如果他們的士兵數量再增加,那麼擊敗我們奪取好望堡將變得輕而易舉,他們會這麼做的!”

“你太過敏了,我親愛的弟弟。”大哈格爾寬慰道,“據我所知,這些人只會在河中堡做短暫停留,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將是東岸人在新大陸的本土。不過說真的,這次東岸人似乎想要大幹一番了呢,一個星期前他們從本土開過來了一支由九艘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這些船怎麼說呢,都是了不得的大船,但據說船型都是近兩年才興起的快船,並不適合作戰。因此,我猜東岸人投入的這支船隊應當是到東方去拉移民的,但我真的很感興趣他們怎麼突破馬六甲海峽的封鎖。公司在加勒與馬六甲均駐有裝備了衆多武器的專業戰艦,東岸人的這些船並不能夠很輕易地就通過那裡。”

“管他們怎麼走呢,那也不會給我們增加一個銀幣的收入。”小哈格爾無所謂地聳了聳肩,說道:“最好他們在馬六甲海峽打一架,那樣公司纔會重視開普敦殖民地,纔會痛下決心從源頭上切斷東岸人航線。開普敦再這樣不死不活地下去,是沒有前途的。該死的,這裡連娘們都沒幾個,再不增加軍隊、加大移民的話我甚至都想到巴達維亞去碰碰運氣了,那裡雖然疾病橫行,但至少有一些美麗熱情的姑娘。”

“我可不這麼認爲。”聽到弟弟這麼說,大哈格爾頓時爲之失笑,“現在去巴達維亞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爲你很可能會被派去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至東岸人、中國人進行戰鬥,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你有很大的可能死於疾病或戰爭。相反,開普敦這裡我認爲將會迎來一個短暫的和平期——因爲東岸人的重心東移。雖然這裡的油水可能不如巴達維亞那麼豐富,但是總不會讓你稀裡糊塗地送了命,好好享受這段難得的和平時光吧,我親愛的弟弟。”

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二十章 濟南(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三百十九章 傳教實踐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國人(五)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燒營房事件(一)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二百十九章 熱帶沃土(五)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三十章 本土:鄉間(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國離鄉(一)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三百零九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鐵路(一)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國人(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亞(七)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一百十九章 打草谷(三)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四百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三)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線(續三)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三百八十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國人(七)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四十二章 貿易與殖民(一)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八十七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六章 狼羣(一)第六十八章 新產業
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二十章 濟南(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四十一章 河中堡的困境(五)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二十章 進擊的艦隊(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發展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四十四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一)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三百十九章 傳教實踐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三十章 航海學校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國人(五)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燒營房事件(一)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應(四)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二百十九章 熱帶沃土(五)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四)第三十章 本土:鄉間(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國離鄉(一)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三百零九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鐵路(一)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國人(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二十五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一)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亞(七)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一百十九章 打草谷(三)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四百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三)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線(續三)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三百八十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國人(七)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四十二章 貿易與殖民(一)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八十七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六章 狼羣(一)第六十八章 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