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圖謀南宋

其他的僞齊的將領,基本上也都受到了重用,最大的受益者是水軍的將領徐文。

在之前的戰鬥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輸掉戰鬥的將軍,他也是現在金國最爲需要的水軍將領,金國已經不滿足於在陸地擊敗大宋,他們還希望能夠通過水路發動突然襲擊,這本來也和金國遊牧民族的狼性有關,希望出其不意,並且一招制敵。

爲其挑選出來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都被保留了下來。原來的僞齊丞相張孝純,張中浮也重新成爲了金國在南邊設立的新行省的執政。

尤其是張孝純,金國廢僞齊,設置行臺尚書省,歸金政權中央直接管理,他就是行尚書省的尚書。

張孝純雖說是一個忠臣,但是迫於壓力,沒有辦法只能夠繼續爲金國效力,不過他期待着南宋有一天能夠打回來,只要能夠迴歸大宋,就算是讓他死,也認了。

之後金國爲了更好地治理原來僞齊的地方,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

廢去齊政權所制定的一切重法,依據金之法律實行統治;免去齊政權的許多苛捐雜稅;齊軍士兵願意歸農或充役者,可依從個人意願;存留於各州的士兵依然照樣供應衣糧,對年老殘疾不勝任軍役的士兵,給予販濟,使其養老。

金得劉豫馬四萬餘匹,錢九千八百七十萬緡,絹二百七十萬匹,金一百二十萬兩,銀六千萬兩,糧九十萬石,金政權實力大增。

今國人之前年年征戰,而且沒有太注意內政的發展,所以金國自己的國庫內,相對是比較空虛的,後勤補給極爲困難。

之前進行大規模戰鬥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必須要依靠以戰養戰,才能夠將戰鬥繼續下去,每每攻破大宋這邊的城池,第一時間就是控制城內的糧草。

所以之前在跟大宋議和之後,缺少了這一部分糧食的供給,金國自己的糧食供應,就變得有些捉襟見肘。

之前爲了戰鬥,北面地域裡面,原來遼國人和大宋百姓,所耕種的糧食也被以很大比例徵收上去,這纔是造成民間對金國的統治異常牴觸,不斷爆發出各種起義的原因。

之後有了僞齊的存在,金國開始大量從僞齊搜刮糧食,但是這些糧食也仍然不足以滿足金國自己戰爭的需要,因爲在北面有着蒙古諸部落的威脅,還有着衆多金國人需要供養,他們自己是不會種植糧食的。

在擊敗了蒙古之後,金國在北面確實已經沒有太多的危險了,加上西夏對於金國態度的轉變,所以金國現在準備放開手腳對南宋進行進攻。

不過在這之前,金國沒有急於將這些付諸於行動,因爲在自己的領地內,還有着非常大的民族矛盾,金國決定先將這些解決。

紹興六年二月,岳飛爲磁州鎮撫使,然岳飛母姚氏{這個時候因爲岳飛的地位並不高,並沒有被封爲慶國夫人}卒于軍中,岳飛申請扶櫬還廬山,因爲前線可能的戰鬥,趙構不許,乃下詔命岳飛爲磁州、滑州宣撫使,以主管軍馬,措置邊防,以備進兵河北,不得辭免。

之前岳飛率軍擊敗僞齊劉麟之衆於滑州,於是他請宋帝遣軍恢復中原,迎回欽宗趙桓,趙構未許,

在秦淮的印象之中,這一世已經不是岳飛第一次提出要北伐了,並且迎回先帝的說法,秦檜是真的爲他非常擔憂。

宋徽宗趙佶之前確實是死在了金國五國城,但是歷史上的趙桓還活着。如果真的把這皇帝給迎接回來,兄弟之間到底會發生什麼,還真的是不好說。

想必在趙桓的眼裡,趙構是一個奪權者,而且現在南宋的局勢已經相對比較穩定,如果他真的回來,會不會想要坐擁這樣的江山,誰都說不準,爲了權力,別說是兄弟了,就算是父子相殘也並不是什麼太值得驚訝的事情。

好在跟歷史上不一樣的是,當時的岳飛可是坐擁二十萬雄兵,並且是荊襄一帶的實際控制者,還擁有着許多人都沒有的自行任命地方官的權利,將他說成是整個天下之間最有權力的幾個人也不爲過。

現在的岳飛只不過是大宋衆多將領之中的一個,而且大宋自己這邊將領的軍權,也受到了極大的分薄。

手下士卒最多的韓世忠,現在也不過是五萬人馬,沒有任何一個將軍的人馬數能夠超過,而中央禁軍現在的直屬人馬,現在已經超過了二十萬。

趙構之前一直在暗地裡進行的一件事情,就是強幹弱枝,現在已經初顯成效,至少沒有一個帶兵的大將,敢於對大宋有任何的不敬,之前的劉光世,還有張俊已經是很好的榜樣。

在金國自己原來的計劃之中,用三年的時間治理地方,並且休養生息,任用大量的契丹族和漢族的官員,等地方相對平穩了之後,再對南宋進行戰爭,時間點就定在紹興八年的時候。

不過此時發生了一件,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改變了金國的計劃,而且他們本來已經從僞齊得到了大量的資源,現在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回覆。

我們都知道,之前僞齊將領的手下,許多都只不過是山賊、土匪被招安過來,而這樣的人自然平時不會老老實實的,在自己駐地裡面呆着。

有一小隊孔彥舟麾下的人馬,越過了大宋和金國邊境線,並且進入了磁州,進行了燒殺搶掠,結果被岳飛的麾下,正好巡視到這裡的花逢春,帶領人馬圍住,全部絞殺乾淨。

這數百人是孔彥舟的麾下,他就算是理虧,也不能夠看着自己的麾下被屠戮,卻連一個屁也不放,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或許他手下的人心也就散了。

孔彥舟狠心之下,他擅自帶着自己的人馬,向着南邊展開了進攻。

岳飛之前已經帶着自己手下的人馬進駐了磁州,並且再次擴大了自己麾下三千人的編制,這是向趙構申請過的,他手下現在已經有了三萬五千人左右的規模。

第四十章解決問題的辦法第十二章金兀朮(完顏宗弼)第二十八章對策第九十八章回憶故事第一百三十六章拉家常第九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一百零八章趙構的警告第三十八章處置劉光世第九十一章張驢兒來了第一百八十五章阿竽路部落第八十章歲貢的底線第七十二章援兵到了第六十九章富平之戰的開端第二十四章離京第八十二章僞齊冊立第一百零四章準備動手第七十八章大宋出兵第八十五章折可求降服第四章回歸的議論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宋的真實目的第六十五章濟南開城第七十六章矛盾重重第五十章突襲第兩百零五章到達羊苴咩城第十章金主完顏晟第十三章暫時的關門弟子陸游第一百九十章和解第一百三十六章濟南東門第二十八章對策第九章押去金國第一百八十八章楊再興對阿都耳第一百二十二章逃跑的計劃第兩百零五章到達羊苴咩城第三十七章青州城破第十七章金國再次興兵第五十四章求糧第三章失敗的會面第一百四十六章岳飛第五十八章完顏宗弼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七章逃了第一百五十九章矮腳虎王英第五十四章求糧第二十一章做戲第十七章金國再次興兵第一百八十八章楊再興對阿都耳第兩百一十一章楊幺起義第一百三十七章逃了第十一章爲奴第十二章趙構的好意第三章失敗的會面第十二章虞允文的婚事(下)第十九章呂頤浩的質疑第一百一十七章傀儡的人選第十章虞允文的婚事(上)第八十二章僞齊冊立第三十三章趙構需要安全感第一百一十一章逼急了第二十一章轟天雷凌震第三十二章縣令張侃第一百八十七章死斗的要求第七十五章議和的想法第九十五章有什麼值得我騙第一百四十一章手工業第一百八十六章農業技術爛大街第三十五章聖上多慮了第十五章三個承諾第九十四章牛皋第一百六十五章後方的埋伏第一百七十九章花逢春逞威第三十三章降卒的尊嚴第三十九章被點名第五十一章窮山惡水第一百五十章請罪第四章所謂的商議第一百零四章準備動手第兩百章段家就是個杯具第一百四十三章小乙哥樑青第二十八章趙構的金牌第四十章目標海州第六十章溪洞族的要求第一百三十三章怎麼做父母官第一百三十九章普濟鎮迎敵第兩百零一章段正嚴不是“段譽”第兩百零二章你會不會一陽指第一百四十章經濟戰第一百八十五章阿竽路部落第三十九章剝奪軍權第一百九十六章前後夾擊第一百二十八章獨上二龍山第十七章進攻秦州第一百二十九章商州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二章訪客第三十四章豐收的大名府第四十八章撤吧!第一百九十二章萱蠻第一百五十三章忠義社之人的安置第十七章皇上的賞賜第十二章趙構的好意第一章泰州知州張榮第十四章金熙宗和總制司
第四十章解決問題的辦法第十二章金兀朮(完顏宗弼)第二十八章對策第九十八章回憶故事第一百三十六章拉家常第九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一百零八章趙構的警告第三十八章處置劉光世第九十一章張驢兒來了第一百八十五章阿竽路部落第八十章歲貢的底線第七十二章援兵到了第六十九章富平之戰的開端第二十四章離京第八十二章僞齊冊立第一百零四章準備動手第七十八章大宋出兵第八十五章折可求降服第四章回歸的議論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宋的真實目的第六十五章濟南開城第七十六章矛盾重重第五十章突襲第兩百零五章到達羊苴咩城第十章金主完顏晟第十三章暫時的關門弟子陸游第一百九十章和解第一百三十六章濟南東門第二十八章對策第九章押去金國第一百八十八章楊再興對阿都耳第一百二十二章逃跑的計劃第兩百零五章到達羊苴咩城第三十七章青州城破第十七章金國再次興兵第五十四章求糧第三章失敗的會面第一百四十六章岳飛第五十八章完顏宗弼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七章逃了第一百五十九章矮腳虎王英第五十四章求糧第二十一章做戲第十七章金國再次興兵第一百八十八章楊再興對阿都耳第兩百一十一章楊幺起義第一百三十七章逃了第十一章爲奴第十二章趙構的好意第三章失敗的會面第十二章虞允文的婚事(下)第十九章呂頤浩的質疑第一百一十七章傀儡的人選第十章虞允文的婚事(上)第八十二章僞齊冊立第三十三章趙構需要安全感第一百一十一章逼急了第二十一章轟天雷凌震第三十二章縣令張侃第一百八十七章死斗的要求第七十五章議和的想法第九十五章有什麼值得我騙第一百四十一章手工業第一百八十六章農業技術爛大街第三十五章聖上多慮了第十五章三個承諾第九十四章牛皋第一百六十五章後方的埋伏第一百七十九章花逢春逞威第三十三章降卒的尊嚴第三十九章被點名第五十一章窮山惡水第一百五十章請罪第四章所謂的商議第一百零四章準備動手第兩百章段家就是個杯具第一百四十三章小乙哥樑青第二十八章趙構的金牌第四十章目標海州第六十章溪洞族的要求第一百三十三章怎麼做父母官第一百三十九章普濟鎮迎敵第兩百零一章段正嚴不是“段譽”第兩百零二章你會不會一陽指第一百四十章經濟戰第一百八十五章阿竽路部落第三十九章剝奪軍權第一百九十六章前後夾擊第一百二十八章獨上二龍山第十七章進攻秦州第一百二十九章商州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二章訪客第三十四章豐收的大名府第四十八章撤吧!第一百九十二章萱蠻第一百五十三章忠義社之人的安置第十七章皇上的賞賜第十二章趙構的好意第一章泰州知州張榮第十四章金熙宗和總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