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就比如這羊肉泡饃,看似豪爽簡單,內在卻精緻複雜,不在那些南菜花式之下。
先說做法,泡饃講究湯清肉爛,煮湯是最重要的,骨湯和肉湯分開煮,肉先醃製20小時,再煮8-12小時。常見坊上回族煮泡饃湯,一口近1米口徑的大鍋,下的調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裝滿滿一袋,投到鍋裡煮。講究的賣家都是把一鍋湯賣光就關門,所以味道好的泡饃店幾乎都是早上10點開門,下午2點左右就關門了。
吃也是有講究的,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大小如蜂頭,掰好後要告訴夥計你的口味要求。泡饃端上吃的時候,講究蠶食,忌使勁攪和,爲的是從頭到味,口味始終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醬,真正的吃家開始是不吃這些的,影響口味,吃到一半,感覺有些膩的時候,吃一顆糖蒜,挑一點辣醬拌在饃中,拌的量以一兩口吃完爲宜。然後用送的湯清清口,這才繼續吃,這樣方不影響口味。
味道好的泡饃油很少,主要是湯的香味,吃起來絲毫感覺不到油膩。
所謂“羊肉泡饃”,顧名思義,就是羊肉熬湯來泡饃,羊肉泡饃以陝西本地羊及其骨架、精鹽、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蒜苗等爲調料,分骨肉處理、煮肉、撈肉、掰饃、煮饃五道工序。
一碗好的泡饃,首先須先有一鍋煮製成的好湯,好湯的製法當然是商業秘密。而煮肉工藝也特別講究,先要將牛羊肉反覆漂洗,浸泡約5小時,切成約5斤重的大塊,再把牛羊肉入鍋,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開後煮2至3小時改用文火燉約6小時,待湯濃肉爛,出鍋上板備用。
羊肉泡的傳統煮法有四種: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幹拔”是指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另一種叫“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寬湯,像大水圍城。
饃掰好後,請夥計呈給掌勺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高級一點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配料齊全之後就可以端上來吃了。
聽着夥計口若懸河的介紹,就連雷霆都覺得大開眼界。這些工藝在雷霆那個時代還沒有廣泛運用,想必這幾百年來羊肉泡饃的工藝又有了很大進步。雷霆吃起來也感覺口味上有了較大提高,而且這家店看上去並非多麼出類拔萃,可以想象那最正宗最好吃的羊肉泡饃又該是何等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