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雙生

和楚北在侯府門前分別後,楚北騎馬回宮,清韻則去了春暉院。

一路上,不少丫鬟小廝看着她,偷偷捂嘴笑。

清韻隱約聽見,他們在議論大皇子帶着她遊街示威的事,還有周二姑娘當街跪求她給右相夫人治病的事。

清韻聽得一臉羞赫,連侯府的丫鬟小廝都如此議論她了,還不知道侯府之外的人是怎麼想她的。

她腳步比尋常快了三分,她去了春暉院,老夫人看她的眼神慈藹溫和。

清韻還以爲她會提她遊街的事,誰想老夫人一句話沒說,只笑道,“累了一天了,回去歇着吧。”

清韻便福身告退了。

等她走後,老夫人端了茶水,輕輕啜了一口,二夫人就笑道,“除重症,用猛藥,大皇子爲了迎娶三姑娘,這一劑藥下的不輕,估摸着這一兩天,侯府就該着手準備三姑娘出嫁事宜了。”

老夫人聽得一笑,“這事也該有個結果了。”

雖然京都一直有流言說現在的大皇子就是楚大少爺,但朝廷一日沒有承認,大皇子就始終是大皇子,今兒大皇子帶清韻先遊街,後遊湖,極盡寵溺,大皇子是楚大少爺的事,也算是公諸於衆了。

想到清韻,老夫人老懷安慰,說實話,她也不知道清韻是一直倒黴,還是一直幸運,好像兩者參半。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不到最後,還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只希望這一次,清韻能安然出嫁,別再跟上回似地了。

老夫人盼着第二天的早朝,可惜皇上誤食河豚魚,本來沒事,但是喝香皂水還有服藥,導致上吐下瀉。身子虛脫,告假一日。

皇上喝香皂水催吐時,太后就知道了,她當即趕到御書房。找太醫詢問皇上的病情。

太醫們並不瞭解河豚魚,他們也沒有從皇上的脈象中看出皇上中毒了,但是衛國公和左相確實有問題,他們醫術淺薄,看不出來他們是中了什麼毒。但是說致命,過於誇張了些。

尤其是喝侍衛用香皂洗手水,實在是折騰皇上的胃。

太后呵斥皇上過於信任清韻和楚北了,她篤定河豚魚的毒性沒有清韻說的那麼誇張。

皇上知道太后想什麼,她是怕清韻對逸郡王和明郡王,還有衛國公以及左相有救命之恩,就當說逸郡王,他是獻王府獨苗,獻老王爺的命根子,清韻救了逸郡王。獻老王爺必定承清韻和楚北的情。

皇上吐的頭暈,他沒有理會太后,只吩咐孫公公道,“找人驗證河豚魚是不是真的會致命。”

孫公公不敢耽擱,當即找了三個犯了錯正在受罰的丫鬟。

三人當着太后和太醫們的面吃下相同分量的河豚魚。

過了大約兩刻鐘,三個丫鬟就開始口脣發麻,過不多久就嘔吐腹瀉了。

丫鬟們毒發時間短很多,應該跟她們體質差有關。

其中一丫鬟服用香皂水,另外一個丫鬟不做治療,剩下一個由太醫們合力醫治。

不做治療的丫鬟。很快就四肢麻木無力,然後陷入昏迷,然後呼吸急促困難,再然後。便死了。

前後時間勉強不過一個時辰。

由太醫們合力醫治的丫鬟,比沒有醫治的丫鬟多活了兩刻鐘,最終沒能逃過一死。

倒是在嘔吐腹瀉時,就及時喝香皂水催吐的丫鬟,雖然受盡折磨,但是其他兩個丫鬟死後。她雖然渾身無力,但是還活着,甚至還能說話,求皇上饒命。

皇上看着她,道,“只要你能挺過去,朕就恕你無罪,放你出宮。”

丫鬟喜極而泣,連連道謝。

皇上看着她,眸光挪到幾位太醫身上,幾位太醫瑟瑟發抖,因爲衛風磨香皂水的時候,他們都看着,他們還阻止皇上和左相他們服用。

是皇上對清韻和楚北信任,纔會喝那髒兮兮的香皂水催吐,他們的阻止差點害了皇上,害了左相和衛國公啊。

幾位太醫趕緊跪下來俯首認罪,皇上譏諷一笑,望着太后,問道,“朕連自己的兒子都不信任,太后告訴朕,朕應該相信誰?相信這羣庸醫嗎?”

太后崩着一張臉,沒有說話。

皇上緩緩把眼睛閉上了,“宸兒特地派了近身侍衛進宮告訴朕,河豚魚有毒勿食,是一片孝心,知道朕吃了河豚魚,及時醫治,他若是有心害朕,會派近身侍衛來嗎,害死了朕,他能得到這大錦江山?不要把宸兒想的那麼愚不可及!”

皇上驗證了河豚魚真的能吃死人,就坐實了清韻和楚北對他們有救命之恩。

第二天,上門道謝的是一撥接一撥。

先是瑾淑縣主,再是左相夫人,之後是衛國公府,獻老王爺沒有親自來跟清韻當面致謝,他碰到了侯爺,說了一句話,“沐三姑娘救了逸兒一命,對我獻王府恩重於天,以後三姑娘有什麼需要之處,只管開口,只要我獻王府能的上忙,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樣的承諾,侯爺承受不起,連忙道,“舉手之勞,老王爺言重了。”

哪裡言重了,根本就不重。

逸郡王就是獻老王爺活下去的動力,要是孫兒沒了,獻王府就算是垮了,哪怕逸郡王上吐下瀉,被人送回獻王府時,已經奄奄一息了,得知逸郡王是蹭飯蹭出來一身的毒,獻老王爺忍着,等逸郡王病情好轉了一些,獻老王爺是把孫兒掉在樹上毒打了一頓,然後纔來道謝的。

罷朝一日,第二天,皇上就上朝了。

皇上臉色還有些蒼白,但是沒什麼大礙了。

上朝之後,江老太爺便站了出來,彈劾大皇子和鎮南侯府。

嗯,江老太爺是這樣彈劾的,清韻是楚大少爺的未婚妻,是皇上賜婚的,雖然尚未出嫁,但算的上是大皇子的表嫂了,本來應該恭敬相對。但是他卻邀請清韻遊湖。

大皇子相邀,清韻不敢拒絕,她以爲楚大少爺有臨終遺言託大皇子轉述,猶豫再三。答應赴約。

在侯府門前,大皇子一把抓起清韻上了馬,脅迫她遊街……

江老太爺送上大皇子親筆請帖爲證,證明他所言不虛。

大皇子和清韻共乘一騎,現在整個京都。耄耋老者和總角小兒都知道,對清韻的聲譽造成莫大損害,說她朝三暮四,不知羞恥,不貞……這樣的詞太多,江老太爺聽着很生氣。

他之前就聽聞有流言說大皇子就是楚大少爺,現在又出了這樣的事,他想知道流言是否屬實,大皇子和楚大少爺是否是雙生子,現在的大皇子到底是不是和清韻有婚約的楚大少爺。

江老太爺在朝中勢力。佔了四分之一。

興國公府答應不揪着雙生子的事不放,他知道雙生子是皇上默許活着的,他不說話。

清韻才救了逸郡王,獻老王爺一下子就偏向清韻了。

鎮南侯覺得自己太冤枉,他奉命養皇子,卻被人誤會偷樑換柱,犯了欺君大罪,求皇上還他一個清白。

也就是說,朝堂上,四個人中。有三個人站出來求皇上給個解釋。

皇上到了不得不給天下一個說法的時候了。

他道,“十九年前,皇后懷的的確是雙生子,朕在棲霞寺進香。代替皇后求籤時,就已經知道了,當時兩隻籤文並不好,籤文上說兩位皇子會受盡苦楚,不及弱冠便會夭折,朕初爲父。還沒看到兒子,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白髮人送黑髮人,如何能忍?朕拿着雙籤去找慧淨大師,求化解之法,慧淨大師告訴朕,命乃天定,非人力能更改,朕苦苦相求,慧淨大師才告訴朕,如果遇到另外一個求得雙籤的姑娘,或許有一線生機……”

皇上說着,滿朝文武都唏噓不已。

當初,皇上陪皇后去棲霞寺進香時,不少大臣跟着,當時皇上高高興興的去,求了籤之後,臉色就不大好看了,他們還好奇皇上求到什麼簽了呢,皇后當衆問過,皇上沒搭理她,轉身去找慧淨大師了,這事他們還記得。

皇上繼續道,“當時,慧淨大師還說了,如果兩位皇子有幸能活下來,必是大錦之福,後來,皇后生下雙生子,依照皇室宗規,必要去掉其一,朕於心不忍,才准許鎮南侯抱走一個,讓雙生子變成龍鳳胎,朕原打算把端敏郡主嫁給楚大少爺,可世事難料,不等朕賜婚,端敏公主被迫和親北晉,是朕對不起鎮南侯府。”

想到和親北晉的親孫女,鎮南侯眼眶有些紅,但是爲了大錦朝,別說犧牲她了,就是犧牲整個鎮南侯府,他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將軍,保家衛國的將軍。

皇上頓了頓,又繼續道,“六年前,大皇子身中奇毒,太醫們醫治不了,他是在宮內中的毒,至今未查出下毒之人,鎮南侯爲了救治大皇子,求朕允許他回鎮南侯府修養,讓本應該是二皇子的楚大少爺進宮,好引出下毒之人,將他們繩之以法。”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其實跟他們想的一樣。

現在的大皇子,他是真的大皇子,也是和沐三姑娘有婚約的楚大少爺。

這些且不說了,皇上方纔說了,兩位皇子活不到弱冠,除非遇到同樣抽到兩根籤的姑娘,那不就是沐三姑娘嗎?

也是,大皇子身中奇毒,沐三姑娘醫術高超,除了她,還有誰能解大皇子身上的毒?

現在誰妨礙大皇子娶沐三姑娘,就是要大皇子的命啊。

不少大臣都望着右相了。

右相站在那裡,他在心底一嘆,他從雲袖裡掏出奏摺來,遞給皇上道,“臣肯定皇上收回小女和大皇子賜婚聖旨,成全他和沐三姑娘。”

這兩日,右相夫人的病越來越嚴重了,早上起來,右相夫人的臉多了兩道血痕。

之前右相夫人還很堅持,可對着銅鏡,她動搖了。

她捨不得死。

興國公看着右相,他道,“聖旨賜婚,哪能隨便收回來,雖然沐三姑娘聰慧,醫術高超,但週二姑娘並不遜色,何不讓大皇子一併娶了?安定侯在休妻之前,就有平妻,我想沐三姑娘應該不反對大皇子有平妻吧?”

侯爺有平妻,清韻要是反對大皇子娶平妻,就是反對侯爺娶平妻,忤逆父親,乃不孝大罪。

興國公說這話,不少人都贊同。

侯爺站在那裡,他很想說清韻會反對,但是又不出口,他做父親的沒以身作則啊,難道他要說楚大少爺曾當衆許諾此生有清韻足矣,絕不納妾嗎?

只怕滿朝文武的口水都能淹死他了,這話只能大皇子說,他要是爲了大錦朝好,將來大皇子做了太子,甚至是皇上,他還得勸着點清韻,幫夫君納妾。

皇上坐在那裡,要是以前,他不反對大皇子兩個都娶,但是前天,週二姑娘當衆跪請清韻救右相夫人,皇上就改了主意,齊人之福不是那麼好享的。

週二姑娘也不是什麼善茬,清韻更不是好惹的。

兩個女人,還位分一樣,後宅能有清淨時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都不齊了,還談什麼其他?

皇上坐在龍椅,斜了安定侯一樣,“安定侯有沒有什麼話說?”

被皇上點名了,侯爺想躲着都躲不了了,他只能出列道,“皇上,這兩年,臣一直離京辦差,和女兒聚少離多,對她疏於管教,臣那被休棄的夫人不喜她,更是不管不問,對於清韻,臣一直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說來,真是慚愧不已,如今女兒長大了,出嫁在即,她有什麼要求,只要我能辦到,我都儘量依着她。”

侯爺這話,很明確的表達了一個意思。

他管不了清韻。

別說他做父親的教女無方,他倒是想教啊,可人都不在跟前,怎麼管教,鞭長莫及好麼!

人家會說,你管教不了,還有你夫人呢。

然而,要是夫人能管好女兒,還會被休嗎?

人家會說,以前不在京都,管不了,現在已經回來了,總能管了吧?

不好意思,他這個做父親的愧對女兒,在她出嫁之前,他只想好好的寵女兒,就算管的了,他也不打算管,況且女兒很好,他很滿意,不想吹毛求疵,父女離心。

侯爺這麼說,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他了,皇上笑道,“朕倒是慶幸讓你離京兩年,不然三姑娘能學得一身醫術?”

侯爺有些尷尬,皇上這是在說,他教清韻還沒有不教好呢,他有那麼差勁嗎?

第364章 急事第472章 冤枉第402章 殘酷第178章 誇讚第88章 在乎第156章 蜀錦第281章 承受第434章 謙虛第58章 姓周第17章 委屈第61章 打人第229九章 苦惱第113章 人瑞第215章 吃貨第426章 細作第383章 三思第175章 郡王第158章 大雁第188章 見外第416章 禍害第472章 冤枉第435章 酸梅第59章 肚量第330章 碎玉第132章 默哀第123章 尚早第402章 殘酷第193章 答覆第119章 慚愧第154章 示好第302章 問案第93章 節儉第152章 倒黴第166章 爭搶第194章 捱打第276章 道賀第194章 捱打第301章 毒殺第87章 挨罰第298章 玉鐲第50章 銀針第33章 心眼第362章 信任第180章 好處第430章 嘚瑟第201章 頭疼第331章 出嫁第125章 送信第141章 通傳第343章 節制第351章 爭執第280章 原因第429章 接近第223章 討要第338章 奢華第334章 肚兜第96章 制衡第234章 銅錢第298章 玉鐲第331章 出嫁第124章 玉佩第143章 條件第394章 事實第411章 打岔第360章 雍州第141章 通傳第184章 賠償第184章 賠償第236章 銀票第303章 踹翻第129章 出家第144章 慧根第469章 琵琶骨第457章 美事第286章 倒黴第28章 故意第109章 制衡第36六章 沖喜第41章 小產第60章 暈倒第66章 反話第395章 補腦第415章 掌心第325章 道謝第109章 制衡第107章 江家第451章 出征第64章 破例第471章 下令第150章 奉承第450章 仵作第139章 磨蹭第93章 節儉第407章 縱虎第428章 安心第382章 洪福第460章 世子第467章 相知第430章 嘚瑟
第364章 急事第472章 冤枉第402章 殘酷第178章 誇讚第88章 在乎第156章 蜀錦第281章 承受第434章 謙虛第58章 姓周第17章 委屈第61章 打人第229九章 苦惱第113章 人瑞第215章 吃貨第426章 細作第383章 三思第175章 郡王第158章 大雁第188章 見外第416章 禍害第472章 冤枉第435章 酸梅第59章 肚量第330章 碎玉第132章 默哀第123章 尚早第402章 殘酷第193章 答覆第119章 慚愧第154章 示好第302章 問案第93章 節儉第152章 倒黴第166章 爭搶第194章 捱打第276章 道賀第194章 捱打第301章 毒殺第87章 挨罰第298章 玉鐲第50章 銀針第33章 心眼第362章 信任第180章 好處第430章 嘚瑟第201章 頭疼第331章 出嫁第125章 送信第141章 通傳第343章 節制第351章 爭執第280章 原因第429章 接近第223章 討要第338章 奢華第334章 肚兜第96章 制衡第234章 銅錢第298章 玉鐲第331章 出嫁第124章 玉佩第143章 條件第394章 事實第411章 打岔第360章 雍州第141章 通傳第184章 賠償第184章 賠償第236章 銀票第303章 踹翻第129章 出家第144章 慧根第469章 琵琶骨第457章 美事第286章 倒黴第28章 故意第109章 制衡第36六章 沖喜第41章 小產第60章 暈倒第66章 反話第395章 補腦第415章 掌心第325章 道謝第109章 制衡第107章 江家第451章 出征第64章 破例第471章 下令第150章 奉承第450章 仵作第139章 磨蹭第93章 節儉第407章 縱虎第428章 安心第382章 洪福第460章 世子第467章 相知第430章 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