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君爲臣綱

這個消息讓整個京城的百姓都了起來。

不論對時局如何評價的平民或仕子,對皇帝的這種舉動都感到了由衷的認同。

華朝今年開春以來各地旱滿災害不斷,農田荒蕪,春播無法順利進行。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這些不好的消息令許多人都揪着心。而皇帝祭天無疑給百姓們釋放出最大的安撫之意,百姓們忽然發現,那個一直住在深宮裡,多年未曾出宮的皇上,原來心裡也牽掛着他們的生死。

所以,不論祭天這種舉動有沒有效果,對百姓們來說,都是歡欣鼓舞的。在一個以農業爲民生支柱的古老國家,在靠天吃飯的百姓心中。祭天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令他們不得不產生敬畏之情。

下了一夜春雨,晨雨已住。京城四處鳥鳴柳綠,空氣中夾雜着泥土的芳香,令人聞之精神一振。

辰時,皇宮鐘樓的鐘聲敲響,厚重沉實的中宮大門打開,威武英挺的禁軍衛士排着整齊的隊列,當先行出。旌旗蔽日,迎風招展,行走間盡顯皇家威儀。接着便是御前儀仗武士,手執金瓜節杖,大羣的太監宮女邁着小碎步,亦步亦趨緊跟其後。各種旌旗,法器,傘蓋,幡扇順序登場。

最後出來的是皇帝的龍輦大駕。六馬御車,金黃奪目,明的鑑車上珠寶嵌玉,華貴至極。

皇帝出行,扈從如雲,由西安門而出,轉經盧政牌樓,駕前武士開道。淨水潑街,沿途百姓仕子盡皆跪拜。帝王之威。九五至尊,受命於天,如高山般巍峨,如雲天般莫測,令人不自覺的伏首膜拜。

鑑駕出了盧政牌樓,經過太平大街。最後行至城北太平門外,出了這道門,皇帝便算是正式出京了。

這時有儀鸞太監高喝道:“奉聖諭,御駕且住於是,這支浩浩蕩蕩延綿十餘里。由禁軍,太監,宮女等混雜起來的一萬多人的隊伍霎時便停了下來。

龍輦的珠簾掀開,身着五爪金龍袍,頭戴翼龍冠的皇上由曹公公攙扶着,微顫顫的慢慢挪出龍輦,隨行的官員,勳貴,以及禁軍,太監,宮女,包括敬慕天顏的百姓們在內。見皇帝走下了龍輦,不由紛紛伏首跪拜,齊聲唱喝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跪拜的衆人這才站起身來,垂頭恭立,數萬人的太平大街上鴉雀無聲。仿若死一般寂靜。

皇上龍目微張,在恭立的人羣中掃視了一圈,發現站在隨行官員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邊,方錚也像模像樣的學着衆官員,眼觀鼻,鼻觀心。一動不動的恭立着。

不過方大少爺很明顯是個閒不住的人,沒人陪他玩,他便自己玩,此時他正試圖用兩眼看清自己的鼻尖,很好的詮釋何謂“眼觀鼻,鼻觀心”。所以”他現在已變成了鬥雞眼,仍在樂此不疲的玩着,也不知這種玩法到底有何樂趣。

皇上見他這模樣,龍目中不由出笑意,帶着幾分寵溺的味道,彷彿在看着自己調皮搗蛋的孩子一般。隨即要上又嘆了口氣,心中不免惴惴起來。

京城的防務交給這麼一個人”真不知是不是聯此生做的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朝曹公公微微示意了一下,曹公公立馬上前一步,高聲喝道:“皇上有旨,宣忠勇侯,守備將軍方錚上前覲見,宣城防軍副將秦重上前覲

人羣中,玩得忘乎所以的方錚被身旁的官員輕輕拍了一下,低聲提醒道:“方大人,方大人!皇上叫你呢。”

眼睛與鼻子較了半天勁兒的方錚,將鬥雞眼恢復成正常,隨即感到一陣頭暈目眩,晃着腦袋叫苦道:“鬥雞眼不能老玩,哎呀”頭好暈哦”

身旁衆官員滿頭黑線:,”

鑑駕前,皇上威嚴的注視着面前的兩個年輕的將軍,方錚一副憊懶模樣,就連站在皇上面前,他都小動作不斷,不時的撓撓頭,抓抓臉。而方錚身旁的秦重,則是一臉肅然沉靜,目光堅毅,面容強。武將的別悍與文人的儒雅,似乎都能從他身上找到影子。

“兩位將軍,京城防務至關重要。聯祭天的這幾日,京城便託付給二位了。”皇上語重心長道。

方錚聞言神色一正,鄭重的抱拳。凜然道:“皇上請放心,微臣定將京城防務處理得有條不紊,如鐵桶一般嚴實,靜待皇上回京。”

然後方錚在心裡補充了一句:”在微臣逃跑以前。

幕重也急忙抱拳應命。

皇上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特意盯着秦重,目光深沉而凝重,良久。忽然問道:“秦將軍,何爲三綱?”

秦重一楞,趕忙回道:“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皇上點頭,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喃喃道:“說的好,說的好

隨即皇上轉過身,淡然吩咐道:“啓程吧。”

然後皇上便在曹公公的攙扶下,艱難的登上了龍輦,珠簾落下的瞬間,留給方錚和秦重一道蒼涼老邁的身影。

曹公公輕甩拂塵,高聲喝道:“奉聖諭,啓程浩浩蕩蕩的隊伍頓時又開始慢騰騰的移

太子的鑑駕緊跟着皇帝的六馬御車,經過方錚和秦重身邊時,太子輕輕掀開了車簾,朝方錚投去詭異莫名的一笑。隨即又飛快的看了一眼秦重,眼神卻變得有幾分凌厲和陰沉。

太平門外,只留下方錚和秦重二人,面色各異的恭立,直到皇帝的儀仗全部出了城門,二人這才站直了身子。

方錚扭頭,見秦重的面色頗有幾分蒼自,看來皇上那句看似莫名其妙的問話,在他心中悄然紮下了根,令他心緒開始波動起來。

二人轉身又登上了北城樓,目送着皇上的鑑駕漸漸走遠,秦重不經意的扭頭,見方錚神情凝重,目光從未如此嚴肅的盯着前方,眉頭緊緊鎖起,不知在思索着什麼重要的事情。

秦重見狀微微一嘆,情勢已漸明朗,他和方錚,電腦閱讀 要在今日分出敵友,此時的方錚,難道一如他之心緒,也在思考着這個問題嗎?當日方錚大街上勇擒劫匪的情景又浮現在秦重的腦海中,少年臣子。居高位而猶思民安,可惜,此生似已無緣與他結交,,

這時,面色肅然的方錚忽然擡起手,指着鑑駕,神情凝重的對秦重道:“秦將軍請看

秦重心頭一跳,急忙順着手指望去。卻見鑒駕隊伍的最尾部,一羣手執幡扇,黃羅舟宮女正排着隊列,緊緊跟着大隊,緩緩向前移動。

秦重看了半天也沒看冉端倪。不由疑惑道:“方將軍可有什麼發現?”

難道太子還在隊伍中安排了刺客?難道方錚發現了什麼疑點?

方錚嚴肅的搖搖頭,目注前方。沉聲道:“看見走在最後,手執幡扇的那個宮女了嗎?”

秦重看了一下,點頭。

“那個宮女”方錚沉吟了一下,隨即表情一變,開始不可抑制的哈哈大笑起來,邊笑邊喘着氣道:“那個宮女的居然一邊大一邊小,走起路來一扭一扭,跟的了痔瘡似的,太他媽搞笑了!噢活活活活,哇哈哈哈哈。

冷汗。從秦重的腦門上一滴一滴的流下,,

這是個!

脖子上青筋暴跳的秦重正式平了結論。

北城樓上,方錚和秦重面北而立,皇上的鑑駕早已行遠,萬餘人的儀仗也不見了身影,可兩人仍在城樓上直直的站着,面上表情各異。

二人身後,鮮衣亮甲的城防軍士兵成隊行走巡戈,經過兩個將軍身後時,士兵們不由向他們投去好奇的目光。定定站了半個多時辰。兩位將軍莫非在一起練功?

只有離他們不遠處的烽火臺邊。十幾名城防軍高級將領死死盯着方錚,目光不算很友善。

“秦將軍,城防軍何去何從?”良久之後,方錚目注前方,看也沒看秦重,開口問道。

沒時間再跟他繞了,爲了皇上大計能夠成功,今日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就地斬殺秦重,二是說服秦重投誠,除此別無它徑。

秦重臉上浮出痛苦之色,嘴脣囁嚅了幾下,忽然又恢復了平靜,淡然道:“末將的答案若令方將軍不滿意,將軍是否要將我就地斬殺,然後控制住城防軍?”

方錚笑了笑,不置可否。

秦重扭過頭,掃了方錚一眼。道:“方將軍,城防軍五萬餘人馬皆在我手,你殺得了我嗎?”

方錚眨眨眼,笑道:“若秦將軍執迷不悟,一定要做那人人唾棄的亂臣賊子,說不得,我便只好試試了,”

亂臣賊子!

這個字眼如同一道霹靂,直接劈在秦重的頭上,秦重臉上瞬間便失去了血色,變得蒼白無比。

“我”不是亂臣賊子!”秦重憤怒的握緊了拳頭,努力的辯駁道。可這話連他自己都感到一陣心虛,協助太子弒君篡位,這行徑”不是亂臣賊子是什麼?

自小熟讀兵書,閱盡萬卷,勤學武功,牢記三綱五常,多年過來,只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自己,那便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曾幾何時。自己卻成了yu圖謀害帝王的兇手?此刻秦重心中如同萬箭穿心,方錚的一句話,便毫不留情的道出了他內心的掙扎與矛盾。

看着秦重越來越蒼白的臉色,方錚冷笑道:“秦將軍,你做亂臣賊子不打緊,世上惡之徒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可是你不要把城防軍的這五萬多將士都變成了叛軍。亂軍!他們將會被你的一斤。決定害死不說,死了都將背上一個叛軍的罪名,他們的遺屬不但得不到朝廷的撫卹瞻養,反而會因你一時愚蠢的決定,而盡數充軍邊疆,爲奴爲僕,永世不得翻身。這些將士們,在千古之後,也將只留下一個禍國亂民的萬世罵名,所有的這些,全都是被你秦重的一個決定所害的!”

秦重如遭雷擊,臉上豆大的冷汗不斷流出,魁梧壯碩的身子也忍不住開始微微顫抖起來。眼神中的掙扎與痛苦,清清楚楚落入方錚的眼中。

“秦重!莫要造孽了!醒悟吧!”方錚猛然大喝道:“君爲臣綱,這是你親口回答皇上的話,難道你真的要罔顧君臣大義,給自己,給五萬餘將士留下一個千古罵名麼?”

神烈山距離京城只有數十甲的路程,它就坐落在京城北賺。一工高。主峰北高峰只有數百丈,可它方圓廣闊,東西長十餘里,南北寬近十里,乃京城方圓之內最高的山峰。

前朝時止。上便建有孝陵,先農壇和天壇,歷代帝王祭天之處,便在神烈山頂部的天壇之上。

皇上的鑑駕此時已行至距離神烈山不足十里了,一萬多人的儀仗隊伍不急不徐的緩緩移動,整支隊伍顯得安靜而莊嚴。

這時由南往北飛快馳來一騎快馬。馬上騎士手執一塊禁軍統領的腰牌。護衛皇上鑑駕的禁軍近衛見後,收起戒備之勢,任由快馬飛奔至皇上鑑駕左側。

湊近了皇上鑑駕一側層疊嚴實的珠簾,騎士低聲稟道:“皇上,太子,已脫離了儀仗

“什麼?”鑑駕之內,皇上老邁的身軀似乎輕輕抖了一下,隨即整個身子如同不堪重負一般,漸漸萎靡的垮下。

“他”終於還是選擇了這條路。”皇上的聲音中帶着無盡的痛苦悲傷。

騎士繼續稟道:“出京二十多裡地後,太子的御駕便慢了下來。漸漸落到了儀仗的最尾部,後來數百人圍住了太子,將他接下御駕。太子在他們的簇擁下,棄了御輦,騎上了馬,往西而去”

鑑駕之內,皇上久久沉默不語。如同一尊木雕菩薩般,一動不動。

騎士了嘴脣,試探道:“皇上,是否需要末將領千餘禁軍,將太子追回?”

良久,鑑駕內傳來皇上的嘆息聲:“罷了,由他去吧,該來的遲早要來,追回他難道就能避免這一切發生麼?大軍早已發動,聯與他,皆是箭在弦上。

神烈山上,皇上一人緩緩步上天壇。天壇之上罡風凜冽,負手而立。擡眼望天,見天際雲捲雲舒,風雲涌動,其形變幻,其意詭禍。

文武大臣分別跪拜在天壇之下。靜靜看着皇上彷彿獨立於雲霄之上。俯暖芸芸蒼生,天地一人,駕凌一切,這纔是真正的九五至尊。衆臣看着皇上的眼神,不覺又多了幾分敬畏與臣服。

負手凝視天壇良久,皇上緩緩轉過身子,面向羣臣,一字一句道:“華朝多難,蒼生不安,聯即皇帝位四十餘年,舉止言行皆有過失之處。違天意,違人和,故而上天降下災難於蒼生,以示懲戒,蒼生何辜。受蒙斯災,此皆聯之罪也!故。祭天祈福之前,聯向天下臣民百姓降下罪己詔書,以省己過,以警後人。”

說完皇上向曹公公輕輕點頭示意。

曹公公手捧黃絹,向前邁了一步。當着衆臣百官的面,緩緩展開黃絹。一字一句念道:“聯德不類,未挽社稷之危,未扶廟堂之厄,四十餘載以還,行言屢幹天和,失道仁德寬義之舉,天下不遑寧康,蒼生無過。罪皆在予一人”

這時,忽聽山下一聲炮響,接着隱隱約約的喊殺聲漸漸傳來,灰濛濛的山頂頓時被一陣凜冽的肅殺之氣所籠罩。

跪拜在天壇下方的文武百官盡皆變色,紛紛驚慌失措的四下張望,惶然恐懼的情緒頓時在衆臣中傳染開去,山頂天壇漸漸亂成了一片。

這個時候,衆人才驀然驚覺,太子殿下的身影不知爲何沒出現在這天壇之上。反覆思索了一下最近京城的詭異難明的局勢,羣臣心頭忽然生起一股不祥的念頭,難道說,,

皇上仍負手望天,表情淡然平靜。彷彿渾然未覺一般,語氣中含着幾許殺機,冷冷道:“繼續念!”

曹公公抖索了一下,馬上便恢復了鎮定,展開黃絹繼續念道:“四方蒙難而聯不警,蒼生流離而聯不知,夫君之責而罔爲父之道。至令百姓饑荒,皇子傾軋,聯反省自躬,甚愧於祖宗英靈,甚疚於廟堂鬼神

山下的喊殺聲彷彿越來越近。近的如同就在自己的身邊,羣臣的表情也越來越惶恐,越來越不安。

皇上閉着眼,一動不動的站在百官面前,對山下的動靜置若罔聞,彷彿入定了一般。

真久。

曹公公小心翼翼的叫醒了沉思中的皇上:“皇上,罪己詔書,已念過了

皇上陰沉着臉,目光緩緩掃視着惶恐不安的文武百官,緩緩開口道:“聯這四十餘年來,雖說算不的一個英明的皇帝,但“勤勉,二字。聯卻無愧於心,聯待百姓臣民如親子,不嗜殺,不矯縱,竭盡全力使我天朝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君聖臣賢,與萬民同造盛世。可是,爲何有這麼多人要造聯的反?昔有潘文遠篡權叛亂,潘文遠被聯誅殺鎮壓。時隔一年的今日,今日,,要謀反篡個的,卻是聯的嫡長子,聯十年前冊立的太子!”

愈見逼近的喊殺聲中,皇上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兩行濁淚緩緩流出。佈滿皺紋和老人斑的臉上霎時淚痕滿面。

羣臣表情各異,驚恐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大臣們都是經過多年大風大浪的,此情此景,他們如何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衆臣面面相覷,眼神中傳遞着同樣的訊號,太子,果然反了!

第298章 脫險第264章 贖身第307章 毒酒..第305章 韓府夜宴(下)第341章 女人是騙子第68章 老臣告新貴(上)第59章 探病第90章 囹圄之外(下)第144章 泰王第341章 女人是騙子第158章 情挑鳳姐(上)第76章 聖意第167章 滿園春色第146章 縱火第304章 韓府夜宴(上)第134章 背黑鍋第260章 生前身後事第68章 老臣告新貴(上)第139章 聽牆角的知己第291章 封賞之爭(上)第314章 收押知府第326章 赴揚州第16章 被人非禮了第60章 忠與奸第211章 打劫(下)第226章 二女爭風第385章 忽悠國師(上)第284章 平叛(下)第280章 帝王之道第187章 權衡第305章 韓府夜宴(下)第214章 趙俊上山第54章 進宮面聖第4章 上街逛逛第250章 機關第339章 爾虞我詐第364章 後院起火第351章 天子之怒(0)第150章 仁者無敵第217章 失戀第234章 殺手哥哥出山第13章 對聯,又見對聯第111章 談判開始第213章 探詢第150章 仁者無敵第155章 佳兒佳婦第140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130章 奉旨掃黃第79章 聚宴第16章 被人非禮了第82章 羣毆事件(下)第383章 決戰之前第173章 誣告第50章 開業(上)第86章 辭官第168章 由來薄倖是男兒第307章 毒酒..第226章 二女爭風第343章 泰王的下落第241章 英王反目第152章 以退爲進第302章 迎親亭第189章 提審(上)第152章 以退爲進第334章 倒戈第136章 嫁禍與看熱鬧第139章 聽牆角的知己第142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0章 只願嫁作方家婦第281章 太子妃第315章 逛青樓第333章 捨生第313章 索賄第337章 馳援揚州第147章 滿城盡抓縱火犯第255章 太子的實力第389章 最後決戰(中)第38章 御書房納策第321章 審案第374章 北伐第一第345章 世家夜宴(上)第24章 論商道第250章 機關第254章 論勢第384章 報夫恩第12章 入學第85章 胖子盜版第216章 偷聽第301章 初臨姑蘇第355章 辭官未遂第218章 月娘的身世第227章 方少回京第142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349章 表白第21章 翻臉第329章 揚州除惡第322章 襲營第97章 太子來訪第227章 方少回京第387章 母女重聚
第298章 脫險第264章 贖身第307章 毒酒..第305章 韓府夜宴(下)第341章 女人是騙子第68章 老臣告新貴(上)第59章 探病第90章 囹圄之外(下)第144章 泰王第341章 女人是騙子第158章 情挑鳳姐(上)第76章 聖意第167章 滿園春色第146章 縱火第304章 韓府夜宴(上)第134章 背黑鍋第260章 生前身後事第68章 老臣告新貴(上)第139章 聽牆角的知己第291章 封賞之爭(上)第314章 收押知府第326章 赴揚州第16章 被人非禮了第60章 忠與奸第211章 打劫(下)第226章 二女爭風第385章 忽悠國師(上)第284章 平叛(下)第280章 帝王之道第187章 權衡第305章 韓府夜宴(下)第214章 趙俊上山第54章 進宮面聖第4章 上街逛逛第250章 機關第339章 爾虞我詐第364章 後院起火第351章 天子之怒(0)第150章 仁者無敵第217章 失戀第234章 殺手哥哥出山第13章 對聯,又見對聯第111章 談判開始第213章 探詢第150章 仁者無敵第155章 佳兒佳婦第140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130章 奉旨掃黃第79章 聚宴第16章 被人非禮了第82章 羣毆事件(下)第383章 決戰之前第173章 誣告第50章 開業(上)第86章 辭官第168章 由來薄倖是男兒第307章 毒酒..第226章 二女爭風第343章 泰王的下落第241章 英王反目第152章 以退爲進第302章 迎親亭第189章 提審(上)第152章 以退爲進第334章 倒戈第136章 嫁禍與看熱鬧第139章 聽牆角的知己第142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0章 只願嫁作方家婦第281章 太子妃第315章 逛青樓第333章 捨生第313章 索賄第337章 馳援揚州第147章 滿城盡抓縱火犯第255章 太子的實力第389章 最後決戰(中)第38章 御書房納策第321章 審案第374章 北伐第一第345章 世家夜宴(上)第24章 論商道第250章 機關第254章 論勢第384章 報夫恩第12章 入學第85章 胖子盜版第216章 偷聽第301章 初臨姑蘇第355章 辭官未遂第218章 月娘的身世第227章 方少回京第142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349章 表白第21章 翻臉第329章 揚州除惡第322章 襲營第97章 太子來訪第227章 方少回京第387章 母女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