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強盜橫行2

孔寧真的是暴跳如雷,短短的幾天內,全省就接連發生了幾十起搶劫事件,連他泰山大人龍五爺的商隊就被打劫了兩次,他參有份子錢的幾家商戶也被打劫,雖然沒人敢讓他虧本賠錢,但這臉面可丟大發了。

至於聲譽,他殺死大哥,毒死父親,逼死生身母親,還有什麼聲譽可言?不過,他並不在意這種虛名,他是青川省的合法太守,手中握有實權纔是王道。

一衆手下被他罵得狗血噴頭,一個個都低着頭不敢吱聲,害怕倒黴被當替死鬼,有幾個倒黴的縣令可是被砍頭抄家,充當可憐的替死鬼。

這會,他們才感覺到老太守的好,就算是大郎君孔肅執政,以他溫和的脾氣,最多也就罵人而已,跟着眼前這位主,可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吶。

同一時間,紅楓省同樣是被一羣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強盜給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這些強盜打出飛龍盜、天狼盜、黑風盜等亂七八糟的旗號,到處搶劫,反抗者皆被殺死,若不反抗,僅搶劫金銀珠寶及貨物,許多商隊大戶都被洗劫一空。

這些不知從哪竄出來的強盜已經夠讓人頭痛的了,祈雲山脈裡還藏匿有不少股小山賊,受此影響,他們紛紛出山,跟着混水摸魚,有幾股小山賊甚至合起夥來,攻佔了一座小縣城,把整座縣城洗劫一空,把個紅楓省太守藍蘊氣得要發瘋了。

前些日子纔剛剛剿滅了飛龍寨和天狼寨這兩股極有勢力的山賊,氣兒還喘上半下,一下子又鑽出這麼多股山賊,把他折騰得快要發瘋了。

紅楓省的常備軍僅三萬人,分散把守幾座主要的大城市內,想要剿滅山賊,得徵召大量的青壯,此時又近秋收季節,惹得民怨截道。

數萬大軍拉網式的清剿,成功剿滅了十幾股小山賊後,剩下的山賊都學精了,大軍一來,頓作烏獸四散,等官軍一走,立時又鑽出來興風作浪,讓官軍疲於奔命,不得不留下兵馬把守。

都說兵匪一家,那些留守的官兵乘機敲榨勒索當地百姓,有時候乾脆扮作強盜搶劫,百姓苦不堪言

藍蘊執政期間推行暴政,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本就讓省轄內的百姓苦不堪言,八十萬兩貢銀被劫,至今案子未破,藍蘊填補上的八十萬兩銀子全部來取自於民間百姓,他把稅率提高一二成,一層剝一層,幾乎要剝死老百姓,他自已分文未損,令百姓越發怨恨,送了他個綽號——藍剝皮。

現如今,整個紅楓省經大大小小數十股強盜山賊胡鬧一通,加上兵匪同流合污,又鬧得烏煙瘴氣,百姓快要被逼上絕路了。

兩省雞飛狗跳,府兵忙得焦頭爛額,嘉月省卻一派寧靜祥和,百姓安居樂業。

幕後黑手衛大衙內和田策、巫悠兩個軍師都在偷笑,據北宮淳和孟海分別傳回的消息,十天的時間,他們就洗劫了幾支商隊和二十幾家大戶,所得髒物折現累計高達五十多萬兩,全部交由潛伏當地的內衛密諜埋藏在鄉下的田莊內。

五十萬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至少在軍費開支上能撐上一小陣的時間,也讓整天想着如何賺取更多銀子的衛大衙內稍稍喘了一小口氣兒。

最讓他開心的還是紅楓省的**,特種夜不收這麼一鬧,竟然引起各種預想不到的後果,如果再來次天災人禍什麼的,只怕那裡的老百姓在走投無路之下真要揭杆而起了。

潛入青川省的孟海一部已順利撤回,五百特種夜不收除七人在執行任務意外負傷外,無一人陣亡,算是圓滿的完成了實戰訓練任務。

北宮淳所部一千夜不收則發生了一點意外,隊伍在撤退時意外的和一股小山賊遭遇,北宮淳當機立斷,盡數殲滅這股小山賊,雖沒暴露行蹤,但也失去撤退的良機。

北宮淳下令部隊轉進,在內衛密諜的引領下,隊伍進入祈雲山脈,前往雙虎崗休整,累計戰損十一人,戰傷十八人,如此傷亡,衛大衙內還算比較滿意。

和田策、巫悠兩位軍師商量之後,衛大衙內知道特種夜不收所打劫金銀珠寶短期內是運不回來,決定讓北宮淳所部暫留雙虎崗休整,繼續訓練的同時等候下步指示,也就是說,北宮淳所部估計得留在雙

虎崗二至三年,直至衛大衙內發起對紅楓省的侵略戰爭。

北宮淳所部的到來,着實讓雙虎崗熱鬧了一陣,也讓鍾離勝男、赫進及疾風營的士兵對他們的精良的武器裝備都眼紅不已,那可是絕對的好東東啊,隨便一樣零雜碎,拿到市面上最少能賣五六萬大錢以上,那些削鐵如泥的鐵劍更是價值不菲,沒個十幾二十萬大錢纔怪,而且有價無市啊,誰不眼紅?

赫進在書信裡彙報雙虎崗情況和疾風營將士訓練進度的同時,也抱怨他們的武器裝備跟特種夜不收不是同一級別的,詢問幾時才能裝備上類似的武器裝備?

衛大衙內自然看得出赫進信裡那酸溜溜的語氣,只是,鍊鋼技術的極度落後也極大的限制了鋼製武器裝備的大量生產,重金打造的虎豹鐵騎除了能夠裝備武器之外,他想要的幾千套陌刀和重甲還沒有好鋼鐵打造呢。

不過,對於赫進的能力,他還是給予了肯定,短短的時間內,疾風營的士兵已擴編至滿員三千人,另有一千五百人充作預備兵,雙虎崗的人口基數已達二萬三千多人,大多是士兵的家屬。

把士兵的家屬接進山裡,所有士兵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們纔會安心的訓練,打起仗來纔會拼命,這也是收買人心的方法之一。

因人口激增,雙虎崗城堡已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居住,整座城堡正在進行擴建,同時在左面的山頭上另外壘建一座新城堡,因缺乏鐵礦,全部用巨大的木樁築基,再鋪上一層厚實的木排,把兩座高矮不同的連接起來,構築成寬大的空中要塞。

衛大衙內擔心雙虎崗的人口激增過快,造成糧食供給壓力,他寫信告訴鍾離勝男和赫進,儘可能的把人口總數限制在三萬人以內,同時儘可能的確保自給自足,儘量低調蜇伏,靜候時機到來。

各方面的發展良好,衛大衙內寬心不少,他現在還需要至於二年左右的時間大力發展,暗中積蓄力氣,厚積薄發。

不過,老天爺似乎不想給他這個時間,9月初,晉、周兩帝國之間發生了一件震驚整個蒼雲大陸的大事件。

(本章完)

第474章 女兵第110章貨幣戰爭第122章造勢第17章請柬第38章成名之後第531章 虧大發了第388章 心死第121章風捲殘雲第190章 秘密武器正文_第430章 唐都之亂3第410章 長安二三事第251章 死士第390章 演戲第432章 修長城第427章 狙殺第168章長安之亂9第227章 狗男女第349章 出招了第272章 情況突變第235章 兇手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170章攻城第11章鬼話連篇第459章 劇變第216章 左右臂膀第132章風骨第31章刮錢第217章 懷才不遇第513章 暴風雨前夕第141章情債第399章 水師敗亡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392章 相公不是人第292章 決戰3第531章 虧大發了第25章威力恐怖第49章我入地獄第379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97章 權傾朝野第349章 出招了第539章 暗戰4第443章 發大財了第284章 智者千慮第442章 發現大問題第345章 發飈的節奏第210章 重重有賞第312章 安全撤離第146章小六子第40章刺殺第525章 拉風第5章 初逛青樓第58章野心第396章 篝火晚會第488章 狼羣戰術第439章 錯失良機第221章 威逼利誘第510章 只問一次第5章 初逛青樓第171章決戰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384章 繼續忽悠第478章 小生是君子第554章 常識性的錯誤第550章 金錢萬能第488章 狼羣戰術第316章 女兵第220章 勁爆八卦第152章竟爭第534章 希望很大第143章見錢眼開第434章 作死第86章恐怖雷霆第174章兵困長安第112章萬事俱備第241章 三等人第65章唯一的機會第513章 暴風雨前夕第427章 狙殺第496章 夜襲第25章威力恐怖第355章 明珠的另一面第267章 殺人滅口第133章峰迴路轉第494章 消耗戰第388章 心死第65章唯一的機會第350章 罪證第492章 不得不戰第419章 破釜沉舟第112章萬事俱備第8章貼心丫環第106章九陽神功2第565章 蝗蟲行動第96章天賜良機第385章 失勢第82章捷報頻傳第227章 狗男女第266章 天羅地網第67章脫困第407章 獻城
第474章 女兵第110章貨幣戰爭第122章造勢第17章請柬第38章成名之後第531章 虧大發了第388章 心死第121章風捲殘雲第190章 秘密武器正文_第430章 唐都之亂3第410章 長安二三事第251章 死士第390章 演戲第432章 修長城第427章 狙殺第168章長安之亂9第227章 狗男女第349章 出招了第272章 情況突變第235章 兇手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170章攻城第11章鬼話連篇第459章 劇變第216章 左右臂膀第132章風骨第31章刮錢第217章 懷才不遇第513章 暴風雨前夕第141章情債第399章 水師敗亡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392章 相公不是人第292章 決戰3第531章 虧大發了第25章威力恐怖第49章我入地獄第379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97章 權傾朝野第349章 出招了第539章 暗戰4第443章 發大財了第284章 智者千慮第442章 發現大問題第345章 發飈的節奏第210章 重重有賞第312章 安全撤離第146章小六子第40章刺殺第525章 拉風第5章 初逛青樓第58章野心第396章 篝火晚會第488章 狼羣戰術第439章 錯失良機第221章 威逼利誘第510章 只問一次第5章 初逛青樓第171章決戰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384章 繼續忽悠第478章 小生是君子第554章 常識性的錯誤第550章 金錢萬能第488章 狼羣戰術第316章 女兵第220章 勁爆八卦第152章竟爭第534章 希望很大第143章見錢眼開第434章 作死第86章恐怖雷霆第174章兵困長安第112章萬事俱備第241章 三等人第65章唯一的機會第513章 暴風雨前夕第427章 狙殺第496章 夜襲第25章威力恐怖第355章 明珠的另一面第267章 殺人滅口第133章峰迴路轉第494章 消耗戰第388章 心死第65章唯一的機會第350章 罪證第492章 不得不戰第419章 破釜沉舟第112章萬事俱備第8章貼心丫環第106章九陽神功2第565章 蝗蟲行動第96章天賜良機第385章 失勢第82章捷報頻傳第227章 狗男女第266章 天羅地網第67章脫困第407章 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