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蓋蘇文一直都是迷惑狀態,爲什麼身體好好的孟思冶怎麼就生病了,而且沒有多久就病死了,這也太蹊蹺了。
往回走的時候,聽到牧羊城被劫掠。再往前走,聽到燕軍在牙善登陸,心中無比的惶恐,他是知道瀋陽實力的,想攻下平壤是輕而易舉的。
按照高句麗虛內實外的政策,平壤很空虛,沒有多少守軍,現在很可能平壤城現在陷落。
該何去何從?他決定立刻回到家族屬地,徵召士兵。當然不是爲對抗瀋陽,而是他知道瀋陽這時候沒有人員和實力長久佔領平壤,他只要打着勤王的旗號,要衆部族臣服於自己。他要學習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高句麗。
至於怎麼和瀋陽相處,他沒有想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李世民從遼東城回到瀋陽,日子過的到是非常愉快,因爲他和房玄齡他們開啓了尋寶之旅。什麼寶?機器,各種機器,還有各種農具。甚至馬蹄鐵,馬鐙都是他們覬覦的事務。
關於馬蹄鐵還有一段趣事,李世民見春天的天氣很好,帶着一干人出城踏青,縱馬奔馳,好不快意。
奔馳一段路後,在路上出現一隊馬隊,大約30多匹馬,都駝着很重的東西,正好把李世民人命的路阻擋了。
路就那麼寬,兩邊都是農田,不好從田地裡超過,只能耐心的跟着馬隊往前走。
尉遲恭百無聊賴的在馬背東張西望,突然發現地上的馬蹄印,怎麼和自己所見的馬蹄印不一樣。
他怎麼想也想明白,轉頭問房玄齡:“房文書,你見過馬蹄印只是一條彎彎的,和鋪首銜環的環差不多的馬蹄印麼?”
鋪首銜環就是大戶人家門上是獸面銜着的門環。
房玄齡疑惑的問道:“馬蹄不就是那個樣子麼?怎麼會是一條和鋪首銜環的門環一樣的?”
尉遲恭搖搖頭說道:“我不知道啊,所以問你啊,你讀的書多!你也沒有見過麼?”
房玄齡搖搖頭。
程咬金笑道:“可能是哪匹馬把人家的門踢了,然後鋪首銜環粘在馬蹄下了?”
尉遲恭見程咬金挖苦,他也反擊說道:“一個你信,我也行,你見過一地馬蹄印都是這樣的麼?”
程咬金:“你眼花了吧,爲什麼不是一地的馬蹄金,馬蹄銀啊?而是一地的門環?”
古代貴族喜歡把金子,銀子鑄造馬蹄形狀,程咬金纔有這樣說法。
尉遲恭憤怒的說道:“你不能低頭看看地上?眼睛長頭頂上了?”
聽到尉遲恭的罵聲,大家都朝地看去,還真都是鋪首門環一樣的馬蹄印。
李世民前後看看,自己馬匹留下的馬蹄印,就是和正常的馬蹄印沒有區別。但前面的馬匹還有,早些留下的馬蹄印就是一個一個環。
李世民上馬追上前的馬隊,問馬隊裡的老人:“老人家,你們的馬蹄上有什麼東西麼?怎麼馬蹄印是一個一個門環一樣的東西?”
老人看看李世民又看看名叫笑道:“郎君,你有不知,這馬蹄上釘了馬掌,留下的腳印纔是這樣的!”
李世民:“馬掌?是什麼東西?”
老人笑道:“老朽開始也不明白,後來才知道,這馬掌就是在馬蹄上釘上一條門環狀的鐵條。”
李世民問道:“那這釘上去有什麼作用?”
老人笑着搖搖頭說道:“老朽也弄不清楚,不過想想也明白,這不是給馬穿上鐵鞋麼?”
李世民點點頭:“這是你們自己想的?還是……”
老人笑道:“郎君你不是不知道,這鐵有多貴,再說了,老朽哪有這個腦子,這是燕國公想的!你可以看看,這瀋陽的馬匹都釘上了這馬掌!”
李世民向老人謝過之後,滿腦子疑問,也沒有玩的興致,上馬說道:“走,回去看看這馬掌是怎麼回事?”
吳歡還在秦皇島,李世民回城,知道找王朔他們並沒有用,他只能自己找。最後找到牧場,這纔看清楚怎麼一個過程。
當然也清楚了怎麼回事,然後以吳歡那些下屬的性子,是不是應該叫吳王掌?還是吳王蹄?如果是的話的,自己就有數落吳歡的話題了。
也不知道吳歡是那些下屬改了性子,還是這吳王掌?吳王蹄?太難聽了,名字取成了馬蹄鐵,這讓李世民又點失落。
李世民在瀋陽遇見頻率最高的2個字就是吳王,且不說飯桌上一大堆的吳王薯,吳王芽之類的東西,就連農具裡的都有一大堆以吳王起頭的工具。
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不是都是吳歡弄的?還是他下屬弄的,然後按上吳歡的名字?不過很可能都是吳歡弄的,只有他的腦子裡裝着數不盡的奇思妙想。
這裡的東西好用的東西太多了,可惜自己不能成爲皇帝。如果自己成爲皇帝,這些東西絕對能把大唐打造成爲一個空前絕後的盛世。
自己的太子哥哥,卻未必看的上這些東西,送回去的東西,哥哥他未必會認真看。他只要守成就好,而自己如果要頂替掉哥哥,就要用更多的努力,從父皇那裡得到足夠的好感,還要一大幫願意支持自己的人。
願意支持自己的人?能有多少?自己是靠軍功上來的人,那些世家大族在自己的麾下有多少?他們都是太子哥哥的人。
李建成看了魏徵的信,又看看10本一模一樣的《道德經》,簡單的分析了一下上面的字體,斷句,標點符號,等等。
看到10萬冊這樣巨大的數字,2貫一冊,這不是要20萬貫麼?還好魏徵還請示,沒有賣下來,否則這錢去哪裡弄?現在自己能動的錢不過幾萬貫。
不過這事情和武器一樣,還要是從長計議,他請來裴寂,王珪,竇軌,裴世矩,李綱,韋挺,馮立,薛萬徹,任璨,一衆心腹,畢竟茲事體大。
一衆人按照職位坐定,李建成拿出魏徵的信說道:“這是魏愛卿從瀋陽寫來的信件,這是帶來的《道德經》大家看看,看完了我們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