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北方一統
“這是你們的。”趙煦給了徐烈一個眼神。
同劉福和楊賀一樣,他同樣給了常威和楊豐一本冊子。
上面就是他說的深度改革內容。
畢竟從現在到蒸汽船下水這短時間,是難得的窗口期,十分適宜改革。
以前他想大動,但因戰爭的牽扯,不方便。
此番,除了將領職位名稱的變動,冊子裡還要求楊豐和常威組建參謀司。
其主要任務是將領的指示,蒐集和提供戰場情報,平時掌管軍隊的裝備更換,以及軍事訓練,管理等。
在當代的拿破崙時期,便出現了參謀部,其職責相當於軍師,負責給將領提供作戰建議。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軍隊的正規化建設。
近代軍隊戰勝封建軍隊不僅僅在火器上,也在於優良的軍隊制度。
朝議從早上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
又同官員和將領們商議了許多細節上面的注意事項,趙煦讓衆人散去。
出了王府。
常威神秘兮兮問劉福,“聽說殿下要成婚了?是翼國公的孫女?”
“是這麼回事兒,殿下爲燕州殫精竭慮,二十了還未成婚,其他皇子十五六歲可都婚配了,如今殿下終於得遇良人,真是解了我等一樁心事了。”劉福抱着胳膊,嘴角滿是笑意。
常威點點頭,“的確,不過實在有些可惜,我回來晚了一步……”
劉福聞言,打量一臉認真的常威,突然猛拍他的肩膀,“你不會想讓你家女兒嫁給殿下吧?我記得,你家女兒今年還不到十歲。”
“那又如何,可以當童養媳。”常威斜睨了一眼劉福。
“哈哈哈……”劉福禁不住大笑起來,“拉倒吧,就你家女兒和你長得八成相似的樣子,真嫁給了殿下,半夜殿下起來,還以爲和你睡一起了。”
“你這個該爛舌頭的,我今天非揍你一頓不可。”常威聞言,跳腳罵了一句,擼起袖子就要打。
劉福三步並兩步,卻是到了楊豐身側,給了常威一個挑釁的眼神。
意思是他敢動手,他就把他的話捅給翼國公。
常威見狀,只得悻悻收手。
他可不想招惹這位老將。
再者,他也只是可惜自己沒有楊震那般知書達理,才貌俱佳的女兒。
否則,他可真要爭一爭了。
回了北大營將軍府。
他和楊豐一面翻閱燕王給他們的冊子,準備接下來對王府親軍進行改制。
一面給揚城的秦山和關通下令,讓他們統領麾下兵馬向襄城而去,蕩平江北的勢族勢力。
荊州乃是九州通衢,與亳州相鄰。
秦山和關通從揚城出發,只需橫穿亳州便可抵達荊州境內,距離只有三百多裡。
經過五日的跋涉,秦山和關通統領八餘人萬大軍抵達。
原本,他們十五大軍渡河,呂昌帶走三萬,留在揚城三萬。
從齊州打到揚城又傷亡了一些士兵。
他們能帶走的,也只有這個數目。
……
荊州。
襄城。
又一隻王府軍隊自東而來,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襄城。
皇宮。
竇唯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對竇幕道:“皇上,三家勢族渡河而去,如今與燕王隔九江對峙,這讓燕王得以抽出大部分兵馬專心對付我南樑。”
竇幕臉色蒼白,這段時間,急轉直下的形勢令他夜夜無法安眠。
蕭成自齊州返回襄城,馬翰的兵馬便向北撤退,回到武關。
可是蕭成大軍和北狄騎兵若是有走的跡象,他們就又會殺回來。
始終讓南樑大軍和北狄騎兵無法動彈。
這致使他們始終不能向其他三家勢族提供支援。
現在,他們南樑只怕再次背上了背信棄義的罵名。
謝家等勢族,將再也不會信任他們。
所以,南樑當下的危機,他們也定然不會出手相助。
“三家勢族尚且不是燕王的對手,只怕我南樑將孤木難支,若馬家兵馬與這隻東來的燕王軍隊,一東一北兩面夾擊,只怕襄城失陷就在眼前。”竇幕神色頹然。
這段時間,足夠他們見識馬家兵馬的厲害了。
這些馬家士兵使用的火器射程又遠,威力又大。
他們的士兵與之交戰,純粹就是送死。
北狄騎兵返回襄城後,曾嘗試圍剿馬家軍隊。
但遭遇對方的空心方陣,丟下數千屍體後,再也不敢貿然進攻。
根據北狄騎兵反應,他們在二百米外,馬家兵馬便能射殺他們的騎兵。
而且對方子彈如同弓箭一樣精準。
兩百米,這是一個讓他們根本不敢相信的距離,何況還如此精準。
這,最終摧毀他們的信心。
不過,在三家勢族南渡之前,他們還存心僥倖。
希望樑開出手,與三家一起打敗燕王。
但實際的情況是,三家勢族南渡,吳國趁機進攻了湘州,令他南樑腹背受敵。
江南再無他竇家立身之地。
“所以,在我竇家兵馬尚未折損於燕王兵馬手上之前,應當機立斷,向益州撤退,憑着益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抵禦燕王。”竇唯勸道,“否則,沒了兵馬,我們去益州,還如何彈壓蕭家。”
竇幕點點頭,從一開始,他們的策略便是保住竇家兵馬。
這是他們竇家的本錢,也是南樑能不能繼續存在的根基。
“既然如此,趁燕州兵馬還未抵達襄城,現在就撤往益州,只是如此一來,整個江北便都落入燕王的手中了。”竇幕面容痛苦。
他一心想要勝過燕王,但卻又一次次面對殘酷的現實,內心十分焦灼。
竇唯拍了拍竇幕的肩膀,“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益州自古號稱天府之國,易守難攻,只要用心經營,十倍勝於荊州,不必惋惜。”
頓了下,他繼續道:“再者,北狄正在攻打吐蕃,去了益州,將來我們便可以背靠北狄,待他日恢復元氣,再奪回荊州不遲。”
竇幕輕輕點了點頭。
定下此事,竇幕正式下令遷都益州。
隨即,他們留下部分兵馬駐守襄城斷後,數十萬軍隊浩浩蕩蕩從襄城南門而出,向益州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