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民轉戰
“來人,去把劉福叫來。”書房外,趙煦沉思了一會兒。
無意間擡眼望向遠處飄蕩的煙柱,他忽然一拍腦袋。
自己差點忘了件極爲重要的事情。
如果操作得到,或許王府親軍和秦軍就可以拿着秦式火槍進攻劍關和中嶺關。
這件事就特殊時期的工業由民轉戰。
暫時停下一些民用商品生產,各個工坊全面配合戰爭,生產戰爭物資。
如此,軍隊便可以在短短時間內得到足夠的武器彈藥。
眼下,不列顛,法蘭克,羅斯人糾集勢族軍隊和北狄軍隊對他發難。
結合當代的經驗,他幾乎無需思考,便清楚他們定是要武裝勢族和北狄的。
而且據他掌握的情報,不列顛在天竺是有一套完整的火器製造體系的。
這是他們控制天竺的需要。
畢竟如果被天竺人襲擊,他們再從不列顛運輸火槍火炮過來,什麼都晚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不列顛在天竺的工廠有沒有仿造王府軍隊使用的前裝線膛槍。
如果開始仿造,且準備擴散這種火槍,甚至向勢族和北狄提供,那麼給王府軍隊更迭火槍就更急迫了。
不過,他相信即便天竺的不列顛工廠能製造前裝線膛槍,但因工廠規模的限制,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大規模向勢族和北狄供給。
因爲不列顛有在天竺製造火槍的需求,但這個需求不會太大。
但顯而易見的一點是,拖的越久,勢族軍隊和北狄軍隊以及西土軍隊,裝備使用錐形子彈的前裝線膛槍的規模就會越大,對自己越不利。
所以,現在就是一場軍備競賽。
劍關和中嶺關可以早些拿下,也可以晚些拿下。
但王府親軍的火槍必須在短時間內升級。
否則,即便勢族和北狄得到了三萬只火槍,憑藉益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山道,也能對王府軍隊造成更大的傷亡。
可對他而言,這種多餘的傷亡是沒有必要的。
既然兵仗司掌握了後裝針擊式步槍的技術,何不讓士兵們拿着秦式火槍,痛痛快快殺敵,儘早一統江南。
現在,他對一統大頌的這個目標越發急切了。
不列顛之後,羅斯人,法蘭克先後也介入了大頌的內亂。
江南成了大頌身上無法癒合的傷口,敵人只要撒把鹽,就能讓大頌痛疼難忍。
想到這,他立刻令人去常威和馬翰送去命令。
讓他們不必急於進攻劍關和中嶺關,而是與對方對峙的同時,組織士兵進行訓練。
訓練的內容自然是秦式步槍的使用以及全新的用槍姿勢和戰術。
兵仗司是有十來把製造出來的樣槍,可以用於訓練。
如此,到時候只要秦式步槍一到,便立刻能轉變成戰力。
不多時,劉福也過來了。
趙煦將民轉戰的事情同他說了。
“民轉戰?”劉福還是第一次聽到過這個詞。
趙煦點點頭,“這次民轉戰是一次應急,也是一次演練,如果將來爆發更大的戰爭,大頌勢必要進入舉國體制搞軍備生產的。”
火器的誕生讓士兵變得廉價而容易獲得。
當代的一戰和二戰中,常備軍拼完之後,便是預備役,預備役不夠便直接招募一切夠年齡的青壯了。
這些青壯走運的,還能接受正規訓練的,不走遠的,直接發把槍就被送上戰場。
如今,他年僅二十歲,當前世界便處於十九世紀前中期的技術水平。
這一世,他難保不會在這裡經歷一次兩次的世界級戰爭。
而在他看來,這些戰爭也勢必是圍繞以不列顛爲核心的西土世界與以大頌爲核心的東土世界展開的。
西土人吃了幾百年的殖民紅利,享受了幾百年世界霸權,這幾百年他們爲所欲爲,除非打的他們徹底失敗,他們定會死鬥到底的。
當代的一戰,不列顛可爲了維護自己的舊秩序,壓制德國,不惜打這場死亡上千萬人的世界大戰。
可見昂撒人爲了保持自己奴役世界的地位有多麼瘋狂。
而二戰其實不過是一戰的延續而已,殘酷更甚之前。
正是急於當代經驗的判斷,他纔會有大頌要在一場世界級戰爭取勝,才能掌握話語權的覺悟。
這次民轉戰,他就當是一場提前預演了。
讓大頌朝廷自上倒下提前經歷一遍,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接着,他同劉福詳細解釋了一遍什麼是民轉戰,又告訴他需要做的事情。
“原來如此。”劉福恍然大悟,“只是如此一來,就耽誤商貨生產了,不過眼下也顧不得這些了。”
自從燕王令他和常威不要只是把目光侷限在大頌內,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瞭解大頌之外的國度。
逐漸理解了燕王的對外戰略,也清楚這個世界不僅僅有北狄這隻狼,還有許多狼比北狄更強大。
意識到這點,他從燕王一統江北的滿足感中驚醒,深知大頌要富庶安康,大頌百姓要安居樂業,他們還有一段又長又艱險的路要走。
所以,對燕王的決定,他定理支持。
再者,燕王這段時間洗劫東瀛帶回了大筆財富,金陵之戰又得到了謝家的財富。
這兩筆巨大的財富足夠他們折騰的。
商定此事,劉福回了無極宮的公署,召集六部尚書,楊賀,尋礦司主事等官員,要求他們從礦產到製造全面轉向戰時狀態。
尤其是各個工坊要配合兵仗司製造秦式步槍的零件,鋼鐵坊保證優質鋼鐵的供應。
再臨時組織一批匠人蔘與紙殼彈的製造以保證彈藥的數量充足。
“原本殿下給兵仗司的命令是三個月內交付三萬只秦式步槍,如今過去了一個月,還有兩個月。”交代了衆人,劉福語氣堅定道,“但現在,我們要在一個月內,向軍隊提供十二萬只秦式步槍,這是死命令,從現在起,工坊要把一天當兩天用,長白版輪換,人能休息,機器不能停。”
“是,宰相大人。”
劉福神色嚴肅,朱沱,楊賀,陳策等大臣能感受到這件事的急迫性,一個個也不由緊張起來。
回到各自的衙門,他們立刻組織民轉戰。
一時間,整個燕州籠罩在緊迫的氛圍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