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邵武世家

現如今李察治下的高象縣治安已經全部由官差衙役轉職的巡捕房接替,再加上高象縣中的色目人男性青壯數目大幅度下降,在完善運轉的政府班子領導下,不會出現什麼混亂。

因此,李察才安心帶走所有的明軍營和直屬系統兵,當然,那3000多人的色目人奴隸營一方面是用來伺候大軍,運送糧草輜重,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在關鍵時候拉上戰場,湊足聲望任務裡萬人規模大戰的硬性數據。

如此一來,李察拉出來軍隊人數直逼7000,只要挑一支3000多人的敵軍,就可以進行聲望任務要求的萬人規模戰役!

史國府原是西域古國竭石國的都城,在綠皮入侵的時候滅亡後,竭石國倖存的王族後裔昭武家向大唐稱臣,並當帶路黨引領唐軍奪回竭石國和康國等西域古國,竭石國國都被大唐朝廷更名爲史國府。

由於昭武家爲此立下大功,被當時的大唐朝廷分封在史國府,後來隨着昭武家漸漸勢大,掌握了史國府的軍政大權。

安祿山起兵20萬造反,吐番王國驅逐大唐官員自立後,在史國府根深蒂固的昭武家殺死了史國府的節度使,收買並控制了史國府的唐軍,投靠吐番王國。

在史國府的節度使是空降而來的,大唐朝廷爲了維持邊遠地區的統治,節度使都是來回調配,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次輪換。

不過節度使調配容易,駐軍可不能隨便抽調,不然幾千上萬人的調動那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整個大唐有幾百個節度使,要是駐軍都調配的話,光是正常輪替就能讓朝廷破產!

所以,當地駐軍都有一個說法——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節度使……

正因如此,長年在史國府駐紮的唐軍早已被當地的昭武世家滲透掌控,新任的節度使只帶來幾十個親兵,連史國府給節度使配備的牙兵都被昭武家嚴重滲透!

當然,這在和平時期不算什麼,節度使雖然是新來的,但身後背靠朝廷,昭武家根本不敢對其掣肘,當地駐軍也不敢違逆新來的節度使。

然而,大唐內陸發生大規模叛亂,安西都護府人心思變,史國府的節度使自然就成爲昭武世家的絆腳石,被除掉也就不稀奇……

沒有大唐朝廷背書,在史國府這片地界,經營了上百年的昭武世家想要除掉一個節度使還是不難的。

史國府節度使被除掉後,昭武世家的家主昭武狄遮自命爲史國府節度使將軍,收編了史國府的唐朝野戰部隊2000人,其中有精銳牙兵數百。

隨後,昭武狄遮又從史國府的府兵和下屬各縣縣兵中抽調了3000多人。

昭武世家早已與吐番王國的部落勾結在一起,吐番王國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雖然共尊松贊干布,但各個部落的頭人也想要在安西都護府撈上一筆。

所以這次史國府的昭武狄遮出征,還加入了近5000人的吐番部落戰士。

這近5000人是吐番部落對史國府昭武世家的支援,也是吐番部落用來掠奪安國府的兵力。

吐番部落需要發戰爭財搶劫,史國府的昭武世家想要吞併安國府,雙方一拍即合,加上以前的良好合作關係,一支上萬人的大軍就此組成!

這上萬人只是主力戰兵,除此之外昭武世家還從史國府募集了超過兩萬名色目人僕從軍,這些色目人一方面充當糧草輜重隊,一方面則隨時隨地準備當攻城炮灰!

昭武世家雖然祖先是色目人,但給唐軍當了帶路黨之後,就不斷和漢人聯姻,還被大唐朝廷授予了漢人族籍,可以說跟原本的色目人已經完全割裂開來。

這是當年大唐統治西域各國的一種政治手段,通過聯姻和擡升族籍的方式將西域各國殘餘的權貴階級和有功之臣吸收,然後利用他們對當地的熟悉,殘酷鎮壓和奴役佔據大多數的色目人羣體!

時間久了,連昭武世家自己都覺得是漢人權貴!

當然,因爲長期的聯姻混血,昭武世家的外貌看上去跟漢人已經沒多大區別了。

色目人之所以被安西都護府的漢人欺壓,跟他們的樣貌與漢人差距過大也有一定關係,因爲色目人是被征服的民族,天生矮人一等,樣貌上又一眼就能辨認出來,才形成了獨特的人種等級制度。

漢人通過移民融合少數的色目人權貴不難,但想要改變色目人族羣卻不可能,色目人在西域地區的人口基數太高了……

史國府的大軍在昭武狄遮的帶領下,如同土匪一般見村燒村,沿途遇到的縣鎮若是不投降,破城後立馬大肆屠殺,無論是色目人還是漢人,一律平等對待……

史國府的軍隊軍紀如此之差,跟其中佔據半數的吐番部落戰士有很大的關係,這些吐番部落戰士是客軍,昭武狄遮也不好太過約束,而且這幫吐番部落戰士本就沒有拿昭武狄遮一分錢軍餉。

他們加入出征大軍,圖的就是搶劫發橫財,昭武狄遮要是敢阻攔,分分鐘大軍就會鬧分裂!

昭武狄遮不在乎這近5000烏合之衆一般的吐番部落戰士,但卻不敢得罪他們背後的吐番王國,所以只能眼睜睜看着這幫吐番部落戰士化身土匪,一路走一路搶,將安國府治下的村落霍霍的不成樣子……

若不是昭武狄遮的阻攔,他們甚至還要將那些投降的縣鎮一起洗劫一空!

這個時代的人往往有一種城鄉歧視,往往都不將鄉下人當人看,發生戰爭燒村是常規操作。

但對待有城池的縣鎮,只要不做出激烈抵抗,征服者都會有所收斂,哪怕是吐番部落戰士這些烏合之衆,也沒有放開了搶劫,最多也就接納一些縣鎮士紳階級送上來的勞軍費。

所以,一路開往安國府的史國府大軍遇到的鄉村幾乎都遭到了洗劫,但縣鎮卻大體保持完好。

因爲安國府節度使陶安邦據城堅守的策略,使得跟史國府相鄰的縣鎮都不戰而降……

264 西域危機242 戰略遇阻139 屠城威脅067 負罪營072 上萬唐幣到手269 集體農莊068 整編降兵253 天山覆滅298 進攻涼州城488 協約國誕生409 背嵬再出擊109 靠氣勢打仗(求訂閱)135 主動投降033 投靠091 公孫康安的私心218 挑最強的那個正面剛072 上萬唐幣到手204 拆分士紳階級366 龍立果的提議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354 自傲的尤安035 綠皮戰力等級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106 邵武世家006 老子反了!472 統一印度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48 軍功貴族217 牛比的安祿山100 兵不血刃063 官兵要撤退124 神機營458 所謂神性407 反攻開始286 打不下去了271 干涉吐番內戰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315 先天境保鏢336 鐵騎衝鋒(第三更)252 死的渣都不剩022 安祿山造反062 戰場上的羣衆演員015 豺狼人來襲400 耗不起175 西域強者112 切斷糧道(第四更求訂閱)361 土地是源動力146 前鋒之戰230 正義和解放者389 組建154 防禦圓陣130 色目人的出路299 踏過護城河106 邵武世家458 所謂神性319 李察的準備498 超時空打擊043 時間緊迫147 吐蕃人的尷尬處境065 自殺式衝鋒363 一追一逃127 第一野戰軍團389 組建077 一萬三千平叛大軍359 三萬戰俘465 碾壓291 異變突起089 犯錯的縣令486 巴伐利亞落幕142 吐番計劃破產252 死的渣都不剩378 全面戰爭系統418 再次抵達四川136 選擇陣營392 秋毫無犯的入侵者040 雙弩配置234 龍樂天的信心063 官兵要撤退249 登臨天山407 反攻開始433 地方巡捕治安警備隊363 一追一逃246 平定叛亂092 武者待遇024 大唐軍制269 集體農莊460 如來神掌330 吐番武士297 涼州城的力量496 大潰敗219 西州214 帝國時代面板425 內戰爆發137 安西四鎮(求訂閱)126 安國府投降376 最後一搏345 被同化的歐洲121 讀書人175 西域強者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
264 西域危機242 戰略遇阻139 屠城威脅067 負罪營072 上萬唐幣到手269 集體農莊068 整編降兵253 天山覆滅298 進攻涼州城488 協約國誕生409 背嵬再出擊109 靠氣勢打仗(求訂閱)135 主動投降033 投靠091 公孫康安的私心218 挑最強的那個正面剛072 上萬唐幣到手204 拆分士紳階級366 龍立果的提議228 李察的亡靈軍團354 自傲的尤安035 綠皮戰力等級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106 邵武世家006 老子反了!472 統一印度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48 軍功貴族217 牛比的安祿山100 兵不血刃063 官兵要撤退124 神機營458 所謂神性407 反攻開始286 打不下去了271 干涉吐番內戰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315 先天境保鏢336 鐵騎衝鋒(第三更)252 死的渣都不剩022 安祿山造反062 戰場上的羣衆演員015 豺狼人來襲400 耗不起175 西域強者112 切斷糧道(第四更求訂閱)361 土地是源動力146 前鋒之戰230 正義和解放者389 組建154 防禦圓陣130 色目人的出路299 踏過護城河106 邵武世家458 所謂神性319 李察的準備498 超時空打擊043 時間緊迫147 吐蕃人的尷尬處境065 自殺式衝鋒363 一追一逃127 第一野戰軍團389 組建077 一萬三千平叛大軍359 三萬戰俘465 碾壓291 異變突起089 犯錯的縣令486 巴伐利亞落幕142 吐番計劃破產252 死的渣都不剩378 全面戰爭系統418 再次抵達四川136 選擇陣營392 秋毫無犯的入侵者040 雙弩配置234 龍樂天的信心063 官兵要撤退249 登臨天山407 反攻開始433 地方巡捕治安警備隊363 一追一逃246 平定叛亂092 武者待遇024 大唐軍制269 集體農莊460 如來神掌330 吐番武士297 涼州城的力量496 大潰敗219 西州214 帝國時代面板425 內戰爆發137 安西四鎮(求訂閱)126 安國府投降376 最後一搏345 被同化的歐洲121 讀書人175 西域強者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