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高象縣

在李察大肆打造攻城器械,掃蕩大石鎮周邊的色目人村落時,大石鎮的信使已經抵達高象縣,並將鎮守步浩宇的親筆信送了上去。

高象縣縣令公孫康安得知大石鎮的情況後,立刻召集了高象縣的主要話事人‘開會’。

公孫康安是一個30多歲的男子,正值壯年,本身已經踏入了筋骨境,是一位筋骨境初期的強大武者!

當然,他能當上安國府治下人口最多的高象縣縣令,不是因爲他的武藝高,而是因爲他背後是安國府公孫家!

公孫家是安國府的地頭蛇,早在大唐征服安國時,就在這裡紮根,是安國府最大的地主豪紳,安國府的官衙裡遍佈公孫家的黨羽,哪怕是掌握兵權的安國府節度使對公孫家也禮讓三分。

在西域這片遠離大唐本土的土地上,科舉制度早已淪爲世家豪門和官員們安插親信和家族子弟的機器,想要當官,光有才華和武藝是萬萬不行的。

武藝高或許還能當個力士,或者加入前線的軍隊裡任職一個基層軍官,但想要成爲掌握大權的主官卻不可能。

步浩宇那種鎮守就是給草根階級設立的天花板,要知道,步浩宇的修爲可比公孫康安高得多!

當然,鎮守這麼重要的實權位置,沒有背景的步浩宇能坐上,主要還是因爲大石鎮地處安西都護府最西邊的邊境,需要一個修爲夠高的人去鎮着。

其他地方的鎮守一般都是權貴們安插的人手。

不過,公孫家在安國府這片地界也不是一手遮天,安國府的節度使就不是公孫家能輕易招惹的存在!

因此,高象縣也不是公孫康安的一言堂,來到縣衙書房的總共有三個人,加上縣令公孫康安,剛好四個,這四個人才是高象縣的天!

其中一個文弱書生模樣的普通人名叫尹立人,是高象縣縣丞,相當於副縣長,主管全縣的文書檔案、倉庫、糧馬、徵稅等事務,可謂是掐住了高象縣的財政和軍備大權。

這一位就是高象縣縣令公孫康安最大的政治敵人,因爲尹立人是安國府節度使的人,專門用來監督和節制高象縣公孫家的!

別看縣丞比縣令級別低,但公孫康安卻不敢得罪眼前這個他一手就能捏死的普通人。

剩下兩個壯漢大眼一望就是武人,身上的官袍都遮不住虯結的肌肉塊,一位是高象縣縣尉薛明智,主要職務是直接掌管高象縣的正規軍縣兵,屬於純粹的武將,具備上品皮肉境的實力。

外人不知道的是,這個薛明智是公孫家培養的心腹,對縣令公孫康安言聽計從!

另一人是高象縣的巡檢,巡檢本身品階是很低的,在大唐內陸,巡檢是最低等的官員,但在高象縣,巡檢品階雖然不高,手裡卻掌握了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色目人僕從軍!

當然,這支軍隊是沒有正式名號的,其實還是跟僱傭兵性質差不多,只是全員由色目人組成士兵,並且高象縣安插了大量的漢人軍官掌控,比起大石鎮的巡邏隊,官府的控制力更強。

這支色目人僕從軍平日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外清剿綠皮和來襲的獸化人,靠着軍功和賞錢維繫着士氣和戰鬥力。

色目人僕從軍因爲人數比縣兵還多出一倍,所以巡檢的權勢是不容忽視的。

理所當然的,巡檢龍立果是縣丞尹立人的親信心腹,若是縣丞手裡沒有一支武裝力量,根本不可能跟掌握了縣兵的高象縣縣令對抗!

當然,公孫家能坐視尹立人和龍立果掌控色目人僕從軍,也是對安國府的那位節度使一種讓步。

別看在高象縣公孫家勢大,但在安國府公孫家卻是那位節度使的下屬!

這四人平日裡雖然有些小爭鬥,但大方向上還是比較團結的,畢竟現在安國府是擰成一股繩的勢力,那位節度使沒有打出獨立的旗號,但行徑跟獨立已經沒什麼區別,安國府下屬的縣鎮或主動或被威逼,都已經向那位節度使臣服。

“諸位對大石鎮的李察造反事件怎麼看?”

縣令公孫康安將步浩宇的親筆信遞出去,給三人紛紛過目。

實際上,他這一次開會主要是看縣丞尹立人的態度,若是沒有他的支持,縣兵根本開不出高象縣,因爲後勤會被卡脖子!

至於高象縣的官差衙役,也早已被兩人瓜分,縣令公孫康安掌握了高象縣7成的官差衙役,縣丞尹立人則掌握了另外三成。

不過,高象縣的官差衙役鎮壓平民暴動,緝捕匪盜是一把好手,守一下城牆也可以勉強擔當,但用來野戰就遠遠不如大石鎮的官差衙役了……

高象縣有足足5000多人的色目人僕從軍,還有2000多人的縣兵野戰部隊,根本用不着官差衙役出城作戰,所以高象縣縣城的官差衙役比大石鎮的官差衙役日子安逸得多,作戰能力也低下得多……

高象縣的軍制與大石鎮差不多,縣兵和官差衙役是清一色的漢人,色目人只能在僕從軍裡任職作戰。

至於刑徒隊之類的特殊隊伍,則是混編進色目人僕從軍中對外清剿綠皮。

色目人僕從軍沒有固定稱呼,也是一個成分很雜的隊伍,待遇不好,死亡率高,每個月都需要更新換代填入新兵補充戰損……

高象縣用色目人打仗是一點不心疼的,所以色目人僕從軍用的十分頻繁,反倒是高象縣縣兵,雖然也偶爾出征,訓練和裝備都高於色目人僕從軍,但戰鬥經驗卻並不豐富。

不過,縣兵只是地方衛戍部隊,本身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震懾宵小,鎮壓可能爆發的色目人暴動就足夠了。

縣丞尹立人看過信件後,確認這不是縣令公孫康安故意搞出來的事情,皺着眉頭問道:“你們瞭解過李察這個人麼?

如果按照步浩宇所訴,一個普通村民哪怕走了狗屎運成爲一名道士,也不至於單憑一己之力擊敗大石鎮吧。”

473 盟軍115 交戰的正確打開方式019 巡邏隊到394 單方面炮擊145 堅城死守不可取153 騎兵碾壓499 蘇聯建築全開222 政治包裝139 屠城威脅094 李察的反省496 大潰敗300 犯規的攻城戰220 氣數已盡?310 滅唐兩條路268 一路向西407 反攻開始109 靠氣勢打仗(求訂閱)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313 進攻長安389 組建255 強行招安288 新科舉485 民意沸騰425 內戰爆發401 全面戰爭270 義務屯墾兵090 全殲縣兵230 正義和解放者177 西域的大環境384 選擇260 逼問155 戰場形勢119 正面衝鋒142 吐番計劃破產166 士氣高昂的衝鋒274 軍功田改制278 萬箭齊發197 不得不進行的貨幣改革410 反擊失敗370 進攻安國府400 耗不起346 龍立果的用途031 3階兵013 武功再高一槍撂倒039 羣毆殺敵法352 決戰來臨前439 招安土司304 涼州軍047 對射408 陽謀與反擊084 我沒有裝死!094 李察的反省001 險死還生330 吐番武士222 政治包裝389 組建235 圍三缺一316 古代版人民戰爭的海洋411 第二次反擊367 忽悠大法470 英倫三島126 安國府投降332 宋太祖的理想044 輕騎兵284 堅定抗明立場156 兩輪齊射023 招安040 雙弩配置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65 林登萬448 休養生息126 安國府投降149 唐軍戰術497 奧斯曼遷都331 東逃日本414 炮斃304 涼州軍070 零傷亡攻城戰096 擴編明軍營025 成爲隊正102 婚娶政策163 悲催的老朋友401 全面戰爭410 反擊失敗330 吐番武士496 大潰敗020 瞬間崩潰237 大勢已去181 拉鋸消耗155 戰場形勢346 龍立果的用途073 豐厚的第一次佔領獎勵445 統一東亞大陸429 都是假的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053 震懾415 恐明症190 荒墳守衛150 唐軍對射
473 盟軍115 交戰的正確打開方式019 巡邏隊到394 單方面炮擊145 堅城死守不可取153 騎兵碾壓499 蘇聯建築全開222 政治包裝139 屠城威脅094 李察的反省496 大潰敗300 犯規的攻城戰220 氣數已盡?310 滅唐兩條路268 一路向西407 反攻開始109 靠氣勢打仗(求訂閱)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313 進攻長安389 組建255 強行招安288 新科舉485 民意沸騰425 內戰爆發401 全面戰爭270 義務屯墾兵090 全殲縣兵230 正義和解放者177 西域的大環境384 選擇260 逼問155 戰場形勢119 正面衝鋒142 吐番計劃破產166 士氣高昂的衝鋒274 軍功田改制278 萬箭齊發197 不得不進行的貨幣改革410 反擊失敗370 進攻安國府400 耗不起346 龍立果的用途031 3階兵013 武功再高一槍撂倒039 羣毆殺敵法352 決戰來臨前439 招安土司304 涼州軍047 對射408 陽謀與反擊084 我沒有裝死!094 李察的反省001 險死還生330 吐番武士222 政治包裝389 組建235 圍三缺一316 古代版人民戰爭的海洋411 第二次反擊367 忽悠大法470 英倫三島126 安國府投降332 宋太祖的理想044 輕騎兵284 堅定抗明立場156 兩輪齊射023 招安040 雙弩配置049 韓立的瘋狂(爲第一個舵主加更!)265 林登萬448 休養生息126 安國府投降149 唐軍戰術497 奧斯曼遷都331 東逃日本414 炮斃304 涼州軍070 零傷亡攻城戰096 擴編明軍營025 成爲隊正102 婚娶政策163 悲催的老朋友401 全面戰爭410 反擊失敗330 吐番武士496 大潰敗020 瞬間崩潰237 大勢已去181 拉鋸消耗155 戰場形勢346 龍立果的用途073 豐厚的第一次佔領獎勵445 統一東亞大陸429 都是假的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053 震懾415 恐明症190 荒墳守衛150 唐軍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