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和氏璧和傳國玉璽

“天下名山大川無數,而這玉溪山卻並沒有多少特別之處,可爲什麼這水鏡莊偏偏就安在這南漳縣玉溪山之中?”司馬乾突然對林易問道。

林易自然是十分不解,也跟着疑『惑』道,“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水鏡先生選擇這玉溪山是刻意而爲之!”

司馬乾捋了捋鬍鬚道:“不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玉溪山雖是高不過百丈,深可清澈見底,這其中卻是有着十分不凡之處。

水鏡莊腳下是一道清溪,水聲潺潺,更是給這水鏡莊平添了幾許清幽和仙氣。據說,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橋,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覺,恍如騰雲駕霧。沿着莊後的蜿蜒小徑,直達玉溪山主峰。

據說這玉溪山是楚文化發祥地——荊山山脈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與玉印巖——當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處遙遙相望。站在山巔,縱目望去,水鏡湖碧水長天,渾然一『色』,綠霧山影,宛如仙界。近處的南漳城人車如織;田園風光一覽無餘,山下蠻河如銀帶綿延,令人心曠神怡,塵念皆無。”

“和氏璧?難道是此山之中也是盛產神玉?”林易驚問道。

“關於這和氏璧的故事,這天下是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世人大多記住其中驚心動魄的故事,卻大多忘了這卞和究竟是從何處而得的這塊珍寶!”司馬乾道。

關於這和氏璧的故事這其中自然是有很長的一段故事。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內)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着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爲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爲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爲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從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約四百年間,世接代傳,和氏璧一直是歸存楚國王室。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也有一說是楚威王時,因嘉獎相國昭和滅越敗魏有功,賞賜予他。後昭和於赤山舉宴會飲,應衆賓客所求而拿出傳觀共賞。此時恰好此山下深潭有魚兒戲水,衆人趨之爭睹。那承想宴盡人散,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飛!當時尚未發跡的張儀正屈附於昭和門下,衆疑其無行,必盜相國之璧。於是“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但終查無實據,只好作罷。究竟是否冤案一樁不得而知,反正和氏璧了無蹤影,不知去向。數十年後,趙國宦官繆賢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王聞之,於是佔爲己有,從此璧落趙國。?? 大帝修仙138

究竟這和氏璧是如何從楚國落入道趙國之中,這史書雖然是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找和氏璧最終是歸了趙惠文王之手。後來這這件事情讓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此時已是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現在是兵強馬壯,而趙國卻只能是苟延殘喘於秦國『淫』威之下。這才引出了這藺相如完璧歸趙這千古佳話。

趙王看了秦王信後,心裡想:秦王一向是隻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這時宦官頭目繆賢舉薦藺相如此人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着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一聽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麼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何況秦國的大王!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纔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纔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着,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作勢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着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着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着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

秦王本不想這樣做。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麼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着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恐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十分惱怒,可又見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也沒有爲難他。便放他回到趙國去了。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同時是記載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與將相不和故事的是(廉頗藺相如列傳)。

“石以人貴,人以石顯。當年若不是和氏之璧,絕不會演繹一出‘完壁歸趙’故事而使藺相如青史留名,他極有可能如草木之人,廁身繆賢之門而老於戶牖之下;若不是有膽有識攜璧使秦的藺相如。和氏璧也許不會從此身價陡漲而價值連城,充其量也不過是諸侯或帝王手中玩物而已。如今藺相如早已荒冢草沒,但那塊曾經留下藺相如手上溫熱的和氏璧今在何方呢?”林易聽完這司馬乾的故事,感嘆道。這司馬遹是從小熟讀經書,自然對這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詳。但是出於這司馬乾是長輩,因此還算是非常耐心地聽完。

“非也,非也!老身所述和殿下所知皆是這正史所載或是民間野史,殿下難道沒有發覺這故事其中的矛盾嗎?”

“請皇叔太祖高見!”林易又十分地恭敬道。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樑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的別稱。這和氏璧就是這其中最出名的鎮國之寶,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爲‘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與隨侯珠齊名,共爲天下兩大奇寶。?? 大帝修仙138

以那秦王貪婪成『性』的『性』格,遇到如此無價之寶,只怕比那貓兒見了腥還要撓癢癢,如何能放過此寶?那藺相如所居住之使館,是守備森嚴,只怕是連個蒼蠅都飛不出去!而那藺相如竟能使一下人化爲買賣人帶着和氏璧突破重重關卡,逃出秦國,這豈不是怪哉之事。況且以那秦王睚眥必報的『性』格,這藺相如是當着宮內大臣和賓妃的面上讓其受辱,當時也不過是佔着玉石俱焚的勇氣,才留下一條『性』命。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這藺相如固然智勇雙全,但一時之勇卻不能用一世,他不過是那秦王刀俎上的魚肉。如此欺君大罪,秦王最後竟是放了此人,這更是不可思議!”司馬乾又是侃侃而談。

“莫非這和氏璧,並不是這普通的珍寶,竟有通靈之寶的效應!”林易一聽這司馬乾分析,果然覺得這其中有很大的疑問。看來這史書也並不是完全可靠,這其中故意是含糊其辭,隱去了那許多見不得人的秘密。

“不錯,這和氏璧就是件通靈之寶,雖未經雕琢,卻可自動護主,這藺相如是如此智勇雙全的忠義之士,這和氏璧自然要保其『性』命,護其安然離開秦國。”司馬乾又接着道。

“通靈之寶!”林易驚道。他只是隨口猜測,想不到卻果真是如此。林易是曾在一些古籍中看到過這關於通靈之寶的記載,傳說這通靈之寶是上屆仙人的煉器材料,即使是仙界也是十分寶貴之物,每一件通靈之寶的問世,都要驚起一番血雨,連上界真仙都不能倖免!

“最後這和氏璧最終還是爲秦國所得,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現在已查無記載。後來秦始皇橫掃六合,『蕩』平宇內,爲了體現自己前不古人、後無來者的功績,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製作的玉塊。秦始皇死後,趙高篡權。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爲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爲“傳國璽”。劉邦之後。傳了九代皇帝。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璽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璽,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摔到地上,罵道:得這塊亡國璽,看你兄弟有什麼好下場!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於事,還是留下了缺痕。”司馬乾又接着道。這段故事林易自然也不是陌生,現在這傳國玉璽正是在惠帝司馬衷手中!

“這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所雕刻,並不是什麼秘密,但是又和那水鏡先生有什麼關係?”林易又是不解地問道。

司馬乾一聽此言,連忙變得十分緊張起來,又仔細的檢查了數遍,確定這周邊確實是無人後。這才小心謹慎地對了林易耳邊輕聲道。片刻後,林易終於明白了其中的故事來歷。

原來這水鏡先生司馬微並不是此界中人,竟是那傳說中的上界仙人下凡,雖然是這個世界法則所限制,這司馬微一身修爲大多被壓制。但是他的見識卻還是遠過超過於這世上的修真者。司馬微來到這世上就是爲了尋找這和氏璧,因此這才故意在這和氏璧發現之處的不遠地隱居,只是費盡千辛萬苦,後來這才發現這和氏璧竟然被秦始皇雕刻爲了玉璽,後來又是被西漢末年皇太后王政君摔缺了一角,這和氏璧作爲通靈之寶的作用已經是失去。

這世上俗人,哪裡知道這通靈之寶的妙用,竟這樣的糟蹋了。這司馬微費盡心思,結果卻是如此,自是毫不猶豫地就離開了這裡。因此這後來水鏡山莊就再也沒有出現,也就是這原因。

若是凡人聽到這司馬乾如此之言,大多是認爲平原王是病入膏肓,是神經病。但是林易經過這如此多事情後,接觸過那麼多的修真者和修仙者,早已認爲是司馬乾並不是胡侃『亂』湊。只是讓他驚訝的是,這世上果真是有仙人這樣的人物存在。按照這修真界的修爲界定,即使那修爲最低的散仙,也需要那這煉虛合道,粉碎虛空方可,此時元神已經是如同嬰兒般神體俱全,因此又稱爲元嬰。

現在這世上是煉神還虛境界的修爲都沒有,即使是那假丹只怕也是罕有存在,更別提那元嬰,這個遙遠而又不可及的夢。幸好這世上還有無極誅仙陣這樣的大陣限制,若是沒有如此法則限制,只怕是隨便一個下凡的仙人就可毀滅這整個世界。

而這司馬乾修爲雖然只能勉強雖是修真者入門,可爲什麼卻是知道如此多的消息。這一切原來都是其父司馬懿所口述。據說當年這司馬微因爲初來到這世間,因爲受這大陣法則之力排斥,而深受重傷於潁川中。幸好此時潁川太守司馬雋救了這司馬微,後來一對族譜,這才發現這竟是同族中人,況且這司馬雋又有救命之恩,於是這司馬微才決定暗中扶持司馬雋後人爲帝。

這司馬懿就是司馬雋的孫子,司馬微發現這他根骨俱佳,於是帶入這水鏡莊中認真培養,傾囊相授。這司馬懿果不負厚望,最終成爲了天下最出名的謀士之一,最終爲後世子孫代魏建晉打下可堅實的基礎。而這水鏡先生的其他弟子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並不知道這其中的事情,甚至是一直與司馬懿爲敵,這也是各歸其主唄了,況且這司馬微是早已料到這最終的結局。

當然這司馬微卻也不是無慾無求,他空心經營,讓司馬家得到天下,就是爲了得到那傳國玉璽,只是最終卻是讓他失望了,這和氏璧被雕刻爲傳國玉璽後,早已失去了其通天靈『性』,和一般的寶物卻沒有多少區別,因此最終不得不離開這凡間。

當然這司馬懿作爲這當時司馬家家主,和這司馬微之事自然是十分清楚,後來他又把自己最有的靈『性』資質的兒子,也就是這司馬乾送到這水鏡莊學道求藝,只可惜這司馬微後來因爲所求之事已經無法達成,返回了仙界。這才導致了這司馬乾所學的半途而廢。

“先父仙逝之前留有遺言,這傳國玉璽只怕並不是這表面上那麼簡單!”司馬乾又對林易道。此時這司馬家終於是又出現了一位修真者,他終於是如釋重負,輕鬆了一口氣。

“或許那水鏡先生真是看打眼了,或許只有你登基爲帝,拿到那顆傳國玉璽就知道!”司馬乾又接着道。

第112章 坤卦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208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上)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154章 風水輪流轉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138章 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第136章 碾殺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76章 過河欲拆橋 苦勞役暴動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5章 略施計 請君入甕勸二臣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192章 玉匣現!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67章 雨夜遇襲擊 香閨入夢裡第138章 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53章 先禮後兵(下)第28章 精誠至 金石爲開得惠恩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53章 先禮後兵(下)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194章 南柯一夢第125章 碰瓷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217章 白蛟龍第94章 破瓜初爲婦 爲郎情顛倒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22章 無貪慾 世上何來阿堵物第242章 築仙基第111章 錦官城第201章 輪番上陣第206章 反哺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88章 下江南第224章 天門峽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0章 沉美色 不知疲倦樂逍遙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3章 初交鋒 太極殿內得嬌娃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14章 究主謀 求道房中上上乘第216章 阿強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11章 錦官城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237章 突破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230章 玩弄於鼓掌之中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53章 小神醫診疫 兩衙役放人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240章 三年之約第183章 掉包計第137章 水鏡莊第111章 錦官城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121章 伏擊第189章 錦鯉精第214章 巴丘縣第157章 仙姑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65章 賈南風發瘋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67章 雨夜遇襲擊 香閨入夢裡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章 情深處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207章 密謀第117章 巴氐流民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35章 鮮卑第226章 合格的肉盾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57章 仙姑第179章 摸錯人了!
第112章 坤卦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208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上)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154章 風水輪流轉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138章 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第136章 碾殺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76章 過河欲拆橋 苦勞役暴動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5章 略施計 請君入甕勸二臣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192章 玉匣現!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67章 雨夜遇襲擊 香閨入夢裡第138章 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53章 先禮後兵(下)第28章 精誠至 金石爲開得惠恩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153章 先禮後兵(下)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194章 南柯一夢第125章 碰瓷第45章 尹喜故宅內 十面埋伏計第217章 白蛟龍第94章 破瓜初爲婦 爲郎情顛倒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22章 無貪慾 世上何來阿堵物第242章 築仙基第111章 錦官城第201章 輪番上陣第206章 反哺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88章 下江南第224章 天門峽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0章 沉美色 不知疲倦樂逍遙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3章 初交鋒 太極殿內得嬌娃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14章 究主謀 求道房中上上乘第216章 阿強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11章 錦官城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237章 突破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230章 玩弄於鼓掌之中第243章 引氣入體第53章 小神醫診疫 兩衙役放人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240章 三年之約第183章 掉包計第137章 水鏡莊第111章 錦官城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121章 伏擊第189章 錦鯉精第214章 巴丘縣第157章 仙姑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65章 賈南風發瘋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67章 雨夜遇襲擊 香閨入夢裡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章 情深處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207章 密謀第117章 巴氐流民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35章 鮮卑第226章 合格的肉盾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82章 百年傷心事 一夕在心頭第157章 仙姑第179章 摸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