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撂挑子裝死?

ps:求訂閱!還有月票沒投的就投給烏梅吧!50票也快了,努力一把明天還有加更。

內史郡杜縣大西莊頭。

“各位父老,各位兄弟!咱們現在要施的是穗肥,趁着結穗期施肥增產,今年咱們就能有個好收成。”

鄭通彎着腰刨土坑,身後的許季愁眉苦臉的跟着撒肥料,每天至少要跑三個點幹同樣的活,對於習慣偷懶的人而言,簡直堪比上刑一樣痛苦。

莊戶婦女問道:“大兄弟,我想問問爲啥要施三次肥,俺家只施一次肥行不?”

“大嫂問的好呀!咱們農家年年擺弄莊稼,當知道除去耕地,播種,灌水,收割以外,還應有除草,殺蟲,施肥,有時要防凍,有時要灌水或排水,細節不摳只說上面三大樣,大田裡長出野草,爭奪粟米的養分影響收成,莊稼得了蟲病枝葉枯黃內裡空心,不殺蟲一年白忙活,施肥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施肥你得年年輪作,有塊良田拋荒至少一冬天,你說這得損失多少?不拋荒強行種田,不出二年地力就沒了,補充點河泥腐土還是入不敷出,好比一個人整天跑100裡,哪怕吃的再多也抵不過損耗。”

中年婦女嚇的六神無主:“原來還有這一說呀!那俺家的大田可怎麼辦?現在還能補肥不?”

“可以!儘快補肥,記住不可超量補肥。否則把地給燒壞了,好比咱們一噸吃三個饃饃,你非要塞七八個饃饃。會把人撐壞了的。”

“多謝你大兄弟,那俺先回去補肥了。”

婦女一嗓子,頓時叫走幾十號人,全是爲圖省事少了一茬肥料的農民,莊戶就是這樣,沒有懂行的人指揮又不懂好壞,很容易變成瞎忙活。

甚至有些愚昧的老農民依然堅持古舊的耕田術。管你說破大天我就是悶頭幹這的,莊戶大多都圍在大田裡看人幹活。那些個老農民輕鬆的坐在莊子前曬太陽。

中年文士問道:“老人家不去看看?我聽說這平陽侯府的耕田術挺厲害。”

“哼哼,我不去,我老人家幹了大半輩子莊稼把式,比那些小孩子懂的多。他們撒些河泥腐土說是故土保墒,我看那是在瞎胡鬧,亂施東西把地給弄壞了,來年種不出東西來就知道吃虧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我家小孫子想去聽,被我攆回去種地了,學自家種田術比別人家的更好。”老頭斬釘截鐵地說道。

“原來是這樣,各有各的妙招到也是種辦法,希望那個老人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站在莊頭。看着上百號人圍着田地看新鮮,中年文士遲疑了下並沒有走過去,踩着田埂緩緩離開村莊。短短一個多月,他的腳步遍及關中七十五縣,外加隴西和漢中、河東、河南、河內的幾個縣。

他就是大農令竇嬰。

“初次走訪準備不足記錄的還不夠準確,我還要複查走訪及時補充才行,要是有兩個人幫忙就好了,起碼能記錄筆記省得我自己來。”竇嬰心事重重的登上破舊的兩輪馬車。像他這樣依然用兩輪馬車的人已經不多了,或許是戀舊又或許是省錢。他沒有想過換個新的四輪大馬車,反正家住京師用兩輪也足夠了。

大農令的工作有很多項,勸農桑修水利是基礎的,治河也是他的,國庫管理屬於他,朝廷的稅收也屬於他,俸祿發放也屬於他。

竇嬰總結出大農令的兩字秘訣,弄錢。

沒錢啥都做不成,錢糧是大漢帝國的經濟命脈,鹽鐵略次也是重要經濟命脈,以上四樣哪個出一丁點問題都要他頭疼半天。

“河東鹽池改造完工,以後河東的鹽不用下水撈鹽,聽說鹽產速度可以提高三倍,抽空我得去看看去。”

僕役問道:“君侯,咱們這就回去嗎?”

“不回去,我還想去附近幾個莊子溜達溜達,你駕車先走,我記玩這一段再說。”竇嬰做起事來不分晝夜的,走到半道上忽然想起今天是沐休,又把僕役叫住往平陽侯府的地方走,想着找他詢問曬鹽的詳細資料。

到侯府時正巧趕上用餐時間,竇嬰被留下來用了頓便飯,就迫不及待的進入正題。

“大農令是說曬鹽資料?”

“正是!在下想查查鹽業資料,勞煩少府了。”

“好說好說,墾畦澆曬法,畦地旁邊築有水溝,將池水通過水溝引入畦中,待水分蒸發自然結晶成粗鹽。”

“粗鹽?”

“帶有苦味的粗鹽,雜質較多不宜食用,再用淡水過濾兩三遍清洗掉雜質,用乾淨的瓦缸盛放晾曬就是純白色的上品鹽了,製作週期在五天以內。”

翻翻資料看的滿頭霧水,自詡聰明的頭腦對大量專業詞彙一無所知,看的越久越頭暈,一腦門糊塗賬。

“這麼和你說,用更好的方法可以讓鹽池的效率越高質量也越好,營業稅也能多收。”

竇嬰狐疑道:“營業稅現在開?有點倉促了吧!”

“該準備的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必須增一稅廢一稅,否則聖天子絕不會同意廢除口賦的。”曹時揉揉眉心很疲憊,認真做事就是那麼難,一個稅收的破事爭了半年沒結果,每次到廷議上打個來回就撤下來了,學老學派的人不允許亂改革,曹時這個黃老新學是離經叛道。

兩派的關係就好比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碰撞,政見不和引發的激烈衝突,從家資百萬錢豪強遷徙、稅收改革,到錢法改革,再到《召賢良方正疏》、賽馬場工程,雙方從廷議到私下被天子召見。連續頂牛何止幾十次,最早對事不對人的小矛盾,一點一點擴大到既對事也對人的劇烈衝突。

衝突到最後鬧僵撕破臉。哪怕早有預料也沒想到來的會那樣的快。

或許是自覺年歲已大,或許是自覺得到支持就勝券在握,力圖儘快收服天子的得力干將,保住黃老學派精神領袖的地位,並把學派的大旗傳到他的手裡。

曹時對他們的拉攏沒有興趣,他屬於僞保皇派的旗幟性人物,既保皇帝的政治地位穩如泰山。又不會死命的給小皇帝打工賣命,列侯集團大多都是這想法。有錢賺有油水撈纔去幹活,像吳楚七國之亂那樣傻乎乎的跑出去拼個五勞七傷,結果連一文錢都不給發,豈不是當猴子耍。

“大農令身上的擔子很重。現在的情況只稍好些,錢法改革的利潤你們只拿到了三成,大頭還是在少府的手裡,但那些都是些來的快去的也快的浮財,最好的辦法是投入多一些把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民能吃飽飯穿好衣,你再和他們談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否則捱餓的百姓是來不及愛別人的。”

竇嬰眼前一亮。從沒聽過的論調,聽起來很有道理也挺新鮮的,他的印象裡談大道理的比較多。無論黃老還是儒家都好空談說政,以前聽說曹時的辯論與衆不同,只可惜他長期閒居在侯府裡無緣一見,今天是如願以償了。

“少府是說吃飽飯穿好衣是一切的大前提了?爲什麼要這麼說呢?”

“讀過《管子》應當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上古時代庶人貧窮困苦衣食無着。貴族們主動放棄對庶人的禮儀要求,對庶人是厚愛,倘若庶人生活優渥衣食無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追求貴族們的禮儀,追求上層社會的精神需求,比方說咱們列侯就是如此,開國那會兒哪怕是萬戶侯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活,眼下傳了兩三代的列侯子弟個個五花馬千金裘,飛鷹走狗招搖過市,這就是另類的倉廩實而知禮節。”

竇嬰腦袋轟的一聲炸響,他從沒聽過那麼奇怪的說法:“另類的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是什麼說法?”

“一旦人有錢了,自然會邊的奢侈,比方說你我同爲列侯,讓咱們換上粗布衣裳每天步行十幾里路,吃着最劣質的五穀雜糧爲食物,住在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的狹窄小屋裡,終日與蚊蟲蟑螂爲伍,你會願意願意嗎?”

“少府是在開玩笑吧,怎麼可能過那種生活。”

“是,也不是,竇廣國曾住在黑窯以採礦爲生,到竇彭祖這一代纔多少年功夫,竇家人個個錦衣玉食裡泡着還不是越過越好,當我們的物質豐富到一定程度,需要追求的是更高級的物質,或者更高的精神追求,琴棋書畫可以撿起來,聽大戲看賽馬也是時下流行,將來會越來越繁榮發達,到那時候除了最窮的人過着苦日子,大部分人不愁吃喝生活優渥,風氣也就自然而然的改變了。”

“改變風氣?那可不行,萬萬不行,除了風氣其他都好商量。”竇嬰的腦袋搖的像打鼓似的,改變上古風氣的責任無人敢擔當,所以漢文帝到漢景帝四十年的時間,每次遇到改變風氣的門檻就立刻縮回去,風氣改不好立刻從明君變成昏君。

“不改一有辦法。”

“什麼辦法?”

“戰爭。”

竇嬰眉毛擰成疙瘩:“爲什麼會是戰爭。”

“漢承秦制,秦人制度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爲了擴張和吞併,不打戰爭漢家無路可去,只有慢慢等待民風改變,滑向不可知的深淵,改不改只是早死和晚死的區別,戰爭可以消除民風變質的隱患,只要有戰爭,男人上陣殺敵,女人照顧家庭。”

“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少府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竇嬰恍然大悟道。

曹時說了一大堆話,拐彎抹角的暗示兩個字,戰爭。

不打仗,大漢帝國軍功爵體系就無米下飯,一年不打仗就窮一年,十年不打仗就窮十年。

三十年不打仗,整整兩代人垮掉了,六十年不打仗四代人碌碌無爲,不出一百年,軍功爵體系會自行瓦解。

列侯不能沒有戰爭,軍功爵不能沒有戰爭,長安城外南北二軍也不能沒有戰爭,沒有戰爭他們會一點一滴的爛掉。

否則早晚有一天會爛掉根子,戰爭是生肌止痛的療傷聖藥,可以把腐爛的根系去除長出新的樹根。

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是個人軍事指揮能力,打的也是一個國家的國力,再厲害的名將也擋不住飢餓的士兵。

所以爲了打仗先得弄錢,搞來搞去又回到一個錢字上做文章。

“陛下生平之志乃打匈奴,我的志向也是打匈奴,不僅僅是爲我自己,更是爲了接觸邊患,廢除和親制度。”

“少府又說笑了,匈奴遠隔幾千裡看不見摸不着,這些年和咱們和親關係也很的友善,打匈奴對咱們弊大於利。”竇嬰不以爲然,他當過兵打過仗,見識過吳楚七國之亂的兵兇戰危,漢軍對對抗兇猛的吳軍尚且要以防守挫其銳氣再行進攻,對於打匈奴是沒有多少底氣的。

曹時也不打算繼續說,他和竇嬰差了一輩人,思想觀念性格特徵截然不同,竇嬰的性子綿裡藏針堅韌十足,幸好他的性子比較綿軟不喜歡爭鬥,曹時也不想和竇家最聰明的人鬧翻,竇嬰忠謹平和聰慧練達的性格還是很討喜的,起碼朝廷內外還真沒聽說有他的政敵。

解決衛綰和直不疑,他發現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就更大了。

丞相柏至侯許昌,能力不算出色威望也不太高,顯然是個不得已選出來的角色,根本不具備總攬朝政鎮壓百官的本領,御史大夫張歐,性格綿軟不喜爭鬥,某種程度雷同於老好人直不疑,他的性格挺契合小皇帝劉徹的用人心思,但不利於解決三公九卿的矛盾,壓不住上卿依然不足。

太常趙周、郎中令石建、大行令桓憲、大農令竇嬰、廷尉田蚡無論實力還是威望都差的多,更不用說太子太傅王信、長樂衛尉田勝,詹事石慶連地位都略顯不足。

算來算去唯有他自己能力最出色,能者多勞付出的精力也非常多,幾乎是他來代替丞相團結公卿,拉攏邊緣上卿進入圈子裡,連着瞎忙乎幾天累的像條死狗。

“都撂挑子裝死着?那我也不管了,你們愛誰誰,我去擺弄我的錢法去。”曹時鬱悶地想道。()

第65章 太子監國第82章 聯姻提議?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118章 難纏的女人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88章 天子歸來第44章 韓嫣與王臧第303章 長平侯第71章 誰在吹牛?第102章 名篇誕生第240章 以牙還牙第21章 列侯大宴第10章 仁厚君子第182章 黑色風暴第42章 重歸於好第3章 必先利其器第228章 班師回朝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311章 初露鋒芒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292章 哪來的消息?第250章 馬邑之圍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22章 女魔頭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310章 田蚡的絕境第94章 李鬼見李逵第242章 寒冬的隱患第204章 一開始就錯了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232章 君之視臣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194章 冬練三九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199章 陽信長公主第251章 便宜行事第170章 公卿大換血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322章 隴西太守第286章 恐懼源於未知第128章 五銖錢!第185章 刺殺警告第131章 好大的豬頭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2章 吃飯難第234章 天子的憂慮第95章 出人意料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269章 怎麼是他第168章 你好狠毒第101章 貨幣論第95章 出人意料第157章 謎底第101章 貨幣論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77章 宴請太子第304章 金蟬脫殼第188章 有備而來第83章 匈奴使者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99章 陽信長公主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194章 冬練三九第79章 神蹟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225章 心比天高第159章 廷外交鋒第290章 名垂青史的婚變第307章 驚聞噩耗第23章 長安兩市第279章 囂張氣焰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11章 急轉直下第39章 太中大夫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00章 人不見了第181章 扶棺入陽陵第332章 欺騙第227章 你和我一樣第111章 匈奴的裂痕第332章 欺騙第103章 夫妻夜話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330章 平陽侯靠你了第300章 咆哮與擔心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90章 陵邑制度第50章 趙涉現第57章 太子的野心第30章 名聲鵲起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
第65章 太子監國第82章 聯姻提議?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118章 難纏的女人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88章 天子歸來第44章 韓嫣與王臧第303章 長平侯第71章 誰在吹牛?第102章 名篇誕生第240章 以牙還牙第21章 列侯大宴第10章 仁厚君子第182章 黑色風暴第42章 重歸於好第3章 必先利其器第228章 班師回朝第256章 田蚡失態第311章 初露鋒芒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292章 哪來的消息?第250章 馬邑之圍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22章 女魔頭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310章 田蚡的絕境第94章 李鬼見李逵第242章 寒冬的隱患第204章 一開始就錯了第20章 小別勝新婚第232章 君之視臣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194章 冬練三九第249章 田蚡栽跟頭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180章 他鄉遇故知第284章 兩個皇帝第199章 陽信長公主第251章 便宜行事第170章 公卿大換血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152章 貴婦熱捧第322章 隴西太守第286章 恐懼源於未知第128章 五銖錢!第185章 刺殺警告第131章 好大的豬頭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2章 吃飯難第234章 天子的憂慮第95章 出人意料第98章 一笑泯恩仇?第269章 怎麼是他第168章 你好狠毒第101章 貨幣論第95章 出人意料第157章 謎底第101章 貨幣論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77章 宴請太子第304章 金蟬脫殼第188章 有備而來第83章 匈奴使者第73章 西行之始第199章 陽信長公主第223章 不速之客第194章 冬練三九第79章 神蹟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225章 心比天高第159章 廷外交鋒第290章 名垂青史的婚變第307章 驚聞噩耗第23章 長安兩市第279章 囂張氣焰第140章 火種的傳承第11章 急轉直下第39章 太中大夫第222章 人心思變第200章 人不見了第181章 扶棺入陽陵第332章 欺騙第227章 你和我一樣第111章 匈奴的裂痕第332章 欺騙第103章 夫妻夜話第207章 你們是漢軍!第330章 平陽侯靠你了第300章 咆哮與擔心第74章 新長安計劃第219章 太學與向西第92章 矛盾與妥協第90章 陵邑制度第50章 趙涉現第57章 太子的野心第30章 名聲鵲起第70章 上巳節踏青第114章 最後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