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徵倭!(6.2k求訂閱)
倭奴之所以如此猖獗囂張,追溯其根本原因,源自於前元。
元世祖忽必烈,在橫掃亞洲大陸之後,曾前後兩次發兵遠征倭國。
第一次,四萬蒙古高麗聯軍從高麗出兵,接連佔領對馬、壹岐二島,登陸博多,隨後便是遭到倭國九州武士的頑強抵抗。
此一戰,由於元軍跨海遠征的準備不足,以及主帥中箭受傷等因素而無奈撤退。
第一次遠征,宣佈失敗。
其後忽必烈又接連派兩批使節赴日,希望這幫倭奴能識相點自己主動臣服,然而派去的使臣都被倭國所殺,把忽必烈肺都快氣炸了,當即宣佈要對倭二次遠征。
第二次對倭遠征之初,忽必烈爲保全萬無一失,特意命十四萬大軍兵分兩路出發,兩路大軍登陸會師後,準備進攻大宰府,但剛登陸不久便是遭遇極其罕見的大型颱風,軍隊損失大半,諸將先行撤退,殘餘元軍被殺或被俘。
第二次遠征,再次宣告失敗。
此後忽必烈屢次想要籌劃第三次東征,然而死的太早,終究是沒有實現。
對倭作戰的兩次失敗,可以說是橫掃天下的忽必烈一生之恥,對倭遠征的失敗甚至讓忽必烈一度停下了征伐的步伐。
而對於倭國來說,打敗橫掃天下的強盛元軍簡直可以吹牛皮吹到二十一世紀,舉島歡騰,自信心爆炸,更是將傾覆元軍的颱風稱爲‘神風’,神國思想隨之空前膨脹,對中原上邦的敬畏,就此不復。
其中後世小鬼子爲應對美麗國而組建的‘神風特攻隊’,名字就源於此。
這種自信心爆棚般的狂妄,一直延續到了老朱驅逐前元,建立大明之時,派遣使者前往倭國,竟是直接被倭國南朝政權給殺了主使副使等足有五人之多。
並且還給老朱捎了句話回來。
“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吾何懼哉。”
那意思:老子就不鳥你,有種來賀蘭山幹我啊!
使臣被殺的消息傳回大明,老朱雷霆震怒,當即決定要遠征。
劉伯溫聞訊後火速入宮,一番‘五不可’將老朱給勸住了。
五不可:一、跨海遠征勞師廢財,大明初創,恢復民力當爲首要之事;二、國內歷經戰亂許久,百姓苦戰久矣,今民心方定,此時窮兵黷武有亂民心之險;三、倭國之人心性異常,縱是徵其國,亦難以征服其心;四、拿下倭國不好管理,距離太遠;五、倭國不過一彈丸苦寒之地,縱取之亦無用。
老朱聽了劉伯溫這話之後,再加上北方的蒙古威脅尤在,冷靜下來之後,老朱這纔打消遠征的念頭,不過也着實是鬱悶了許久,據說好幾天都吃不下飯,一氣之下將倭國列入了永不互通之國。
直到倭國南北朝結束,當年斬殺明使的南朝覆亡,北朝當政,重新遣使入明朝貢,實則這幫小鬼子就是爲了薅大明的羊毛。
老朱見當初斬殺使者的南朝已經滅亡,倭國新朝甘願稱臣納貢,爲了彰顯大明上邦天朝之氣度,便是沒有再計較。
大明剛建立之時,百廢待興,確實不適合遠征,老朱嚥下這口氣能理解,劉伯溫所說的這五條也都沒錯。
但是現在。
朱雄英並不需要考慮這些。
糧草,行軍,這些都不會成爲國家負擔,更不會造成窮兵黷武的結果。
至於島國這地方有沒有用,朱雄英不考慮,哪怕未來全部改造成泡泡浴也行,對於小鬼子就一個字,幹。
“小寶。”
朱雄英神色冷肅,眸間透着一絲殺意,淡淡一語。
數步外的小寶感覺到帝心殺意,心頭猛的輕顫,連忙躬身上前。
“即刻傳旨,昭告天下,朕欲親征,踏滅倭奴。”
黃觀見皇帝陛下面露肅殺之氣,聽到這道旨意,頓時渾身一怔,連方纔的激動憤怒之情緒都是平定了。
這就要昭告天下遠征滅國?
這決定是不是做的也太草率了?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
以黃觀多年的廟堂沉浮經驗,這等事關滅國大事,是不是需要先開個朝會和羣臣商量商量?然後再定一下萬全之策?
黃觀是禮部尚書,雖然知道這一次平亂之戰不同尋常,也聽說了諸多皇帝陛下在戰場的神蹟,但終究是未曾親眼見過,故而潛意識中還是覺得滅國之戰需要慎重。
畢竟,曾經不可一世的元世祖忽必烈那般橫掃天下的雄主,都敗在了遠征倭國之上。
而且,還是敗了兩次。
“遵旨。”
小寶躬身稱是,連忙是傳旨去了。
……………
鄭國公府,張燈結綵,一片喜氣。
在府外想要拜見的官員更是排着長隊,若非是常茂下令拒客,今日之鄭國公府,怕是已經人滿爲患,會有這般場景也正常,畢竟能在京城混生活的沒有傻子。
當下之時局,但凡長了一雙眼的都能夠看出來,常氏一族將是未來大明廟堂之巔峰權貴。
常氏父子爲當今陛下跟前紅人,又是皇帝母族,想不權勢都難。
而在府內,此時的常茂也很是開心,正與兒子常天賜在喝酒。
父子二人,開懷暢飲。
對於常茂來說,得加封食邑並沒有什麼高興的。
官至一品都督,爵至當朝國公,運氣好死後大概率還能被追封個王爵,臣子做官封爵到了他這個地位,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更高的追求了,唯一的所求,便是後代子孫的福澤。
任誰誰都擔心家族的階層跌落,尤其是那些功勳貴族,一代不如一代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一代吃肉,二代喝湯,三代嗦灰。
可現如今兒子常天賜被封長勝侯,又被皇帝陛下這般看重,未來封個公爵是遲早的事,都不用襲封,屆時一門二公爵,這是何等之風光,同時也說明他常氏榮華至少可再續百年,常茂豈能不高興。
“聖旨到…!”
就在此時,有着聲音從府外傳來。
常茂和常天賜剛碰的酒杯,都是頃刻怔住,接着父子二人沒有絲毫猶豫,相視一眼後同時起身,朝正堂跑去。
……………
魏國公府。
整個府邸,上下僕從皆是忙做一團。
七日後,三禮合一。
其中皇帝登基,這一點與魏國公府沒關係。
但是後兩個的‘皇帝大婚’與‘冊封皇后’,這可是與魏國公府有莫大的關係。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徐妙錦得封皇后,大婚之日,魏國公府的狗伙食都能多幾塊肉,那些僕人更是可得數月賞銀,怎會幹活不賣力。
大典禮儀繁多,在大婚和冊封之前的數天,徐妙錦就得在長兄的陪同下開始忙碌起來,祭祀祖宗宗廟等,還有各種流程也都要提前走起來。
比如‘臨軒命使’,便是皇帝在衆多臣子之間挑選一些具備福氣之人擔任大婚使臣,歷朝歷代都是勳貴子弟擔任,因爲幹完活就能原地升官。
將使臣挑選好之後,便會進行‘納采禮’。
所謂納采禮,便是讓皇帝宮中的人去到皇后的家中,向皇后的父親請婚,皇后家族這方接受完詔書之後便會答覆感謝皇帝的恩寵。
包括三書六聘,這不僅是民間婚事所有,皇帝大婚,同樣有這些步驟,只不過叫法不同,逼格更高,規模更勝。
而這些,還只是諸多禮儀中的冰山一角。
徐達已經逝去,古之長兄爲父,自然由徐輝祖來爲自家小妹操辦這些。
此時的徐輝祖已經忙得團團轉,從散朝之後到現在,他甚至連一口飯都沒吃,餓的前胸貼後背,因爲這個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一般來說,冊封皇后這種事,皇后家族都是提前半月至一月開始準備。
而現在的徐輝祖,留給他的只有七天時間。
畢竟之前的他都在山東打仗,精力都在戰陣之上,根本沒時間籌備這些。
與此同時。
徐妙錦的閨房之中。
丫鬟蓮兒正在爲徐妙錦梳妝,清逸淡妝,已然是透着出塵之意。
徐妙錦的長相氣質,可以將薰兒和趙靈兒等人綜合起來,有薰兒的傲人身段,又有趙靈兒的纖塵不染,還有一縷美杜莎女神高冷之意,卻又不乏溫韻溫玉之溫柔,時而還能展現幾分小舞之萌態,才學與雪姬不相上下,只是一文一理。
“小姐,再過幾日,蓮兒可就要稱呼你爲皇后娘娘了~”
徐妙錦好看的眸間透着一絲笑意,這笑並非是因爲自己即將成爲母儀天下的皇后,而是因爲終於要嫁給那個自己認定的男人。
這一天,她等了許久了。
“聖旨到…!”
聲音,從府內前廳響起。
徐妙錦娥眉輕然蹙起,她何其冰雪聰明。
在這個時間點,宮內任何旨意都是由使臣代傳,按禮是不會由太監來宣旨。
除非,這旨意並非是與大婚有關。
而能給自家大哥的聖旨,九成都與戰事有關。
……………
同時,在應天府的好幾處內城宅院。
宣召聖旨之音不斷。
……………
一個時辰之後。
奉天殿。
朱雄英倚在龍椅之上,眼眸掃過殿中站着的諸位文臣武將。
身份變了,談一些正經事的時候,就得換地方。
如果在建的摘星樓落成,在摘星樓中議事自然無可厚非,因爲摘星樓已經被認定爲新皇居所。
但若是在太孫府的觀星樓,則是顯得不合身份,畢竟朱雄英現在是皇帝,尤其是當確定一些國策之時,該有的儀式感還是得拉滿。
此時在這奉天殿中,金鑾階之下,站了一幫人。
除卻劉伯溫、夏原吉、鐵鉉、黃觀、暴昭、嚴震直這六部尚書,以及三楊這些文臣之外,還有徐輝祖、常茂、平安、盛庸等五軍都督府的主政人物。
可以說,新朝大佬都在這了。
這些人出現在奉天殿,並不奇怪,畢竟都是朝堂大佬,參與機要也是常事。
可在這殿中,還有四人,站在徐輝祖等人之後,他們的出現令人感到很是意外。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四個傢伙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奉天殿,也沒有資格出現在奉天殿,而是應該盡數被打入天牢。
朱能、丘福、張玉、張武,朱老四麾下的四大戰將。
史載之中,每一位都是靖難名將,朱能丘福張玉,都在朱老四靖難成功後得封公爵,張武則是位列侯爵第一。
此時這四人自己也是很懵逼,他們被帶到應天之後,本以爲要作爲降將被下獄問審,畢竟這可是造反,帝王之大忌。
四人估摸着就算不被滅族,脖子也是橫豎躲不過一刀,早已做好了前往應天赴死的準備。
可通過乾坤挪移陣到達應天之後,壓根沒人來囚禁他們,更別說問斬。
反而早有準備好的府邸,好吃好喝讓他們住了下來,更是有專人告訴他們,藍玉大軍已經入駐北平,正奉詔在將他們的家眷送往應天。
以乾坤挪移陣的傳送效率,只需要等他們的家眷收拾好,即可傳送。
一家團圓,也就兩三天的工夫。
奉詔…
這也就是說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這可把他們一個個給感動了。
皇恩浩蕩啊!
尤其是當聽說,十幾年堅持不懈攛掇燕王造反的道衍和尚都被皇帝任命爲正四品的玄天監祭酒,衆人更是放下心來。
這會突然被召入奉天殿,四人都打定了主意,不管皇帝陛下讓他們做什麼,定要戴罪立功,赴湯蹈火。
不過除卻朱能這個在靖難之亂中打醬油的之外,其他幾個都有點忐忑,畢竟在不久之前,大家都還是在揮刀造反。
“召你們來,只有一件事。”
朱雄英眼眸掠過衆臣,語氣直接,毫無商量之意。
不過哪怕是夏原吉這幾個新晉重臣,也都已經習慣了朱雄英的行事風格。
叫伱們來,不是讓你們來嗶嗶提意見,而是來聽命,準備去幹活。
衆臣都是屏住呼吸,準備把皇帝陛下的每一個字聽清,認真領悟來自於皇帝陛下的指導精神。
“徐輝祖。”
朱雄英掃了眼班列之前的徐輝祖,淡淡一語。
“臣在。”
徐輝祖立馬出列,他回話氣力有些不足,應是餓的。
“朕着你領兵十萬,爲第一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倭國近畿之地,軍事目標:奪下平安京。”
平安京,便是倭國京都之舊稱,自平安時代而生,稱呼一直都被沿用。
“遵旨!”
徐輝祖抱拳。
“常茂。”
一語出,常茂立身站了出來,臉上盎然戰意。
“朕着你領兵五萬,爲第二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倭國關東之地,拿下多摩郡。”
時下之多摩,便是未來之東京城。
“領旨!”
常茂同樣行禮,抱拳回列。
“平安。”
朱雄英掃了眼殿內一箇中等個子的中年人,這中年人模樣一般,而且腦門還有點禿,但這平安在戰場可是一名驍將,平亂之戰表現極佳。
且在原本歷史軌跡中,平安更是在靖難之役中屢次大敗朱棣,自當先鋒,差點就把朱老四弄死,就連朱老四遇上這哥們都很怵得慌。
“臣在。”
平安之聲音,是很低沉極具電磁的男低音炮。
倘若放在二十一世紀,這妥妥的網戀達人,光憑一張嘴,就足以讓萬千網癮少女爲之傾倒。
“朕着你領兵五萬,爲第三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倭國四國島。”
平安抱拳,躬身領命。
接着,朱雄英又是命盛庸爲第四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倭奴中部地區。
命張武爲第五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北海道。
命朱能爲第六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九州之地。
命丘福爲第七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倭島東北。
命張玉爲第八路徵倭大軍主帥,兵發中果之地。
倭國這屁大點的地方不大,卻是分的很仔細,一共有八塊大地區,故而朱雄英兵發八路大軍,共計四十餘萬大軍,號稱百萬。
他要讓這幫倭奴鬼子們好好體驗一下什麼叫做絕望。
那是一種,想逃都沒地逃的絕望。
除非,跳海。
“朕,給你們一天的時間準備。”
朱雄英淡淡一語。
殿中諸將,皆是厲聲稱遵旨。
尤其是朱能、張玉、張武、丘福,這四人更是迴應強烈,斷了一臂的張玉和在蓬萊戰場受重傷的丘福,更是如此。
他們的傷勢,如果以普通的法子醫治,沒有幾個月修養根本不可能恢復。
然而到了應天之後。
wωw •тTk an •C〇
他們皆是得到了神奇的丹藥,在這丹藥作用之下,體內元氣竟是恢復了大半,雖說不是完全復原,但是上戰場指揮軍隊已經是足夠了。
而且,他們來到應天之後,也是聽說了靈谷的存在。
當聽說靈谷會誕生‘靈根’的時候,更是驚爲天人。
這讓他們逐漸有點明白‘大明仙朝’絕不是泛泛之談,對新朝的認可度和歸宿感直線上升。
皇帝陛下親自所著的關於‘靈谷’和‘靈根’的普及文章,前幾日就已經下發給可廣寒司,楊士奇更是知道這些普及的作用,第一時間將這文章傳至大明各境,各地官府衙門甚至是上門普及教育。
畢竟靈谷已經運往各地,各地的百姓都會接觸到靈谷,並且可能產生靈根變化。
若是不盡快普及這靈谷與靈根的概念,必定在百姓中引起異常,甚至是恐慌。
朱雄英將目光從武將身上收回。
他之所以要給這些人一天的時間準備,原因有兩個。
一是駐紮在山東境內的京營大軍,剛剛經歷過平亂之戰,需要一定時間修養,不過在靈谷的輔助之下,元氣恢復極快,就算是沒有誕生靈根的尋常軍士,服下靈谷也能夠快速恢復精力。
二則是朱雄英自身需要一點時間修煉,征伐倭國,如果任由這八路大軍自己發揮,打下小曰子基本也沒有什麼懸念,但是很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意外,而且主要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故而以自身分身隨戰,纔是最好的策略。
而這,便是關鍵之處。
朱雄英的神遊天地,現在已經修煉到了熟練的瓶頸,可支撐分身術分出四個分身,再往前進一步就是精通之境,也就是可以同時分出八個分身,剛好契合這八路徵倭大軍。
“鐵鉉,以兵部令傳信藍玉,令其節制北境除卻慶肅兩地之外的所有邊軍,若有戰機,可自行決斷。”
朱雄英瞥了眼鐵鉉。
此番遠征倭國,難免王保保會起什麼心思,雖說翻不起什麼浪,但蒼蠅嗡嗡也是惹人煩的一件事。
藍玉作爲當世第一名將,給他極大的自主權,他在邊境自有分寸。
“臣,遵旨。”
穿着一身緋紅官袍,新任兵部尚書的鐵鉉凝聲行禮。
………………
於此時。
與大明隔海相望,數千裡之外。
倭國,京都。
京都,在上一個平安時代稱之爲平安京,整個城池的結構完全是仿照大唐長安所建,不過面積卻只有長安的五分之一,可以說是縮小版迷你唐安城。
倭國政令出自之地,花之御所。
亦可稱之爲室町殿。
這是足利義滿統一倭國南北朝之後,爲了彰顯自身之功績,特意建造。
風過,花舞。
御所櫻花林,年歲剛過三十九的足利義滿盤坐小亭內賞花,一身淡金和服,這衣服款式和唐時差別不大,畢竟小日子連文字都是抄的,像並不奇怪。
左右各有一個曰式美姬伺候。
喂葡萄。
紅的。
這足利義滿在史載中的名聲雖不如豐臣秀吉之大,但卻是唯一一個差點把天皇之位給篡了的狠人。
作爲室町幕府第三任繼承人,足利義滿在十一歲便是繼任倭國徵夷大將軍,成爲倭國第一號人物,洪武二十五年,足利義滿兵不血刃的結束了倭國南北朝,統一倭國。
原有歷史軌跡之中史載,洪武二十六年,足利義滿令諸臣向自己行上皇禮,後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大兒子足利義持,入鹿苑院出家爲僧,洪武三十一年,壓服倭國境內最後一個守護大名,足利義滿之聲威達到頂峰,又過數年,強令倭國天皇認其妻爲義母,自己堂而皇之的成爲了天皇之父。
後續更是一頓騷操作,若不是染疾而死,差點就把他的小兒子足利義嗣送上天皇之位。
其死後,被追尊‘鹿苑院太上法皇’。
“父親大人,小明朝之正副使都已正法。”
足利義滿的大兒子足利義持,當下倭國徵夷大將軍,恭敬的跪地行禮。
小明朝之稱,是足利義滿決定徵明後的改名騷操作之一。
“吾聞明朝換了個皇帝,既如此,將這幾個小明使者的頭顱割下,送去爲吾之賀禮。”
足利義滿咧嘴一笑,眼裡滿是狂妄桀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