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答應

“寧王雖心有不甘,可是又無實力做對,只好醉心於道教和文學之中,韜光養晦,不過,臣覺得寧王野心不小!”

“哦,爲何這麼說?”朱慈睿有些好奇的問道。

“仁宗元年,寧王曾上書先皇,言南昌並非他的封國,要求回到寧國,不過先皇並未答應”

“宣德三年,寧王再次上書,請求陛下將南昌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宣德四年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更加引起了陛下的不

滿”

聽到這裡朱慈睿也是非常生氣,他媽的,好好做你的閒散王爺不好嗎,非要出來弄些是非,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存在啊。

而且,寧王上書並非爲了什麼封地之事,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試探,只要朱高熾和朱瞻基稍有猶豫。

寧王就會拉攏宗室,從而變成第二個朱棣。

看着臉色有些陰暗的太子,楊溥拱手作揖。

“殿下,您爲何會問起寧王之事?”

於是朱慈睿將大軍之中發生的事情,詳細的和他們說了一遍。

楊士奇等人頓時眉頭緊皺,一副不可思議之色。

“殿下,此事萬分危及,必須儘快告知陛下,讓陛下做好準備,萬一寧王破釜沉舟,恐怕陛下會遭遇不測”

朱慈睿點點頭,覺得他們說的不錯,這件事必須儘快讓朱瞻基知道,做好防範。

不過,就在朱慈睿準備說些什麼的時候,楊榮站了出來。

“殿下勿急,此事只需知會陛下一聲即可”

朱慈睿有些不解,隨即問道

“爲何?”

楊榮接着說道

“寧王遠在南昌,要想從後路進攻陛下,需要經過河南、山西等地,然而沒有殿下的旨意,兩地都司府豈會輕易放行”

“殿下只需下旨,讓兩地都司府加強戒備,然後秘密派遣廠衛和錦衣衛進入南昌城,密切關注南昌城的動靜即可”

經過楊榮的講解,朱慈睿終於反應過來,原來吳將軍控制他這位太子,不僅僅是爲了威脅朱瞻基,更是爲了給寧王大開方便之門。

如果沒有他的旨意,河南和山西等地根本不會放行,想到這裡,朱慈睿又想起了一件事,眼睛不由的看向金英。

因爲金英是東廠的廠督,而且劉勉不在的這幾個月,錦衣衛也是由他統領的。

可是南昌城的密探,居然連一點情報都沒有送來,這讓朱慈睿不由的懷疑,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南昌城的密探投靠了寧王。

因爲東廠和錦衣衛的密探,每隔半個月,都會將地方上的情報送到京師,而寧王這麼大的動作,根本不可能瞞的住他們。

“金英,南昌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難道南昌的密探連一點情報都沒有送來嗎?”

金英一愣,暗道一聲不好,太子說的沒錯,南昌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可是密探居然連一點情報都沒有。

“殿下恕罪”

說着,金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看着地上的金英,朱慈睿有些無語,有事說事動不動的跪毛線啊。

“先起來吧,馬上派人清查此事,本王要的是結果,明白嗎!”

金英應了一聲,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向殿外跑去。

又與楊士奇等人交代了一些事情,朱慈睿也離開了文淵閣,向乾清宮而去。

一邊走着,朱慈睿一邊沉思起來,雖然暫時控制住了十七萬大軍,可是保不準哪天又受到蠱惑而叛變。

想到這裡,朱慈睿猛然的拍了一下腦袋,拔腿就向文淵閣而去。

正在處理奏章的楊士奇等人,見太子去而復返,不由的好奇起來,難不成還有什麼問題。

“殿下,您還有什麼吩咐嗎?”

朱慈睿嗯了一聲,在蒲團上坐了下來

“你們說,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信奉孔聖人呢?”

不等楊士奇等人說話,楊榮站了起來

“回殿下,依臣來看,天下讀書人之所以信奉孔聖人,無外乎兩點,第一,讓所有人都有一顆仁愛之心,從而變得和善”

朱慈睿想了想,楊榮說的不錯,孔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仁愛。

“那麼第二點呢?”

楊榮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跪了下去。

“請殿下恕罪,下面的話有些大逆不道”

朱慈睿笑了笑,無所謂的擺擺手。

“起來吧,這裡都是自己人,有話不妨直言,本王不會怪罪”

楊榮點點頭,站了起來。

“第二點,掌權者的需要,他們爲了更好的控制百姓,所以大力推廣儒家教育,而且任何朝代想要升官發財,必須學習儒家文化”

朱慈睿點點頭,楊榮說的沒錯,掌權者爲了更好的控制百姓,所以大力推廣儒家教育。

從而,讓儒家思想變成了主流,其他學派紛紛謝幕。

楊士奇等人暗自皺眉,並不認同楊榮的話,不過也未多言。

只見楊士奇拱手行禮,問道

“殿下,您問此話,到底何意?”

“本王並無他意,只是想到了軍隊的控制問題”

楊士奇等人琢磨了一會,依舊不解,問道

“殿下,儒家教育和軍隊並無關聯”

朱慈睿站了起來,笑着說道

“確實沒有關聯,不過儒家思想控制百姓的方法,本王倒是可以借鑑一下”

楊溥突然驚呼一聲,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殿下是要從思想上控制軍隊!”

朱慈睿爽朗一笑,衝楊溥點點頭。

“不錯,本王卻有此意”

一旁的楊士奇等人,暗自琢磨起來,紛紛露出一副震驚的表情。

“殿下要是從思想上控制了軍隊,那麼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將提升三成”

然而朱慈睿卻擺了擺手

“如果本王能從思想上控制軍隊,戰鬥力何止提升三成,一倍不止”

只是說到這裡,朱慈睿卻暗自嘆了口氣,大明軍隊何止百萬,想要從思想上控制他們,何其難也!

因爲大明的軍隊並不是從普通百姓之中招募來的,而是世襲。

明朝建立以後,天下既定,各地陸續設置衛所,軍民分籍,便不再採用召募的方法湊集軍隊了。

而且,宣德以後,伴隨着邊境緊張局勢的步步升級,衛所制也有些日益廢弛。

所以,想要控制軍隊的思想只能一步步慢慢來,而且,朱慈睿還需要培養一批忠於他的思想教育者。

第199章好好教導教導第306章不好說什麼第250章要動手第25章套路得人心第310章計劃實施第281章嘆息第362章明白厲害第287章何物第60章縮短建造週期第25章套路得人心第124章琢磨出一點味道第227章 不是沒用過第158章被打回來第306章不好說什麼第351章抵擋不住第23章田國丈第350章一臉茫然第99章統統有賞第223章比你小時候懂事多第150章氣流控制不好第64章會不會有事第40章未曾遇過敵手第23章田國丈第223章比你小時候懂事多第15章受傷了第357章落得如斯下場第297章辦事第333章頂不住輿論壓力第108章後世偉人第382章抄家滅族第314章弄得一團遭第67章這是喜脈第121章勿需掛第325章不要隨意的禍害第157章欲蓋彌彰第134章不想傷害第278章提點第315章應付得來第159章帶路黨第345章猜測是什麼人第309章生意都沒法做第170章同時對峙上第170章同時對峙上第240章你我處境都不妙第262章喜歡這樣的氣氛第371章能幫幫就幫一下第269章半點人情第189章不要輕舉妄動第358章盡力配合行動第228章親自下的旨第245章專物專用第217章不好不給你面子第152章守城第218章熟悉熟悉環境第242章巡完營第159章帶路黨第255章好多秘密第230章並無直接關係第384章答應第180章要銀子還是要糧第161章守關常理第56章與衆不同第265章休息一會第33章規劃圖第347章後悔莫及第348章四處躲避第207章只是分工不同第178章安不下神來第35章魚死網破第117章非常不妙第280章做文章第167章越看越不對勁第293章突圍第293章突圍第256章放了第155章震驚實在是太多第229章送出去是件很沒臉面的事第310章計劃實施第9章手忙腳亂第268章難以走脫第109章銀子誰出第330章不需要你表現第356章敵對身份第61章難免會失控第166章怦然心動第14章尊貴的身份第108章後世偉人第379章發生了衝突第148章兵力不足第93章掩護第228章親自下的旨第373章沒打算搭理第246章尋到破綻第314章弄得一團遭第272章說留就留第340章突然來訪第323章以工業爲主第192章現在局勢不明第327章心疼自己第49章血債血償
第199章好好教導教導第306章不好說什麼第250章要動手第25章套路得人心第310章計劃實施第281章嘆息第362章明白厲害第287章何物第60章縮短建造週期第25章套路得人心第124章琢磨出一點味道第227章 不是沒用過第158章被打回來第306章不好說什麼第351章抵擋不住第23章田國丈第350章一臉茫然第99章統統有賞第223章比你小時候懂事多第150章氣流控制不好第64章會不會有事第40章未曾遇過敵手第23章田國丈第223章比你小時候懂事多第15章受傷了第357章落得如斯下場第297章辦事第333章頂不住輿論壓力第108章後世偉人第382章抄家滅族第314章弄得一團遭第67章這是喜脈第121章勿需掛第325章不要隨意的禍害第157章欲蓋彌彰第134章不想傷害第278章提點第315章應付得來第159章帶路黨第345章猜測是什麼人第309章生意都沒法做第170章同時對峙上第170章同時對峙上第240章你我處境都不妙第262章喜歡這樣的氣氛第371章能幫幫就幫一下第269章半點人情第189章不要輕舉妄動第358章盡力配合行動第228章親自下的旨第245章專物專用第217章不好不給你面子第152章守城第218章熟悉熟悉環境第242章巡完營第159章帶路黨第255章好多秘密第230章並無直接關係第384章答應第180章要銀子還是要糧第161章守關常理第56章與衆不同第265章休息一會第33章規劃圖第347章後悔莫及第348章四處躲避第207章只是分工不同第178章安不下神來第35章魚死網破第117章非常不妙第280章做文章第167章越看越不對勁第293章突圍第293章突圍第256章放了第155章震驚實在是太多第229章送出去是件很沒臉面的事第310章計劃實施第9章手忙腳亂第268章難以走脫第109章銀子誰出第330章不需要你表現第356章敵對身份第61章難免會失控第166章怦然心動第14章尊貴的身份第108章後世偉人第379章發生了衝突第148章兵力不足第93章掩護第228章親自下的旨第373章沒打算搭理第246章尋到破綻第314章弄得一團遭第272章說留就留第340章突然來訪第323章以工業爲主第192章現在局勢不明第327章心疼自己第49章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