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水來土掩

文官的確經常把皇帝的意思頂回去,至於手段,那是硬的軟的都有,不過眼下這局面與尋常可不大一樣啊。

這羣勳貴們雖然論起打仗來,只怕個個都靠不住,全是各種各樣的渣,但若是論起官場上這些事,那怕是人均白金,各種道道門清。

這件事爲什麼與衆不同,原因其實剛纔高務實自己說過,那就是“陵工非比尋常”。

怎麼個非比尋常,這根源在於中國的文化傳統。

中國人因爲儒家傳統的關係,其實對於信神信佛這些東西一貫比較表象化,很多人看起來彷彿是信的,實際上是“靈則信,不靈則棄”。

我求了有用,我就來還個願,意思是你還有點用,所以我來感謝一下你;我求了沒用,我就直接當你不存在,今後也懶得再搭理你了,愛誰誰。信神信佛,在中國人這裡宛如一筆生意,只是交換罷了,絕無其他文明那種願意爲了自己的神甘願奉獻一切的“精神”。

人總要有點信仰,自古以來的中國人既然都不是真的信仰神佛,那中國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中國人尤其是傳統文人,只有兩種真正的崇拜,即“天崇拜”和“祖先崇拜”。

什麼叫天崇拜?

中國的神話傳說可能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一個,在一大堆獨特的神話中,有一位神靈是可以稱得上最爲獨特的。這位神靈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西方神話中的上帝是劃上等號的,但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神話傳說對這位幾乎是無所不能的神靈有過任何詳細的描述,“他”也是中華民族衆多神話故事裡唯一一個沒有被臉譜化或者圖騰化的神靈,我們甚至連他究竟是否應該用一位、一尊還是一個都沒有辦法搞清楚。

是的,這位奇特的存在,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老天爺”。外國人感覺自己非常幸運時會說“感謝上帝”,而中國人呢?

“老天爺保佑。”

中國的神話故事是非常連貫的,就像在敘述一段不可知的歷史一樣,從“盤古開天”到“女媧造人”,到“十日齊出”,再從“后羿射日”到“嫦娥奔月”,又從“共工怒觸不周山”到“女媧補天”,緊接着就是“大禹治水”等等等等,似乎從來就沒有一個名爲“天”的神靈直接參與其中,但就是這麼一個無法考證跟腳的神靈,卻偏偏被老百姓崇拜了五千年。

有人說“天”就是“天帝”,乍一聽似乎有那麼點道理,但只要稍微瞭解一下中國神話的人就知道,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古代君王都稱自己爲“天子”似乎只要與“天”相關,那就是正統了。然而神奇的是,中國的文學傳說對於中國神話中的“天庭”、“天帝”、“玉帝”等真正實指了的對象,就完全沒有那麼尊敬了。

先不提《西遊記》中的“大鬧天宮”,只要讀過《封神榜》就知道,神的位格是低於仙的,而仙的最高成就就是“長生不死”,是“壽與天齊”。如此可知,“天”是遠遠高於“天庭”衆神的一個存在。

又有人說,“天”指的是“天道”,這種說法要比“天帝”說靠譜很多。但如果仔細推敲,卻還是有很大的漏洞。

“天道”或者說“道”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而中國人的“天”崇拜則是遠遠早於此既形成的。事實上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天”崇拜就已經存在了,而從“老天爺”、“天子”等稱呼中,從“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有眼”等俚語中不難發現,對於中國人的先祖而言,“天”是某件或者某位被神化的存在,而絕非虛無縹緲的“天道”。

那麼天究竟是什麼?迄今沒人能說出一個人人信服的觀點,只能大致認爲“老天爺”是“天道”的具體顯化——但是也沒能“具體”到某個特地的形象。以至於中國人祭天的時候,從來沒有在人們面前擺出一尊神像,說:“這就是天”。

但祖先崇拜就比天崇拜具體多了。學界的觀點認爲中國文明有兩大徵候特別重要,一是以血緣宗法家族爲紐帶的氏族體制(Tribe System),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傳統(Shamanism rationalized)。兩者緊密相連,結成一體,並長久以各種形態延續至今。

思想史學家認爲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證明,中國文化無可爭辯的重大原始現象之一,就是祖先崇拜。其他文化也多有祖先崇拜,然而中國的祖先崇拜有其獨有的特徵。

思想史學者們的說法對於常人而言,算是用詞比較生僻,這裡就不多談,咱們“說人話”。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自原始時代的“家爲巫史”轉到“絕地天通”之後,“巫”成了“君”(政治首領)的特權職能。這種“巫君合一”(即****)與祖先——天神崇拜合一(即人神合一),實際上是同一件事情。它經由漫長過程,儘管王權日益壓倒並取代神權,但二者的一致和結合卻始終未曾解體。

這也就是說,從遠古時代的大巫師,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所有這些著名的遠古和上古政治大人物,還包括伊尹、巫咸、伯益等人在內,都是集政治統治權(王權)與精神統治權(神權)於一身的大巫。這和王權壓倒神權之後,“巫”成爲民間儺文化後有明顯區別。

衆所周知,中國的歷代統治者都喜歡“封神”,把一些曾經的傑出古人尊封爲神祗。但是一般人不會去考慮這件事的基礎是什麼——即爲什麼皇帝有權力封神。

因爲他是“天子”,代表的是“老天爺”,而這種思想的起源,至少就可以追溯到“巫君合一”時代去。

到周初,這個中國上古“由巫而史”的進程,出現了質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周公旦的“制禮作樂”。它最終完成了“巫史傳統”的理性化過程,從而奠定了中國文化大傳統的根本。

“德”與“禮”思想的行成,就是這一理性化完成形態的標誌。

“德”是由巫的神奇魔力和循行“巫術禮儀”規範等含義,逐漸轉化成君王行爲、品格的含義,最終才變爲個體心性道德的含義。

周初講的“德”,處在第二個階段上,“德”在那裡指的是君王的一套行爲,但不是一般的行爲,而主要是祭祀、出征等重大政治行爲。

日久天長,它與祖先祭祀活動的巫術禮儀結合在一起,逐漸演變而成爲維繫氏族、部落、酋邦生存發展的一整套的社會規範、秩序、要求、習慣。

也就是說“德”首先是與“祀”、“戎”等氏族、部落、酋邦重大活動相關的非成文法規。“德”在周初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位置,與周公當時全面建立以王的政治行爲爲核心的氏族——部落——國家的整套規範體制,即“制禮作樂”有關。

這個“制禮作樂”的“德政”可分爲內外兩個方面:“敬”與“禮”。

接下來,孔子細化並昇華了“德”與“禮”的要求,這裡又要把出自《左傳》的那句經典拿出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然而“祀”有個前提,先人的墓穴你總得給他建好並細細維護,先人的靈位你總得有地方認真供奉。爲什麼長期以來中國人都很害怕離開“祖宗之地”?因爲祖宗就在那裡,你不能守着祖先的墓穴認真祭祀,那你這個人就是“缺德”的。而不是說中國人害怕陌生環境,不敢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沒那一說,中國人的開拓性本來是很強的。

如是,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事死如事生,民間如此,皇家更是如此。

文化根源說清楚了,回頭看看就很明白“陵工”爲什麼重要了。

皇帝的陵工,與其說最重要的是給皇帝本人死後享受,其實不如說是給後來的子子孫孫輩皇帝們一個可以“祀”的地方。

這件事的思想高度不是在於奉承當今天子,而是在於爲天下垂範祭祀之“德”。

儒家治理天下的時代,任何事只要和“德”掛鉤上了,那就一定不是小事,何況這裡的“德”還不是個人修養的那個“德”,而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那個天下之德。

這誰敢輕忽,誰敢反對?敢把這事不當回事,不配合、不盡力的人,結果怕只能是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了。

但高務實把這作死的差事接了過去,表示他可以頂在前面,扛住工部可能的要挾,甚至讓皇帝親自找他。

這麼牛逼的嗎?

眼見得這一大堆勳貴們白日見鬼一樣的神情,高務實也有些暗爽,心道:老子的手段豈是你們能一眼看穿的?儒家說德,可儒家到了現在幾乎只搞“綱領”,具體的事情還不是咱們這些披着儒皮的法家人在做?

法家講究什麼?講究只要事情辦好,手段不重要啊!酷烈也好,權謀也罷,哪怕是毫無底線的妥協,法家其實根本不在意好嗎!歷史上法家出名的是酷烈,那只是因爲當時環境下,酷烈最見成效罷了。

至於儒家的“德”,你工部能講,我高務實一個六首狀元就不能講?這裡頭能扯皮的地方多了去了,難道理學一開始就是正統?心學派和實學派都是憑空冒出來的?

講道理嘛,你有你一套,我有我一套,你說按時修好是德,那我說慢工出細活,這就不是德了?我又不說不修!

高務實笑而不語成竹在胸的樣子到底讓勳貴們有了點底氣,衆人面面相窺一會兒,朱應楨問道:“求真,這事你想清楚了?不會連累你吧?”

他這一問,倒讓高務實有點感動,十幾年的交情總算不是白給,他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自己能不能辦好這件事,挽救他們將來的利益,而是擔心他高某人會不會被連累。

雖然說高務實真要被連累的話,他們今後的情況可能更糟糕,不過人家能這樣一問,高務實還是領情的。

“成國公放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們這手棋既然被老公爺看穿,特意來提醒了我,不至於再打我一個措手不及,那就沒什麼可怕。”高務實微笑道:“如今戎政侍郎暫時出缺,若是工部此時出手,諸位的確不好應對,但石星既然……呵呵,我卻不能不有所迴應。諸位只管把財務諸事上交戶部處理,我這裡會新定製度,斷不會有戶部對此雁過拔毛之虞。”

有高務實出手,朱應楨他們還真不擔心高務實會以此爲難他們——高務實能爲難他們的地方那是太多了,也不差這一手。但戶部雁過拔毛他們還真有些慌,畢竟這年頭的衙門誰都一樣黑,沒理由戶部就特別乾淨。

不過,既然高務實這麼說了,他們心裡就有了底。倒不是說因爲有了高務實的存在,戶部立刻就能幹淨起來,就算他有這樣的手段,也總得一定時間才能見效。他們之所以心裡有底,是因爲高務實迄今爲止搞的制度都挺靠譜,要規避他設置的那些障礙來玩手段會比以往難上許多,這樣一來即便戶部裡頭還是會有人稍微動點手腳,影響也就不大了。

而且,至少高務實本人不會在這裡頭搞鬼,那麼下面的人再怎麼搞也只能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等到勳貴們和高務實達成一致,已經是連飯都吃完了,華燈初上之際才紛紛離開。

當天夜裡很多人都得知了大羣勳貴集體拜訪高務實的消息,一個個要麼開始打探消息,要麼開始猜測懷疑,都想知道這是在玩哪一齣。

勳貴交通重臣還是重臣交通勳貴?這種事可大可小,雖然大批勳貴公開拜訪一般不會被視爲“勳貴交通重臣”或者“重臣交通勳貴”,但那也一定會在事後有個說法。

如今高務實剛剛卸任戎政侍郎,這麼大一羣勳貴去拜訪他,總不能只是簡單的恭賀他履新,那麼說……最合理的解釋恐怕就是勳貴們勸他留任。雖說這種事也不是他高務實想留任就能留任的,但整個靖難系勳貴的集體之力卻不是開玩笑,連皇帝都要考慮考慮影響。

難道是這樣?那高務實會怎麼選?

整個京師,便在這一片疑惑中度過了一夜,所有人都在等明日高務實的動向。

明日,便是高務實正式上任戶部尚書之日。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東莞光頭王”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戶部尚書任上的第一個對決已經鋪墊下去了,明天去算是“船新副本”了。

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08章 在宮中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94章 目的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54章 糾結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252章 兄妹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41章 沒轍了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02章 利用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88章 安南人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47章 有詔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38章 暗流
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08章 在宮中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94章 目的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54章 糾結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252章 兄妹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41章 沒轍了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02章 利用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88章 安南人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47章 有詔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38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