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認知的改變

通往天津的官道上,李東陽、周經、張懋三人的隊伍正在慢慢的前進,因爲已經抵達了天津,並且已經確認了在天津這邊確實是有一文錢一斤的肉,所以三人現在也是不急着趕路,反而一邊慢慢騎行,一邊消化下今天的所見所聞。

今天在天津這裡所看到的一切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無論是這招募災民修路,給災民們頓頓吃肉,一文錢一斤的海魚肉,還是這眼前這條寬敞、平坦無比的水泥馬路。

在今天之前,他們的世界還是原來的那個世界,但是現在原先的世界彷彿要分崩離析一般,可怕的超級地震,將他們原有的世界給徹底的震碎。

自古以來,這災民在當官的人眼中就是負擔,就是麻煩,是很容易出事的羣體,因爲災民需要救濟,這需要耗費朝廷的錢糧,所以是負擔。

這賑濟災民的事情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情多如牛毛,所以又是麻煩;這自古以來活不下去的災民往往都會學習陳勝吳廣,舉起起義,又或者是偷盜、搶劫,成爲剪徑小賊、佔山爲王的賊寇等等,這是極其脆弱,極其容易出事的羣體,畢竟活不下去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能夠幹得出來的。

所以歷朝歷代對待災民都是極爲小心、謹慎,一旦災民的數量聚集過多的話,立刻就想方設法的將這些災民給驅散,防止有人起頭的話,立刻就會烽煙四起。

但是現在,在天津這邊,聚集的災民已經成千上萬,但所有的一切都秩序井然,沒有出現絲毫的問題。

在這裡,災民不是負擔,也不是麻煩,更不會出什麼事情,劉晉反而組織人將這些災民們給組織起來,用來修官道,建房子、修港口,完成一項項大工程。

不僅僅輕易的解決了災民的問題,更是能夠利用這些廉價的勞動力來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大項目、大工程,一舉多得。

這有了工作的災民,能夠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一家人,自然就沒有人去鬧事,再加上劉晉這邊給出的晉升制度,只要努力肯幹就可以成爲正式工,成爲管事,不僅僅能夠一日三餐頓頓吃飽,每月還有一筆豐厚的工錢。

再加上很多現在的管事都是前面逃荒過來的災民,這些人就是最好的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讓災民們知道,劉晉開出的並不是空頭支票,自然大家都會努力工作,不會去滋生事端。

諸多方面的措施結合下來,這纔有了天津這邊繁盛的景象,源源不斷的吸引着災民過來。

“劉晉此子不愧是高人子弟,實在是讓人欽佩。”

騎着馬行走在寬敞平坦的水泥馬路上,這道路寬敞,行走還分成左右,所有行人、車馬一律靠右行走,所以儘管這路非常的忙碌,但是一切都非常有序。

再看看道路中間種植的樹木,等這些樹木長大了,又可以爲行人提供休息、陰涼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想好,做好了安排,這讓李東陽不得不對劉晉表示佩服。

“確實是了不起,有他在的地方,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在災荒的年代,竟然靠吃肉來度過。”

周經也是點點頭,一邊說也是忍不住搖頭。

他不說學富五車,但至少來說這書肯定沒少讀的,可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在災荒的年代裡面讓災民吃肉來度過的,聞所未聞,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謝公,你說我朝禁海是不是…”

周經沒有把話全部說出來,有些東西,隨便點一下,聰明人的都知道你的意思,李東陽和張懋顯然都是聰明人,知道他想要說什麼。

無非就是在天津這裡,聽到了這出海的漁船,出海一天可以捕撈回超過十萬斤的海魚,如此巨大的收穫給周經帶來巨大的震撼,將他內心之中對於海洋的認知給直接顛覆。

在以往,對於海洋,周經可以說是非常的陌生,朝廷一直以來都實行海禁的政策,沒有朝廷的允許,片帆不得下海。

在如此嚴厲的海禁之下,對於海洋的開發和利用幾乎爲零,這海洋對於大明而言幾乎是可有可無,甚至於因爲偶爾出現的一些零星倭寇(倭寇其實從明朝開國的時候就有點點,真正氾濫是到了嘉靖時期),還會給大明帶來一些麻煩。

所以對於海洋,大明朝廷一沒有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二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信奉的還是以農爲本的政策,極其反感商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將老百姓牢牢的鎖死在一畝三分地上面。

重農抑商的制度下,不僅僅禁海,連捕魚都不允許,海洋唯一的用處或許就是用來煮鹽。

現在北方三省鬧饑荒,老百姓辛辛苦苦種下的麥子顆粒無收,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然而天津這邊,只需要一艘船,上百號人,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獲得超過十萬斤的海魚。

這讓周經、李東陽、張懋等人瞬間就改變了對海洋的認知,此時海洋在他們的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座座糧倉,無盡的肉倉,裡面有吃不完的海魚,吃不完的肉。

“或許是真的錯了,如果能夠放開海禁的話,這饑荒就不成任何的問題了。”

李東陽想了想點點頭說道:“我大明有萬里海疆,沿海之地若都是可以出海捕魚的話,可以養活無數的人,別的不說,這山東、北直隸的災荒就完全可以無憂了。”

“是啊,我大明雖然富饒,乃是中土神州,現在陛下又是難得的千古聖君,勵精圖治,輕徭薄賦,勤儉節約。”

“可是在我大明依然有無數的人吃不飽飯,至於這肉食,縱然是地主之家,也不可能天天吃,但如果能夠開放海禁。”

周經點點頭,發自內心的感嘆道:“不需要全面開放海禁,哪怕僅僅只是開放捕魚的話,我們大明萬里海疆能夠捕撈到多少的海魚,活人無數,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吃到肉。”

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79章,意義非凡第220章,爭相降價第897章,全民皆武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252章,火爆銷售‘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8章,雪鹽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658章,崑崙奴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948章,時過境遷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208章,坐不住了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259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1第274章,海貨行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793章,草原部落首領的無奈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應對一切問題第577章,真好吃第698章,勢如破竹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759章,美洲東海岸的局面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976章,懟上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351章,全西伯利亞之天子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71章,神器水泥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374章,猶豫不決的阿列克謝第92章,望遠鏡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525章,蘇祿第637章,徵稅開始第450章,雪糖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22章,機會來了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100章,去京城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995章,倫敦條約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273章 ,順勢而爲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205章,四輪馬車第584章,妥羅的野心
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883章,必須有所改變第1033章,大明的友誼很珍貴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879章,意義非凡第220章,爭相降價第897章,全民皆武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181章,從來沒有這樣富過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252章,火爆銷售‘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8章,雪鹽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658章,崑崙奴第909章,每年進貢十萬匹良馬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873章,走上正軌的大明第948章,時過境遷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208章,坐不住了第1350章,西伯利亞汗國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259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1第274章,海貨行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793章,草原部落首領的無奈第1078章,嚴師才能出高徒第2046章,大明有能力應對一切問題第577章,真好吃第698章,勢如破竹第743章,殖民所帶來的問題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759章,美洲東海岸的局面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976章,懟上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399章,大明的第一份報紙第1351章,全西伯利亞之天子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171章,神器水泥第511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1253章,從農業看一個帝國第125章,2萬銀子的事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1374章,猶豫不決的阿列克謝第92章,望遠鏡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525章,蘇祿第637章,徵稅開始第450章,雪糖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22章,機會來了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100章,去京城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403章,你看報紙了嗎?第995章,倫敦條約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299章,西北唯一的威脅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2074章,價比黃金,一藥難求第332章,吃香的傻熊第52章,氣憤的弘治皇帝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1410章,順時而變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1958章,瘋狂斂財的寺廟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373章,天津聚會第1022章,西西里島的奴隸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2273章 ,順勢而爲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1402章,凌遲處死第205章,四輪馬車第584章,妥羅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