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苦逼的崇禎
下午,崇禎皇帝下旨,與皇后和皇太子一道在宮後苑用膳,周皇后和朱慈烺十分開心。
朱慈烺記得很清楚,他長這麼大,與皇帝老子和皇后老孃在一起用膳的場景不會超過十次。
封建制度的皇家規矩很是嚴格,一家人一年到頭除了過年,其他時間幾乎沒有機會在一起用餐,更別說把所有後妃、皇子、公主都召集起來聚個餐了,這難度比登月還大。
崇禎皇帝在坤寧宮中換了件盤領、窄袖的皇帝常服,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不過這身龍袍上卻有着幾道顯眼的補丁。
崇禎皇帝一向節儉,只有在羣臣面前穿的稍微得體些,回到後宮就換上打滿補丁的舊龍袍。
他現在僅有二十五歲,看起來卻象四十多歲一樣,他雙鬢白髮越來越多,平日臉上帶着不正常的蒼白,不過此時倒是神情興奮,臉上也恢復了正常的血色。
傍晚時分,宮後苑悶熱之氣已散盡,處處透着一股清涼,偶爾有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嘰嘰喳喳的叫着。
在尚膳監的安排下,宮後苑的萬春亭中已經擺好了一桌膳食。
朱慈烺看去,桌上只有六樣小菜,還都是素菜,米飯也是糙米,這讓他不經有些皺眉,道:“尚膳監爲何只放這些飯菜?”
尚膳監掌印太監聞言微微一怔,隨後立馬跪下,有些不知所措。
崇禎和周皇后見了,臉上略微有些尷尬,崇禎對着尚膳監太監道:“讓御膳房加一份炒鮮蝦,照着太子的口味做。”
“奴婢遵旨!”尚膳監的掌印太監連忙應聲退下。
王承恩見了,立刻上前,低聲對朱慈烺道:“殿下,平日裡皇爺和娘娘只吃兩個小菜,今日殿下到來,皇爺已經破例用了六道菜了”
朱慈烺聞言一怔,瞪大了眼睛,指着桌上的膳食道:“父皇母后平日就吃這個?”
王承恩的眼睛忽然間紅了,他哽咽道:“近年來各地天災不斷,國庫空虛,皇爺在去年鳳陽皇陵被毀後,就開始減膳撤樂,不吃肉食,以示與天下將士共甘苦”
王承恩又道:“皇后娘娘也是格外節約,削減了大部分不必要的花費,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娘娘所給的賞賜也是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朱慈烺不解,爲何自己的鐘粹宮每月的膳食依舊有豬肉十八斤、雞四隻、鵝兩隻,這些年來絲毫不曾縮減?
王承恩說着說着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他繼續道:“皇爺和娘娘仁慈,只縮減自己的用度,其餘各宮均按以往用量,特別是殿下的鐘粹宮,皇爺嚴旨,殿下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只增不減”
朱慈烺懵了,他一直以爲這種省吃儉用的生活只存在於平民家的,沒想到居然會出現在堂堂大明皇家。
朱慈烺臉上逐漸出現感慨哽咽的神情,道:“父皇母后如此虧待自己,兒臣心如刀割!”
他是真切的痛惜啊,堂堂一國之尊,大明皇帝,居然過這樣的苦日子。
他在後世的時候,原本以爲大明的皇帝在膳食方面吃的很瀟灑,累了困了喝口東鵬特飲,實在不行來根士力架。
有時候吃膩了御膳還能讓太監去皇城叫個外賣,如果怕太后和皇后知道了責怪,可以備註讓外賣員直接送到東華門南牆邊,讓御馬監的太監翻牆去拿
別的不說,二十年前的萬曆皇帝,那日子過的那叫真的滋潤。
據《寶日堂雜鈔》記載,萬曆三十九年(1611)一月的皇家食材,共計達五十種以上,其中御膳所用材料三十二種。
包括豬肉一百五十斤,驢肉十斤,鵝五隻,雞三十三隻,鵪鶉六十個,鴿子十個,薰肉五斤,雞子五十五個等等。
萬曆皇帝平日吃的,僅麪食一項便有八寶饅頭、菊花餅、紅瑪瑙茶食等六類五十一種,肉類則有荔枝豬肉、玉絲肚肺、錦纏雞等近四十種,湯品、蔬果更不用提,簡直眼花繚亂。
這些量,足夠現在的崇禎皇帝吃上一年還不帶重樣的。
相比萬曆皇帝,他媽李太后的膳食比御膳更爲豐富,只多不少,萬曆的老婆皇后則是享受李太后份例的一半。
而這些食材甚至還只能算是小頭,萬曆年間除了上述每日的膳食,還有三日一進、六日一進,各種花裡胡哨的諸多花樣。以李太后爲例,每月的三日一進共用豬二十口,羊二十口,豆豉一百五十斤
萬曆年間,皇宮裡一個月的膳食用度達一萬二千兩白銀,平均下來每天有四百二十餘兩。
在當時,一兩銀子能購買兩石米,合三百七十餘斤,按照後世兩塊五毛錢一斤的米價估算,萬曆年間皇宮內外每月就要花掉超過一千萬軟妹的伙食費。
再想想二十年後同樣住在一個地兒,睡着同一張牀的崇禎皇帝,這待遇妥妥的從皇帝變成乞丐了啊,崇禎現在連肉都捨不得吃!
看朱慈烺痛惜的神情,崇禎皇帝只是擺擺手,道:“如今國家困難,朕不帶頭節儉,國家何以週轉?”
他看向朱慈烺,忽然笑道:“朕聽聞皇兒生財有道,不知可否教教父皇?”
朱慈烺沉吟了半晌,說道:“兒臣此次出征,繳獲了奴賊不好物資錢財,大多囤在了新城,父皇陛下如果需要,兒臣立馬調來。”
崇禎認真的看着朱慈烺,片刻後才道:“朕聽說你又收容了不少京畿的難民,如果京畿建奴作亂,苦了這些難民了,那些物資你留着賑災用吧,若是放到戶部再發下去,估計回折了不少。”
聽着話的意思,皇帝老子知道官員貪腐的情況?那爲何不動手處理了?
朱慈烺道:“兒臣願爲父皇陛下查處貪腐!”
崇禎搖了搖頭,沒有言語,示意朱慈烺和周皇后一起坐下用膳。
他當了十年的皇帝,如何不知官員勳貴貪污腐敗之事,只是那些龐大的利益團體,是非常可怕的,朝廷有任何針對他們的動作,都會引起其強烈的反彈,甚至動盪國之基礎。
誰說皇帝就可以爲所欲爲的?只有身處局中的他,才明白此中的艱難,他每行一步,都要面對各方的圍攻與壓力,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崇禎接手大明的時候,己經是個爛攤子了,各種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逐步的吞噬這個原本繁榮的帝國。
他最先發現的是,勢力最大的東林黨,爲了對付東林黨,他將閹黨餘孽溫體仁扶上首輔之位,利用溫體仁打壓東林黨。
溫體仁不辱使命,基本將整個朝堂中的東林黨殺的片甲不留,死的死,貶官的貶官,撤職的撤職,連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都被關在牢裡吃牢飯了。
溫體仁多次想殺錢謙益,崇禎皆是不許,若是徹底解決了東林黨,以溫體仁爲首的閹黨再坐大了,那他又要如何應付?
只有保留東林黨,在溫體仁一黨坐大、不聽話的時候,再利用東林黨將其打壓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平衡之術。
只是崇禎皇帝從小沒有接受前任皇帝的言傳身教,自己領悟的道行尚淺,導致並不能隨心所欲的運用這帝王之術,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爲了避免自己的路子重蹈覆轍,崇禎從小就培養皇太子朱慈烺,想讓他能早早的掌握這種帝王之術,以便日後登基能在朝堂之上運籌帷幄,不像自己現在這麼苦逼。
※※※※※※※※※※※※※
這些年來,不知道哪來的自媒體言論,把明朝滅亡的鍋完全甩在崇禎身上,這種觀點還在風靡。
一個朝代的滅亡,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全方面的分析,把鍋讓一個皇帝背,簡直就是扯淡。
有人會說崇禎瞎指揮打仗,被文臣玩弄於鼓掌,不懂平衡之術,天啓皇帝那個木匠皇帝都比他強,不會導致亡國。
崇禎要是不會玩平衡之術,能當十七年皇帝?而且手中握有實權?(並非漢獻帝那樣的)
如果有以上這些想法的朋友,建議去查一下史料,查查崇禎接手大明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再查查崇禎時期的天災情況,看看崇禎年間的天災有多少次,都是什麼級別的,比天啓年間多多少倍,我是說多少倍,而不是說多少次。
我並不是明粉,也不是崇禎的粉絲,沒必要替他洗,甚至在此之前連天啓皇帝是誰我都不知道,就因爲當初看到一個帖子說明朝滅亡都是因爲崇禎那個昏君導致的,我這才查閱明朝的資料,才慢慢喜歡上明朝的。
研究歷史要以史料爲參考,深挖實際情況,明末那雞兒狀況,特別是土地兼併問題,什麼秦皇漢武復生都救不了,只能推倒重來,崇禎作爲一個皇帝肯定有責任,但讓他背這口鍋,他還真沒資格背。
別拿唐太宗、明成祖的標準去要求崇禎,他只是一個在17歲時被莫名推上皇位的年輕王爺,只是一個資質一般的皇帝而已,沒有那麼逆天的手段力挽狂瀾,如果這也是昏君的話,那我無話可說。
任何一個有點地位的學者,都不會把明朝滅亡的鍋讓崇禎去背,因爲那是小學生纔有的見識。
我個人覺得我三觀沒問題,如果有人實在接受不了,那我也沒辦法
宮後苑就是現在故宮的御花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