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家宴與聯姻
大明官場上相互關係錯綜複雜,相互聯姻的更是不少。
比如黃得功的義子李鈺,娶了李廷表的女兒。
李廷表的兒子李護,娶了周遇吉的女兒。
曹變蛟的兒子曹明皓,娶了楊廷麟的小女兒。
朱慈烺的小舅子、皇后徐晨芸的弟弟徐博瀚,娶了浙江巡撫方以智的女兒方御。
此時最講究門當戶對,無論是軍中還是官場上,都在相互聯姻。
作爲帝黨成員,大明的新貴族,跟着朱慈烺打天下的文武官員對門當戶對看得更重,在以朱慈烺爲首的圈子裡聯姻,形成一個頗爲堅固的利益團體。
這種政治聯姻,並非結黨,便如懷遠侯常延齡和魏國公家相互結親。
即便如此,在關鍵時刻,懷遠侯也沒去幫主動走向絕路的魏國公徐弘基,最多在徐家被抄家時,出錢買了點套餐,救下幾個人。
朱慈烺陪着子女們在雪地裡玩了一會兒,他親自下場堆了幾個雪人,然後由皇子皇女們給雪人添加耳鼻、帽子等物。
直到接近宴會時間,朱慈烺這才牽着皇太子朱和陛的小手,前往幹清宮。
皇后徐晨芸則是帶着后妃們前往柔儀殿。
金碧輝煌的幹清宮,殿外站着威武森嚴的御林軍,殿內則是成羣結隊的太監宮女。
殿內一片花團錦簇的擺設,還有一碟碟、一碗碗看着眼花繚亂的御宴佳餚。
“陛下駕到!”
早已在殿中等待的勳貴重臣們齊齊行禮朝賀。
朱慈烺放眼一看,看見了孫應元、李廷表、黃得功、周遇吉、曹變蛟、楊廷麟、楊士聰、李巖等人,都是曾經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們。
“平身!”
朱慈烺坐下之後,又掃了一眼衆人,卻不見財政部尚書程國祥。
他詢問吳忠道:“程閣老怎麼沒來?”
吳忠道:“回皇爺的話,程閣老病了,說怕衝了皇上的喜氣”
朱慈烺微微點頭,道:“去太醫院傳話,讓太醫院院使和院判親自去一趟程閣老府上。”
院使和院判是太醫院的正副院長,也是醫術最高的。
朱慈烺每年在幹清宮舉行類似家宴的宴會,是爲了將老臣們叫到一塊兒,一起敘敘舊,聊聊天,說說家常話。
隨着大明佔據的地方越來越大,一些老將需要鎮守邊陲,幾年都不一定回來一趟,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還有的垂垂老矣,便如程國祥,已經是七十多歲了,去年就開始頻繁告假,上書請辭。
朝廷等級森嚴,皇帝有着絕對的權威,各人對朱慈烺更是又敬又畏,只有在每年皇宮家宴中,才顯得輕鬆一些。
今年,是朱慈烺第一次攜皇太子朱和陛參加家宴。
應他的要求,勳貴們也帶來了各家的長子、長孫,四歲以上能說會走,懂事的。
其中有孫應元的兒子孫致遠(十歲),徐盛的兒子徐展鵬(七歲),朱成功的長子朱經(鄭經),李廷表的長孫李徵(六歲).
各人落座以後,朱慈烺高興的看着幾個孩子,最後他將目光定格在孫應元身邊坐着的孩子身上。
這孩子十來歲,相貌堂堂,其他幾個孩子多少有些緊張,他卻平靜如水,臉上無一絲怯意。
朱慈烺笑着問:“秦國公,這是你兒子嗎?叫什麼名字?”
孫應元起身回道:“正是臣的長子,名喚孫致遠。”
朱慈烺對孫致遠招了招手,道:“過來,到朕身邊,讓朕好好瞧瞧!”
“是!”
孫致遠筆直的起身,微微垂首,走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溫和的詢問道:“是在官學讀書嗎?”
孫致遠朗聲說道:“回陛下的話,學生在講武堂讀書!”
所謂的講武堂,是朱慈烺在兩京和各省單獨設置,專門供將門子弟讀書,啓蒙軍事的,平時也學習一些文化知識。
因爲皇明軍校是大明全國最高的軍事大學,且招生年齡是十六歲,很多將門子弟想要子承父業從軍,不願入普通的官學。
普通官員側重於文化教育,輔助軍事教育,而兩京包括各省的講武堂,則側重軍事教育,輔助文化教育。
朱慈烺笑道:“爲何自稱學生?”
只見孫致遠敬了個軍禮,朗聲道:“回稟陛下,講武堂屬皇明軍校,而您是皇明軍校校長,凡是皇明軍校和講武堂的學員,都是天子門生!”
朱慈烺頗爲驚訝,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如他父親一般,沉穩安靜,口齒還這般伶俐。
隨後,朱慈烺對孫致遠進行了簡單的軍事常識考較。
結果這孩子回答的都很標準,甚至在一些問題上還做出了拓展說明。
在場衆人也是訝然,暗道老孫不知不覺中,竟把兒子培養的這麼優秀,不得了啊,自己也得抓緊好好培養後人了!
果然,朱慈烺哈哈一笑,對孫致遠讚歎有加,並說道:“這孩子朕喜歡,過兩年等太子出閣讀書,讓他進宮給太子當伴讀吧!”
孫應元不由得心中一陣狂喜,連忙離座行禮:“陪太子讀書,是犬子天大的造化,臣敬謝陛下天恩!”
忽然,朱慈烺身邊的太子朱和陛開口說話了:“父皇,皇兒能否再選一位伴讀?”
朱慈烺訝然,沒想到小傢伙還主動提要求了,他好奇道:“你想要選誰?”
朱和陛將目光投向徐盛那邊,道:“皇兒想要徐展鵬當伴讀!”
徐展鵬是徐盛的長子,今年七歲了,因爲這孩子的母親是朱慈烺以前的貼身宮女,所以時常出入宮中。
朱慈烺早就有意讓這徐盛的兒子充當伴讀,不過他還是問了一下理由:“皇兒爲何選他?”
只見太子朱和陛忽然笑了,回道:“他很聽話,上次我讓他去摸宮女的屁股,他真去摸了”
宴會衆人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
朱慈烺一陣無語,不過看着衆人歡笑的樣子,也就沒有繼續問下去,開始轉移話題,邊吃邊聊。
不知不覺,宴會的話題說到了結親。
期間,有幾個勳貴,有意無意的試探,希望能與帝室聯姻,子女嫁給皇子,或者迎娶公主。
明初,勳貴和皇室的聯姻很常見,洪武朝時,功臣子女與皇子皇女的聯姻佔了皇室婚姻的八成,其中勳貴之家佔六成。
永樂朝時,勳貴與皇室婚姻常態化,明成祖朱棣的子女與勳貴聯姻比例達到了百分之百。
如此高的比例,與“靖難之役”有很大關係,朱棣既要靠靖難功臣們維護四方秩序,還要拉攏洪武舊臣維護朝堂穩定,。
直到永樂十二年出臺了新的宗室婚宴制度,爲了制約藩王,規定皇族宗室只能娶平民之女,公主、郡主只能嫁平民駙馬。
到了仁宗和宣宗時期,已經沒有了重要的功臣之家與皇室聯姻的情況,功臣與皇室聯姻逐漸消失。
對於勳貴和帝室聯姻這個問題,朱慈烺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回覆說:“以後公主擇婿,可以選擇勳貴子弟。”
公主不像皇子,後代還能續幾輩的爵位,親王的女兒稱郡主,郡王的女兒稱縣主。
公主嫁人後隨夫家,子女是沒有爵位的,除非皇帝賜封。
朱慈烺放開公主擇婿的條件,也是爲了讓她們的後代多點保障,不影響政治格局。
至於皇子迎娶勳貴之後的政治聯姻,還是算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