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新政

金志達勉力了一下張書同要帶地主老財的想法。燃文小說

w?ww.ranwena`com

雖然,越南看似沒有大明那麼物產豐饒,又有足夠的工業品可以貿易。但作爲一個原材料產地還是很靠譜的,別的不提,戰亂之後,糧食就可以賣了。

這看似是個十分矛盾的命題,實際上就是如此。

以後世的印度舉例,按說,以印度龐大的人口,他的糧食應該是很少有富裕的吧。然而事實上印度是全球糧食市場裡重要的出口國,因爲糧食產量掌握在大地主上,需要糧食的貧民並不能控制糧食的貿易。

越南這裡,情況也是一般無二。

京師。

乾清宮,御書房。

朱慈難得在紫禁城裡辦公,但召開的會議級別也是蠻高。

東西兩府的人都來了。

樞密院與國務內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前者可以說是朱慈完全掌控可以貫徹的保留地,後者卻藏着許多舊朝裡的分子。

加上大明立國至今,幾乎沒有碰到過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以至於兩府一起議事的時候除了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裡,都很是出現。

不過今天的確是好幾個很重要的議題。

“陛下,臣這幾年軍律勞頓,多有暗疾,政務常有顧不及的地方,難免有心無力。爲此,臣請乞骸骨,告老還鄉。”楊文嶽起身躬身一禮,面目平靜。

朝野對此很是接受,這已經是一個經過一番醞釀與鋪墊的事情了。楊文嶽明年六十五,年紀的確不小。加之此前頻頻軍律生涯,身子骨是有些舊傷暗疾。這幾年縱然軍務繁忙,也大多委任給了樞密副使倪元璐處置。

“朝廷還有許多需要卿家用力之處,卿家且多留時日罷。”朱慈的回覆差不多是預備好的慣例回覆。在這官員致仕的問題上,的確有些頗爲虛僞的地方。比如,如果楊文嶽請乞骸骨,朱慈要是直接答應了,這就是完全不給楊文嶽一點面子。說不定還會傳達出一個錯誤的訊號:楊文嶽捲入了什麼罪大惡極的大案之中,晚節不保。

所以,爲了大臣的體面,朱慈得三留,楊文嶽得三退。來回折騰次數越多,越是顯得有誠意,說明朝堂重視你,離不開你,越是有面子。

“陛下,社會保障稅保工人晚年福祉。大臣官吏爲帝國肱骨,亦當奉行。臣請擴大社會保障稅。,建立官吏退休榮養制度。”朗聲開口的是顧炎武。

這一位一開口,滿場皆靜,又是紛紛爲之動容。

不過,參加朝議的大臣們都是人精。御書房裡,能落座進來的這幾十號大臣都知道,事情絕非這麼簡單。

簡單說,顧炎武是在給全體官吏加待遇。而且,是要求皇帝陛下給官員退休金。

只是,工人們的退休金是從工坊主手中割肉而來的。加上大部分工人再怎麼算,也不會有超過五年的工齡。因爲勞動契約是四年前的產物。

故而,朝廷完全沒有壓力支付至少三十年後纔會給的工人退休金。

但大臣們就不一樣了。

遠的不說,楊文嶽的退休金要給多少?

給的少了吧,大臣的體面還要不要了?說不定人家覺得太少,少到感覺羞辱,直接不要了。那這政策可就壞名聲了。

要是給多了,這羊毛得出在誰身上?

讓皇帝陛下出?

大家瞄了一眼顧炎武,又偷偷看了一眼皇帝陛下,心道:也許皇帝陛下真的會這麼好心,但理智一點去想應該都明白……沒這麼簡單。也估計沒這個希望。

顧炎武是皇帝陛下的親信大臣,他不可能讓皇帝陛下出錢。這個點子除非是皇帝陛下親口說,要不然幾乎沒人會相信。

而這時,李邦華與倪元璐倒是相對而言鎮靜許多。說到底還是蘇州府那個小小秀才惹得禍呀。

但皇帝陛下卻願意爲他平息事端,卻不由讓人感慨皇帝陛下對此人的好感,那等魄力與功績,的確不俗。

“老臣年邁,不敢戀棧權位,使朝政不順。幸得犬子皆是孝順,老臣無意空耗財政。”楊文嶽接話了。

顧炎武緩聲說:“非也,此乃聖主一片仁心所欲。況且,近來,考成法推行之後,接連查證不少官員貪污、索賄、懶政乃至於觸犯刑律等重重罪罰。臣等一一詢問,多有扼腕嘆息之舉。不少官員並非貪得無厭之人,只因爲官若是不貪,卸任之後多有衣食無着之苦。有念於此,臣懇請陛下新設官員的保障新稅,以此榮養官吏,使有心奉公之人,能純心奉公,無有雜念。”

在場之人聞言,紛紛發出各樣的感嘆之聲。

顧炎武說的是實情。

別看而今大明伴隨着朱慈掌權六年後日新月異,其實很多人依舊是老樣子,過去的思維作祟。

故而,大明各地,發展得好的地方宛若天堂。但同樣,封閉貧瘠之處,依舊是中古世紀,毫無變化。

這其中,官員的想法,官員的掌控非常關鍵。

考成法固然可以約束官員,讓風氣一新。

但光是給大棒是不能長久的。

藉着楊文嶽這個時機,顧炎武拋出了官員養老金的設想。

朱慈靜靜聽着,只是微笑,不置一詞。

但對於在場的衆人而言,朱慈沒反對,那已經是默許了。

陳子龍問道:“敢問顧大人所言細則如何?還請讓我等具體瞭解。”

見此,顧炎武便侃侃而談,將自己的全部設想都說了出來。

朱慈站在臺上,打量着臺上衆人的目光。顧炎武說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養廉銀與退休金並立的東西。

也就是說,官員們每月上繳自己月工資的百分之五,而朝廷也會對等給出月工資的百分之五。等到官員退休之後,官員們可以選擇一次性提取出當年全部存下來的退休金,也可以選擇每月領取該官員退休時該品級官員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二作爲退休金。

這實際上又是一種利益捆綁。

只不過,顧炎武這個方案下手比較狠,他要從官員手中扣除一部分的工資。

少一截工資,估計沒有人願意。顧炎武很理解大家地表示,官員們也可以選擇不上繳。只是,顧炎武明裡暗裡總是說,這玩意還有一個養廉銀的作用呢。

你若是犯了事沒了官身,你這退休金也就沒指望了。因爲,一旦沒了官身,退休金的發放依據也就沒有了。這是官員的退休金,你不是官兒了,怎麼發放退休金呢?

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這點子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

場上的官員們看向顧炎武,又敬又怕。

月工資百分之十的錢看起來不多,但日積月累下來卻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也許這依舊無法阻止那些喪心病狂的貪官污吏,卻足以大大提高了犯罪成本,讓不少可以興於微末之間的官員選擇收手。

不管是退休以後拿到這筆錢,還是能夠每月領取養老金榮養後半生。算下來都是一個不菲的數字。

也許是這樣的計劃有些過於超前,也許是這觸碰了太多人的蛋糕,又因爲過於新穎讓人感覺搖擺不定。

總而言之,場上有些安靜。

誰都沒有着急表態。

臺上,朱慈知道該自己出手了,他選擇的切入點很巧妙:“養老致仕,這是個永恆的話題。哪怕身爲天子,也當如此呀。朕有感而發,決定……當朕六十六歲以後,便無論如何,也該頤養天年了。”

“陛下才高萬里,談何退休之舉。大明需要陛下,朝野需要陛下呀!”

“若非陛下,豈有今日大明中興之舉?”

“臣等以爲,大明需要陛下掌舵呀。”

……

衆人七嘴八舌地跟着打破沉默,就如同大臣們退休朱慈需要不斷挽留漲面子一樣。如果朱慈說要退休,大家異口同聲同意,那也太掃人面子了。

當然,這一波大臣們這些花大多數都是言辭懇切,也的確是內心真實的態度。

但是,再過個二十年,再過個四十年,如果朱慈再提及退休的事情,那定然是惹起無數紛爭的。

因爲,那個時候太子也大了。大明,的確到了要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若是朱慈還戀棧不去,朝臣們也沒辦法撈取從龍之功。

到那時候,大臣們面對朱慈要退休之舉,難免又是另一個想法。

“朕意已決,諸位愛卿勿復多言。”來來回回謙讓了幾次,朱慈明智地獨裁了一把。

衆人只好躬身高呼吾皇賢德,百代流芳。

這的確是一個好的帶頭。

就連李邦華也不由決定站起身,說:“既然如此,臣請奏陛下,宰輔以六十五歲爲退休之期。”

楊文嶽起身說:“臣附議。”

這個宰輔,李邦華是將內閣國務大臣,西府正副長官圈定了下去。顯然,如果要細化完善這個條例,那麼大約大部分的部閣大佬,軍團長官會在六十歲走上退休的倒計時。

這個時間對比後世的時間比較晚,但對比這個年代的人均壽命,其實恰好。

就是朱慈那個六十六歲,真算起來,大明各個皇帝,真正能活到六十六歲的也不多。

但這個制度無疑是上佳的。

朱慈帶了頭,李邦華倡議,雖然說的都是退休年齡,但其實都是表示了對顧炎武官員退休榮養制度的肯定。

接下來,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風向就一下子變了。

“退休榮養制度此乃善策呀,就是不知道可否能順利退休下去。”

“還請顧大人再接再厲,將此策完善。”

“吏部會提供相應支持,確保退休之時,嚴加考察官員是否有違法違紀之舉。”

“戶部對此表示支持,只是不知道公家對每位官員所增加的百分之五工資應當從哪裡調配……”

……

傅淑訓看着戶部侍郎的發言,微微一笑,但沒有插話。

作爲皇帝陛下的親信大臣,自己人。他已經知道了這一回朝議具體會有那些事情。

比如,下一項:鹽務改革。

而今的鹽政實在是太落後了。

這個原本可以說是朝廷重要財政來援支柱的收入已經不斷下降,不僅從具體數額上,從比例上也不斷下降。

這是一個沒有挽回的惡果,也是而今鮮花滿錦的中興局面裡的一個毒瘡。

而這,也是皇帝陛下的聰明所在。

雖然有一點點利益捆綁遏止貪腐違法違紀的壞處在裡頭,但退休榮養制度對於官吏而言,的確是一個善政。

朱慈用善政開路,那接下來順着引出鹽務改革之時就能顯得順理成章了。

果不其然,顧炎武朗聲道:“臣明白,朝廷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當然陛下的銀子也是。所以,臣以爲,因當改革時局。允許天下有司可以成立國有公司,其中股份,一份在陛下名冊之中,一份在當地有司衙署之中,一份在中樞朝堂國庫之中。而具體營運事宜,以地方爲主,中樞監督爲輔。利潤分成,則設定一定的利潤上繳比例即可。地方的利潤,主要用於地方公共福利支出。而中樞的利潤,同樣用於福利支出,比如這退休榮養制度。”

“這樣,臣贊同,沒有問題了。”

“臣附議。”

“臣附議。”

……

“臣有問題。”史可法沉聲說。

黃道周微微一嘆,他明白,史可法這下子要出事了。

雖然史可法一片爲公,但接下來的漩渦,卻會是史可法預料不及的。

“地方官府若是也經商務工,那豈是一地衙署應有之所爲?官商勾結,已成地方禍患。若一縣之長也爲商賈,豈不是某一天也會將百姓利益堂而皇之叫價拍賣?”史可法的問題格外尖銳,堂上不少人都瞥向朱慈。

拍賣制度,這是恆信首創。恆信的老闆是誰?

又是誰身爲皇帝,還經商?

朱慈沒開口,他早已超脫了與臣子爭執的層次。

顧炎武朗聲說:“史大人有所不知,而今公司設立,是需要朝廷批准的。什麼業務可以經營,什麼業務不可以,都可以由朝廷控制。所以,這一回暫定開放的有兩處,一處:進出口貿易。一處:鹽鐵。”

史可法眼前一黑,他忽然感覺自己踩到了一坨屎。那些臭名遠揚的鹽商!

第七十五章:截胡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十八章:海外貿易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四十六章:紅臉白臉誰挖坑第四章:親征閱兵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七十五章:索尼在哪裡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四十三章:情折媚香樓第二十九章:湖廣豪族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九章:京營賬冊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十二章:舌辯羣士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二十九章:收錦衣衛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四十六章:紅臉白臉誰挖坑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十八章:戰果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六章:當大爺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99章:3年復遼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二十四章:貿易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九章:兵臨武昌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一十七章:你對力量一無所知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三十五章:攻守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四十七章:殺你之人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三章:御駕親征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一百五十章:官軍出陣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
第七十五章:截胡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十八章:海外貿易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四十六章:紅臉白臉誰挖坑第四章:親征閱兵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七十五章:索尼在哪裡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四十三章:情折媚香樓第二十九章:湖廣豪族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九章:京營賬冊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四十六章:創造奇蹟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十五章:目標:直搗黃龍 限免加更抵達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十二章:舌辯羣士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十一章:紅娘子上陣第二十九章:收錦衣衛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四十六章:紅臉白臉誰挖坑第十五章:調查結果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五十章:不平靜第十八章:戰果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六章:當大爺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九十七章:伯力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99章:3年復遼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七十四章:德川義直反了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四章:奇兵突現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九十六章:隱秘驚天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二十四章:貿易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九章:兵臨武昌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一百零八章:情報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百一十七章:你對力量一無所知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三十五章:漢族的浩然正氣第三十五章:攻守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四十七章:殺你之人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三章:御駕親征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十三章:沙場心機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一百五十章:官軍出陣第三十六章:我上你掩護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四十四章:領袖氣質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二十四章:這大明,是他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