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溜之大吉
白貓芊芊和小金玩瘋了,懸崖峭壁上蹦跳打鬧,燕三郎都擔心大白貓一個失足掉下去,畢竟山風猛烈。
千歲附去貓身上,才保它履險如平地。
與他們的悠閒形成對比的,是青雲宗凝肅的氣氛和衆人繃緊的臉色。
許多青雲弟子見到燕三郎,都是滿臉的好奇+敬畏+驚訝。
燕三郎走在名山奇景之中,也不由得感嘆白雲蒼狗,不知人間煩惱。
次日午時末,燕三郎正在銅陵居中看書,千歲到附近採些藥草,而兩隻寵物不知道去了哪裡玩耍。
千歲揹着他的書箱從外頭進來,腳步輕快無聲,跨過門檻才問:“看什麼書呢?”
燕三郎“啪”地一聲合上書本,飛快扔到屜裡:“閒書,青雲山洞府趣聞。”
千歲撇了撇嘴:“你這愛看書的毛病什麼時候才能改掉?”
“書中自有顏如玉。”燕三郎衝她笑了笑,轉移話題,“採到什麼好藥了?”
阿修羅拿他的現成書箱當藥簍,到附近轉了一圈纔回來。
千歲打開藥箱,裡面裝滿大半:“自己看。”
她有兩分狐疑,自己離開時燕三郎就在看那本《青雲洞府考志》了,怎麼一個時辰過去,他還拿着這本書?也就薄薄一百頁,平時頂多讓他看個一刻鐘。
這書特別好看麼?
不過少年面色如常,她也就道:“山坳那裡有一片藥田,規模很大。我看過裡面的藥草,品種和年份都不錯,照顧得也很精細。等我們拿下青雲宗,你可以把怨木劍插在田裡,促長藥效。”
怨木劍是燕三郎最早入手的武器,得自木婆婆,後來在桃源中折斷。千歲嘗試過拼接,但最好用的吸血特性已經永遠失去。不過怨木精原本就有促發植物生長的效果,即使怨木劍折斷,這個看家本領也沒丟。
千歲走到桌邊,伸手想拉開抽屜。
她還是好奇。
燕三郎卻捉起佳人玉手,放到脣邊輕親一口。
他目光灼灼望着她。
“想幹什麼?”千歲哼笑一聲,“午時將盡,來不及了。”
燕三郎還未答話,外頭的院門忽然響了。
少年走去開門,外頭站着一個青雲宗弟子,恭恭敬敬道:
“燕伯爺,衆山長席議,文副山長請您前往紋心殿。”
這位就是獲顏山長遺命、前來接掌青雲宗的衛國伯爺?前天他夜守後山,沒能去慶功會,後頭聽同門說起這一晚的精彩紛呈。“燕時初”這個名字,如今在全宗上下如雷貫耳,不知多少人口耳相傳,越傳越是邪乎。
都說英雄出少年,今日一看,這位山長的有力角逐者比他也大不了幾歲呀。
迎着他好奇的目光,燕三郎微微一笑:“好,我這就去。”
今日多霧。
青山雲遮霧繞,似美人半掩面,如詩如畫。
但有心觀景的人實在不多,青雲宗七大長老,今日來齊了四個。
千歲已經隱入木鈴鐺。燕三郎一眼掃過,發現劉憐玉和徐陵光不在,顏慶當然也不在。
少年明白了:“顏城主準備周全,逃得好快。”
孫紅葉等人連夜下山追趕,今晨空手返回,臉色都不好看。謝冶光沉聲道:“前晚文副山長逮住劉洞主時,顏慶趁機逃走,乘金魈下山,連從千渡城跟來的兩個侍衛都扔在山上。他的快馬就係在山腳,下山後立刻換乘,比我們快了一籌。”
燕三郎點頭:“從青雲山到千渡城,快馬奔個一天就夠了。顏城主有神駒,時間還能再縮短,看來他已到千渡城。”
青雲宗發動那麼大陣仗,結果還是追丟了,衆長老臉色都不好看。
“劉長老率十餘騎追捕,居然在紅雁關被攔了下來。守關的千渡官兵說,紅雁關已經封閉,不得進出。”
文庚看燕三郎皺眉,就知道他於地理不熟,於是下一句就是解說,“紅雁關是千渡城的東北門戶,距城只有二十七裡。”
少年聽懂了:“也就是說,顏慶下令切斷千渡城與青雲山的通道?”
孫紅葉怒道:“守關的官兵竟也聽從!”
千渡城再大再富庶,說到底也只是青雲境內的城池,歸青雲宗所有,只是由顏慶代管罷了。
現在,千渡城居然掉轉矛頭朝向上級,是可忍孰不可忍!
杜時素冷冷道:“顏慶在千渡城經營近二十年,他就是那裡的土皇帝。一聲命下,誰敢不從?”他又轉向文庚,“我早就說過,顏慶攬權過度早埋禍根,奈何你和山長都不聽。”
文庚苦笑。
他怎麼不想收回千渡城的治權?幾次三番建議,可是顏烈遠居安淶城內,對青雲地界內的事務也不上心,這塊疏漏就長期存在。
再說從輩份上算,顏慶是顏烈長輩,於顏烈之父顏屹又有輔佐之義。顏烈顧情義,也不想奪之,對他諸般行事睜一眼閉一眼。
如今時局大變,隱患終於爆發。
“不僅如此,顏慶還找人從紅雁關牆頭射下一封信來。劉長老先遣飛訊送上青雲山。”文庚拿起桌上書信,遞給燕三郎,“豈有此理。”
少年接過來一看,上頭字跡潦草,顯然顏慶是匆匆寫就,但不難辨認。他先向文庚道歉一番,說料不及事態至此,然青雲宗應與鐸人結盟,“合則兩利”。正值千載難逢之機,青雲宗當自強自立,萬不能再立童淵王室爲山長。
他又說童淵人驕狂無道,招至民怒國怨。青雲宗如不與鐸人爲盟,日後童淵平定叛亂,下一個必取青雲宗開刀。
夷陵道之戰已經徹底惹怒西鐸。就在半天前,鐸人再度舉兵東進,千渡城實難守禦,因此要化敵爲友。
否則,等童淵人大舉來攻,悔之晚矣。
書信左下角的攢金印,明晃晃地十分刺眼。
千歲陪他一字不漏看完,嘖嘖兩聲:“實話實說,姓顏的說得沒錯啊。”
其實顏慶的分析挺到位的,宣國內亂牽動外部,令青雲宗地位十分尷尬。
它與宣國的關係非同一般,它的兵力又遠不如叛亂雙方,一旦變成夾心就要兩頭受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