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五)

安靜仙一番信誓旦旦,且將唐冷等人一併拉來,只道行君再難有什麼話說。

見安靜仙望過來,嘴角微笑,似是得意尋到話來擠兌自己,不過對此,行君卻連半分猶豫都無,當下便點頭道:“名門以名而立,名門之長,自然更是個中表率,安掌門之言我自然信得。以安掌門和唐門主這兩位前輩的名譽,怎都不會誆我,自然也不會謀我萬劍宗的藏書了。”

行君此言還未說完,安靜仙的心底便已是明白過來,暗道一聲:“糟!說來說去,他根本便是要保住那奉劍閣的藏書,我直道要小心謹慎,卻還是被他計算進去!”

非是安靜仙不濟,實是行君和水仙的武功足夠強橫,挾威而來,又用那匪夷所思的一劍驚了他,其後又以言語誘之,兩相里一合,安靜仙才進退失據,反被行君擠兌了住。且行君這話裡,更是連唐冷也一併拉上。

唐冷在旁,眉頭一皺,行雲與萬劍宗上下同被陷在封祀壇的地下,萬劍宗幾可說已被滅去,可誰知這行雲的師弟不僅武功超絕,心思更是驚人,今日竟能將安靜仙擠兌住。

唐逸在旁,眉頭則是更皺,行君的出現,頓生變數!

“不過好在此人終究是心念萬劍宗的,否則以他和水仙的武功,硬動起手來,今日在場之人,還真攔不住他們,被他們傷些人再遁去,也不是不可能。其之所以留手,應是擔心萬劍宗殘餘門人的性命。”

唐逸一念及此,心下這才稍安。

安靜仙被行君以言語擠兌,心頭自然不會舒服,不過自己來圖萬劍宗的藏書,本就不是什麼光明之事,如今放下,雖然不捨,但也不至難以接受。反正這東盟已散,日後機會仍多,大可徐徐而圖。

“只要萬劍宗再無重起之可能,這奉劍閣的武功秘籍,遲早是落得我手。”

安靜仙一念及此,當下便道:“既然你信得我等名譽,那今日正有一事需你相幫。”

行君點了點頭道:“安掌門可是在說我萬劍宗的殘餘門人?”

安靜仙聞言道:“不錯。”

行君轉頭對水仙道:“如今本院裡可還有人麼?”

水仙一怔,見行君直視自己,眼中神色並沒有假,就似要自己實話實說一般。但這事關萬劍宗未來存續,水仙不知行君究竟何意,一時便有些猶豫起來。

行君見了,自然知道水仙在顧慮什麼,當下搖頭道:“一切便照實了來說,既然這兩位前輩都說不會傷害我等,自然也就不需躲藏,免的反被人誤會。”

水仙聞言,細細的看了看行君,見他十分認真,當下只好言道:“門中確實還有些新晉門人,不過卻也沒有多少,自繼位大典以來,這幾年裡,我們的精力多是用在鞏固之上,招收新人不過二百不到,這些孩子的年紀都不大,兩三年的時間裡,也未能習得什麼本領。所以決戰之前,便已被安排得當,免得平白死傷。”

說到這裡,水仙一頓,隨即再道:“還有原本的一些客人,他們與此戰無關,爲免傷到他們,所以早些日子,便都將他們送的走了,所以除了那些孩子與內務堂的姐妹外,本院裡再不會有其他人了。”

行君聞言,點了點頭,轉身再對安靜仙道:“安掌門想也聽到,我宗如今所餘的門人就是這些。例外還有我師兄的妻兒三人,雖不在本院,可我也會將他們接將回來。只不知今日我將他們都召得出來,依安掌門,還有唐門主的意思,應該怎麼安排?”

水仙聞言,心底登時一驚,方纔行君要自己說出萬劍宗藏下的門下,如今竟然連袁思蓉和行雲那兩個孩子都一併說了出來,他究竟在想什麼?不過水仙從行君的臉上看不出結果,且行君都已經開口道破,自己再也無法阻止,也只得繼續等下去。

而行君將行雲的妻兒下落也一併說了,這聽得在場所有人也自一驚!唐逸眉頭一緊,直視行君,只可惜便是他,也難在行君的眼中,看出其所思所想。

決戰之後,東盟三派,萬劍宗、青城、崆峒,幾乎全被掩埋地下。不過這三派就如唐門一般,雖然舉派前來決戰,可那些剛剛入門不久,實在算不得戰力的,自然也不會千里迢迢的帶來送死。所以如今東盟戰敗,這些人如何安排,可就難避的開了。

好在眼下僅餘的三大名門,兩個掌門在場,飄渺天宮也有人到,還有那崑崙派掌門許南清的資格也是足夠,這四人齊集一起,大可定下個議程。

所以行君這麼一問,卻問不住安靜仙,聞聽行雲的妻兒也一併引了出來,安靜仙當下便轉頭對唐冷道:“唐門主,方纔於半山之上,靜仙便與那些萬劍宗的女子說了,便想日後爲她們安排個地方安置。如今這又多了二百人,依門主之意,卻是哪裡好些?”

唐冷看了看安靜仙,他此刻來問自己,自己若是說了地方,那豈不成了自己要將萬劍宗遷出太室?到時被人暗裡指責的可是自己,安靜仙反坐享其成。

這話唐冷自然不會去接,也便在這時,就見唐逸忽然上前一步,恭道:“晚輩有話想說。”

安靜仙見唐逸上前,眉頭登時一皺,心道有忽然出現的行君便已是令人頭疼,這唐逸更是人所皆知的聰慧難纏,他要開口,指不定又會出什麼岔子。

可還未等安靜仙開口阻攔,唐冷卻是搶先一步道:“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逸兒,你且說來聽聽,我與安掌門等也好做個參詳。”

有唐冷這一開口應下,安靜仙只得點頭道:“唐公子且說。”

唐逸當下再是一禮,這才言道:“安掌門,依晚輩看來,萬劍宗也好,青城崆峒也罷,他們雖然傷亡慘重,可終究還有些門人留下,一門一派的人雖然不多,但合將起來,卻也不是個小數目。”

稍微一頓,唐逸再道:“更何況我西盟四派、少林、武當、峨眉、華山的高手雖然盡沒。但每派本院也都應餘下些年輕弟子,再有今日救治下來的,合在一起,更是不少。這許多人又如何遷之?若我西盟各派不動,只遷萬劍宗門下,豈不是惹人閒言?便是我等皆知安掌門乃是善心,爲萬劍宗着想,可終究會被外人說做有意針對萬劍宗。”

唐逸此話一出,場中各人,表情自有不同,唐冷似是覺得意料之中,而那行君,其本就注意唐逸,此刻見他爲自己說話,不禁點頭示意,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朱玉則看看行君,又看看唐逸,秀眉忽是一皺,暗覺得這二人雖然各不相識,但此刻卻似暗有默契一般,不由得心道:“巧合?還是有意爲之?”

至於安靜仙,他的眼中厲色一閃,沉聲道:“唐公子之意?”

唐逸搖頭道:“此等大事,晚輩可不敢有何意見,此番要說,也不過是代江湖人而言,將他們所願見到的結果,說將出來罷了。”

再稍是一頓,唐逸朗聲道:“十大名門,有功於江湖,二百年安平,名門之功絕不可抹殺,便算如今十去其七,亦是如此。想如今決戰已了,名門之間也再無怨仇,餘下之人便需各歸本來。如那七派,決戰之後,元氣大傷,便應公告天下,封山修養。如此,既不用浪費人力物力將這許多人遷走安置,也可爲我中原武林保留一些香火。留其在本山,也算嘉獎這些名門往日功勞,不負江湖人之期望。”

說到這裡,唐逸看了眼安靜仙,再道:“如此,示之以善,便算偶有人心念仇恨,卻也難成氣候。”

封山。

各歸各地,封山修養,這對於七派來說,可算是最好的結果了。這法子也最是穩妥,最易實行,不被人詬病。

其實這法子實在是淺顯簡單,可唐逸若是不說,唐冷也不會去提,安靜仙更是早就主動要將萬劍宗遷往他處安置。如此一來,今日遷走萬劍宗,明日便有東盟其他門派,就如那青城、崆峒。等到最後,怕是西盟四派也都難免!

畢竟這七派的殘餘門人,於如今看來,怎都不可能再恢復往日舊觀。甚至兩代三代的努力都遠遠不夠。可名門之所以是名門,便因爲其積累之雄厚,真要放任,終有一日,這些門派還會東山再起,成爲點蒼唐門的隱患。

所以如今各派虛弱已極,若說點蒼和唐門沒有動些旁的心思,那纔有假。雖然礙於悠悠衆口,可藉口終會被想出來,就算名聲一時受損,只要不做的十分過火,時間久了,也終會被人遺忘。

也正因此,封山修養,這本是必然的對策,卻直到天黑,才由唐逸的口中道了出來。

唐逸自然也知安靜仙必然不會願意,唐冷那邊,自己可不好去迫,所以當下轉頭對許南清道:“許掌門覺得呢?”

許南清聞言,竟然一怔。

雖然許南清硬跟着唐門、點蒼他們上山,但唐冷也好,安靜仙也罷,卻都對他甚是冷淡。對此,許南清的心下也是明白,崑崙派的實力在如今雖然也算強了,可名聲身家,遠不及唐門等三派,真要擠到名門之列,還是不易,便算成功,也必不受人尊重。可誰知,冷不防,這唐逸竟然問起自己的意見來了!

要知這可是決定當年七大名門生死存亡之事,有唐門、點蒼和飄渺天宮這三大名門在前,自己反是頭一個被問到,一時許南清竟是有些個呆了。

戴一妝見衆人隨着唐逸之言望將過來,不想丈夫失態,當下悄悄的一碰許南清。許南清登時醒來,咳嗽一聲,稍掩了掩尷尬道:“唐公子所言甚是,我崑崙雖非名門,可心亦慕之,心亦往之。嵩山腳下決戰,雖然慘烈,可終究是定下了勝負,了結了恩怨。如此,決戰結束,怎都不能再以禍延之,免得這堂堂決戰蒙污。更何況此等善舉,實也是我輩應做應爲。”

說到這裡,許南清也是冷靜下來,隨即再道:“此封山非彼封山,無關顏面,而在大德。七派修養生息,以續武林一脈,餘者如唐門點蒼飄渺天宮還有我崑崙,也應在中原武林虛弱之時,挺身擎之,縱有千難萬苦,亦不退縮!”

許南清話說到後來,自然將他崑崙派也與三大名門齊列,而唐逸之所以來問許南清,便知其必然會藉此以顯崑崙之實力,所以不怕他不答應。更何況唐逸也不全是利用許南清,今日之言不僅可以助其提升地位,更是送了個天大的好名聲給崑崙派。這頭一個出言贊成讓七大名門的殘餘門人回山修養,不對其暗裡相迫的好名聲,對遠不爲中原武林熟知的崑崙派來說,可是夢寐以求。

名門大派,實力爲根,名聲爲本,無實力無以爲大派,無名聲無以成名門。如今崑崙派的實力已夠,惟缺名聲,唐逸這番便如雪中送炭,許南清哪不喜出望外?看向唐逸的眼神,也滿是火熱。

而這其中道理,戴一妝也是明白,雖然她的擔心頗多,但對唐逸也是含笑點頭,以做感謝。

許南清這一同意,黃一民也點頭道:“在下雖做不得什麼主,可這等善事,本又合了戰前廣通大師和行宗主的誓言,如此想來,必不會有錯。”

這兩人的反應,本就在唐逸的預料之中,許南清欣喜,必然緊了來應,黃一民雖然做不了主,可其爲人頗是良善,自也不會反對。如此一來,便只餘下兩人未做回答。

唐逸當下再轉過頭來,就等真正的能做下決定的二人開口。

唐冷看了看唐逸,眉頭微皺,忽然傳聲道:“今日過後,你且來我房中,我有話問你。”

唐逸聞言,似也早有預料,毫無意外之感,當下也是傳聲恭道:“逸兒知道了。”

唐冷點了點頭,隨即開口道:“封山修養之策,雖然出自逸兒之口,可實是廣通大師與行宗主早定。只不過決戰之時,未有明說而已,其根本便是隱於誓言之中。所謂勝敗自負,了結恩怨,也便是戰後再不追究之意思。各派戰後回山修養,乃是必然。至於封山,不過實力大損,以爲自保之法。”

說着,一視安靜仙,唐冷緩道:“於萬羊崗上起誓者,雖然只有廣通大師和行宗主,但他二人也是代了我等其餘八派之名,所以此乃十大名門之誓,也是十大名門之本意,唐某怎會反對。”

唐冷此言一出,唐逸暗鬆口氣,如今有唐門在前,飄渺天宮和崑崙也都同意,安靜仙怎都會在意名聲,更不會與這三派相違,必然會應下無疑。

一念及此,唐逸看了看那行君,心下暗道:“他此番忽然出現,反是有利於我。”

果然,當聽到唐冷也是贊同之時,安靜仙便已知自己不能再做堅持,一等唐冷話落,安靜仙便道:“唐掌門,你們怕是有些誤會靜仙,靜仙本便未說要將那其他名門一併遷走。只是萬劍宗雖然強盛,可其殘餘下來的門人卻是最少。尤其方纔,靜仙只當萬劍宗所遺的多是女子,其力更弱,這才起了遷其而護的心思。”

說到這裡,安靜仙似也恢復了往日的儒雅,微微一笑道:“至於方纔,靜仙忽聞萬劍宗還有二百門人餘下,心頭本就動搖,覺得這許多人再遷之,怕有不妥,且男子一多,守山卻也是夠了。也正因此,這纔來問唐門主,便想與唐門主做個計較。”

安靜仙這話雖然聽起來似是狡辯,但若回憶其言行,卻又難以捉住他的痛處。在半山腰時,廣袖等人確實說她們是僅餘的百來人,以這些女子,偌大的太室山,還真難待得。而到如今水仙再語,萬劍宗尚有二百躲藏起來,安靜仙卻並沒有明言要一併遷走,而是轉來詢問唐冷。之後衆人也自看的清楚,唐逸將那話頭接了過去。

當然,安靜仙本意如何,唐冷等人心頭清楚的很,但如今卻也不是非要落了安靜仙的臉面,所以唐冷也不再多做計較,只是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安掌門也是同意,那我等四派所願一致,這可是好事。”

唐冷話說到這裡,萬劍宗殘餘的門下終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山上休養生息,本來一切都應結束,便在唐逸都這麼認爲的時候,卻不想那行君卻是搖頭道:“且慢!”

唐冷等人聞言,俱是一怔。

眼下事態發展至此,不論誰出的力多,得益最大的,可說就是萬劍宗了,畢竟不再需要躲躲藏藏。可誰想行君不僅沒有早盼這四派人等下山去,卻反是出言喝止,將他們留了下。

唐逸的眉頭更皺,方纔這行君的出現雖是意外,但結果終歸是朝好的方向發展,誰知他此刻忽然出聲,心頭又想的什麼?

“可莫要再橫生枝節!”

唐逸心頭方纔念起,就聽唐冷問道:“還有何事?”

行君先是一禮,隨即懇道:“宗赫在此先是謝過諸位掌門高義,不過我等不想再留在這太室之上,自願遷走,卻不知可不可行?”

第477章 此時難比往日,清涼冷淡。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101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三)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178章 天將曉。(一)第236章 壽誕成喪。(三)第002章 不畏崆峒,不食饋送,但憑手中弓。(一)第239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三)第379章 杭州城外再聚首。(四)第500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一)第312章 手輕撥、人如輪轉。第163章 心堅意濃。第214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二)第362章 言蜜利誘把禍嫁。(四)第151章 淚洶涌,半載始和終,如昨夢。(一)第445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三)第227章 劍衝宵。(一)第106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一)第317章 只道心誠意懇。(一)第294章 又登太室,雲煙過眼。(二)第471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十)第308章 須臾過、妖孽重來,道秘辛、溯源根本。(二)第382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一)第454章 是非不計,善惡可拋,只爲門楣。第006章 炎涼世裡品炎涼,幾許餘溫善心腸。(一)第205章 雪妖嬈。(二)第050章 尋機分辨,絲毫生路,脫身全依巧言。(一)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312章 手輕撥、人如輪轉。第088章 忙中玉掌緊握,震骨傳聲。(二)第430章 惡客重臨,暗窺伺,何人定難扶危。(一)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106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一)第289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四)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061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三)第074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三)第236章 壽誕成喪。(三)第077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六)第130章 遍插千旗招展,擂上百人爭鋒,盛景衝雲羅。(三)第132章 誰道天宮弱,雖敗豪情多。(一)第496章 便好似、九天星河橫斷。(一)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137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二)第318章 只道心誠意懇。(二)第004章 月滿弦開錚響處,箭去似驚龍。第220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四)第320章 渣滓難免。第400章 劫難重重,華山危、少室將傾。(一)第285章 罡氣沖霄塵成山,竟然威勢無邊。(二)第080章 終得百草祛毒,隻手傳功。(二)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348章 少頃。(二)第393章 誰料獨首兩猙獰。(三)第397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二)第125章 謠傳烈,萬聲惡,滿城郭。第319章 只道心誠意懇。(三)第220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四)第425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第027章 人行千里望歸途。第260章 少室山上,終將合網收袋。(三)第428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三)第347章 少頃。(一)第410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九)第120章 待等嵩山漸近。第164章 相依雪山東。(一)第368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一)第219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三)第179章 天將曉。(二)第362章 言蜜利誘把禍嫁。(四)第133章 誰道天宮弱,雖敗豪情多。(二)第224章 春風度帆影,鳳來成雙。(三)第244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一)第389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八)第009章 蒼顏笑對身生暖,恩不忘。(二)第158章 墳前草青蔥。第199章 一縷芳魂渺。(五)第202章 六載漂泊倦歸巢。(三)第267章 封祀壇前。(二)第016章 黃沙漫,風狂百里橫貫。(一)第326章 外侮伺、善惡分。(三)第250章 怎不教人驚駭。(一)第003章 這裡可有機關門的傳人?第061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三)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377章 杭州城外再聚首。(二)第257章 談笑巧安排。(二)第384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三)第425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第112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一)第468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七)第116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一)第044章 青衫,滿目枯黃間。第281章 驚現。(二)第124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三)第163章 心堅意濃。第109章 往嵩山,可要早趁。第060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二)
第477章 此時難比往日,清涼冷淡。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101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三)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178章 天將曉。(一)第236章 壽誕成喪。(三)第002章 不畏崆峒,不食饋送,但憑手中弓。(一)第239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三)第379章 杭州城外再聚首。(四)第500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一)第312章 手輕撥、人如輪轉。第163章 心堅意濃。第214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二)第362章 言蜜利誘把禍嫁。(四)第151章 淚洶涌,半載始和終,如昨夢。(一)第445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三)第227章 劍衝宵。(一)第106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一)第317章 只道心誠意懇。(一)第294章 又登太室,雲煙過眼。(二)第471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十)第308章 須臾過、妖孽重來,道秘辛、溯源根本。(二)第382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一)第454章 是非不計,善惡可拋,只爲門楣。第006章 炎涼世裡品炎涼,幾許餘溫善心腸。(一)第205章 雪妖嬈。(二)第050章 尋機分辨,絲毫生路,脫身全依巧言。(一)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312章 手輕撥、人如輪轉。第088章 忙中玉掌緊握,震骨傳聲。(二)第430章 惡客重臨,暗窺伺,何人定難扶危。(一)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106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一)第289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四)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061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三)第074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三)第236章 壽誕成喪。(三)第077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六)第130章 遍插千旗招展,擂上百人爭鋒,盛景衝雲羅。(三)第132章 誰道天宮弱,雖敗豪情多。(一)第496章 便好似、九天星河橫斷。(一)第155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一)第137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二)第318章 只道心誠意懇。(二)第004章 月滿弦開錚響處,箭去似驚龍。第220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四)第320章 渣滓難免。第400章 劫難重重,華山危、少室將傾。(一)第285章 罡氣沖霄塵成山,竟然威勢無邊。(二)第080章 終得百草祛毒,隻手傳功。(二)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348章 少頃。(二)第393章 誰料獨首兩猙獰。(三)第397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二)第125章 謠傳烈,萬聲惡,滿城郭。第319章 只道心誠意懇。(三)第220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四)第425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第027章 人行千里望歸途。第260章 少室山上,終將合網收袋。(三)第428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三)第347章 少頃。(一)第410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九)第120章 待等嵩山漸近。第164章 相依雪山東。(一)第368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一)第219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三)第179章 天將曉。(二)第362章 言蜜利誘把禍嫁。(四)第133章 誰道天宮弱,雖敗豪情多。(二)第224章 春風度帆影,鳳來成雙。(三)第244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一)第389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八)第009章 蒼顏笑對身生暖,恩不忘。(二)第158章 墳前草青蔥。第199章 一縷芳魂渺。(五)第202章 六載漂泊倦歸巢。(三)第267章 封祀壇前。(二)第016章 黃沙漫,風狂百里橫貫。(一)第326章 外侮伺、善惡分。(三)第250章 怎不教人驚駭。(一)第003章 這裡可有機關門的傳人?第061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三)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377章 杭州城外再聚首。(二)第257章 談笑巧安排。(二)第384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三)第425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第112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一)第468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七)第116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一)第044章 青衫,滿目枯黃間。第281章 驚現。(二)第124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三)第163章 心堅意濃。第109章 往嵩山,可要早趁。第060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