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變法

第280章 變法

項燕對政事所知不多,於是便建議道:

“大王,不若我等以百姓親屬爲質,一旦百姓逃走便治其親屬之罪!”

楚王啓只反問了一句:

“我等戶籍可登記完善?”

“且城內或可用此法管理,住在城外的百姓如何制止?”

這麼一說項燕就沒話了。

楚國由於其國情原因戶籍登記十分混亂,尤其是在戰時新遷入許多勞力之後就更是一團糟,此時就算想實施項燕的“以親屬爲質”的方法都辦不到。

頓了下,項燕只能問道:

“那麼,以大王之見……”

楚王啓皺了皺眉頭,回答道:

“爲今之計,就只有與秦國一般變法。”

要知道楚王啓可是在秦國任過相邦的,所以當然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問題:

面對秦國更優越的制度,周邊國家比如趙、魏、韓,要麼跟秦國一樣變法要麼就等着人口流失最終滅亡。

楚國之所以受影響較小,是因爲其與秦國接壤處是西北方向巴蜀一帶交通極爲不便,於是楚國制度才能一直保持到現在。

但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正因爲楚國距秦國較遠沒有改革危機,於是儘管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卻因爲沒有改革而形同一盤散沙。

此時危機終於來了,秦軍就在淮北。

若沒有沈兵傳單的宣傳攻勢的話,楚國只怕還有數月的緩衝時間……通訊落後消息傳播得慢,而且範圍也不大同時也容易封鎖。

但沈兵宣傳攻勢一出,這絕對的制度優勢馬上就體現出來並激化了其內部矛盾。

結果就楚國若要阻止人口流失,就必須採用秦國一樣的制度,這樣一來秦國的制度對楚民就不再有吸引力……雙方都一樣了,當然沒人願意背景離鄉。

然而……

項燕卻遲疑的說道:

“大王,我等若是變法,亦即要收回各族的封地。”

“各族豈會甘心?”

這一點楚王啓也考慮過。

確切的說不是收回各族的封地。

各族的封地明面上還是各族的……就像秦國一樣,只不過各族不再擁有百姓的管理權,管理權全部收歸、集中到楚王啓手裡。

那各族又會服氣?

想了想,楚王啓就回道:

“若是不變法,楚國便要亡了,又何來封地?”

“召集各族來朝,共同商議改革一事。”

項燕應了聲,就派人將楚王啓的命令發佈了下去。

可儘管項燕這麼做了,心裡卻一點都不抱希望,因爲他知道這些楚國貴族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幾天後各族都派出使者趕到了洞庭。

昭氏來的是老臣昭恤,屈氏是屈惟,景氏是景檉,都是各大族能說得上話的人。

見此項燕心下稍定。

因爲這就說明各族對此事頗爲重視,畢竟此時面臨更大困難的是他們而非楚王啓,所以也在急於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還有鬥氏、班氏等小族,來的人倒是比之前楚王負芻召集朝會時更齊了。

也不知是楚王啓的威信還是因爲形勢所迫。

衆人濟濟一堂朝楚王啓施禮,倒也頗有些樣子。

楚王啓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衆人起身後就說道:

“諸卿應知此次爲何朝會。”

“秦國大軍壓境又以告示蠱惑我大楚子民,如今百姓紛紛北上,不知諸卿有何對策?”

這是楚王啓的手腕。

其實楚王啓打從一開始就知道,甚至決定怎麼做了,但他不會直截了當的就說你們要怎麼怎麼滴……這就顯得楚王啓剛愎自用不尊重各貴族的意見。

話題一拋出,各貴族那是感同深受。

一通議論之後,昭恤就拱手回答道:

“大王,臣建議在北向構築一道防線並以騎軍巡視。”

“以此攔截北上降秦的百姓,若抓獲便嚴懲之。”

“時日一久,百姓便不敢再逃了。”

衆人聞言便紛紛附和。

這似乎也是一個辦法,百姓以爲北上有活路,那麼就斷了他們這條活路,於是無奈之下就只得繼續呆在楚地任由貴族剝削。

但楚王啓卻搖頭道:

“自淮河防線爲秦軍所佔之後,我軍北向便沒有一條完整的防線。”

“此時又是我軍物資緊缺之時,如何還能在北向建一道長達數百里的防線?”

“若是匆匆建起只爲防百姓,秦軍又豈會坐視?”

“何況秦軍還有神武軍……我等又如何能以騎軍阻止百姓北上?”

楚王啓這麼一說衆貴族就都沒聲音了。

昭恤這說法的確過於理想化。

構築防線需要人力、物力還有財力去哪找?

另外更嚴重的還有駐軍的問題。

這說的並非楚軍兵力不足,事實上楚軍這時若把各族兵力團結在一起再加徵一些,依舊可以湊足四十萬之數……這也是秦軍兵力的兩倍。

問題在於有過之前項燕數次戰敗的經歷,誰還敢出城與秦軍作戰?

尤其昭恤還提到用騎軍……那不就是神武軍的魚肉麼?

沉默了一會兒,屈惟就建議道:

“臣以爲,我等可派兵出城監督百姓耕作……”

話還沒說完就遭到其它人的反對。

鬥氏說:

“我等一直都有派兵出城監督。”

“然兵士終歸及不上百姓。”

“往往是出城還在,回城就有許多不知所蹤。”

班氏更着急:

“一個不小心,那兵士還會讓百姓盡數殺了,能逃回城的寥寥無幾……”

“刁民要是作起亂來,卻是膽比天高!”

衆人紛紛附言。

楚王啓見時機差不多了,就朝項燕使了個眼色。

項燕會意,就出列拜道:

“大王,臣有話說。”

楚王啓“哦”了一聲,明知故問道:

“大將軍有何高見?”

項燕回答:

“臣以爲,百姓之所以爭先降秦,皆因秦制較楚制更優。”

“之前所議諸多方略,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若想讓百姓絕了北上降秦之心,臣以爲只有變法。”

楚王啓假作剛知道這個,倒抽一口涼氣道:

“變法?此事滋事體大……”

項燕打斷楚王啓的話,道:

“大王,若不變法,楚地用不了多久便會無民可用。”

“甚至兵士都會逃往秦地,至時便悔之晚矣!”

(本章完)

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337章 發展第124章 水攻第90章 窘況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37章 圍城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382章 獵人第536章 龜茲王第4章 工丞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500章 接敵第518章 局勢第104章 好奇心第375章 野人第548章 書信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66章 凳子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12章 試炮第344章 齊國亡第289章 北地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89章 北地第287章 分別第343章 資本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26章 水網第444章 沙塵暴第120章 承功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150章 使節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59章 通道第352章 心態第185章 牽城第44章 通敵第331章 補給第343章 資本第290章 門客第61章 火彈第52章 李牧亡第147章 戰略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23章 利潤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46章 圍城第219章 戰法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20章 承功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14章 首級第493章 補給第34章 勸降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落幕第364章 偷師第460章 聯軍第429章 榜樣第336章 配方第396章 陷馬坑第23章 劓刑第461章 改革第546章 水源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66章 喜訊第65章 厚禮第425章 交河第422章 樓蘭王第522章 奴隸第383章 使者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480章 請辭第224章 叛秦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468章 目標第391章 炒麪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81章 稅率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53章 軍心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57章 信任第481章 試探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337章 發展第124章 水攻第90章 窘況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37章 圍城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382章 獵人第536章 龜茲王第4章 工丞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500章 接敵第518章 局勢第104章 好奇心第375章 野人第548章 書信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66章 凳子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12章 試炮第344章 齊國亡第289章 北地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89章 北地第287章 分別第343章 資本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26章 水網第444章 沙塵暴第120章 承功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150章 使節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59章 通道第352章 心態第185章 牽城第44章 通敵第331章 補給第343章 資本第290章 門客第61章 火彈第52章 李牧亡第147章 戰略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23章 利潤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46章 圍城第219章 戰法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20章 承功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14章 首級第493章 補給第34章 勸降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落幕第364章 偷師第460章 聯軍第429章 榜樣第336章 配方第396章 陷馬坑第23章 劓刑第461章 改革第546章 水源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66章 喜訊第65章 厚禮第425章 交河第422章 樓蘭王第522章 奴隸第383章 使者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480章 請辭第224章 叛秦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468章 目標第391章 炒麪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81章 稅率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53章 軍心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57章 信任第481章 試探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