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中行沒有多餘的港元?”
龔凡見二人都不太懂,便娓娓道來:“我們中行和外匯管理局,兩個牌子一套班子,所有涉及外匯的資金流動,都是由我們一手操辦,不說國企央企外貿一事,海外華人華僑向國內匯款,都要經過我們的手。”
“你們華閏就是外貿,華閏萬家也是,一個月幾百萬港元的流水,行裡很重視。”
龔凡表揚一句,接着感嘆道:“我們中行受理的外匯業務是多,但是國家花錢也多啊,方方面面的外匯,不夠花,哪裡還有錢再放貸,真的一丁點都擠不出了。”
林曉光就等他這句話,當下說道:“沒有錢,就一個辦法,開源節流,節流當然是不行的,但開源卻可以啊。”
“哪有那麼簡單。”
龔凡開始叫苦:“你說的那麼容易,中行那麼大體量,能動用的資金卻是屈指可數,借用你一句話,我們不生產外匯,我們也不花外匯,我們只是外匯的中間商,從各處來又回到各處去,連賺差價的機會都沒有。”
林曉光撇撇嘴,這句話可太無恥了,誰不知道中行最賺錢。
別的不說,單說匯率一事,目前人民幣對美元是1.5:1,人民幣對港元1:4,都是國際外匯市場不怎麼承認的官方匯率,實際上人民幣不值錢,外匯市場匯率要高得多,國內黑市人民幣對美元有2:1或3:1,對港元也是1:3或者1:2。
別人不承認官方匯率,但中行承認並且遵守和執行。
這樣一來,人家本來拿1美元和1港元,能兌換到2塊3塊人民幣和3毛5毛人民幣,可被中行一經手,只能拿到一塊五和兩毛五人民幣。
這一過程中,中行就賺到不少差價。
去年整整一年,全國出口271.2億美元,進口298.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570億美元,這麼大的交易額,都是由中國銀行經手,一塊美元中至少要賺五毛人民幣,五百七十億美元,賺到的人民幣至少得有兩百八十五億。
這麼一算,就知道這個中間商賺的差價到底有多少。
“龔經理,咱別說這些糊弄外行的話,中行到底有多賺錢,內行門兒清,但我不說這個,你們說中行沒錢就沒錢,我有個辦法,能弄到錢,看在錢的面子上,可以給華閏萬家和秦淮貸款吧?”林曉光一本正經說着。
“真的?”龔凡半信半疑。
“真的不能再真。”
“那你說說,怎麼弄錢?”龔凡開始感興趣了,誰不知道林曉光就是華閏萬家的善財童子,就是他出的主意,現在華閏萬家纔有一個月幾百萬港元的流水,要知道整個投資才一百萬港元。
這投資,回報率着實不低。
“銀行的業務很簡單,吸儲放貸,就能搞到錢。”
“嗨,這還用得着你說,放貸沒錢,不過吸儲嘛,我們一直在做,可從來沒忘過。”龔凡本以爲他會說點別的金點子,誰料還是老生常談,頓時大感失望。
“那你們吸儲總共吸到多少資金?”
“這個……”龔凡支支吾吾。
“是不是利率太低,吸收不到資金?”林曉光笑着。
龔凡被二人看得老臉一紅,索性回答:“對,就是利率低,所以吸收不到存款,怎麼着吧?這利率又不是我定的,港澳和海外華人華僑不來存款,我能有什麼辦法?”
“那你向上面申請,提高利率啊。”
“說的輕巧,利率一變高,存款的人是不少,但等到取款的時候,利息也多,這錢你掏啊?”龔凡搖搖頭。
林曉光笑了:“要不說你們中行都榆木腦袋呢,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這本來是銀行的左右手,一進一出,兩邊賺差價,你們把外匯都拿回國內,當然沒有錢放貸,也就自然不敢提高利率去吸收存款。”
“但是現在不同啊,我們有個很好的項目,回報率百分之一千,你們這邊提高利率吸收存款,可以把錢貸給我們的客戶,回頭我們的客戶再還清貸款和利息。”
“我們華閏賺到錢,你們賺到利息,這對中行和華閏是雙贏,要不要試試?”林曉光引誘着。
“百分之一千?開玩笑吧?”龔凡不相信。
“這是基礎投資一百二十億港元的大項目,怎麼敢開玩笑。”林曉光搖搖頭。
這話一出,龔凡眼睛都紅了,喘着粗氣,難以置信,問:“真的假的,一百二十億?十倍的回報,那就是一千兩百億,我沒聽錯吧?”
“沒聽錯。”林曉光說着,把丁屋開發計劃書,遞給他。
龔凡拿在手上,一頁一頁翻起來,看着看着,他徒然鬆一口氣,好氣又好笑:“我還以爲一兩年就能收穫,誰料要四五十年這麼長。”
“龔經理,房貸這個東西,最好是分期付款,這對買房的人和銀行雙方都好,還款年限越長,貸款利息就多,你又不是不知道,要不然怎麼說是十倍的回報,一次性付清,銀行還賺個屁?”
龔凡一想,是這個道理沒錯。
他繼續看,時不時地,開口發問:“修建丁屋的一系列生意,建築、建材、裝修、傢俱等等,都由你們的人包攬,除去人力,基本上可以達到50%的回報率,可似乎你們現在沒涉及這些行業?”
“只要你們中行點頭,我們這邊,不是問題,爲了一百二十億港元,一聲令下,隨時可以開動。”林曉光斬釘截鐵。
龔凡又繼續看,過一陣,目光從計劃書上收起,盯着林曉光,又看着羅耀國,說道:“丁權男丁能否按時還款的核心,就是他們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你們需要進入大量行業,這恐怕難度很大吧?”
林曉光一一解答:“我們是有計劃的,丁屋家庭的年輕女性,可以去便利店和超市工作,我們下一步會擴大便利店門店數量,同時還會進軍超市行業,需要大量員工,礙於港英政府的政策,國內的人以後很難再進來務工,正好由他們代替。”
“至於年輕男丁,他們可以去建築公司和裝修公司,建材和傢俱就不需要他們了,內地方面供應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