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

這幾天大宋京城汴京的羣衆那是高興啊,只是區區的一次遼國使臣向大宋的卑躬屈膝,便讓他們歡欣鼓舞不已,那些純樸的大宋子民,在近百年來大宋日漸衰落的武備,眼睜睜的看着燕雲十六州的國土給外族一步一步的蠶食鯨吞,心中那難過的勁,實在不足爲外人道,堂堂的大漢子民,卻遭受到外族的奴役,這一回,終於也有可以不受外族欺負的日子,哪怕是一丁點的希望也好啊。

皇上的英明神武,給五城兵馬指揮的衆軍士一傳,頓時傳遍京師,一時間,人人彷彿是中興在望。

我讓宗澤和內閣六部大臣把消息傳出去,知道在這個時期,凝聚民心,鼓舞士氣是相當重要的,借鑑後世的宣傳手段,五城兵馬指揮成了一臺宣傳機器,馬力一開足,效果還真的不錯。

趁着有幾天的清閒,我也難得的整日膩在溫柔鄉中。

說句實際的話,我在未附身趙佶之前,想到史上說宋徽宗是一名肆意風流的皇上,未登基前累日是走馬章臺,風流浪蕩的紈絝子弟之輩,後來才知道是歷史錯得厲害,風流的那是他皇弟,迷心攝魂術以後的冒充他的蔡王趙似。

說起來,現在我只有皇后王婉兒一人,還是在端王府的王妃,登基後向氏太后曾贈給我兩名貴妃鄭氏和王氏,她們當時是高氏太后和向氏太后的押班侍女,只不過我想到是監視兩字有些惡意,也不想太接近她們,如今向氏太后已崩,我的心結也開了,想到歷史上王皇后去世後那給史書上稱讚有加的鄭皇后,究竟有什麼才華?

我和王皇后、鄭貴妃、王貴妃在一起。

那一世的王皇后是因爲大略知曉了趙佶的身份已變,不願屈身隨侍那冒充自己丈夫的仇人,心情憂鬱之下,憤懣而死,如今我已經解開了她的心結,相信這歷史的悲劇再也不會發生了。

我只是想啊,既然歷史已經改變了,鄭氏應該沒有機會就很快的登上大宋的政治舞臺,那她的才華可能會給埋沒了,我還是要發掘一下,看看她有什麼料道。

“皇后啊,朕難得有幾天清靜,看來以後的幾個月又要朕有得忙了,宋夏邊境的事還真是不太好辦,你說王恆到那裡後不知有沒有魄力,吃不吃得消當地的軍政?”

“臣妾代王恆謝謝皇上隆恩,不過皇上,不是還有劉延慶在主持永興軍路的大局嗎?王恆應該知道皇上派他到那裡是幹什麼的,以他一貫來的小心謹慎,想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請皇上不必擔心,要不,臣妾讓他到宮中來,聽皇上給他面授機宜好了。”

王婉兒見我有些擔心,便提議道。

我說話時,不由留意鄭貴妃的神色,瞧見她在說到宋夏邊境和永興路時眉頭稍稍皺了一下。

其實我也只是想稱一稱她的斤兩,到底後世傳聞中的一個有名的賢后是什麼樣子?

“鄭妃在想些什麼?可有什麼好的建議?”我轉頭向鄭貴妃問道:“朕瞧你剛纔好象有什麼話要說,說吧。”

鄭貴妃一驚,一雙妙目向我掃了一眼,瞧見我的臉色不象是有什麼惱怒的樣子,便笑道:“臣妾不敢妄議朝政,不過在宮中似乎是聽說皇上派了呂惠卿出任經略陝西宣撫使?”

我隨意的接口道:“是啊,那天朕在王國丈府偶遇這呂惠卿,瞧他對西北的政治軍事還有一些見解,出身文職而又熟知武事的大宋官員能有幾個?西北卻要此種人才方能震得住呢。哦,鄭貴妃久隨高太皇太后和向太皇太后,想必有什麼獨到的見解了?”

鄭貴妃抿嘴一笑,那樣兒確實也有些嬌媚迷人。

“皇上是要考考臣妾了,不過臣妾隨侍太皇太后幾年,確實也聽聞一些政事,只是一點愚得之見罷。”

我微微一笑,並不作答。鄭貴妃是隨侍高氏太皇太后日久,而高氏太皇太后在後世人稱“女中堯舜”,一身機智與見識那是與一代女皇武則天也不惶多讓,鄭貴妃在她身邊這麼久,說不定學得了一些東西,我倒要聽聽她是怎麼說。

“皇上,呂惠卿被西夏人稱爲是天殺星,軍中的一些好事之人卻稱之爲呂瘋子,連當時的高太皇太后也曾在朝會中這樣笑過他,相信皇上是知道的。”

我當然知道,對於這名文武雙全的大將,是早已留意在心,如今大宋與西夏的局勢,按照呂惠卿的分析,是一場“馬”的戰爭,我只是讓呂惠卿按他的思路去做。

“是啊,我大宋自與西夏元符一戰後,西夏人聽到种師道的名字就聞風喪膽,何況西夏自梁氏太后去世後,秉常對那批貴族的掌控能力已大大減弱,是到了經略西北的時候了。”

鄭貴妃又是眉頭一皺,徐徐說道:“臣妾知道皇上派呂惠卿主持西北的意思,不過臣妾以爲對西北還是徐以圖之,要是以呂惠卿的作爲,恐怕會壞了皇上的大計。”

這小妮子,竟然知道爲我避諱,她的話說白了,就是我的西北計策有問題,她卻說是怕呂惠卿壞事,會壞了我的大計。

“你說,西北應如何徐以圖之。”我順着鄭貴妃的話題往下問,我倒要看看,她能說出些什麼子醜寅來。

“皇上,西夏與遼國曆來是我大宋的心腹大患,此兩國一西一北,逐日侵蝕我大宋國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如梗在喉,不吐之不足以後快。然遼夏兩國亦忌我大宋日深,經常是聯手對付大宋,今時遼國是內亂在即,逼不得已和我大宋簽訂互市和約。如果在這時候我大宋謀取西夏,除非是有雷霆萬鈞之力,一兩個月可以拿下。不然,假以時日,遼國並不想我大宋可以拿下西夏以增強國力和軍力,肯定會再度與西夏聯手,到時可能遼國會把國內緊張的局勢和敵對的目光轉移到宋夏中來,我們白白讓他們有機會化解國內矛盾,而且徒增了一個大敵,可就得不償失了。”

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
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一百零六章 長途奔襲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