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這麼多古里古怪的故事,但張順卻還是對於臨安有着自己的認識,因爲這段歷史他還是有過研究的。
臨安的南宋宮廷遺址已經毀壞在在戰火之中,畢竟在後面一千年的時間裡面中華大地之上又發生了無數次各種戰爭,想要在這樣的地方保留一個那樣的宮殿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後世留下來的只不過是遺址而已。
當年拍攝文天祥的時候,那個導演曾經想要在原址搭建出一個一比一的原景宮殿,甚至於當地的主管部門都已經先後同意了,但最終還是被杭州市和江蘇省同時槍斃,畢竟那是一個人造景觀,會影響西湖這個天然的好風景,爲了一個人造的而放棄天然的,最終還是有明白人做出了明白的決定。
可是當時那個導演已經做了一整套微縮景觀,他找了大量的專家和書籍還原了這座南宋的都城,所以張順雖然還沒有進城,卻已經對於這座城有了很多瞭解。
其實宋朝作爲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朝代,老百姓的口袋裡面是裝着大量金錢的,但問題也還是鮮明的,當老百姓有了錢之後物價也隨之上漲,特別是向臨安這樣的大都市,很多東西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南宋的都城臨安的城市規劃十分神奇,皇宮在臨安南郊的鳳凰山上,山勢風水上呈現龍翔鳳舞之勢,對於偏安一隅的南宋心理寓意非常重要;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南宋皇室把皇宮建在臨安城的南部,也是爲了拿臨安城當作抵擋北方勢力的一道屏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安形成了南宮北城,後朝前市這樣的佈局。南部是皇宮,三省六部中央官署在北面,再往北是商業設施、居民的住宅等,這種佈局叫作倒騎龍。
整個臨安城的中部和北部都是商業區和居民區,貫穿臨安南北的河道以及同河道並列的大街成爲臨安的中軸線,中軸線兩側則是繁華的街道,晝夜不休,頗有後世上海紐約的風範,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看着繁華景象的描述,估計如今的南京路、春熙路才能同南宋首都的這條商業街相提並論吧。這當然也要歸功於大宋沒有宵禁的制度,當年據說甚至還有人在夜晚跑到宋高宗睡覺的宮殿附近賣東西呢,所以一直到大宋滅國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宵禁過。
有着這麼繁華的經濟,可想而知宋朝的城市化也非常令人驚喜,宋朝時由於經濟發展,人們紛紛涌向繁華的大都市。士大夫發跡壟畝,貴爲公卿,謂父祖舊廬爲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遷於邑,自邑而遷於郡者亦多矣。
據說整個臨安居民大約一百二十多萬餘人,臨安下轄的九縣中,錢塘、仁和兩縣的人口也達四十多萬人之多。
這人一多,住房需求自然就大了,於是整個臨安的房地產市場迅速崛起,房價嗖嗖嗖地就上來了。
房地產活躍到什麼程度呢?歷史記載:“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說明土地和房產在不停地被交易;而房價又高到什麼程度呢?說起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臣,他們無一不爲房價折腰,一輩子攢錢買房有的甚至還沒買到,堪比我們今天悽慘的房奴們。
比如蘇軾,一生顛沛買不起房,還是兒子結婚找弟弟借的錢纔買到了房子,蘇轍也是變賣了藏書纔回老家買房並且寫詩,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爲言,直接吐槽買房難,我一個做到高級官員的人都買不起啊哭出聲,兒子感受到我的絕望了嗎,求你珍惜你爹我攢了三十年買的房子。
甚至當時的大儒朱熹也吐槽說:“且如祖宗朝,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
有這幫房奴,自然就有乘着春風大發一筆的商人們。宋代的房地產主要由富有的大家族和官員們投資,蓋房子然後出租出去,可以賺不少錢。還有的官員以權謀私,藉着租房的名義大肆斂財。也有買地改造投資的,比如宰相丁謂,他買了個大家都不看好的地段,加以改造造景,帶動了一片的區域發展,就是當時的冰櫃街。
宋代的房價既然已經高到了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人都買不起的程度,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可能就更不友好了,此時如果朝廷再不出手管控,估計就直奔經濟泡沫黑色星期五而去了。因此,宋代政府也出臺了不少相關的調控政策。
除此之外,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中介在宋代也已經有了,當時稱之爲莊宅牙人,牙人培訓合格上崗,爲人們提供房屋買賣和租賃的相關信息和擔保;如今的熱詞拆遷宋代也有,房價頗高,隨便拆人房子肯定會引起不滿,因此拆遷也是有賠償的,如果是政府徵地,會給當地居民一定的補償;還有限購政策等等,都和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各類要素非常相似。
而和臨安的高房價相比,趙官家的皇宮就差的多了,可以說這裡之所以在很快就消失無蹤的原因就是因爲簡樸,雖說該有的宮殿都有而且還都有相當氣派的名字,但實際上還是比較簡樸的,原因說白了就是開始的時候趙構沒有錢,後來朝廷有錢了,可這裡卻一直都並不是真正的都城,要是大興土木一定會遭到來自與各方的不和諧的聲音,所以皇家寧願在這裡湊付的住着,只要不損壞就一定不會亂花錢,這一點也把後世那些皇家都比了下去,可問題是這樣的簡樸卻並沒有換來長治久安,有時候事情也真的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的清楚的,也並不是因爲什麼生活態度就會長久的走下去,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我們進城吧!”張順終於從亂七八糟的思緒中緩了過來,他輕輕地嘆了一聲,然後緩步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