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此事乃一場誤會。”索圖那張臉通紅無比。
“此時,確實是我吐蕃的過失,先前派過來的使者突然叛變,做出了有辱我國之事,我們國王已經勒令,正在將此人捉拿歸案,此外,國王除了派遣我過來問候大唐之外,更多的是向大唐陛下道歉。”不愧是使者,硬生生被他這張嘴給扯回來。
雖然這個藉口有些勉強,但勉強也能糊弄過去。
“噢.....貴國出了叛徒,我們大唐也深感悲痛,只是貴國的叛徒,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吧?不知道索圖使者是否知道,先前貴國的使者想讓我大唐撤兵隴右道,還說要幫我們大唐隴右道求雨,當時我還以爲貴國受到天神的庇護,永遠不會爆發旱災呢。”
“看來這一切都是那些卑劣之徒的所作所爲,簡直可恥!!”魏徵得理不饒人,把吐蕃使者說的臉都黑了。
這話語中潛在的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清楚。
吐蕃的人把大唐當傻子,想渾水摸魚,從大唐手裡把隴右道給騙過來,失敗之後就把這個鍋丟到使者的身上,說這一切都是背叛之人的所作所爲。
魏徵現在就有點指桑罵槐的味道了。
畢竟大家都知道,之前想過來混水摸魚的必定是吐蕃,現在說背叛的也是他們。
人也是他們,鬼也是他們!!
魏徵口中所指的卑劣之徒自然也落在他們頭上,可現在這種時候他們又敢說什麼?
“好了,此事已經過去了,以後就不要再追究了,我大唐並不是心胸狹窄之人,既然這是個誤會,那就讓它順其自然吧,替我轉告吐蕃國王,我李世民不會斤斤計較。”
“謝大唐陛下。”索圖暗自鬆了一口氣,他最怕的就是李世民等人捉住這一點,死活不願意放開,到時候可就悲劇了。
“好了,吐蕃使者長途跋涉,不遠千里來到我大唐,必須要好生招待,來人,先帶鄰國友人下去好生休息,絕不能怠慢了。”李世民直接一揮手,站起來就要離開了,畢竟該接待的已經接待了,接下來也沒有什麼可聊的。
李世民正想要挫一挫吐蕃使者那一股氣焰,讓他每次過來都拽得像個二百五一樣。
可是索圖看到李世民要走的時候頓時急了,話說此次他來大唐自然只不是不可能是爲了問候李世民,更多的是想從大唐手裡要點東西,如今這效果還沒有達到。
索圖情急之下只能單膝跪下:“大唐陛下請留步。”
“還有何事?”
“陛下,剛纔我已經說了,我吐蕃國正處於大旱災害之中,如今旱災的跡象越來越嚴重,希望大唐陛下能出手,把吐蕃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索圖這臉皮倒是足夠厚的,李世民明顯是想要避諱這個話題,但是他偏偏要提起。
李世民沒有說話,背手而立。
魏徵在這時候心靈一會的站了出來:“索圖友人啊,這可不是我們不願意出手幫貴國,而是我們隴右道此時也正經歷着旱災,這一點我想使者你應該比我們要更清楚,我們現在連自己的子民都顧不上,哪裡有這個能力?”
“就是啊,我們隴右道的情況也不過是剛剛穩定一點點,現在我們都忙得焦頭爛額呢,根本就騰不出手去理會其他的事,貴國也太高看我們了。”長孫無忌悠悠的接過話來。
“咳咳,你們怎能這樣對鄰國友人說話?”就在這時,李世民突然咳嗽了一聲,表現得威嚴無比。
“還請陛下明鑑,我們國王說過了,若是陛下替我們吐蕃國度過如此危機,我們吐蕃一定立誓,此生此世和大唐友好來往。”
切!!
開這些空頭支票有啥用?
說什麼友好不友好的,莫非我大唐怕你吐蕃不成?
李世民心中冷笑,他自然不會相信索圖說的這些鬼話,若不是大唐還有着一定的實力,沒準早就已經被他們給吞併了,畢竟國與國之間最重要的還是利益。
“陛下,我吐蕃向來和大唐關係良好,我相信陛下絕不會看着我吐蕃陷入水深火熱中而袖手旁觀。”索圖這時更是直逼而上,這一頂帽子想強行套在李世民的頭上。
可堂堂大唐天子李世民,又豈會被小小的使者回懟?
“嗯,吐蕃乃我大唐鄰國友人,如今正遭受旱災的折磨,朕自然不會袖手旁觀,這個忙朕幫定了。”
聞言,索圖頓時大喜,正在他準備開口感謝的時候,李世民的聲音卻讓他心涼拔了下來。
“只是如今我隴右道的災情尚未解決,朕也很是苦惱,這樣吧,等我大唐徹底穩定了隴右道的旱災以後,朕定會全力幫你們。”
“就這樣!朕乏了,都退下吧。”李世民也不管索圖是什麼樣的表情,直接就揮手離開。
“陛下....”
“陛下,如今吐蕃的旱災......”
索圖還想要繼續爭取,只可惜李世民根本就不給他這個機會,滿朝文武也紛紛退去。
“真是欺人太甚了!!這大唐皇帝根本就不把我吐蕃放在眼裡,看他們的樣子,根本不想幫我們度過如此危機。”伴隨着索圖一同過來的首烏有些憤憤不平的開口,那表情就好像李世民必須要幫他們一樣,就好像這原本就是理所應當的。
“閉嘴!!先回去再說,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索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畢竟這裡是大唐的疆土,而且這裡還是皇宮。
回到房間以後,首烏還是那一副憤怒不已的模樣:“真是氣死我了,這擺明就是避重就輕,李世民擺明就是不想幫我們吐蕃度過如此危機,故意拖延時間。”
“還說什麼等他們解決完隴右道的災情就幫我們。”
“扯什麼犢子?”
“等他們解決完隴右道的旱災以後,我們吐蕃頭七都過了!!”
首烏越說越氣。
索圖的臉色也並不是很好:“大唐皇帝這擺明就是給我們拖延時間,但是我們能有什麼辦法?你應該也知道隴右道那邊是什麼情況,他們似乎已經掌握了能夠解除旱災的方法,我們只能向他們求助,否則我們吐蕃就真的跨不過這個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