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 秦王小農第一莊

此時距離午時大約還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李元興站在一處高坡上,拿着望遠鏡看着那連綿數萬畝的玉米田,李元興的心中是甜美的。

李元興也知道自己錯了,是計算上的錯誤。

現代的畝產的標準,是不能拿來放在大唐的,先不說一畝地的大小。

光說化肥與植株密度就不能相同。

現代一畝地可以有五千株玉米,放在大唐一畝地僅僅二千七百株。李元興不敢讓種的太密集了,怕沒有足夠的肥料而地力不足。

這時,王及善到了,他並不是大隊人馬而來,只有護衛八人,家丁兩人,老僕一名。

穿的也不是官服,只是一套並不算奢華的錦袍罷了。

秦王站立處,普通人是沒有資格靠近的,只有王及善一人走到了李元興身旁:“秦王好興致!”

李元興將手中的望遠鏡遞給了王及善:“今日不提秦王,也不提尚書。王老可稱呼我爲元興,或者五郎都可!”

“那老夫逾越了!”王及善接過望遠鏡在李元興的指點下向遠處看去,滿眼都是綠色,還有那臉上帶着笑容的,在田間勞作的勞戶們。年輕人正在除草,老人則在撿葉上的蟲子,盡了歡笑之聲。

“五郎這裡,是樂土呀!”王及善這是打心底深處稱讚了一句。

“王老隨我來,倒是有一個大錯今天必須解決了,否則的話我怕這農戶們會想不開。特別是那老里正,會幹出以死謝罪的事情。”李元興笑着說道。

王及善也笑了笑算是迴應。

李元興不需要在他面前作戲,在世家門閥眼中,李元興就是一個從來不作戲,也沒有必要在人前作戲的人。

已經接到了通知,早早在農莊前等候的里正等十名宿老迎了上來。

“里正,本王在計算上出現了失誤。本王原本計算產量的時候,是按每畝五千計算的。可這裡地力不足。實種約在二千七百株。所以如果收穫的時候產量只有本王預算的一半,不是你的錯,是本王的錯!”

里正彎下腰:“秦王大義!”

“你與本王交談數次了,本王不喜歡這些虛禮。本王今日在你這裡宴客,帶路,去長勢最好的一片地,本王要看看!”

里正小跑着在前邊帶路。心裡卻還在思考着秦王殿下說的話。

一畝有多少株他數過,這些天還有些忐忑不安,因爲他不知道這田裡收成會有多少。

李元興帶過來的種子也就是不到二噸,四千斤的種子在這裡,也就是虛算二千多畝地,一來是種的稀。二來是大唐的一畝小於現代的。

從農莊裡經過,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令王及善停下了。這是三字經,這個經書對於王及善絕對不陌生,當初秦王傳神印術之時,就用的是此書。雖然王家沒有得到神印術,但書卻留下了幾本。

三字經!

王及善是可以背誦的,對於他這樣一位大儒來說。這種蒙童之書,看過兩遍就背下了。

“五郎,老夫可入內一觀?”發出讀書聲的看着象一個祠堂,這裡應該是村裡祭祀祖先的地方,要入內必須要得到主人的允許。

李元興衝着里正點了點頭。里正一邊輕輕的推開門一邊說道:“村裡的祠堂平日是空着的,娃娃們有個讀書的地方就用在這裡,想來先人們也願意看到娃娃識字!”

樸實的老農,很直接簡單。實在的語言。

王及善沒有其他人跟着進來,只有他一人走了進去。

一入內,王及善感覺心口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有一些壓抑,也有一些暢快,還有一些激動。更多的,是深深的震驚。

一個足有百步長寬的院子。上面搭有棚。最裡面是祠堂,祠堂前卻被分成四塊。

這裡有上千個孩子呀,上千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量,上千蒙學之童子。就是他太原王家宗家的學堂也達到這樣的數量,這樣的規模。這何其壯觀。

再細看,離祠堂最近那一外,大約有四五百個年幼的小童,人手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正在朗讀的就是三字經,兩位教書先生一前一後,不斷的在走動着,那一定是在聽那個小童唸錯,或者是沒有出聲。

左側,是年齡更大一些的,約有八九歲的樣子。有一百多人,每人面前放着一個沙盤,手上用竹棍正在沙盤上練習寫字。

王及善靠近,看到那個娃娃正在寫永字。

“好,好一個永字八法。”王及善驚呼一聲,那童子卻轉身作了一個噓的手勢:“先生說,寫字之時要禁聲可靜心。”

王及善感覺老臉一紅,拿過那童子的竹板將沙盤撫平,然後慢慢的寫了一個永字。

特別是在第三劃的時候,特別是慢。正是那個童子寫之時有瑕疵之處。

童子正衣襟,那怕穿的是破布衣,也整理衣襟雙手並,擡於額頭上對着王及善長身一禮,然後輕聲說道:“謝先生指點!”說罷,撫平沙盤,再一次寫了一個永字。

真好!不是因爲字寫的好,而是這心性真好。

退後幾步,王及善退到了門旁,因爲秦王李元興也站在門口,所以有看到的先生都沒有來詢問王及善是誰。教學的規則就是,學習的時候任何也不能來打斷。先生們遵守這個規定,李元興也一樣。

右側是一個個的小隔擋,每個隔擋只有不到二十個學子,一個先生,似乎讀的書更高深一些。

而最中間,只有不到二十人,每個人面前有紙,有墨。

可這些學子每個人都閉着眼睛安靜的站着,王及善知道這是在心寫,用心先寫出字來,等真正用心感覺到了,然後纔會提筆。

這個學堂,天下無雙。

王及善相信,別說是自己王家,就是七大世家也不可能有學堂有上千幼童同時讀書。

就算以後會有。現在也絕對不會有。

“五郎大善!”王及善退出來之後,對李元興一禮。這是一個老儒生對向學之禮。

李元興擺了擺手:“這一禮我不敢受。這所有的花費都是農莊自己出的,我只是提前借了些錢給他們,幫他們規劃了一下。最難的,還是十位村老,要知道半大的小子是半個勞力,是他們一家家說服。送娃娃來讀書的。”

王及善轉身,對着十老又是一個拱手禮,以王及善的身份這個禮已經不輕了。

十老嚇呆了,趕忙跪下還大禮。能和秦王並排走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他們這點眼色還是有的。給他們這些老農行大禮實在是嚇人。

是作秀,還是真正被感動,李元興看不出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王及善在向自己示好,那麼過一會的談判可能會更難。

王及善此時腦海中想的卻是前幾天收到的一份情報,關於崔、盧兩家的。這兩家在他們的地盤上大肆興建書院。

看來,崔、盧兩家這是在打寒門仕子這張牌呀。

高明。很高明。

那麼,太原王氏也不會落後,論家族底蘊王家不比崔家差,那神印術王家也能搞,只是現在有個天智院在,無非就是多花一些銀錢的事情,但書院卻是一定要搞起來的。寒門士子,這一塊好大肥肉呀。絕對不能讓崔、盧兩家咬了去。

有些走神,王及善在想什麼?爲何如此專注。

李元興不想去猜,如果要猜的話太累,能成爲世家的家主之人,那腦袋真的換算成現代人的智商數字,那陰謀道道可以達到三百智商了。

“王老!”李元興輕聲呼喚了一聲。

王及善依然還在思考,他正想着。除了太原以及周邊,那麼書院還可以開設在那裡,京城是不敢想的,要開也是幾大世家聯合。或者是由朝廷甚至是皇家來看。

這個眼前看不到利,就佔下了地盤,就如同在地裡種上金種子。

那結出來的果子就是金果子。

一個功成名就的學子,入朝爲官。往下可以管一縣之地,往上可以成爲朝堂之助力。

五年就可見初效,十年就有大效力,三十成後……

“王老!”李元興聲音提高了幾分,王及善這纔回過神來,連忙說道:“老夫走神了,剛纔那朗朗書聲,真是震人心魂,老夫慚愧呀。別說是助寒門讀書,就是我王家許多子弟都沒有書讀。慚愧,慚愧!”

李元興笑笑,心說這話再信了,我就真傻了。

此時,已經來到了地頭,李元興親自下地掰下一個玉米。

“此物稱爲玉米,我已經上書皇兄,請皇兄賜名,唐玉米。”說話間,李元興將玉米外皮撕開,此時的玉米已經可以吃了,就是青玉米用水煮熟直接吃。

“不知此物如何食用?”王及善好奇的問了一句。

李元興這片田,來窺視的人不少,但守衛森嚴。異邦人被捉了不少,大唐各世家的人自然不願意在這種事情得罪李元興,所以嚴禁自家人再靠近。

所以有傳聞,卻從沒有見過實物。

李元興親手掰下九個,交在親衛手中:“快馬送長安宮中去!”

ps:連個十二天暴更,今天說是休息一下,可突然發現很空虛。

打開電腦之後,就想再寫一個章節傳上去。

好吧,這個作者實在太賤了,讓休息都不休息,還要出來加更,這傻貨呀。

這加更,爲第一百六十張月票加更。

明天是週末,心情輕鬆一些,陪一陪家人,空氣好的出去走走,放鬆自己,讓身體與心都放鬆一下,祝大夥快樂。

大家快樂……

第885節 核心技術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210節 傳世經典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658節 女官第565節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第121節 仙術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686節 熊貓級人物第202節 秦王的野餐第330節 出大事了!第69節 大唐戰略計劃(三)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442節 時間差,四倍!第76節 能源是文明(下)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31節 出賣的只是身體第556節 大唐的明星(二)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411節 走進叉路的大唐科技樹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337節 打仗一定要宣戰嗎?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699節 嶺南致富論第41節 縣令杜子春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358節 遼東三黑!一第859節 深談第457節 兩粒石子翻起了濤天巨浪(上)第654節 奇蹟第282節 我們結婚吧!第803節 超級豪賭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355節 惡魔之花與明前龍井第568節 耀州的工匠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28節 其實我們是人渣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191節 文明(二)第660節 大唐貴族第409節 命中註定(三)第254節 玄奘你忍心走嗎?第875節 垃圾廠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198節 秋之意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226節 殘軍第321節 紅拂女到訪第764節 邊戍(下)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364節 刀客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191節 文明(二)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375節 瓷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137節 秦王特權第334節 春耕忙、彈劾多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433節 歷史的魄力第122節 再次被彈劾第24節 李淵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270節 大唐的婦女革命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871節 次遠通道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736節 留下一個傳說(一)第868節 李嵐姍的請求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76節 媵妾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
第885節 核心技術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420節 不要小看餐桌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210節 傳世經典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658節 女官第565節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第121節 仙術第257節 這算是陰謀嗎?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686節 熊貓級人物第202節 秦王的野餐第330節 出大事了!第69節 大唐戰略計劃(三)第353節 量產熾羽甲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442節 時間差,四倍!第76節 能源是文明(下)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313節 一等大匠師(下)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31節 出賣的只是身體第556節 大唐的明星(二)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411節 走進叉路的大唐科技樹第203節 悲情英雄第877節 女人,女人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337節 打仗一定要宣戰嗎?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657節 白菜真是好東西第699節 嶺南致富論第41節 縣令杜子春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358節 遼東三黑!一第859節 深談第457節 兩粒石子翻起了濤天巨浪(上)第654節 奇蹟第282節 我們結婚吧!第803節 超級豪賭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355節 惡魔之花與明前龍井第568節 耀州的工匠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278節 秦王的生活第28節 其實我們是人渣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191節 文明(二)第660節 大唐貴族第409節 命中註定(三)第254節 玄奘你忍心走嗎?第875節 垃圾廠第884節 華夏的奇蹟第198節 秋之意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226節 殘軍第321節 紅拂女到訪第764節 邊戍(下)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364節 刀客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191節 文明(二)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348節 蘇暗回來了第375節 瓷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137節 秦王特權第334節 春耕忙、彈劾多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433節 歷史的魄力第122節 再次被彈劾第24節 李淵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270節 大唐的婦女革命第669節 契丹的內部清理第871節 次遠通道第802節 沒有陰謀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736節 留下一個傳說(一)第868節 李嵐姍的請求第523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二)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76節 媵妾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7節 帶回大唐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