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

沒有人能想到李元昌在這個場合如此的“語出驚人”。將宮禁私密擺放在大家面前。等衆人緩過神來,面色各異。

長孫家的兩兄弟互相對視一眼,默默的低下頭,將思緒沉寂在金樽之內。

太子李承乾怒視着李元昌,不明白爲什麼他會在這個時候掀起紛爭。他的之官粱州李承乾是知道的,雖然知道李元昌是一肚子委屈不願,捨不得離開長安。李承乾也做過最大的努力,但李世民的決定是李承乾無法改變的,是大勢所趨,李承乾也沒有辦法,雖然李承乾心理也埋怨過李泰的多事,卻不是很放在心裡。

對於李元昌,李承乾也開導過他,讓他認清現狀,並且答應他,過段時間會在李世民面前求情,將他調回長安。所以對李元昌現在的作爲心裡十分不解和憤怒。

“漢王叔,你喝多了吧,不要胡說。”

李承乾的責怪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倒讓李元昌變本加厲:“太子殿下,事情的經過你比我還清楚。王侍中出京的緣由你也明白,原本就是我們的越王殿下出的好主意,泄露禁語的罪名不是越王殿下安在他頭上的嗎?我那裡胡說了。”

李承乾心理這個氣啊,王珪遭到貶黜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李元昌現在的口不擇言將自己也饒了進去,倘若被追問起來,自己也算跑不了。李承乾真的不理解李元昌爲什麼會這樣輕重不分。

看着奸笑的李元昌,和若無其事的李泰,兩相比較高下立判,有心給李元昌一些苦頭吃,又想到這些年的情分,李承乾將心裡的怒火壓了壓,嘆道:“好了,這事以後說,先喝酒。”

李承乾端起酒樽向衆人示意一下,衆人跟隨着端起酒樽,只有李恪一動不動的盯着李泰。

李恪心裡不僅疑惑,還暗生恨意,死死的盯着李泰,沉聲問道:“四弟,李元昌說的可是真的?王侍中離京是你安排的罪名?”

李恪急於知道答案,一時情急卻是忘記了禮數,直接叫出了李元昌的名字。

看着一聲沉默不語的李泰,李恪已經相信了李元昌的話,心中憤恨無比。他當初想拜王珪爲師打是爲了謀劃擴張自己的勢力。王珪身處李建成的東宮舊臣和舊隋降臣兩個陣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拜王珪學習儒學只是一個幌子,目的是想接近着兩個陣營。爲自己擴充勢力打下基礎。

當他費盡心思讓王珪接受他,並且取得了千辛萬苦的懇求道李世民的同意後,正滿心高興的時候,不料到聽到了王珪被貶離京的消息。在一番憤怒發泄之後,他心裡卻開始不安了起來。他不知道是李世民看穿了他的謀劃,開始對他提高警惕了,還是有別的原因,但絕對沒有想到這裡還有李泰參與其中。

現在聽到李元昌的言論,在他的理解中,李泰是在報復,爲“文記”的事情報復。考慮到自己在開闔居中的低頭認錯,再想到李泰仍然不依不饒的打壓他,破壞它苦心經營的謀劃,心中火冒三丈,但看着側廳的衆人,再想想正廳的那些老臣,他只能是將心火壓了下來。只是心中的不甘一時無法緩解,本着死也要死個明白的想法,想知道具體的事情經過,所以才一再的追問。

其實他一再追問也是在潛意識中希望李泰辯解,經過這些事情以後。不知不覺中他心裡已經對李泰存在着一絲畏懼,也不想招惹李泰,所以才希望李泰能對他解釋一二。

可是李泰卻在那裡雲淡風輕,彷彿無事人一般自顧自的飲酒,這樣的做派讓他更加生氣。

別看李泰在那裡彷彿事不關己一樣的安心品酒,其實李泰是有苦自知。

王珪遭到貶黜是他出的主意,但那是爲了成全太子的聲望。李元昌出京也是他的想法,那是他想清除太子身邊的不定時炸彈,避免太子學壞。他根本沒辦法否認。

可是這兩個理由他跟本說不出口,也就沒辦法承認,何況即便他說了李恪也不會理解。所以面對李恪的誤解,他只能自斟自飲的裝出一幅問心無愧,不屑回答的樣子。

可他越是這樣,李恪就越想知道究竟爲何。李恪追究的原因也不是想爲王珪怎麼樣,而是想確定是李泰在報復他還是李世民對他心生不滿。特別是後者,是李恪十分關注的。

李恪連續的追問讓李承乾心理也不高興,他相信李泰不會說出來,但他現在怕瘋狗一般的李元昌說出事情的前因後果,那樣他作爲太子的聲望算是徹底毀了。於是心中半是憤怒半是擔心的對李恪說道:“好了,三弟,你也不想想,王珪是朝廷大臣,是憑藉四弟的能力就能貶黜的嗎,你也聽風就是雨。漢王叔喝多了胡說,你也喝多了嗎?”

李承乾說完狠狠的瞪李元昌一眼,卻聽到李恪慢慢的說道:“是與不是,我只要聽四弟一句話,太子大哥,你遮掩什麼?莫非這其中也有你的參與不成?”

“你這是什麼意思?”李承乾拍案而起。將心頭的煩躁傾瀉到李恪頭上。

“大哥,你急什麼?莫非是惱羞成怒?”李恪輕蔑的瞥了李承乾一眼,轉過身來,盯着李泰:“四弟,我就問你一句話。”

“唉……。”李泰嘆息一聲,將手中的酒樽放在案几上,幽幽的道:“三哥,我說‘不是’,你信嗎?”

李恪愣了一下,冷笑道:“信不信是我的事,到是四弟說不說呢?”

“不是。”李泰的乾淨利落的否定讓李承乾和李元昌都是一愣,李恪卻是冷笑連連,將目光投向了李元昌,等待着李元昌的自圓其說。

李承乾現在是恨死廳中的幾個人了。他狠李元昌不知好歹,四處挑事。他狠李恪不依不饒,追問到底。還怨李泰爲什麼不隨便編個理由搪塞。特別是李元昌,現在他都有活撕了李元昌的心。李承乾心理怨恨別人,卻不想想,事情本就是他引起的,是他識人不清,是他口風不緊。

此刻,在李泰斷言否定之後,李承乾心中暗道。糟了,李泰沒說,不代表李元昌不會說,爲了他自身着想急忙打斷話語:“好了,三弟,老四都說和他無關了,你也別追究了,若是真想知道原委,你可以問父皇去。今天就別在房相的壽宴上說這種掃興的話題了,來,喝酒。”

李承乾一門心思的想息事寧人。李元昌卻不幹了,今天他這麼幹也是豁出去了,根本沒打算再回長安來。他心裡對李泰恨的牙根癢癢。他在長安苦心維持,不斷拉攏着李承乾,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權勢榮華嗎?可如今因爲李泰的關係,他所作的全都成空,他能不恨李泰嗎?本來他還以爲自己能夠忍住,結果今天看到李泰之後,心底的怒火徹底爆發出來。

他知道自己就要離開長安了,以後就是想給李泰找麻煩也沒辦法了,所以心裡沒思考周全就將泄漏禁語的事挑了出來,期望在李泰和李恪中間埋顆釘子,借李恪的手找李泰的麻煩。

他也考慮到了將太子李承乾夾雜在中間,會惹起太子的心火,他就是想這麼幹。

他心裡對太子也嫉恨上了,原因是因爲太子沒有想辦法將他留在長安。辛辛苦苦的奉承太子,結果太子卻沒能保得住他,反倒幾次的勸慰他離開長安,這不由得不讓他連太子一同嫉恨。特別是今天見到太子,本以爲還有一點點希望,沒想到太子根本不和他提起留在長安的事情,這讓他心底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了,於是就破罐子破摔,挑撥李泰和兄弟之間的感情,也藉機爲李承乾添些麻煩。

至於太子承諾在以後想辦法將他調回長安,他根本就沒相信。一方面他清楚李世民不是隨便能改變主意的人。另一方面他了解太子,知道太子在過一段時間就會將這事忘記,所以他已經不抱有什麼希望了。

希望破滅的李元昌見太子不斷的試圖轉移話題,嘿嘿的一笑:“越王殿下,你瞪眼說瞎話的水平挺高啊,嘿嘿。”

“哦?”李泰拉長了聲音,灑然一笑:“那王叔說我撒謊有什麼證據呢?要不你給大家說來聽聽。”

李泰刻意的強調大家,目的是提醒李元昌,這裡不僅僅是有皇家的人,還有長孫家的兩位公子和房家的一位少爺。倘若沒有這三個人存在,李元昌將事情說出來,不過是家務事。生氣的只是三個皇子。在這三個外人面前說出皇傢俬隱,生氣的就不止這三個皇子了,深宮中的李世民也不會饒了他。

李元昌也明白這點,當然不肯說清楚了,嘿嘿一笑:“是非黑白大家心裡清楚,就不用我多嘴了,大家喝酒。”

見到李元昌不在說了,大家心裡都鬆了一口氣,特別是坐立不安的長孫兄弟,心中暗道終於過去了,至於房遺直更是大喘了一口粗氣,他在剛剛可十分擔心這些龍子龍孫們萬一一言不合攪亂的酒宴。

李承乾長嘆了一聲,將心放回到肚子裡,也將心理的埋怨和怒火壓在心裡,笑道:“來,喝酒,不提那些不高興的事。”

衆人也以爲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卻沒想到李恪冷哼一聲:“漢王叔,不能你想不說,就不說了吧,既然你承認是污衊四弟,我這個當哥哥是就不能不替弟弟出頭,向你討要個說法。”

“污衊?”李元昌放下了端起一半的酒杯,輕蔑的道:“我什麼時候承認是污衊了?還是那句話,是非黑白大家心裡清楚。替弟弟出頭?討要說法?我的蜀王殿下,你還是先替王珪出頭,討要個說法吧。”

李恪是不依不饒,李元昌是不甘示弱,李泰卻是從頭到尾一副雲淡風輕不干我是的樣子,讓李承乾心底憤怒徹底爆發出來。將酒杯向案几上一摔,低喝道:“你們都想幹什麼?”

“漢王叔,你不停的挑撥離間,是何居心?”

“蜀王李恪,你輕信流言,懷疑手足,又是何道理?”

“還有你,老四,你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絲毫不解釋,又是什麼想法?”

李承乾這下子將身爲太子的氣勢釋放出來了,李泰還沒感覺怎麼樣,剩下的衆人都面面相覷。。

“我怎麼了?”李恪本來對太子就不算服氣,現在見太子以勢壓人,心中更是氣憤:“我幫老四說話有錯嗎?當哥哥的不能看着弟弟被人污衊,老四沒脾氣,不在乎,不代表我這個當哥哥的也不在乎。太子大哥,老四也是你弟弟,你就這麼看着他被人污衊而無動於衷嗎?”

李承乾見李恪口口聲聲說是爲了李泰出頭,他一時也想不到如何應對,狠狠瞪了一眼罪魁禍首毆打李元昌之後,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李泰。

李泰此刻也在心中稱奇,沒想帶李恪還真有幾分急智,表面上看是李元昌挑釁在前,李泰受辱在後,那麼李恪作爲哥哥替弟弟出頭也有幾分道理,誰都說不出個‘不’字。

可事實上不過是李恪爲了追問王珪被貶緣由的圍魏救趙之策。不僅是李李承乾對此沒有辦法,李泰也沒有辦法。

見屋內衆人都不說話,李恪冷冷一笑:“漢王叔,你是不是該給我們兄弟一個說法。”

漢王李元昌現在也是騎虎難下,他也沒想到李恪爲了王珪連李承乾的面子都不賣。想說出實情,卻又不敢。即便是想挑撥李泰和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爲自己出一口惡氣,他還是不敢過分得罪幕後的李世民。但李恪卻將話放了出來,讓他給李泰一個交代。他能給什麼交代?他對李泰恨得牙根直癢,怎麼可能向李泰低頭?

李恪的逼問,李元昌的兩難,李承乾的擔心,李泰的沉默,整間側廳在經過一段羣魔亂舞的時間之後,屋內的局勢就這麼僵持起來,慢慢的大家都將目光集中在李泰和李元昌身上,等待着他倆能有一個人解決這個問題。(!)

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169章 陳柱治傷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3章 東宮應對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5章 衆人定計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90章 離別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81章 求官(下)第212章 罪狀第187章 請教第237章 腳傷第230章 安排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09章 砸店第157章 聚會第66章 好自爲之第198章 強項令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184章 喊冤第77章 長孫安業第231章 診治第206章 開端第182章 投靠第106章 準備..第9章 心魔難度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45章 鬧劇過後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95章 糧價第45章 鬧劇過後第23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3章 風乍起(下)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7章 太宗中毒第159章 開端第28章 纏綿病榻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25章 兩方對峙第84章 吹皺一江春水第11章 皇上駕到第155章 問策第40章 貞觀討論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7章 太宗中毒第181章 求官(下)第70章 回到長安第223章 驚聞第40章 貞觀討論第80章 長孫僕射第237章 腳傷第9章 心魔難度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103章 要人第216章 謀劃第63章 親人團圓第181章 求官(下)第176章 元兇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69章 安頓喬家第35章 拜師前奏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29章 諉過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240章 舊事第93章 李泰病倒第50章 李泰捱打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8章 解毒迷霧第88章 兩難(上)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159章 開端第107章 挑釁第128章 偶遇第138章 受罰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38章 受罰第35章 拜師前奏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68章 不能花的金子第23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7章 轉變
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169章 陳柱治傷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3章 東宮應對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5章 衆人定計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90章 離別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81章 求官(下)第212章 罪狀第187章 請教第237章 腳傷第230章 安排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09章 砸店第157章 聚會第66章 好自爲之第198章 強項令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184章 喊冤第77章 長孫安業第231章 診治第206章 開端第182章 投靠第106章 準備..第9章 心魔難度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45章 鬧劇過後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95章 糧價第45章 鬧劇過後第23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3章 風乍起(下)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7章 太宗中毒第159章 開端第28章 纏綿病榻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25章 兩方對峙第84章 吹皺一江春水第11章 皇上駕到第155章 問策第40章 貞觀討論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7章 太宗中毒第181章 求官(下)第70章 回到長安第223章 驚聞第40章 貞觀討論第80章 長孫僕射第237章 腳傷第9章 心魔難度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103章 要人第216章 謀劃第63章 親人團圓第181章 求官(下)第176章 元兇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69章 安頓喬家第35章 拜師前奏第73章 麗正殿(上)第129章 諉過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240章 舊事第93章 李泰病倒第50章 李泰捱打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8章 解毒迷霧第88章 兩難(上)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159章 開端第107章 挑釁第128章 偶遇第138章 受罰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217章 太子信箋第138章 受罰第35章 拜師前奏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10章 都是搖椅惹的禍第68章 不能花的金子第23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7章 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