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宮頭,繁星眨眼。
星月銀華隨風拂照在皇宮內外,對應出燈火通明的紅光,交織在夜風中碰撞出無數火花。
只是這種火花融入紅光之中,並不顯眼。
宛如李世民引領衆臣站在高樓上遠眺無量宮方向,卻見無量宮陷入夜幕中漆黑一片,刺激出心神火花一樣,刺痛而渾噩,且焦灼的說道:“衆愛卿,無量宮怎麼回事?”
無量宮陷入漆黑的夜幕之中,確實反常。
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
可如今不僅發生了,而且整個無量宮一片靜謐,死一樣的寂靜。
這就讓人發毛了。
什麼情況?
難道無量宮上下所有人都死絕了?
或者是跑路了?
要不然怎麼一點動靜,一絲火光都沒有暴露出來?
亦或是陰謀?
總之讓人不安了。
特別是他收到尉遲恭的奏報以來,一整天都在考慮王浪軍的陰謀詭計是什麼?該不該下旨全軍進攻?
說實話,他恨不得下一秒就下旨三軍將士殺入無量宮。
然而他不敢率先招惹王浪軍那個殺神。
以至於看着王浪軍讓平民大軍與俘虜兵鬥毆,且向無量宮方向節節敗退。
這種打鬥的方式,無論聲勢浩大,還是死傷情況接連發生。
但他們的血鬥,自始至終都沒有引來保安隊員的制止。
這很奇怪,耐人費解。
就像保安隊員集體消失了一樣,不存在了。
也就沒人前來勸架,阻止平民大軍與俘虜兵廝殺了。
於是,他面對這種情況,分不清王浪軍與其麾下的所有人還在不在無量宮轄區,也就不敢輕易地下旨進攻了。
首先,他懷疑這是王浪軍的請君入甕之計。
以平民大軍與俘虜兵血鬥爲餌,誘導他藉機實施裡應外合之計。
可是問題就在這裡。
若是王浪軍與其麾下的人都秘密轉移出去了,也就是拋棄了平民大軍與俘虜兵。
這個時候,朝廷大軍乘虛而入攻進去,易如反掌。
但打贏了這一仗,卻沒有任何藉口拿捏王浪軍,反而犯了入侵,侵略,欺壓的罪過。
王浪軍以此爲藉口對他興師問罪,那就被動了。
其次,他接到尉遲恭的奏報,聲稱平民大軍與俘虜兵的血鬥終止了。
關鍵是以兩敗俱傷告終。
而告終的位置是無量宮山腳下,全體趴窩了。
無論死活,傷重傷輕者,都癱在無量山腳下苟延殘喘。
估計他們沒有耗盡心力衰竭而亡,也是餓得前胸貼後背,離死不遠了。
但問題是他們認命了似的,待在無量山山腳下死一般的寂靜,不叫也不鬧,爲啥這樣?
要知道瀕臨死亡線上的人,哪怕是看見一根救命稻草也會拼死一搏。
可是他們沒有反應。
這太不正常了。
最後,滿朝文武都來請戰,勸諫他下旨進攻。
只因他知道所有人對無量宮轄區的一切眼紅了。
無論是看中無量宮製造出散發香氣的精鹽作坊,還是沼氣池,無煙火,改良農作物品種等等一切作坊,品種,都是文武大臣眼紅之物。
都想衝入無量宮轄區,分一杯羹。
他估計文武大臣早已下令家族人員,爲搶奪無量宮內的一切做準備工作了。
問題是都這樣,他該怎麼辦?
其中,魏徵似乎看出皇上心神上的顧忌,走近扶在欄杆上觀看無量宮的皇上,抱拳行禮說道:“皇上,臣以爲王浪軍無非是故佈疑陣而已。
要麼請君入甕。
要麼急流勇退。
總之他不安好心,他必然在無量宮轄區佈下陷阱,等着我們去送死。
還望皇上早做決斷!”
他這話說的圓滑,兩面話。
怎麼說都對,杜絕了承受後果之憂。
當然,他也在變相的逼迫皇上下旨進攻,否則皇上下旨晚了,必然被逃走的王浪軍恥笑,鄙視,傳揚天下,屆時皇權威信掃地了。
當然,他這種暗示皇上的原因,在於他認爲王浪軍沒有留下來死拼的意義。
畢竟王浪軍的爹孃與弟弟妹妹都在朝廷手上。
若把朝廷逼急了,天知道誰忍不住殺了王浪軍的家人,逼迫皇上與王浪軍來一個魚死網破。
這是明擺着的事實。
他不認爲王浪軍想不到。
相反,王浪軍主動撤走,再破壞作坊運轉的主要部件,捨棄無量宮的一切而離去,反而具有打臉的意味,立於不敗之地。
依舊威懾着朝廷,甚至於昇華了威懾性。
轉移到外圍,或是遠走他鄉,必然嚇得皇上主動求和,否則王浪軍懷恨在心,終究有一天殺回來報仇雪恨的。
因此,他覺得這種可能性最大,算是最好的結局,各退一步,再言和共處。
如此一來,面子都顧全了。
要知道王浪軍至今沒露面,即便失敗的退走,也可以把自責推給麾下的人顧全顏面。
而皇上被王浪軍架在火上烤,必須打下無量宮震懾天下,維護皇權尊威。
這就尷尬了,不得不說一場亂仗。
但他認爲王浪軍選擇了最好的解決方式,符合王浪軍一貫仁義的作風,也就樂的促成此事。
李世民和他想到一處去了,但考慮滿朝文武對無量宮的一切垂涎三尺,不禁說道:“朕下旨進攻無量宮不難,難在朕沒鬧明白平民大軍與俘虜兵殺到無量山腳下,不見動靜。
誰能告訴朕爲什麼?”
“回皇上,可能是平民大軍與俘虜兵殺到無量山腳下,依舊沒有發現保安隊的人。
也沒有看見朝廷大軍殺進去配合他們行動。
兩相結合起來,他們覺得白費力氣了,不如待在山腳下等待朝廷大軍接管無量宮,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畢竟他們那種低賤的身份,一旦染指無量宮的一切,都是作死的節奏。
他們不傻,也就這樣了……”
長孫無忌擠到魏徵身前,向皇上抱拳行禮說道。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看着他展露在宮燈下猙獰的瘦臉,哆嗦着朱脣正待下旨進攻,卻見樓道上一陣騷亂止住了話頭。
“報,邊關八百里加急軍情……”
一名背插信旗的士卒,趔趄着步子,氣喘吁吁的跑過來,撲到在地上奏報軍情。
他幾乎忽略了所有人的目光,也沒在意失禮於皇上而作死的節奏。
似乎只爲了完成任務而奮不顧身!
在小祥子取下他手中的軍情信箋,交給皇上之際,李世民才收回觀看他的視線,在小祥子與另一名太監合力攤開信箋看時,驚叫起來:“什麼?王浪軍跑到土谷渾戰場上去了……”
“握草,王浪軍早有預謀,他想幹什麼?”
“還能幹什麼,他想掌控李靖手下的大軍,由外向內進兵造反……”
“不好,他瘋了,即便他不發兵造反,也會震盪天下……”
“傳旨三軍,進攻無量宮……”
伴隨衆臣議論紛紜,李世民憤怒的下達戰令。
一場戰爭即將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