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

“來人,把魚朝恩砍了!”

伴隨着李瑄一聲令下,等待已久的天策衛提刀劍涌入南薰殿。

宮女宦官低頭避讓,不敢言聲。

魚朝恩驟聞自己將被處死,身形猛地一僵,仿若被抽去了脊骨。臉色瞬間慘白如紙,雙脣微微顫抖,眼睛圓睜,滿是驚恐。

陡然間,他直接跪在李隆基身旁,像是抓住最後一根稻草一樣,向李隆基道:“聖人救我!”

他知道現在能救他者,惟有李隆基。

否則強勢霸道的李瑄一定會殺死他。

但此時李隆基滿頭汗水,驚魂未定。他的喉嚨裡像是被什麼東西哽住,半晌才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悲嘆:“朕奈何,奈何……”

趨利避害的心思,使李隆基第一時間放棄魚朝恩,來保全自己。

一如歷史上他捨棄楊玉環一樣。

雖然魚朝恩在李隆基心中有份量,但爲自己的生命,他可以拋棄一切。

後悔是以後的事情,而非現在。

李瑄興師問罪而來,李隆基眼睜睜地看着天策衛登上聖人臨居的高臺,將跪在地上的魚朝恩拖下去。

魚朝恩見李隆基不肯救他,發瘋似地大喊:“我是奴婢,怎責殺我?是聖人慾造反,我只是傳信而已……”

這一下直接把李隆基臉氣綠了,手指不斷地抖動。

奴婢不是奴婢,虧他如此信任魚朝恩。

他害怕李瑄又將矛頭指向他。

“蠱惑聖人,還敢污言?立刻斬首!”

李瑄心知肚明,但他厲聲一喝,讓天策衛不必將魚朝恩拖出南薰殿,直接在這殿中處死。

“秦王明鑑,啊……”

魚朝恩掙扎大叫的時候,兩名天策衛將他按在臺下。

裴瓔抽出腰刀,手起刀落:“噗嗤!”

鮮血濺於臺上,一顆碩大的腦袋滾落。

魚朝恩最後的掙扎寫在他的臉上。

人總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在魚朝恩諫言李隆基刺殺李瑄的那一刻,他的結局就已註定。

成功,加冕多大榮耀。 WWW✿ T Tκan✿ CΟ

失敗,就會承擔多大的風險。

此亙古不變!

呼吸急促的李隆基不敢置信地看着魚朝恩的無頭屍體。

不是無法面對死人,是無法接受李瑄在他面前直接處死他的心腹宦官。

這是南薰殿,是聖人的居所。

和興慶殿沒什麼區別!

若董卓、曹操,這是權臣的行徑。

“聖人莫驚,此奴對聖人不敬,死不足惜!望聖人今後能親賢人,遠小人,聽正派之音,福蒼生之事。”

在殿中一片沉寂過後,李瑄向李隆基緩緩說道。

“朕……悉知!”

李隆基無力地靠在榻上,閉上眼睛。

“能除掉魚朝恩,駙馬都尉張垍爲第一功。他得到聖人的密詔後,一眼識破是聖人身邊出現奸佞,將此事稟告微臣。臣舉薦張垍爲戶部侍郎,請聖人應允。”

李瑄在天策衛持刀拱衛下,拱手向李隆基一禮。

現戶部侍郎只有劉眺一人。

劉眺是李瑄在西域時的判官,威望有些許不足。

讓威望深厚,且經驗豐富的張垍出任侍郎要職。

此算是接納張垍這個名士要臣。

此時此刻,李隆基終於反應過來,前幾日朱雀街刺殺李瑄者,非張垍所爲。

張垍那小子得到他的密詔後,反手就獻給李瑄,當成投名狀。

“張垍,我就算不是天子,可還是你的泰山,你這是欺師滅祖啊!”

保住性命後,一股憤怒充斥在李隆基心間。

他那麼信任張垍,卻再次遭受背叛!

李隆基心裡那個恨啊!

他要是還有權勢,必定讓女兒跟張垍離婚,剝奪他的爵位。

“聖人……”

見聖人不開口,心有餘悸的高力士趕緊提醒李隆基同意李瑄的請求。

李瑄執掌國璽,封都督、國公、將軍、郡公的事宜,從來只是讓劉單知會一聲,然後李瑄自己用傳國玉璽和秦王印、天策府印蓋章。

不論李隆基是否同意,都沒有能力去改變。

“朕準秦王所奏!”

李隆基咬牙同意對張垍封戶部侍郎的請求。

李瑄這才擺了擺手,天策衛將魚朝恩的屍體拖下去,頭顱也被提走。

幾名小宦官立刻用布將地上的血跡吸附、擦拭。

“日前臣平叛歸來,從朱雀大街回尚書省時,遇到刺殺行刺。一共九名刺客,個個都有武藝高強,悍不畏死。其中還有手弩射於臣車上,賴車伕挺身擋住強弩,臣這才能與聖人再見。”

“經禁軍將領對刺客的逐一審訊,得知這些刺客受僱於太子府邸的親信宦官。聖人,臣該如何爲之?”

果不其然,李瑄開始向李隆基說起自己被刺殺的事件。

表明你的密詔和朱雀街刺殺是兩碼事。

“太子……”

李隆基心中再震,原來是亨兒刺殺李賊。

雖是宦官出面,但沒有人會相信李亨能脫離干係。

同時,李隆基心中更難受,如果李瑄掌握人證物證,恐難以收場。

心狠手辣的李瑄,會不會殺死李亨?

別看李隆基在天寶年間,默認李林甫頻頻打擊李亨,但他此時與李亨同病相憐。

也許爲身後事,也許爲僅存的一些希望,李隆基不想看到李亨出事。

“聖人,太子失德,你想要包庇嗎?”

李瑄見李隆基不吭聲,遂逼問一句。

也飽含威脅,畢竟魚朝恩剛喋血南薰殿,李瑄的眼中還有殺氣。

李隆基雖貴爲天子,但已經失去所有權力,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秦王,你想如何?”

腦海中的畫面揮之不去,李隆基向李瑄無奈說道:“或許不是太子之過,太子身邊也有魚朝恩這樣的人啊!”

他不得不認清自己。

有的時候,只是爲了面子,他不同意,李瑄會教他同意。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太子忠心耿耿,何用被魚朝恩之流策動?”

李瑄指桑罵槐地說道。

這讓李隆基異常難堪,說不出話。

魚朝恩所作所爲,何嘗不是他的想法。

李隆基心裡認爲李瑄是“李賊”,是“竊國之大盜”,他從不覺得自己刺殺李瑄有錯,只是遺憾自己選中張垍這個不孝子。

“我雖被刺,但終爲臣子。太子爲儲君,治其罪過,實有難堪。請聖人廢除太子之位,選有德之人。”

李瑄見李隆基不言,直截了當地說道。

可以不殺李亨,但必須廢掉太子。

說話的時候,李瑄故意用手扶在腰間的劍柄上,這是最後的警告。

似乎在說,如果聖人不同意,他就會選擇自己的方法。

“朕準!會立刻下詔廢李亨太子之位,還秦王公道。”

李隆基不再掙扎,有氣無力地說道。

發生的事情太過重大,沒有迴旋的餘地。

“國不可一日無太子,聖人準備立哪位皇子爲儲君呢?”

李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向李隆基追問道。

李隆基不想回答,但李瑄挺立殿中,看他的架勢,是必須讓李隆基有所回覆。

“朕之十六子永王,敏而好學,謹慎謙恭,有安邦治國的才幹。”

李隆基只能將他最心儀的兒子說出,希望李瑄能夠同意。

永王李璘,是李隆基最爲器重的一個兒子。

而且李璘因爲幼年喪母,從小被李亨一手養大,兄長如父,李亨總是像哄自己兒子一樣,抱着李璘入睡。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李隆基嚮往的事情。

如果李瑄質疑要廢除李亨,那李璘絕對是不二人選。

“臣與永王接觸過,發現其行事容易衝動,這不是成爲天子的性格,不可以爲太子。”

李瑄用此理由拒絕李隆基立李璘爲太子。

李隆基吹鬍子瞪眼,氣憤地看着李瑄。

立儲君是天子的事情,李瑄直接干預,使李隆基怒火中燒。

但李瑄不畏懼李隆基的目光,回瞪着李隆基。

最終,李隆基退讓,退而求其次道:“穎王喜好讀書,善於文辭,有中興明君的品質。”

諸王之中,李隆基也愛十三子李璬。

“穎王在金城之時,無法號令全軍,排兵佈陣散亂,文采有餘,武略不足。不可以爲太子!”

李瑄繼續拒絕李隆基。

李隆基的臉已經黑了,在金城的時候,李璬的對手是你這個逆賊。

隴右軍中上上下下,全部腦生反骨。僅憑藉他兒一人,如何能對抗一羣反賊?

但李瑄明顯沒看上李璬,李隆基只能再次選擇其他青睞的兒子:“延王仁愛、善於騎射,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文武雙全的二十子李玢,看李瑄還有什麼好說的。

“延王雖知文武,但不懂得變通,當今窮則思變,延王也不是好的選擇。”

李瑄依舊拒絕,有理有據的模樣。

“盛王何如?”

李隆基不得不選擇武惠妃爲他留下的兒子李琦。

“盛王德行有所不足,不能服衆。”

李瑄再次拒絕。

“選涼王,你滿意了吧!”

本來想說壽王李琩,但李隆基吐到嘴邊的話又咽回肚子,然後用一種發牢騷的語氣,向李瑄說道。

他以爲李瑄想要年幼的儲君,容易掌控。

而涼王李璿爲李隆基第二十九子,當前還未成年。

“當今天下未穩,涼王年幼,不可以爲太子。”

李瑄一如既往地拒絕。

“那還有品德優良的皇子嗎?”

李隆基把手按在玉案上。

“既然聖人諸子不器,臣願毛遂自薦,拜聖人爲義父,請聖人立我爲太子!”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說出自己的目的。

李隆基瞪大眼睛。

雖然知道李瑄想要謀朝篡位,但兩人的血脈差得不是一丁半點,李瑄怎麼好意思?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怪不得李瑄一直拒絕,原來是懷揣着這樣的目的而來。

連高力士都呆住了!

“你來弒君,你來篡位吧!史書上不會有你好名聲。你以爲勝利者真能書寫歷史嗎?太宗皇帝玄武門政變,誰又能瞞得住天下人?”

越想越氣,李隆基失去理智,甚至連李世民都被拉出來鞭屍。

像是豁出去,不要命了一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是我的時代,太宗皇帝有過錯,誰又不會去稱頌貞觀大治呢?所謂因果循環,不過是千百年後權謀者的藉口。我創造千古盛世,足以抹平一切。往前幾千年,哪有李瑄這樣的人?聖人即位的時候,年紀比我現在還長。我的未來,遠比開元盛世偉大。而聖人所犯下的錯誤,就是我的教訓……”

“我身上流淌的是太宗皇帝的血脈,李氏的復興,也有我的責任;大唐的強大,是萬民的功勞。今我拜聖人爲義父,聖人立我爲太子,結束自己的時代,不失去富貴。”

“我言盡於此,否則聖人追悔莫及!”

說完這句話,李瑄離開南薰殿。

李瑄不強求李隆基立刻同意。

給他時間考慮!

李隆基頹廢無比,斜躺在榻上。照道理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他的權勢,但內心總是被不甘心充斥。

他後悔啊!

當初怎麼會看中李瑄這個白眼狼。

他是什麼時候,倚重李瑄的?

猶記得天寶二年的時候,李瑄初次入宮,那時李瑄還是一屆白身的少年。

Wшw ⊙ⓣⓣⓚⓐⓝ ⊙¢ ○

初次見面,李瑄就把他的詩文念給他聽。

“聖人在贈送司馬承禎的詩中有寫到‘寶照含天地,神劍合陰陽’,氣動山河,是臣最愛;在對雪中有詩‘北風吹同雲,同雲飛白雪’讓臣心生嚮往;在端午詩中‘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對大臣們的諄諄教誨,臣亦謹記;還有您爲名曲《好時光》填詞,‘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溫婉細膩,意味深長,讓臣受益匪淺,以後一定會效仿聖人,爲教坊名曲填詞……”

那一幕慕,在李隆基腦海中迴響。

誰能想到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少年,說出這麼迎奉的話,以至於李隆基以爲李瑄真心崇拜他的詩詞。

而李瑄又顯露出才華,顯露出箭術與武功。

讓李隆基自以爲發掘出一個人才。

現在這個“人才”正明目張膽地向他逼宮。

“騙子……盜賊……”

“嘩啦……”

李隆基氣憤之下,將玉案上的果盤、酒杯全部推在地上。

“聖人……”

高力士立刻前來安慰李隆基,生怕李隆基一怒之下,氣壞身子。

“力士,這興慶宮怎麼和冷宮一樣啊,朕只剩下你了。”

李隆基抱住高力士嚎啕大哭,悔不當初。

他只是後悔提拔李瑄和安祿山,沒有去後悔自開元后期以來所犯下的錯誤。

他沒有意識到李瑄是扶大廈將傾者。

只要李瑄足夠偉大,開元盛世依舊是李隆基輝煌的政績。

“力士,我不會立李瑄爲太子,絕不!”

李隆基拍着高力士的背說道。

“大臣已經不聽聖人的命令,即便您不同意,又有什麼辦法呢?”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向李瑄妥協。

他是明白人,此時聖人再無一點機會。

越是掙扎,受到傷害的概率就越大。

權力大事,把李瑄逼急了,什麼事都做的出來。

像長城公、安樂公那樣壽終正寢,也不失爲一個選擇。

“李瑄的最終目的是皇位!朕是什麼?”

李瑄此時提出要當太子,不過是爲當皇帝的跳板。

今日爲太子,明日就能讓他禪位。

“李七郎在行宮殺死魚朝恩,已代表他不擇手段。古往今來,不少皇帝的死於暴斃,更何況聖人年紀這麼大了。”

沒有辦法,高力士只能拿出李瑄要大開殺戒來勸說。

他知道聖人最怕死。

有的時候只是表面上硬氣,一旦刀劍加身,聖人就會以保住性命爲主。

李隆基一聽李瑄會殺他,心中畏懼,他剛纔只是怒話。

現在一閉眼,李隆基就想到魚朝恩身首異處的場面。

他以後絕對不會再居住在南薰殿!

“確定時間,收李瑄爲義子,立他爲太子。不要逼怒李瑄。”

高力士見李隆基略有想開,勸說他早做決斷。

“等見到列祖列宗,一定讓他們爲我討回公道。”

絕望之下,李隆基在想着入陰間後,讓李世民、李淵批鬥李瑄這個家賊。

他爲保全小命,忍辱同意拜李瑄爲太子。

高力士鬆一口氣,立刻將消息傳遞給劉單。

劉單又把李隆基妥協的消息,稟告李瑄。

李瑄吩咐秘書監擬定廢太子李亨詔書,蓋上傳國玉璽,拿到皇宮,讓李隆基簽字。

翌日,詔書便公佈長安。

士庶譁然!

雖然詔書上沒有明說李亨派人在朱雀街刺殺秦王。

但詔書上寫着“太子失德,嫉恨功臣,不可爲人君”,擺明着讓人聯繫到最鬧得滿城風雨的傳言。

平民百姓更是將李亨刺殺秦王的事情坐實,對其失望透頂。

雖然李亨還算有口碑,但衆所周知李隆基的太子沒有絲毫權力,使李亨從頭到尾沒有功績。反倒是李亨爲明哲保身,先後拋棄結髮妻子,拋棄的杜良娣消息令人不齒。

詔書最後,將李亨貶爲忠王。

然太子被廢,誰又配德?是人們所爭論的事情。

這時候,又有流言傳來。

反正就是各個皇子的黑料,如盛王無德,永王少謀,穎王不通武事,壽王是連妻子都保不住的窩囊廢,如何保社稷?

總之,讓人們認爲李隆基的兒子雖多,但沒有一個成器。今天下未定,人心思變,讓這些皇子繼承皇位,會使天下再次出現災禍。

在爭論紛紛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聲音,應該選秦王爲太子,他纔是衆望所歸。

在亂世的情況下,不合理中,又透露着合理。

有人鼓吹李瑄是太宗皇帝后裔,都已是秦王,何不可成太子?

十一月初十的時候,一名鬚髮皆白,在終南山隱居的老道,自稱自己已經一百多歲,是藥王孫思邈的師弟。

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歲,在大唐人盡皆知。

這名老道揚言秦王年輕的時候,與太宗皇帝一模一樣,疑似太宗皇帝轉世,是上天所派拯救蒼生的。

這樣的話,讓一些老人非常信服。

宗正寺在研究李瑄爲太子的可行性。

十一月十五日,河南諸郡上表聖人,請立李瑄爲太子,鬧得沸沸揚揚。

文武百官,不弄聲響,埋頭處理政務。

他們知道長安即將發生大事。

……

興慶宮中,太子居所。

李亨是李隆基兒子之中,唯一一個被單獨囚禁在宅院的人。

他無法出宅院面見李隆基,只能通過宦官、宮女傳遞消息。

他的親信裴冕、杜鴻漸無法爲他出謀劃策。

他最得意的兒子李俶也不知在哪裡。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一紙詔令送到宅邸,宣告他已經不是太子。

說他失德,說他嫉恨功臣。

他是嫉恨李瑄,但這能成廢太子的依據嗎?

雖然他太子之位可有可無,但誰心中沒有一點希望呢?

李亨也幻想着有朝一日他登上皇位,李瑄突然暴斃。他就可以如漢宣帝一樣掌握權力,清算李瑄的家族。

過了好長時間,心腹宦官終於從興慶宮其他宮人口中,打探到他被廢的原因。

刺殺秦王!

“我於深宮之中,方寸之地。一飲一餐,皆不由己。哪能去僱傭刺客呢?誰又能把我的訴求傳出去呢?”

李亨拍着桌子大罵。

只是他清楚自己被陷害了。

作爲當局者,李亨甚至懷疑這是李瑄自導自演,故意陷害他,以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冤屈無處申訴,他非常憋屈。

“夫君息怒,保重身體要緊!”

美貌可人的張良娣立刻向李亨安慰道。

此時張良娣還是很賢惠的,她是一個可以與丈夫共患難的女人。

“我貴爲太子,卻眼睜睜地看着李瑄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天下成這樣了,悲涼啊!”

李亨淚流滿面,他有心逆天,但無力迴天。

只能承受着,聽天由命!

“最起碼夫君還是忠王。”

張良娣哭泣道,她也覺得不公,但她女流之輩更無辦法。

“如果父皇早給我權力,何至於此?”

李亨言語中充滿埋怨。

正因爲他從未得到權力,使他沒有真正的黨羽,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恍若一葉孤舟。

迴應他的,只有張良娣抽泣的聲音。

“啓稟忠王,十一月十八日,聖人舉行立太子大典,請您早做準備!”

不久後,一名內侍省宦官奉命至太子宅,向李亨傳達詔令。

“誰是太子?”

李亨迫不及待地詢問,心中五味陳雜。

“秦王!”

宦官回覆道。

秦王?

李亨沒轉過彎,想着衆多弟弟中沒有秦王。

但轉瞬之間,李亨就明悟。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真賊也!

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24章 決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3章 豪強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1章 飛馬射纓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章 軍功入相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33章 龍駒島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67章 上架感言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0章 滿城沸騰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42章 把柄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3章 豪強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61章 前鋒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
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24章 決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3章 豪強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1章 飛馬射纓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章 軍功入相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33章 龍駒島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67章 上架感言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0章 滿城沸騰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42章 把柄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3章 豪強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61章 前鋒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