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明宮。
“陛下,好消息,好消息。”賈銘快步進來,喜滋滋的,遠遠就叫嚷起來了。
“哦。何事如此歡喜?”李旦有頗有些驚訝。
“陛下,太子回來了,太子回來了。”賈銘把手中的急報呈上,道:“這是太子發來的急報,他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當真?”李旦猛的站起,眼睛瞪得滾圓,滿臉喜色,笑呵呵的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眼裡盡是慈祥之色,道:“快三年了,朕沒有見過三郎了,也不知三郎是不是長高了?三郎是不是更健壯了?”
說到這裡,眼裡噙着淚水,道:“征戰很辛苦,三郎征戰三年,歷盡千辛萬苦,每每想到這事兒,朕心裡就難受。”
李旦並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父親。他對子女都很疼愛,尤其是對李隆基,倍加疼愛。一想到李隆基征戰在外,歷盡千辛萬苦,心裡就難受。
“陛下,我可不這麼看。”賈銘搖頭,滿臉笑意,道:“太子是做大事的,他是展翼的大鵬,當翱翔於九天之上,辛苦對於別人來說可能無法忍受,但對於太子卻是甘之若飴。”
“呵呵。”李旦一愣,隨即就笑了,笑眯眯的道:“嗯,你說得對。三郎就是幹大事兒的,辛苦對於他來說就是甘甜的飴。”
“三郎真是了得,這次出征,竟然滅了吐蕃。平定了天竺。征服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更是打敗了大食,揮師西域,西域諸國望風而降。”李旦踱步,臉上的笑意越來越盛,跟綻放的鮮花似的,道:“他這一次拓地萬里呀!朕在位三年,就有如此大功業,就是太宗皇上也不過如此嘛。”
若只論對外征戰。李隆基這次取得的成就應該是超過了唐太宗。可是,唐太宗還有文治,還有創建唐朝的大功,加起來的話,李隆基取得的成就還是比不了。
“陛下,你莫只顧着歡喜了。太子回來,這可是大事呀,我們該如何迎接?”賈銘提醒一句。
“對!你提醒得對!”李旦重重點頭,大爲讚賞,道:“三郎歸來。這是大喜事,一定要隆重迎接。嗯。把國老他們請來,好好議議。”
賈銘應一聲,忙去傳人。
“朕復位三載,就有如此驚世奇功,朕心足矣。”李旦擰着眉頭,喃喃自語。
沒過多久,狄仁傑、王孝傑、張柬之、姚崇他們進來,向李旦見禮。
“三郎發來急報,他已經在歸來的路上。你們都說說,要如何迎掃三郎。”李旦滿臉喜色,紅光滿面。
“當真?”狄仁傑他們大喜過望,人人咧嘴大笑,道:“太好了!太好了!”
李隆基聰明過人,足智多謀,很得衆人愛戴。更別說,他這次拓地萬里,使得唐朝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寬廣,這是天大之喜,一聽說李隆基歸來了,誰能不喜?
“陛下,一定要舉行一個盛大而隆重的儀式,迎接太子。”狄仁傑忙道。
“國老說得對,朕也是這麼想的。”李旦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道:“這事兒就交給國老來處置。”
“遵命。”狄仁傑當仁不讓,大聲領命。
接下來,他們又商量了一陣細節,李旦這才叫他們下去。
“國老留下。”李旦又叫住狄仁傑。
“陛下,您有何事?”狄仁傑忙問道。
“國老,我說是朕做皇上爲宜,還是三郎做皇上爲宜?”李旦突如其來的問道。
“……”狄仁傑直接失語了。
平白無故的,李旦怎會問出如此讓人震驚的話。
這可不好回答呀,狄仁傑愣在當場,不知從何說起。
“你下去吧。”李旦揮手讓狄仁傑退下。
狄仁傑施禮告退。
李旦揹着雙手,不住踱步,好象有甚心事難決似的。
“嗯,去問問娘。”猛然間,李旦停了下來,想到了武則天。
李旦快步朝武則天的寢宮趕去。
武則天頭髮花白,身體大不如往昔,在李顯父子的攙扶下,正在散步。
“陛下,你有何憂?”武則天看着急匆匆而來的李旦,大爲訝異:“可是三郎那裡吃了敗仗?”
“娘,你怎麼這樣說話呢?三郎怎會吃敗仗?”李旦頗有些不悅,道:“三郎正在歸來的路上呢。是得勝歸來!”
“三郎沒吃敗仗,你爲何如此臉色,猶豫難決。”武則天不解的問道。
“娘,你說是我做皇上好,還是三郎做皇上好?”李旦又是突如其來的問道。
“……”武則天很是驚訝,眼珠子差點掉地上了。
李顯父子也是震驚無已,平白無故的,問這話何意?
“你這話何意?”武則天愣了好半天,這才反應過來。
“娘,你想呀。”李旦擰着眉頭,道:“我復位三載了,三郎征戰在外,拓地萬里,他英明無比,無人可及。接下來,必然是與大食的生死大戰,在這樣的大戰中,一個英明的皇帝是無比重要。三郎比我英明,他當皇上是不是會更好些?”
“……”武則天再度震驚了。
緊接着,武則天又是欣賞的打量着李旦,笑道:“老八,以前娘小瞧你了。你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強硬的性子,卻是有着比天更闊,更海更廣的胸懷。”
皇帝之位,這是何等的誘人,誰會放棄這一位置?爲了皇位,可以骨肉相殘,父子兄弟都不認,而李旦竟然在想誰當皇上更好。
這份胸懷,的確是比天闊,比海更廣,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爲過。
“你們兩父子。一脈相承。誰當皇上更好。娘也不好說。”武則天想了想,道:“這要你自個拿主意。不過,娘要提醒你一句,三郎此次回來,不僅僅是爲與大食的大戰做準備,還要處理國內的積弊。你好好想想,是你更好,還是三郎更好。”
“娘。那究竟誰更好?”李旦依然有些想不通。
“老七,送客。”武則天沒有回答,而是吩咐李顯送客。
“七哥,你說說。”李旦忙問李顯。
“陛下,這事兒你就莫要爲難我了。娘都難決之事,我又怎好說呢?這事兒,還是你自兒拿主意吧。”李顯忙道。
這可是犯忌的事兒,一個不好要招來禍事,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多說,李顯哪有膽子說話。
李隆基歸來的消息不脛而走。長安百姓奔走相告,齊聚玄武門迎接。
李隆基的聲望很隆。百姓對他特別愛戴,而且,他這次出征打得實在是太好了,好得沒法說了,就是戰神李靖復生也不過如此,就是起唐太宗於地下也不過如此,要百姓不趕來迎接他都不成。
百姓的熱情實在是太高了,趕到百里之外去迎接李隆基。其實,自從李隆基到了河西走廊,一路上都有百姓迎接與歡送,更有不少百姓送了一程以一程,有人一直送到長安。
來到玄武門時,文武百官在狄仁傑和王孝傑的率領下前來迎接。
“見過太子。”羣臣見到李隆基,如同見到老祖宗似的,特別歡喜,人人咧着嘴直樂呵。
如今的李隆基聲望正隆,羣臣以見到李隆基爲榮。
“免了。”李隆基揮手,要他們免禮。
然後,與羣臣寒暄一陣,在羣臣的簇擁下,直奔皇宮而去。
剛到皇宮,就見李旦和李顯,一左一右的攙着武則天,在皇宮前等他。
“祖母。”對於武則天這個祖母,李隆基還是很欽佩的,快步上前,向武則天見禮。
“三郎,讓祖母好好瞅瞅。”武則天笑呵呵的,一點也沒有因爲被李隆基逼退位而不高興,雙手撫着李隆基的臉頰,仔細打量一陣,笑道:“三郎又長高了!更俊了!一定會迷死很多姑娘。”
“哈哈!”李旦開懷大笑,武則天這話就是他想說的。
“呵呵。”李顯也是滿臉笑容,打量着李隆基,極爲欣賞。
雖然李隆基讓李顯失去了皇位,還殺了韋王妃和李裹兒,李顯卻是並沒有記恨。因爲他對皇位並不很看重,而李隆基對他這個伯父很敬重。
至於韋王妃和李裹兒之死,那是因爲她們取死有道。
就是李重潤也不記恨李隆基,反而很喜歡。
“見過父皇。見過伯父。”李隆基向李旦和李顯見禮。
“免了,免了。”兩兄弟齊聲阻止。
李旦和李顯一左一右的拉着李隆基的手,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欣慰之極。
“三郎此番出征,拓地萬里,就是太宗皇上也不過如此。”李旦對李隆基是一通盛讚。
“太宗皇上神姿偉岸,太子頗有太宗英風。”李顯也是讚不絕口。
經過三年的征戰,李隆基個頭更高了,更壯實了,也更精悍了,渾身上下透着一股上位者的氣勢,可以就是英武不凡了。
問詢了一陣,然後進入皇宮,李旦傳下旨意,擺設酒宴,爲李隆基接風洗塵。
儘管武則天年事已高,她也參加了,而且,她還很歡喜,酒到杯乾。看得出,她是真心喜歡。
這也難怪,作爲奶奶,孫子如此了得,她能不歡喜麼?
李旦那就更沒說的了,更加歡喜。
一邊飲宴,一邊說起征戰經過,興致極高,盡歡而散。
“三郎,你來。”李旦把李隆基拉進御書房,關上門,道:“三郎,父皇心意已決,明日就傳位於你。”
“甚麼?禪位?”李隆基眼珠子掉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