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定難軍(夏州李氏)、永安軍(府州折氏),屬於內附的民族,已經算作是中原的一部分,換句話來說,這兩個党項地盤,其實也只是藩鎮罷了,與其他的中原藩鎮並無兩樣。

如果異族算外人,那保大軍節度使李洪義還是沙陀人,橫海軍節度使李萬全,也是沙陀人,那這兩地就不是中國的了?

至於世襲,靈州馮氏也是世襲,在早年間根本就沒人在意。

眼下的傳統是,雖然這兩個藩鎮是党項人,並非漢人,但其實在如今的世人眼裡,其就是歸屬於中國。

所以,宋朝時,李繼捧獻地歸降,與吳越國是一個性質的問題,後來李元昊造反,宋朝大力鎮壓,其實就是屬於內政。

在宋仁宗以及文官們看來,李元昊就是在造反,割裂地方,所以哪怕是討厭戰爭的文人,也會“西北望,射天狼”。

若是不鎮壓,地方就會形成效仿,那天下不就崩潰了嗎?

更關鍵是,党項人獨立就算了,還把鹽州,靈州,瓜州(酒泉),沙州(敦煌)等地奪了,讓宋朝損失慘重,喪失了河西走廊。

這種一邊分家造反,還連吃帶拿的行徑,再文弱的人也忍不住,所以宋夏持續了上百的戰爭,幾乎不曾停歇過。

對於宋人來說,契丹人是外憂,西夏人是家賊,屬於不共戴天那種。

來到這個世界多年,李嘉一邊深受古人的影響,一邊又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過,兩者間相同的一點在於——夏州等地,絕對不能分離。

宰相們有條不紊地處理着國家大事,一邊又興修洛陽城,李嘉也比較忙,對於李彝興和折御勳的到來,則表示歡迎。

兩個党項人,兩個藩鎮,卻彼此針對,李嘉倒是頗爲歡喜。

這是天下最後的兩個藩鎮了。

兩人一個老邁,一個年輕。

老的奸猾,多智,老道;年輕的悍勇,恭敬。

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厭惡。

至少,兩人目前是尊崇他的正統地位的,這代表着目前還是朋友,在他還沒有真正的穩固天下之前,他是不會動這兩家的。

尤其是攻伐北漢,更需要這兩家相互配合,四面包抄。

一場酒宴,賓主盡歡,皇帝親切地慰問了李彝興的身體,得知無恙後,也是頗爲歡喜。

至於折御勳,李嘉則對其父折德扆表示可惜,盛讚其功勳。

顯然,皇帝深受歷史上折氏爲北宋守邊一百多年的影響,對其表示格外的喜愛。

而且,與李彝興不同,折德勳可以說是千辛萬苦才能來到汴梁,意義更不一般。

酒宴過後,折御勳就獲得旨意,從永安軍留後,變成了永安軍節度使,這道聖旨意義重大。

名不正,言不順,有了中原的冊封,他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壓服折氏,統治府州。

除此之外,一些賞賜自然在所難免,名爵上,李嘉還加其爲從四品的壯武將軍。

這是皇帝簡化前唐的武散階後,特意重新進行大規模的普及。

九品,十七階,作爲軍銜再適合不過,比那些上柱國一類的武勳好太多,惠而不費。

至於李彝興,也有許多賞賜與他,也加其爲正四品的忠武將軍,多領一份薪水。

隨即,到了第二天,李嘉又率領兩人一起去往御營中巡視檢校。

換句話來說,就是宣揚軍威,恩威並濟,纔是王道。

雄壯的軍隊,齊整的步伐,以及閃亮的軍甲,都讓兩人格外的驚歎。

更令他們震懾的是,繼承宋軍,加上自己的御營啓稟,已經達到了三萬之巨,更有許多騎兵不斷地進行訓練,假以時日,騎兵的規模定然會膨脹到難以言表的地步。

兩人不畏懼步卒,因爲草原上以騎兵爲王,但對於朝廷如此多的騎兵,他們深切地感到不安,尤其是其騎兵竟然還着甲時,更是惶恐了。

“朝廷騎兵雄壯威武,悍勇無畏,可謂是甲於天下。”

府州位置格外的特殊,所以折御勳對於中原的強盛,除了畏懼外,還有些許的欣喜,他不住地讚歎道:

“王師雄壯如斯,幾可以一敵二。”

“世隆,你過譽了!”李嘉直接喊了折御勳的表字,想必是夏州李氏,折氏的漢化更爲徹底,一個武夫都有了表自,中原那麼多武將,有表字的都很少。

“想必是以前,自然是厲害了些許,但比之契丹人,終究還是難敵。”

李嘉雙手後抄,擡頭說道:“三萬不夠,起碼得五萬,十萬之數,才能力壓契丹人,收復幽雲,如此,才能得片刻的安寧。”

“欲建騎兵,必苛求戰馬,折氏願意獻馬三千匹,以壯騎兵。”

折御勳就是上道,不愧折氏能存那麼就,他立馬朗聲說道,言語很是激動。

顯然,他誤會了。

他以爲皇帝帶他們來看騎兵,就是爲了讓他們獻馬,畢竟中原缺馬,乃是事實。

別看只有三千匹,但這是戰馬,需要進行精心的訓練,十匹都不一定有一匹。

可以說,這是府州竭盡全力了。

這番表現,李嘉很滿意。

一旁的李彝興暗罵了一句,也連忙說道:“中原馬匹匱乏,老臣也願意盡些綿薄之力,但定難地方貧瘠,只能獻馬千匹,還望陛下海涵。”

聞言,李嘉笑了笑,這話言不由衷啊!

他擺擺手,說道:“戰馬之事,其實並不打緊,宋亡後,也給朕留下來十餘萬匹馬,不過較爲普通,朕看不上眼,目前所缺的,只是人罷了。”

“只有人能跟得上,戰馬有的是。”

“來人,牽過來——”

隨即,就在兩人吃驚與皇帝的話語中,數匹雄壯的戰馬,被牽到衆人面前。

只見,這幾匹駿馬,毛髮黑亮,馬臉較尖,四肢有力,修長,更令人讚歎的是,這幾匹馬,肩高超過了四尺,約莫有四尺七寸(一米四)左右,顯得極爲高大威猛。

而要知道,普通的戰馬,肩高在四尺到四尺四寸之間,更惶恐四尺七寸了。

別小看只有幾寸的差距,但在戰場上就是居高臨下,強勢威猛了。

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1384章呂端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1292章事件第1318章澎湖縣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1175章談判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1331章威逼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1153章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1377章使臣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238章護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403章教子第1384章呂端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一千零六章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1170章對戰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114章利刃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1104章幽州營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1384章呂端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1292章事件第1318章澎湖縣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1175章談判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1331章威逼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1153章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1377章使臣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238章護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403章教子第1384章呂端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一千零六章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1170章對戰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114章利刃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1104章幽州營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