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讓人摸不透的楊帆

作爲立志要成爲千古一帝的人,李二一直認爲朝局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這是他的自信,也是他的驕傲。

可現在卻讓他有些彷徨起來。

難道以前自己太寬容了?

以至於這些人敢明目張膽一起要挾、逼宮。

爲了私慾,這些人枉顧帝國的利益和皇權的威嚴。

對一名爲帝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青年才俊如此肆無忌憚的攻訐,底限何在?

這一刻,李二陛下是真的生氣了!

一旦動了江南的這些官員,定然會使朝局動盪一段時間。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長孫無忌卻只是默默的站立一旁,既不煽風點火,也不勸解阻止,好像是一名看客。

就在李二陛下琢磨着拿哪一些人出來開刀,做一些殺雞儆猴的舉動時。

內侍來報,楊帆派長史權萬紀進京覲見。

聞言,李二陛下微微錯愕,這是什麼情況?

難道江南有變?

要不然此刻怎會輕易派長史進京呢?

李二陛下沒說話,心頭卻不斷揣測。

難道長史是來遊說自己護祐楊帆的?

轉念一想,即便楊帆讓人來求自己庇護,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如今幾乎半數的御史言官羣起彈劾一人的場面,這在歷朝歷代都極爲罕見。

自大唐立國以來,更是前所未有。

這種局勢所給人的壓迫感,所形成的輿論攻勢,即便是他這個皇帝都覺得有些窒息。

楊帆年紀輕輕,未經歷過朝爭,在重壓之下驚慌失措派人向自己求救也情有可原。

如此一想,

李二更加擔心起楊帆在江南的處境。

畢竟,若是楊帆頂不住壓力撂攤子不幹,那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面可就要前功盡棄了!

而一旁的長孫無忌微眯的眼睛卻閃過一絲笑意。

他的觀點與李二差不多,楊帆定然是承受不了壓力,特意派人來長安請求陛下庇護。

可長孫無忌卻並不看好李二能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朝爭可不是僅憑皇帝的權威就能擺平一切的。

畢竟,即使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也必須權衡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

若一味的偏袒楊帆,對江南的一些官員大衆干戈,必然會使朝綱大亂。

李二想要成爲千古一帝,必然會謹慎考慮。

畢竟,楊帆如此大張旗鼓與江南士族作對,還試圖提高商人的地位,這可不僅僅只是江南的問題。

因此,楊帆最後的結局只有慘淡收場。

雖然覺得楊帆已經走投無路,甚至迴天乏力,但長孫無忌並不打算馬上參和到江南士族與楊帆的爭鬥之中,他只想靜觀其變。

片刻之後,權萬紀便被內侍帶到了殿內。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趙國公。”

一進大殿,權萬紀便深深揖首一躬。

此次派權萬紀進京,楊帆當然不是爲了讓皇帝力保他。

因爲楊帆知道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

如今江南的槍桿子掌握在他手裡,這些跳樑小醜根本不足爲懼。

之所以派權萬紀進京,除了想表達自己對那些江南士族彈劾自己的不滿之外。

也是因爲權萬紀對江南的改革,特別是華亭縣的改革是除了自己以外理解最爲深刻的。

對於江南的一些舉措,只有權萬紀是最合適的解釋人選。

他能夠很好的述自己在江南的所作所爲。

“免禮!”李二陛下揮了揮手,瞅了瞅風塵僕僕的權萬紀,問道:“楊帆派愛卿前來,是因何事啊?”

權萬紀恭聲道:“微臣前來,是受大都督所託,有一事相求陛下。”

此時長孫無忌冷哼了一聲,說道:“莫不是楊帆挺不住了,派你來求陛下護祐?”

權萬紀眉頭皺了皺,卻並未理睬長孫無忌,而是鄭重對着皇帝說道:“大都督讓微臣帶話,請求陛下不要懲罰那些彈劾他的御史言官,更不要對那些針對他的官員大開殺戒,因爲這樣容易引起朝局動盪……”

聞言,李二陛下直接愣住了。

真沒想到楊帆派權萬紀進京,居然是爲那些針對他的江南官員求情?

這畫風不對啊!

楊帆那混球不是一向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麼?

難道這小子又想玩什麼套路?

李二陛下的腦子快速運轉,思考着楊帆此舉背後是否有什麼其他含義。

而一旁的長孫無忌卻不這麼想,認爲楊帆是在耍計謀。

於是不屑地道:“權長史,你也算是官場老人了,怎麼還配合楊帆玩一出欲擒故縱的苦肉計?”

“呵呵,他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楊帆現在主動向江南士族示弱,置陛下的愛護於何地?”

這些話很明顯,就是想告訴皇帝楊帆已經屈服於江南士族。

一字一句,全是滿滿的嘲諷,甚至是故意挑起皇帝的怒火。

因爲長孫無忌知道,皇帝是絕對不可能輕易放棄江南的。

如此拱火,就是爲了打擊楊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此時,長孫無忌不由暗喜。

在他看來,楊帆一定是被朝中瘋狂的彈劾給嚇住了。

眼見自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又害怕皇帝不保他。

所以不得不派人到皇帝面前故意搞這麼一番說辭,目的就是要挾皇帝力保他。

因爲楊帆也能看出皇帝對江南志在必得,所以來了一招以退爲進。

不得不說,長孫無忌覺得楊帆這一招很高明。

如今楊帆想兩邊討好,長孫無忌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長孫無忌很瞭解李二陛下。

李二這個人很英明,但實在太愛惜名聲了!

爲了成爲千古一帝,東征高句麗已經成爲了皇帝心中的執念。

把江南掌握在手中,能夠爲東征提供雄厚的後勤保障,所以皇帝不可能放棄江南。

楊帆顯然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讓人傳來這些話,就是想告訴李二陛下。

如果不力保他,那他就和江南士族那些人和解了。

所以,長孫無忌直接挑明楊帆此舉有險惡的用心。

因爲長孫無忌知道,李二陛下很驕傲,最恨的就是有人要挾他。

長孫無忌故意往這方面引導,就是讓皇帝心頭產生不悅……

果不其然,聽到長孫無忌這麼一說,李二自然而然也往這方面想。

於是看向權萬紀的目光就有些不善。

李二心裡的確很是愛惜楊帆,也很欣賞他的才華。

可是李二更恨那些恃功倨傲,想用各種理由和他這個皇帝討價還價的人。

因爲在李二心目中,皇權的威嚴不容侵犯,誰也不能夠例外。

本來李二還打算等楊帆掌控江南以後,就把楊帆調回長安,進入內閣進行培養。

等到他李二駕崩以後,楊帆也可以成爲新任皇帝的左膀右臂。

可現在楊帆是什麼意思?

是想用自己的功勞來要挾自己力保他麼?

李二最討厭什麼?

最討厭臣子與他討價還價,最恨臣子要挾他。

於是乎,李二陛下在長孫無忌刻意的引導下直接想岔了。

只見李二的臉色很快難看起來,陰沉着臉,冷聲道:“那你說說,楊帆派你來意欲何爲?是不是隻要朕不力保他,他就撂攤子不幹了?”

權萬紀微微一楞,沒想到皇帝會這麼理解。

可以想到剛纔長孫無忌的故意引導,這才發現長孫無忌幾句話就把皇帝給帶偏了。

長孫無忌果然是老狐狸啊!

權萬紀警惕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趕緊開口解釋道:“陛下,你誤會大都督的意思了,剛纔的話並沒有其他言外之意。”

“來之前,大都督特意交代微臣轉告陛下,聖明的君王,盛世的開創,必然廣開言路。”

“君王只有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兼聽則明,纔可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既然朝中有多數官員彈劾大都督,雖然多是無稽之談,可若是陛下強力鎮壓,他日還有誰敢諍言直諫?”

“儘管現在朝中御史言官的言論有些過分,但瑕不掩瑜,不能因噎廢食。”

“既然這些言官對江南的改革有疑異,那麼一切以事實說話,可以用百姓的聲音去評判改革的成果,根本不必要用其他手段去幹涉。”

李二陛下有些懵。

楊帆帶來的話難道真是字面上的意思?

讓他費解的是,如果沒有自己力保,那麼楊帆憑什麼能夠擋住江南士族的圍攻

雖然大唐律例明文規定,御史言官可以風聞奏事,即便錯了,也不用承擔責任。

這個規定是鼓勵御史言官敢於進言,同時也能夠對文武百官的作風進行監督。

御史言官不用擔心彈劾錯誤而不能諍言直諫。

若是御史言官的彈劾屬實,楊帆就有罪,若是楊帆無罪,御史言官只是屬於體察不清……

本來李二陛下還想拿幾個官員殺雞儆猴,可偏偏楊帆卻請求不要懲罰這些彈劾他的官員,連李二陛下對他隱晦的愛護都拒絕了。

李二陛下有些想不通。

楊帆這小子是不是傻?

難道那混小子真能憑藉一己之力對抗江南士族。

還是說楊帆根本沒有一點把柄落到江南士族的手裡?

李二陛下有些懵!

長孫無忌也皺着眉頭,疑惑的看着權萬紀,似乎想看出他說出來的話是否有假。

可看到滿腔正氣的權萬紀,他不認爲這個犟老頭敢亂傳楊帆的話。

轉頭看向李二陛下,長孫無忌心裡咯噔一下,要壞!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甚是感動。

什麼樣的臣子纔是好臣子?

才華橫溢、能力出衆、忠心不二……

這些都是一個好臣子所要具備的因素。

但是如同楊帆這般,爲了讓皇帝不爲難,將委屈全都自己背,這簡直就是大公無私的名臣!

這樣的臣子,試問那個皇帝不喜歡?

李二陛下心情激動,開口讚道:“駙馬真是好樣的,朕心甚慰啊!權愛卿回去轉告駙馬,朕不會讓他獨自承擔,朕要讓那些官員知道,造謠也需要承擔責任的。”

權萬紀說道:“陛下聖恩,微臣代大都督叩謝陛下,另外,這是那些人彈劾大都督問題的解釋,請陛下過目,微臣暫且告退!”

說完,權萬紀把手中的奏摺遞了過去,隨後轉身離去。

看着手中的奏摺,李二陛下並沒有馬上打開。

他手裡掌控着“百騎”這個特務組織,又有李泰這個眼線。

對於楊帆在江南的各項改革還是能夠知道的。

朝中那些彈劾楊帆的理由幾乎都是捕風捉影,甚至無中生有。

見到楊帆受到此等委屈還能夠顧全大局,他豈能不欣慰?

李二陛下暗暗決定,一旦楊帆應付不來,即使會朝堂動盪,也要殺一些人來警告一番。

見此情景,長孫無忌那是又氣又恨!

楊帆一招忍辱負重就讓李二陛下感動的不行,那貨太狡猾了!

看來即使楊帆最後堅持不住,皇帝也一定要力保他!

長孫無忌真有些懷疑,難道楊帆是李二的私生子不成?

要不然怎麼會得到李二如此獨寵?

長孫無忌很是嫉妒,本來這些待遇原來都屬於自己兒子長孫衝的啊!

不知不覺中,長孫無忌對於楊帆的恨意更加深了一層。

當然,懂得察言觀色的長孫無忌當然不會馬上去做什麼,只能心有不甘的退了下去。

他倒要看看,面對衆多朝臣的彈劾和圍攻,看李二能怎麼辦?

此時長孫無忌決定,自己應該有所行動了!

……

第二天一早,天還未亮,朝會的鐘聲便響徹長安。

唐朝初朝,朝會分爲三種,這三種參加的人員和時間都略有不同。

除了元日大朝會,每月的初一的朝會是參加人數最多的。

這種朝會不僅有王公貴族,還有京城九品以上文武官以及地方上奏的官員等等。

因此,每月初一的朝會顯得很隆重。

這時候的朝會需要殿上設躡席、薰爐、香案,依古禮陳列儀仗。

衆人得到內侍傳唱, 百官才進入太極殿。

今日恰逢初一,所以承天門外的廣場便早已在此等候,偌大的廣場顯得人影重重!

等到承天門開啓,官員以及朝見的勳爵便魚貫而入,整個太極宮顯得熱鬧非凡。

衆人沿着寬闊的御道徑直而入,便是太極門,過了此門,便是恢弘威嚴的太極殿。

上千名官員和勳爵同時參加朝會,聲勢定然是浩大的。

太極殿內一般站不了這麼多人,一些品級低的,只能等候在殿外。

若是往日,站在殿外等候的官員早已交頭接耳,可現在大家都沉默無語,好一副山雨欲來之勢。

似乎大家都知道今日朝會會有重大的事情發生,是以氣氛很是沉寂。

第六十七章你儂我儂第五百一十八章偶遇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七百五十九章作爲穿越者的責任第四百九十五章殺一儆第六十章 被給人紅包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蠻夷想呲牙第一百零四章 打造姓的夢想國度第三百零四章 新仇舊恨第四十六章 蛋蛋的擾傷第六百九十五章情誼第七百三十三章皇帝外經第五百八十四章九死一生第五十章 西湖龍井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三百七十八章 會哭的孩子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七百二十八章密辛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二百四十三章飛花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魯莽犯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太無恥了第五百三十一章赴約第一百一十六章恩威並施第四百零九章商議對策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戰不退第二百二十二章資本的力量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被人妒是庸才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五十七章六根清淨第五百七十六章風雲涌動第四百零七章 童話故事的魅力第三百二十二章動員第六十五章 賭鬥第七百零六章推動法規改革第二百三十章 吃了熊心豹子膽第七百六十一章蘭陵蕭氏第四百八十三章 來的正好第二百五十二章出氣第一百六十章尷尬了第五百九十七章楊帆,國士也第三百七十一章 致富先修路第四百二十一章牀頭風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一十七章心真夠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前朝公主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執初現第四百七十九章討價還價第八十三章 又來找茬的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八章 君子遠庖廚第六百八十五章求仙若渴第三百九十章嚇尿了第四百零四章 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沒有本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火將起依依別第二十一章 被人叫爹!第三百一十一章立威第四百五十五章風起第五百零一章封賞風波第五百二十五章不長記性的長孫衝第一十二章 心裡慌慌無處訴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辯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無恥第六百五十五章開府建衙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二百四十四章調戲第七百四十四章曬鹽之法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七百二十三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二十二章資本的力量第六十章 老手or稚兒第二百八十六章再次拒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觸景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二十章 猛將兄入坑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四百五十三章談心第六百二十八章尋求合作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二百六十七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七百零八章遊樂第七百一十九章讓人摸不透的楊帆第七百四十七章猜忌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六百一十六章贈書第六百六十五章世家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曲終人散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三章 入長安第七百零七章收民心第六十七章你儂我儂第四百九十三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力美學
第六十七章你儂我儂第五百一十八章偶遇第三百六十三章恨鐵不成鋼第七百五十九章作爲穿越者的責任第四百九十五章殺一儆第六十章 被給人紅包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蠻夷想呲牙第一百零四章 打造姓的夢想國度第三百零四章 新仇舊恨第四十六章 蛋蛋的擾傷第六百九十五章情誼第七百三十三章皇帝外經第五百八十四章九死一生第五十章 西湖龍井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三百七十八章 會哭的孩子第六百二十六章太虎了?第七百二十八章密辛第六百八十二章忽悠第二百四十三章飛花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魯莽犯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太無恥了第五百三十一章赴約第一百一十六章恩威並施第四百零九章商議對策第六百三十一章死戰不退第二百二十二章資本的力量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被人妒是庸才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五十七章六根清淨第五百七十六章風雲涌動第四百零七章 童話故事的魅力第三百二十二章動員第六十五章 賭鬥第七百零六章推動法規改革第二百三十章 吃了熊心豹子膽第七百六十一章蘭陵蕭氏第四百八十三章 來的正好第二百五十二章出氣第一百六十章尷尬了第五百九十七章楊帆,國士也第三百七十一章 致富先修路第四百二十一章牀頭風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一十七章心真夠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前朝公主第六百七十八章抱怨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執初現第四百七十九章討價還價第八十三章 又來找茬的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八章 君子遠庖廚第六百八十五章求仙若渴第三百九十章嚇尿了第四百零四章 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沒有本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火將起依依別第二十一章 被人叫爹!第三百一十一章立威第四百五十五章風起第五百零一章封賞風波第五百二十五章不長記性的長孫衝第一十二章 心裡慌慌無處訴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辯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四百四十七章目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無恥第六百五十五章開府建衙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二百四十四章調戲第七百四十四章曬鹽之法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七百二十三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二十二章資本的力量第六十章 老手or稚兒第二百八十六章再次拒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觸景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二十章 猛將兄入坑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四百五十三章談心第六百二十八章尋求合作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第二百六十七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七百零八章遊樂第七百一十九章讓人摸不透的楊帆第七百四十七章猜忌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六百一十六章贈書第六百六十五章世家覆滅第一百三十九章曲終人散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三章 入長安第七百零七章收民心第六十七章你儂我儂第四百九十三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力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