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夏 二合一

『ps:老家楊梅沒有往年的好,過於酸,不像往年是酸甜的那種,不過還是很好吃。另外,上一章序號錯誤,這章糾正。』

————以下正文————

事實證明,南樑王趙元佐不愧是魏國數一數二的統帥。

哦,事實上這位已被魏王趙潤削了爵位,但不管怎麼樣,他判斷地非常精準。正如他所預料的,在四月初的時候,當秦國發現在己國軍隊短時間內無法在河西、河東兩郡打開局面的時候,果然選擇了兵出三川郡,自咸陽出兵,過灞水、經驪山,直奔華陰。

而此時,雒陽尉、安平侯趙郯,已率領約三四千數量的軍隊,進駐了函谷,即當年在「一日戰役」中趙潤戰勝秦少君嬴瓔的地點。

安平侯趙郯的這三四千軍隊,確切地說,根本不算是在天策府轄下掛名的正軍,充其量就是掛靠在「雒陽禁衛」的名下,平日裡主要負責巡視雒陽城內東市、西市等幾個市集治安,防止有人滋事、鬥毆、偷竊等等,根本談不上有多少戰力可言。

因此,安平侯趙郯在率軍抵達函谷的當日,就命令麾下的這些士卒砍伐林木,在函谷一帶構築防禦。

他頗有自知之明,在他看來,倘若秦國果真進攻三川郡,憑他手底下這數千烏合之衆,絕非是秦國軍隊的對手,因此,像什麼「擊敗秦國軍隊」這種癡人說夢就算了,能守一日是一日,若能守到諸國聯軍被他魏國的君主趙潤擊敗,亦或是說守到燕王趙疆率領凱旋之師返回國內,那他就是此戰最大的功臣之一。

四月十六日前後,秦軍出現在函谷的西側,兵力並不算多,據安平侯趙郯派出去的人手探查所得到的情報,這路秦軍人數大概五六萬左右,正軍約佔一半,其餘大概應該就是黥面軍——跟楚國的糧募兵類似,但戰鬥力與士氣卻有天壤之別。

儘管秦國出兵三川郡的兵力比預測的少上許多,但對於安平侯趙郯來說依舊壓力巨大,畢竟他麾下僅三四千幾乎從未上過戰場的烏合之衆而已。

然而安平侯趙郯沒有想到的是,在臨近四月中旬時,龐煥、蒙濼等將領突然率領將近四萬的鎮反軍馳援函谷,記得在得知鎮反軍到來消息之後,安平侯趙郯簡直感覺不可思議。

畢竟據趙郯所知,龐煥、蒙濼等人所率領的鎮反軍,此刻應該還在山東(泰山以東)一帶攻伐齊國纔對,如何竟會出現在函谷?

正因爲心中不解,安平侯趙郯遂在見到龐煥、蒙濼等將領時,詢問了這個問題。

龐煥向趙郯做出瞭解釋,不過卻略過了「誘反頤王趙弘殷」這樁事,只說是南樑王趙元佐考慮到秦國或有可能從三川郡這邊出兵,便叫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向鎮反軍下了命令,反正在龐煥等人率軍前來函谷時,高括確實給他們補了一道調令。

在確認過那份調令的真實性後,安平侯趙郯立即便將函谷的防務委託給了龐煥。

平心而論,安平侯趙郯其實也是趙氏王族當中頗有能力的族人,但相比較龐煥這等將領,趙郯自忖還是不如對方,於是便將函谷的防務交給龐煥,他來給龐煥以及鎮反軍打下手。

反正在趙郯看來,只要能擋住秦國的軍隊,保護雒陽不受秦國軍隊的進犯,這份天大的軍功,應該足夠他跟龐煥等人分的。

四月下旬,秦國軍隊兵臨函谷,對函谷狹道發起了進攻,卻遭龐煥、蒙濼所率領的鎮反軍擊退。

在旁瞧着這場仗的激烈程度,安平侯趙郯暗道僥倖,因爲他覺得,若非鎮反軍支援及時,否則他恐怕當真守不住函谷幾日,畢竟秦國的軍卒,論悍勇完全不遜色於魏卒,可不是像楚、齊、魯等國的軍隊可以比擬的。

戰後,安平侯趙郯親筆寫了戰報,命人送回雒陽。

雖然他有心弄點軍功,但即便主戰方乃是鎮反軍,他自然也不好將自己吹噓地太過火,只是在戰報中稍微提了兩句,以此向雒陽表示,這次擊退秦國軍隊,亦有他安平侯趙郯的一份功勞。

記得在送出這份戰報前,安平侯趙郯還曾將這份戰報給龐煥過目,免得龐煥誤會他搶功什麼的,不過出乎他意料的他,龐煥等人對此似乎並不看重。

說實話,龐煥、蒙濼等人這次還真不看重,因爲他們也有自知之明——他們在沒有得到君主趙潤或天策府調令的情況下,擅自因爲南樑王趙元佐的書信就從齊國退兵,這已註定他們的統兵生涯將到此爲止。

因此有沒有軍功什麼的,對於他們來說意義已經不大。

倘若他們此番擊退了秦國軍隊,可能還能保留一條性命,否則,那還真不如索性戰死在沙場上爲妙,這樣還能博一個好名聲——倘若他們果真爲了國家戰死沙場,縱使他們此前犯下了那樣的罪行,君主趙潤多半也會將此事揭過不提,給他們留一個好名聲。

四月末,安平侯趙郯的戰報送到了雒陽,送到了魏王趙潤手中。

當時,趙潤端詳着這份戰報良久,最終將其放在一旁。

此時,這場堪稱「第二次中原大戰」的曠世之戰,局勢已逐漸變得鮮明。

勝利方無疑正是他魏國。

此番他魏國,在東邊的正面戰場,先後覆亡韓國、擊敗諸國聯軍,並策反衛、魯兩國的帶兵大將;而在西邊的戰場,雖說最終還是無法避免秦國對他魏國開戰,但考慮到秦國軍隊目前還是沒能對他魏國造成巨大壓力,足可謂是大獲全勝。

記得在收到安平侯趙郯的戰報前,魏王趙潤剛剛收到了衛國君主衛費的國書,衛王費在信中一個勁地講述他絕非是當真背叛魏國,而是當時收到了楚水君的威脅云云,總而言之,就是變相地乞求趙潤的寬恕,免得趙潤事後追究衛國的責任,而將他從衛國君主的寶座上踹下去——事實上,趙潤完全有這個能力。

說實話,趙潤這次對衛王費真的很惱怒。

因爲事實上,衛國其實能在這場戰爭中貢獻力量的——衛國雖然小,但事實上並非沒有軍隊,就比如濮陽軍,這是一支具有魏國軍隊制式裝備的軍隊,雖不及魏國的正規軍,但相比較趙潤當時臨時徵募的那三十萬義勇兵,那足可以稱爲精銳。

但就是因爲衛王費貪生怕死,被「諸國聯軍聯合伐魏」的聲勢給嚇住了,不敢表明立場支持魏國,結果後來受到了楚水君的威脅,以至於衛國軍隊後來被逼無奈,被迫成爲了聯軍的一員,反而給魏國的大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正因爲如此,趙潤對衛王費挺惱火的,甚至對此想過將衛費從衛國君主的位置上踹下去,讓養子衛雲成爲衛國的新君。

但這件事,卻遭到了介子鴟的阻攔。

介子鴟認爲,衛王費越昏庸,衛國的人才,纔會源源不斷地流向魏國,而衛國的民心,也會逐漸偏向魏國,這有利於他魏國日後吞併衛國、統一中原。

反之,倘若趙潤扶持其養子衛雲,憑衛雲他那「衛公子瑜之子」的身份,定能得到絕大多數衛人的擁護,介時,他魏國就不好再吞併衛國了——當代不能,趙潤總不能傾吞其養子衛雲的國家吧?而下一代也不能,因爲魏國儲君趙衛與衛雲如今是義兄弟。

這就足足耽誤了兩代人的時間。

因此介子鴟建議,依舊放着衛王費不動,假如衛王費日後老死了,不妨讓衛公子玠成爲衛君,因爲衛公子玠與其父一樣愚昧、一樣貪圖享樂,這有利於魏國日後吞併衛國。

趙潤思忖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將養子衛雲召來,問問後者的想法。

畢竟,一來衛雲是他的養子,有些事他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人言可畏;二來,就如今的衛國而言,再給它一百年也沒有資格爭奪霸主地位,因此完全不足以成爲魏國的敵人。

待衛雲來到甘露殿的書房後,趙潤將衛國目前的情況告訴了衛雲,並詢問後者的看法。

當時衛雲卻說道:“世人都說,家父亡故之後,衛國已瀕臨覆亡,遲早會被大魏兼併。孩兒的才能遠不如兩位父親大人,無力支撐衛國成爲大魏的助力,願大魏得到「濟陰」、「東郡」、「東平」三地後,能變得更爲強盛。……兒臣恭祝父王能統一中原諸國,成就史無前例的霸業。”

趙潤聽了很是驚訝,在反覆詢問衛雲後,才確認這是衛雲的真心話。

待等衛雲返回自己府邸後,將這件事告訴母親陳氏,以及祖母大衛姬,當時,其母陳氏吃驚地問道:“魏王既隱晦許你衛君之位,我兒何不順勢應下,繼承你生父的遺志,何故要推脫?”

衛雲搖搖頭說道:“魏王乃孩兒養父,若孩兒應下衛君之職,則父與子平起平坐,這不合禮數,此乃其一;其二,孩兒的授師介子大人,與公羊郝等幾位大人,推崇《公羊論》的大一統學論,認爲大魏正合天數,應當順勢奪取天下,一統中原,若孩兒繼承衛君之位,恐日後遲早會被大魏所針對,縱使義父、義弟(趙衛)兩代不會奪取衛國,亦難保日後。……既然如此,索性就提早確定君臣名分,使衛國降格成爲大魏的郡國,介時孩兒可成爲郡王,且不至於復有被大魏針對的危險。”

陳氏不清楚其中的道道,但大衛姬卻對此類事頗爲了解,聞言輕笑着說道:“這是介子鴟教你的麼?”

說罷,她也不等衛雲回覆,點點頭說道:“介子鴟確有私心,但不能否認,這無論對於衛國、還是對於我等,都是極好的結局,雖孫兒日後會被降爲郡王,但勝在並無隱患,我衛氏一門,日後尚能在衛國……或者說衛郡,享盡榮華。”

“孫兒也是這麼認爲的。”衛雲恭敬地對祖母說道。

而與此同時,趙潤召見了介子鴟,將衛雲的回覆告訴了後者,並詢問後者:“介子,是你教衛雲的麼?”

介子鴟沒有否認,拱手說道:“臣認爲,此舉對於我大魏、對於衛國、對於世子(衛雲),都是極好的結局。”

趙潤點了點頭。

其實這件事並不難解決,最難的莫過於衛雲的心意,但既然衛雲自己已經同意,那這件事就沒有問題了——至於衛王費?那是誰?

在思忖了一下,趙潤對介子鴟說道:“封衛云爲濮陽侯,食邑濮陽,其中具體,由內朝自行商議擬定,切記,徐徐而圖,莫要引起衛人的反感。”

“臣遵命。”介子鴟躬身而退。

待等介子鴟離開之後,趙潤緩緩走到那張放置着中原地圖的案几旁,目視着那份地圖。

既然衛雲已經許諾,衛國就等同於已經是魏國的一部分——哪怕目前暫時還屬於衛王費。

包括韓國,這個曾經在齊王呂僖過世後一躍成爲中原最強的國家,亦遲早會被他魏國所吞併。

似這般,中原就少了兩個國家。

剩下還有齊、魯、楚三國。

在這三個國家中,魯國距離被他魏國吞併,怕是也相距不遠,畢竟就連季武、桓虎這兩位執掌魯國軍隊的將領都已經暗中投靠了魏國,縱使現任的魯王公輸興持有反對意見又能怎樣?

像齊楚兩國求援?

呵,齊國目前仍在被趙疆率軍攻伐,雖然短時間內不至於會有覆亡的危險,但應該也沒有什麼餘力支援魯國,而楚國此番攻伐魏國戰敗,最起碼損失了幾十萬的兵卒,甚至於,項末、項孌二將皆戰死於沙場,相信楚國亦是元氣大傷。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齊楚兩國意識到他魏國將順勢吞併魯國,恐怕也無能爲力。

五月初,楚越聯軍逃向宋郡,衛邵、衛鄖、衛振率領衛國軍隊,與魯國的季武、桓虎、陳狩等人一同,協助魏國將領衛驕收復宋郡。

而此時,曾駐軍在潁水郡南部的楚壽陵君景雲,亦得知了諸國聯軍在雍丘遭到慘敗的消息,大驚失色,立刻率領麾下軍隊撤離,不曾想,卻被魏國的商水軍抓住機會,狠狠追殺了一番。

而此時在商水郡的南部,平輿君熊琥麾下的兵力,已然被商水軍打得潰不成軍。

至此,楚國全線敗退。

其實這個時候,商水軍仍有能力反攻楚東,只是考慮到這場戰爭他魏國亦損失巨大、且西邊仍面臨着秦國的攻勢,商水軍便沒有順勢攻打楚國,而是致力於清除、驅逐潁水郡境內的楚軍散兵,收復各縣,且恢復這些縣城的農田、水渠等設施,同時加緊春種,看看是否還能趕上春耕。

畢竟,就算這場仗魏國打贏了,但若是因此耽誤了一年的農耕,這亦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就今年而言,宋郡的田地,農活基本上算是耽擱了,縱使當地宋人在被楚軍佔領的情況下,仍種植了一些作物,但相信收成也根本不足以與往年相比。

潁水郡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其他幾個郡的春耕情況,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戰爭的影響,這就使得魏國雒陽朝廷必須未雨綢繆,儘快統計國內的餘糧,分到各個郡,免得到時候他魏國雖然打贏了這場戰爭,但卻因爲戰後各郡缺糧,而導致出現大批餓死的人。

五月中旬時,魏衛魯三國的軍隊,陸陸續續收復定陶、乘氏、己氏等縣,此後,三國聯軍兵分兩路,由季武、桓虎等人率領的魯國軍隊,幫助魏將何苗、朱桂等人,收復昌邑、任城方向的失土,而魏將衛驕,則率領大軍收復睢陽等與楚國相鄰的縣城,並在這些縣城留下駐守兵力,重造防禦設施。

至於追擊新陽君項培、越國將領吳起等人率領的楚越聯軍殘部,魏國目前也顧不上了——主要是追擊楚越聯軍的殘部弊大於利,畢竟魏國目前當務之急乃是儘快收復失地,恢復農田,看看能不能種點糧食稍稍彌補錯過春耕所帶來的損失,哪還顧得上追擊楚越聯軍的敗軍。

臨近六月時,魯國將領季武、桓虎、陳狩等人,相助魏將何苗、朱桂二人收復「任城」。

此時,季武將麾下的軍隊交給桓虎、陳狩二人代掌,自己帶着一隊護衛返回曲阜。

說實話,季武一開始並未想過投靠魏國,他只是被桓虎給坑了,以至於他率領的軍隊在關鍵的那場決戰中,陰差陽錯地倒向了魏國,給楚越聯軍造成了致命的一擊。

但既然大錯已經鑄成,季武也只能將錯就錯了,畢竟就算是他也看得出來,在諸國聯軍敗北之後,將再無任何國家能夠限制魏國變得更加強盛,既然橫豎都招架不住,還不如就像桓虎所說的那樣,趁着魏王趙潤對他有那麼一些好感的時候,果斷投靠魏國。

唯一的尷尬是,他父親季叔乃是魯國的忠臣,且一生都在爲國家出力,而季武作爲季叔的次子,卻做出了‘背國投敵’的行爲,這必將有損於季氏一門的聲譽。

對此,桓虎給季武出了個主意:單單你我投靠魏國,固然會被魯人罵做叛臣,但倘若能說服君主公輸興投靠魏國,那就沒有他季武、桓虎什麼過錯了。

季武深以爲然,於是在協助魏軍收復任城後,立刻就踏上了返回曲阜的旅程,勸說君主公輸興投靠魏國。

至於君主公輸興會不會乖乖就範,季武倒也並不擔心,畢竟諸國聯軍戰敗,齊楚兩國暫時只能自保,若魏國鐵了心要覆亡魯國,魯國根本招架不住——只要從這方面着手,相信公輸興還是會聽從他的勸說的。

畢竟公輸興也並非是那種野心勃勃、且有遠大抱負的君主。

六月初二,季武返回了曲阜。

而這會兒,魯國已經得知了諸國聯軍戰敗的消息,國內上下害怕魏國的報復,人心惶惶。

相比較國人,魯王公輸興得知地更多,畢竟他亦有派人關注聯軍的戰況,並且,齊國的田耽在撤軍返回齊國時路經魯國,將「桓虎、陳狩二人背叛聯軍、倒戈魏國」的情況派人告訴了魯王公輸興,勸後者提早做好防備,雖然就算提早防備,也頂不了什麼大用。

在接見季武之時,魯王公輸興詢問了聯軍戰敗的具體過程,並質問季武,其與桓虎是否已經背叛魯國。

季武也不隱瞞,遂將桓虎的所作所爲告訴了公輸興,包括他輕信桓虎,結果在決戰時被桓虎以及衛國的衛邵等人挾持,被逼無奈,眼睜睜看着麾下的軍隊倒戈於魏國,對聯軍造成了致命的一擊。

公輸興聞言悵然長嘆,其實這會兒無論季武、桓虎是否已經投靠魏國,對於他魯國而言,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了,因爲橫豎都招架不住魏國日後的報復。

見君主搖頭嘆息,季武便趁機說道:“雖然是行差踏錯,但錯有錯着,魏王對於我魯軍棄暗投明之舉頗爲欣賞,大王何不順勢投靠魏國。”

公輸興搖搖頭說道:“恐守不住祖宗基業。”

季武聞言奉勸道:“眼下諸國慘敗,再無人能擋魏國的鋒芒,大王此時投靠魏國,日後尚能保住曲阜作爲采邑,但倘若大王執意要繼續與齊國對抗魏國,恐怕日後將死無葬身之地。……別說魏國的趙疆、屈塍等人目前就在山東(泰山以東)一帶,單單桓虎、陳狩二人,我魯國就難以招架。”

公輸興沉思了許久,最後咬牙說道:“最起碼,得允許寡人保留曲阜作爲食邑。”

季武聞言心中大喜,連聲說道:“魏王乃大度之人,必定會允許大王的要求。”

當日,公輸興便寫下了國書,託季武派人送到魏國的王都雒陽。

在收到這份國書後,魏王趙潤頗爲歡喜,當即就命朝廷派使者回覆魯王公輸興。

相比較能兵不血刃地吞併魯國,將曲阜賜予魯王公輸興作爲采邑又算得了什麼?

就在他萬分歡喜時,他收到了張啓功從韓國王都薊城派人送來的消息。

在看到那份書信後,趙潤長長嘆了口氣。

“果然啊……”

他一臉惋惜地搖了搖頭。

第304章:李睦之死 二合一第696章:戰況升級第604章:惡徒!第276章:趙宣回援 二合一第1338章:九月第487章:說服 三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511章:鬧劇第一百七十三章:言和『打賞加更5/19』第38章:高賢侯呂歆 二第75章:鉅鹿攻防 二合一第1330章:雍王的抱負第600章:交涉第812章:竊物的宮女第994章:劍指淇關第919章:又生一計第590章:堂審第161章:衛國衰敗 二合一第1274章:勸說第1051章:駱璸與張啓功第1017章:兩軍備戰第337章:平輿之戰 二第1137章:平息 二合一第120章:最後一戰 二合一第1237章:首戰:零敗績vs零敗績 二 二合一第761章:回國第886章:太子與桓王 二第二百八十五章:靠山 二第343章:越國歸降第574章:安陵趙氏第270章:變局 三 二合一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464章:民商崛起之初 二第974章:充斥違和之感的梟雄第197章:韓王然與魏王潤 二合一第1388章:大梁內戰 二合一第四十二章:扒!第248章:永不陷落之城! 二第878章:“一日”戰役 三第1290章:趙鶯夜訪 二第505章:肩負重任第400章:逼降 三第一百一十章:殺威第217章:湖陵戰場 二 二合一第五十二章:太子與雍王第773章:交涉第三百二十七章:南樑王的新軍第1208章:壞消息 二第973章:爭執 三 『加更33/33』第1022章:廉駁與韶虎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如山、穩如嶽第二百四十三章:與李粱的賭約第956章:援軍 三第三百六十章:戰爭!戰爭!第138章:對飲 二合一第1216章:咸陽相邀第一百五十章:心跡與信任第238章:親征 二合一第450章:烏邊部落的請求第1160章:函谷秦軍連營第964章:開春第315章:戰火再起 二合一第493章:交鋒 三第432章:鏖戰!雒城防守戰!第1041章:暗爭第937章:軍糧告罄!第一百九十四章:初接觸第一百七十三章:言和『打賞加更5/19』第618章:雍王的獠牙第987章:攻城 二第1086章:新年第1184章:扭轉的局勢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第1183章:羯部落的黯然離場第1179章:混亂的戰局第1211章:伏擊vs反伏擊第375章:先聲奪人第1101章:肅王與溫崎的賭約第438章:一曲第179章:內外並舉 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七章:小氏羊舌第三百四十九章:調虎離山第550章:商水簡況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899章:黃雀在後『加更29/33』第323章:巴王鷿第436章:鏖戰!雒城攻防戰! 五第1107章:雙榜第210章:宣戰! 二合一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1303章:虎方對峙第1112章:武舉第155章:膠着的衛國內戰 二合一第1081章:事件背後第708章:項末的一石二鳥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九章:功課第454章:羯角覆滅第十六章:同滑
第304章:李睦之死 二合一第696章:戰況升級第604章:惡徒!第276章:趙宣回援 二合一第1338章:九月第487章:說服 三第一百九十五章:姬潤與熊拓第511章:鬧劇第一百七十三章:言和『打賞加更5/19』第38章:高賢侯呂歆 二第75章:鉅鹿攻防 二合一第1330章:雍王的抱負第600章:交涉第812章:竊物的宮女第994章:劍指淇關第919章:又生一計第590章:堂審第161章:衛國衰敗 二合一第1274章:勸說第1051章:駱璸與張啓功第1017章:兩軍備戰第337章:平輿之戰 二第1137章:平息 二合一第120章:最後一戰 二合一第1237章:首戰:零敗績vs零敗績 二 二合一第761章:回國第886章:太子與桓王 二第二百八十五章:靠山 二第343章:越國歸降第574章:安陵趙氏第270章:變局 三 二合一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464章:民商崛起之初 二第974章:充斥違和之感的梟雄第197章:韓王然與魏王潤 二合一第1388章:大梁內戰 二合一第四十二章:扒!第248章:永不陷落之城! 二第878章:“一日”戰役 三第1290章:趙鶯夜訪 二第505章:肩負重任第400章:逼降 三第一百一十章:殺威第217章:湖陵戰場 二 二合一第五十二章:太子與雍王第773章:交涉第三百二十七章:南樑王的新軍第1208章:壞消息 二第973章:爭執 三 『加更33/33』第1022章:廉駁與韶虎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如山、穩如嶽第二百四十三章:與李粱的賭約第956章:援軍 三第三百六十章:戰爭!戰爭!第138章:對飲 二合一第1216章:咸陽相邀第一百五十章:心跡與信任第238章:親征 二合一第450章:烏邊部落的請求第1160章:函谷秦軍連營第964章:開春第315章:戰火再起 二合一第493章:交鋒 三第432章:鏖戰!雒城防守戰!第1041章:暗爭第937章:軍糧告罄!第一百九十四章:初接觸第一百七十三章:言和『打賞加更5/19』第618章:雍王的獠牙第987章:攻城 二第1086章:新年第1184章:扭轉的局勢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第1183章:羯部落的黯然離場第1179章:混亂的戰局第1211章:伏擊vs反伏擊第375章:先聲奪人第1101章:肅王與溫崎的賭約第438章:一曲第179章:內外並舉 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七章:小氏羊舌第三百四十九章:調虎離山第550章:商水簡況第1271章:謠言頓起第899章:黃雀在後『加更29/33』第323章:巴王鷿第436章:鏖戰!雒城攻防戰! 五第1107章:雙榜第210章:宣戰! 二合一第582章:老健的趙來峪第1303章:虎方對峙第1112章:武舉第155章:膠着的衛國內戰 二合一第1081章:事件背後第708章:項末的一石二鳥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九章:功課第454章:羯角覆滅第十六章:同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