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

這些變化對這艘船上的人來說只是徒增煩惱,最要緊的是他們希望能說服福建路的大魏顯貴們,加強水師,肅清海盜,對蒲行風和天方人施加壓力,進而影響到西洋各國的局面。

眼前這青年叫羅方伯,其曾祖一輩從漳州移民至西洋,白手興家,在當地先是與大魏這邊的商人進行貿易,後來長留西洋,替國內的商人看守和代賣貨物,很多移民在一開始時並沒有移居的打算,從西洋到大魏福建路,來回要幾個月的時間,每年週轉運送貨物如果無人對接會很麻煩,於是除了少量的貧民活不下去主動移居海外之外,大量的商人和相關的人開始被迫或主動的留在當地。

東洋和西洋就是後世的菲律賓和印尼,馬來地區,被統稱爲南洋,或是分爲東洋或西洋。

二百多年下來,加上從唐末時就開始有貧民百姓下南洋謀生求活,東洋和西洋地界已經有兩個漢人所立的國家。

還有幾個小勢力,也是漢人所立,或稱國主,或稱元帥,地盤小,有的就在羣島之上,甚至就是變相的海盜,那自然不值一提。

眼前這夥人就是自來蘭芳國,其國主不稱皇稱帝,亦不稱王,對外稱大統制,對內稱國主。所以在百年之前立國之後,向大魏上表請求內附,大魏雖未同意,卻是視蘭芳國爲藩屬國之一,也是三年一貢,來往不絕。

傳至如今一代,國主羅玉章病重,日常不能理事,所幸世子羅方伯精明強幹,年輕有爲,蘭芳國內未曾內亂,並且持續保持着與大魏等諸國的貿易,國家相當繁榮昌盛。

待滿刺加興起,經營起馬六甲城,控制了海道水域,頒依了天方教,算是天方國的鐵桿盟友,其國勢漸強,蘇丹開始攻擊大魏廣南東路人樑道明建立的後三佛齊王國,三佛齊與安土納島上的張傑緒所立的安國,還有蘭芳國等漢人勢力交好,彼此聲氣相連。蘭芳國位於婆羅洲,三佛齊在蘇門達臘,安國就在安土納島,勢力最弱,而滿刺加控制着馬六甲,與莫臥爾,天方等諸國俱信天方教,與信奉佛祖爲主的漢人諸國勢不兩立,在天方國的支持下,滿刺加國力漸強,三佛齊漸有不支之勢,加上蒲行風等海盜勢力經常掃蕩漢人諸國沿海,騷擾諸國貿易渠道,十餘年間,蘭芳和三佛齊諸國日漸衰弱,已經有朝不保夕之感。

雙方交戰的焦點,還是在馬六甲城的歸屬之上。

羅方伯此行,就是想建言大魏重建水師,打擊羣盜,蘭芳國雖然國勢大不如前,但在造船,水師人員和財力上,仍然可以對大魏提供相當大的幫助。

蘭芳國人口六百餘萬,漢人佔一半人,土著有一半人,在滿刺加壓力加大之後,土著漸漸難以管制,國內力量虛耗浪費很多,而大魏人力充足,只是朝廷過於關注北方防邊,對海防不怎麼放在心上,在羅方伯看來這也是相當危險的情形,大魏一年的財賦收入,過半是依賴對外貿易和與之相關的產業,一旦諸盜在滿刺加的支持下形成規模,斷絕大魏的對外貿易,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可惜的是,這種論調被大魏君臣認爲是蘭芳國爲了自救的危言聳聽,哪怕是福建這裡,齊王雖不反對,但表示愛莫能助,水師的建立擴充需要中樞的意志,主要來自於天子,連兩府也對此事無能爲力。

韓鍾雖是權相,但在這等大事上還是得聽從天子的意志,北伐之事就是明證。

韓鍾能除劉知遠,但真正的國朝大政,還是得聽天子的。

天子捨不得掏錢出來重建水師,別的人說什麼也是白搭。

此次福建之行,羅方伯等人更是感覺到了大魏的虛弱,此前的那個雄霸天下,諸國敬慕的中華上邦,已經是一個千瘡百孔虛弱之極的巨人了。

沉重的賦稅,驕奢的官員,虛弱的武備,四處空虛的邊防,回想起百餘年前蘭芳國的前任統制和官員們筆下記錄的大魏,幾乎是要被人認爲是天方夜潭。

雖然天方也在衰弱,與泰西諸國隔幾年就要大打一場,在海上的地盤也被泰西諸國侵吞蠶食,但天方還是橫跨諸大洲的龐然巨、物,其騎兵,水師,俱有可觀之處,財力儲備上,天方更是遠在大魏之上。

特別是天方在南洋海面扶持出滿刺加,此外還有莫臥兒,帖木兒汗國等諸國爲翼,其國勢之強,其實遠在大魏之上。

大魏其實就是東亞霸主,在南洋海面上曾經有過強大的水師,影響深廣,但現在如潮水退去,影響力只存留於大陸之上,而且四面受敵,國勢漸衰,天方也不如此前之強,但其影響力之大,國力之強,仍然不是大魏可以比擬。

也怪不得天方商人前來大魏時,有着強烈的自信和鄙夷感,就如大魏強盛時,魏人前往那些蠻夷小國時,也是有強烈的天朝上國的自信,鄙視當地的土著,兩者的感覺其實相同,並無實質性的差別。

羅方伯心煩意亂的道:“南安侯回來沒有?”

既然知道徐子先也是福建路的政治版圖中的重要人物,羅方伯當然是希望能見一面,徐子先的任命已經下來,同知岐州,防禦使,都知寨,加上南安團練,世襲國侯,食實封六千戶,從這一系列的任命下來,足可證明徐子先是福建的實權人物,最重要的是,據傳徐子先與左相韓鍾聯手除掉大參,在宰執中有左相和右相兩個盟友,光從這一點來說,其比齊王還重要的多。

“已經出海二十餘天了。”有人答道:“朝廷的任命從陸路下來,十多天前就到福州了,算來南安侯也快了。”

“那我們到岸上等罷。”羅方伯斷然道:“不見一面,總是不太甘心。”

“南安這邊的小船倒是不少。”在港口妥帖的服務之下,來自蘭芳國的帆船順利入港停靠,衆人感覺到船身微微震動時,小船已經脫離帆船,另外又有多艘漿船迎到江中,那裡又有帆船前來靠港停泊了。

“南安侯看來是一個重視貿易的人。”羅方伯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前的情形確實是說明了這一點。

倒不是說福建路的官員不重視貿易,畢竟對外貿易是大魏太祖開國之後的國策,而且大魏也確實從對外貿易獲得了海量的財富。

每年從泉漳福和廣州江陵等諸多港口,直接收取的貿易稅額就有六百多萬貫,加上從各家商行,工廠抽取稅額,直接的賦稅超過兩千萬貫,佔大魏每年的稅賦五分之一還多。

加上貿易發達使商行衆多,內部貿易發達,工商發達,直接和間接受對外貿易影響的人羣,和在其中抽取的賦稅,同樣也是天文數字。

但就管理來說,大魏基本上能做的就是做到有充足的稅官,服務是談不上,根本也沒有這種意志,只是管理和治安這兩樣,做的也相當不足。

港口破舊殘敗,也沒有官府安排的接港人員,官員只負責覈算貨物,稽查走私,海盜,其實就治安這一塊也很差,很多盜賊瞄準的就是海外來的商人,很多外來的商人必須僱傭大量的護衛就是顯明的例證。

大魏也只能儘量做到不使大量海盜來襲,但前幾年漳州被攻克一事顯然是打了大魏朝廷的臉,此後數年也沒有辦法討回這個場子。

而南安港這裡不同,未靠岸就有小船在江中巡邏,執矟按刀的將士在兩岸來回巡行,這給人強烈的心理暗示,這裡相當安全。

另外靠邊就有小船接引,全部是南安團練派的船隻,也是令人感覺有些意外的感動。

上岸之後,已經有吏員過來,將船隻和船上人員登記在冊,吏員意外的溫和客氣,除了護衛方面由南安團練負責外,港口的貨物儲存安全,也是由南安團練接手。

再有消息傳遞的服務,吏員送上一本小冊子,都是建州到饒州和衢州一帶的物價情形,大約都是三五天內的最新消息,對很多要備貨的商人來說,這個消息也算是及時雨,經過多次印證之後,南安港提供的消息大致準確,不會有太大誤差。

另外在飲食,入住等諸多方面,也是相當詳細,總體來說,比較大魏朝廷負責的泉州港,南安港這裡的服務可謂是無微不至。

縱然不能誇張到使客人感覺賓至如歸,還要給團練捐和倉儲費,靠港停泊費等若干使費,總體來說還是叫人相當滿意。

岸邊停泊的小船也是不少,有單桅加八漿的大哨船,也有單桅無漿的小船,也有無桅四漿或八漿的小哨船,更有水艍船,龍靈船等諸多幾十米長的大船。

只是這些船隻多半殘敗,還有不少損毀的不成模樣,若干水手工匠正在岸邊修補,敲敲打打的好不熱鬧。

“聽說這是南安對蒲家一戰的俘獲。”一個蘭芳人有些不屑的道:“大小船隻過百,加起來也沒有咱們這一艘船值錢,南安侯還是當寶貝一樣,這家底也太悽慘了些。”

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
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