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

“我深表同意!爵士說的太有道理了。”艾倫威爾遜一副我是我們的人口吻贊同道,“不過對於大多數殖民地來說,找到自身的價值對駐地專員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香江的條件,一般殖民地沒有。”

“看,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找到問題。”葛量洪意味深長的道,“看誰能找到最爲關鍵的問題。”

“哦,尊敬的爵士,我們換一個話題。”艾倫威爾遜點了點頭,不着邊際的道,“其實對我們這些海外公務員來說,利益來源之地取決於所管理的領地,而不是萬里之外的倫敦。在這個問題上,我和爵士的立場一致。”

香江的英國公務員傾向蔑視倫敦官僚對港督以及在香江實施的政策指手畫腳,企圖保留更大的自主權。港督和官員們也認識到,倫敦從來都是以商業角度看香江,萬一香江有一天成爲倫敦的經濟包袱,他們的自主權將無從說起,甚至放棄香江。

所以港督都着力於提高香港的經濟自持力,一方面彰顯香江對英國商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加抵擋倫敦插手內部事務的籌碼。

至於對內閣的尊重嘛,有,但又不是很多。大英帝國培養出來根正苗紅的官員,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把本土當成是助力,而是當成對手。

對於艾倫威爾遜來說,他需要香江這個中轉站,反正他都能把橡膠賣給蘇聯,自然也不在乎再加上一個國家,而且就算是他不賣,印尼也會賣。

與其這筆錢讓蘇加諾賺走了,還不如充實一下馬來亞的財政。

艾倫威爾遜提及,白廳做過預測,和中國的貿易在五年內就可以達到一億英鎊這個數字。當然這是貿易額,並不是利潤。但一億英鎊肯定不是小錢了。

“白廳的首腦們,終究還是比那些外行政客看的更加清楚。”葛量洪聽了之後很贊同的道,“形成互補的貿易之後,相信香江的收入也會大大增加。唯一的疑慮在於,可能我們的盟友會因此不開心。”

“我們當然要顧及盟友的態度,不過想來問題不大。”艾倫威爾遜心不在焉的回答。

比起完全陌生的敵人,香江獨特的位置也不僅僅是財政上的好處。真當亞洲的間諜中心是假的麼?

葛量洪有一點看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香江遲早會迴歸中國治下。至於某些政客異想天開的自治,或者是城邦,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既然肯定無法保留,不如做一點好事結下善緣。在來之前,葛量洪纔在教育上進行投入。

香江因爲人口增加,隨着學校數量的增加,教師的需求亦日益增大。可是香港僅有的羅富國教育學院卻未能滿足需求,結果葛量洪在九月新設了葛量洪教育學院。葛量洪曾對於新的師範學院以他命名,感到十分自豪。

“不過話說回來,兩個地方配合起來也有好處,香江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而馬來亞有資源,如果能夠將貿易額擴大。兩個地方都會得到發展。”

也是看到了這一點,葛量洪這一次才接受邀請來到吉隆坡,而不是過來度假。

在應對本土的問題上,艾倫威爾遜和葛量洪立場一致,都認爲治下的土地要發展,不能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當成不存在。

關於打擊走私行爲,更是取得了一致共識,既南中國海並不存在走私行爲。都是合法的正常貿易,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可以作證。

“總的來說,香江什麼都不用做,就已經有了足夠的利潤。”艾倫威爾遜老神在在道。

至於直接管理經驗,也是英屬馬來亞應該學習的地方,比起艾倫威爾遜這個專員。

其實作爲港督的葛量洪權力更大,港督同時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此外,軍事權和警察也都掌握在港督手中。在香江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不會受到制約。

港督同時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此外,軍事權和警察也都掌握在港督手中。在香江,港督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不會受到制約。

所以艾倫威爾遜是必須得到葛量洪的首肯,才能搭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順風車,根本就繞不過去。

不過就像是他說的,這對所有人都是好事,香江也會因此受益。那麼香江的英國公務員,也自然更加是受益最大的羣體。到時候也更有底氣和倫敦胡攪蠻纏!

兩人談的起興,艾倫威爾遜請教直接管理的經驗,“其實要是國內的政客說什麼發展計劃,肯定是三句話不離民主。”

“他們懂什麼治國?”葛量洪噗嗤一笑奚落道,“在經濟發展當中,民主根本是一個貶義詞,我們在香江的官員都認定,民主政治是會最快拖垮當地經濟的東西,並破壞社會及政局的安全。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搞垮香江的經濟,倒是可以試一試民主政治,見效肯定非常快。”

“尊敬的爵士,你真是一個預言家。”艾倫威爾遜的讚歎絕對發自真心,未來的事情可不就和葛量洪說的一樣麼。

兩人在香江能夠受益這一點上再次取得了共識,香江地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所以當地的生活物資、農產品、能源等都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的輸血。香江的活牛、活羊、活豬、更是完全依賴外界。在豆類、番茄、洋蔥、黃瓜、生菜、菌類及其他蔬菜方面,海外也是最主要的提供方。

總的來說,沒有貿易香江是絕對不可能有所發展的。所以對於香江的英國公務員來說,所謂自由世界的廣泛封鎖,本身就是對社會公器們的最大侮辱。

帝國公務員自己不加入走私,已經算是對得起大英帝國多年以來的培養了。至於隔斷香江作爲自由港的貿易作用,那是想都不要想,換多少個總督都沒用。

接下來的幾天,作爲兩地的行政長官,艾倫威爾遜和葛量洪把事情談的七七八八。

香江和馬來亞不但在經濟上可以通過分工的方式,推動彼此發展。在政治上面對倫敦,更加可以採取共同立場,兩人都認爲,海外公務員的利益和本土的官員們認爲的,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因爲聽聞美國人主動提及要和談,艾倫威爾遜帶着尊敬的港督去了一趟教堂,表示爲和平祈願,畢竟戰爭是殘酷的,沒人希望戰爭持續下去。

祈禱做完了。令人尊敬的教士不斷地打着呵欠,完成了這一天讚美上帝的任務。他們像機械地千篇一律地完成了每天例行公事的政府公務員那樣帶着一臉倦容,一個接一個地走進了聖器室。

這些體體面面的神父對宗教的那股子熱情,就像他們身上穿的那身教士服和披肩每天遭到磨損一樣,在日復一日的讚歌聲中漸漸地消失了。

教堂的神職人員中也存在着一般公共機構的通病:某些教士之間平時不說話,有的甚至見面時連招呼也不打。不過,這種情況一般的外來人士都不易發現,因爲表面上,他們在一起時都裝得很團結。比如,見面時總要握一握手,輕輕地拍一下對方的肩膀,甚至還說幾句笑話,或對着同事的耳根說幾句悄悄話。

當然,也有些平時寡言少語的人,做完祈禱,很快便離開了教堂。也有些人沒有告別就走了。

在完成了祈願之後,兩人繼續圍繞着和平什麼時候能夠降臨的話題進行討論。這個時候根據白廳的來的消息表明,美國的和談請求被拒絕。

看來偉大的上帝,一下子就識別出來了艾倫威爾遜這種僞信者,在關鍵時刻施加了懲罰。

“哦,我的上帝啊。”艾倫威爾遜對美國人的和平夢碎,感到了由衷的痛苦。但作爲一個成年人,他已經學會了用笑容來掩飾悲傷。

如果事情到此爲止的話,這不算什麼壞事,但白廳接下里的一條消息,卻讓他幾乎像是被雷劈了的一般,久久原地不同。

葛量洪十分奇怪,難道艾倫威爾遜美國有朋友在,才一直期望和平的降臨?

“哦,沒事!”艾倫威爾遜猶豫了一下,還是把蘇聯在圍着西柏林修牆的舉動,告知了葛量洪,這種事也不應該隱瞞。

“蘇聯人的舉動太惡劣了。”葛量洪義憤填膺的指責着,“這是一種對我們的施壓。”

“也許是吧!”艾倫威爾遜心不在焉的迴應,柏林牆的修建加上西柏林對外界的聯繫已經中斷,導致西柏林市民陷入了恐慌,不少市民逃出了西柏林。

但這其實對艾倫威爾遜來說不算大事,可以說和他無關。但是他清楚的記着,柏林牆可是一九六一年,第二次柏林危機之後修建的。

無論如何不應該在在這個時間出現,除了他之外,只有兩個可能,第一是這個世界上在對立陣營有一個人和他一樣,這個可能性不大。

還有一個可能,他身邊有間諜!艾倫威爾遜想到這,深感小丑就是他自己。

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
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