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小心應付

黃順的如意算盤,就是在曹、孫、劉三方勢力間做到遊刃有餘,左右逢源。現在,一切進展很是順利。

在江東,自己不但有一幫好夥伴,還有陸家勢力爲後盾;在劉備,有諸葛亮在彼,而自己,卻是決計一生追隨諸葛亮的。所以,劉備算是大半個自己人;在曹操,自己也正跟他們打得火熱。

若曹氏與蔡氏矛盾發展到不能調和的地步,十姓勢必要在曹操和劉備間徹底站隊。沒有了模糊地帶,自己也就失去了長袖善舞的空間。

更爲關鍵的是,現在的襄陽,處於曹軍勢力圈中,十姓就算能把曹操勢力趕出襄陽,襄陽一座孤城,在曹軍四面圍攻下,又能堅持多久?

而且,那時的襄陽,勢必成爲曹操首要攻擊對象,這不大大便宜了孫權和劉備那倆小子嗎?辛苦一趟,爲他人做嫁衣,這樣損己利人的事,黃順可不願做。

所以,無論爲公無私,都必須制止這件事,保住蔡氏餘人。

“兄弟,”黃順想通這些關節,臉上一下堆滿笑容,對驚魂未定的曹植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稍有差池,你我可就不是喝酒談心的關係,恐怕只能是戰場之上,刀兵相向了。

但丞相軍令,不能不執行。我想,折衷一下,你立即派人,包圍蔡府,一隻蒼蠅也不讓飛出去。然後呢,你再派人去丞相處確認一下,若丞相確實是要滅蔡氏滿門,你再動手不遲。

你看呢?”

曹植巴不得息事寧人。襄陽可是十姓的地盤,他是曹操的兒子,一旦惹怒了十姓,以後十姓與曹氏誰壓過誰不說,但他自己,卻肯定命喪襄陽,讓人家十姓拿去自己的頭顱祭旗。

“若我爹執意要滅蔡氏滿門,又該如何?”曹植膽怯的問道。

黃順知道曹植在擔心什麼,大方的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你畢竟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就算我們襄陽與你們曹氏變成不共戴天的死仇,我也會保你安全離開襄陽,回鄴城去。”

曹植一下熱淚滿臉,抱住黃順哽咽道:“謝謝,謝謝。”

專使看着二人,這才意識到,襄陽雖然名義是丞相的,但仍牢牢控制在十姓手中。丞相軍令,在這裡,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自己還是夾着尾巴做人爲好。連曹植都先想着如何保命,自己若表現的飛揚跋扈,頭一個犧牲品就是自己。

曹植叫來滿龐,對他說明黃順的意見,滿龐完全贊同黃順的意見,迅速安排了下去。

發生了這樣的事,無論黃順還是曹植,均無心喝酒,略談了談,就各自告辭回家。

黃順回到家,第一時間便把此事告知黃承彥。

黃承彥震驚、悲痛之餘,迅速冷靜下來,驚歎周瑜的算計之妙。

“荊州水軍雖然頗有實力,但畢竟新附之軍,人心易亂。用降兵對陣江東,最怕的就是軍心不穩。

蔡瑁的存在,就是荊州水軍的鎮海神針。周瑜能看出並抓住荊州水軍的關鍵所在,不難,難在他竟然能夠成功的將之拔除!換我爲周瑜,我自認做不到。

現在蔡瑁已死,荊州水軍在戰場之上,即使還存在,也起不了大作用了。江東水軍橫行大江之上,曹軍將壓力徒增。

而且,蔡瑁被殺,還能離間十姓與曹操的關係。若周瑜的計謀更激進些,定會派人來襄陽造謠蠱惑,同時再在江陵散步襄陽已反的流言。曹操擔心荊州不穩,就此放棄大戰,回保襄陽,是大有可能之事。”

黃順被黃承彥的話驚出一身冷汗,若周瑜真如此做了,起碼也能在襄陽造成一片混亂,勢必牽扯曹軍精力,從而爲江東贏得更多勝算。

此時的黃順和黃承彥不知道的是,當初陸遜、徐慎和陸琳三人設計時,還真考慮過這點,只是被周瑜所否決。

周瑜認爲,此計即使能夠瞞過曹操一時,也必瞞不了多久。況且十姓也不是一點火星就炸的魯莽脾性。強行在他們之間架橋撥火,怕是目的未達成,自己先引火上身,性命不保。

黃順心有餘悸道:“如爹所言,荊州水軍的使用,彷彿雙刃劍,既傷敵又傷己。如此看來,曹操先經營荊州,幾年之後,再尋機攻略江東,纔是上上之策。”

黃承彥笑道:“曹操當然知道。只是,他畢竟年事已高,想着儘快掃平天下。還有,你那首詩,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黃順說道:“那眼下,我們該怎麼辦?”

黃承彥沉吟道:“蔡府那邊,此時想必一片混亂。我還是過去一趟,勸勸他們,不要魯莽生事,一切以大局爲重。報仇之事,以後再提。”

黃順一噤,也站了起來,說道:“那我也去曹植那邊一趟,勸他親至蔡府,登門謝罪。以化解蔡氏和曹氏之間的仇怨。”

黃承彥玩味的看着黃順,笑道:“你倒是一門心思爲那曹植考慮。”

黃順說道:“我們十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蔡氏與曹氏結仇,對我們十姓都不是好消息。能化解當然要化解。

曹氏家大業大,即使此戰失利,也不傷筋骨,襄陽還是在他們手中。我們的家在襄陽,與他們打好交道,是必須的。”

黃承彥笑道:“我們六姓可是奉劉備爲主,你如此爲曹氏賣力,劉備怎麼看你?你不是要追隨諸葛亮嗎,不怕他認爲你背叛嗎?”

黃順得意道:“劉備怎麼看我,我纔不考慮,隨他怎麼樣。姐夫這邊好說,雖說我要追隨他,但他畢竟是我姐夫,我辦點離經叛道的事,他肯定能原諒我的。這就是親戚的好處,行動自由哇。”

黃承彥起身欲走,最後甩給黃順一句:“我知道你,想投機鑽營,各處撈好處。這倒是符合你的性子。只提醒你一句:別人也不是傻子,小心玩過了頭,撞個頭破血流。”

第467章 接風宴第1054章 醉臥皇宮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622章 真正主事第1186章 講武堂第510章 鎩羽而歸第107章 馬謖力挽狂瀾第1233章 可以談卻兩難第1267章 諸葛瞻的前途第1045章 議定第821章 論自立第801章 爭辯第295章 火鍋第967章 趁人之危第1033章 周旋第955章 密旨第231章 出使扶余第1181章 代郡戰事第883章 呂蒙舉薦第2章 指點迷津第655章 商議對策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732章 再見司馬懿第947章 襄陽的魄力第346章 借荊州的由來第359章 密議(下)第106章 馬謖以外全拿下第698章 收伏第886章 秉燭夜談(二)第164章 說漏嘴了第1194章 大牢生態第528章 孫氏舊人第554章 黃順談志向第357章 江東動態(下)第1058章 見趙雲第159章 生意上門了第1269章 協商第273章 遠征準備第284章 圓滿解決第31章 負荊請罪第102章 反客爲主論比武第86章 死裡逃生第1158章 大戰起第115章 便宜“夫人”第1173章 說服第578章 丁奉獲勝第56章 錦芳閣風波(下)第940章 進宮第326章 密議(上)第436章 第六感!第910章 激進四族第99章 徐庶投曹的無奈第944章 密旨第1141章 審判第974章 同病相憐第1018章 動作連連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456章 遊戲規則第1035章 運籌第955章 密旨第754章 孤注一擲第5章 上路第25章 曹操背鍋第1150章 糾纏第850章 呼延煌的話第172章 相談歡第729章 再入樓舍第692章 無聊的等待第688章 內侍武學第570章 大有油水第273章 遠征準備第553章 李尚的運作第631章 龐德公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1096章 荊州得失第1155章 攤牌第573章 比拼喝酒第1066章 謀定第966章 得逞第1208章 逼壓四族第108章 挫折後計劃依舊第684章 皇族的王牌第383章 說服曹仁(上)第460章 選址第428章 條分縷析第964章 司馬懿的智慧第817章 馬超來到第475章 出發剿賊第16章 祖淵凱旋第713章 內侍的謀劃第1081章 劉禪出手第1239章 致命證據第358章 密議(上)第843章 大矩子第206章 重騎兵的第一戰第710章 促膝談心第1165章 插曲第1173章 說服第1027章 巢湖戰場第1072章 獻策
第467章 接風宴第1054章 醉臥皇宮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622章 真正主事第1186章 講武堂第510章 鎩羽而歸第107章 馬謖力挽狂瀾第1233章 可以談卻兩難第1267章 諸葛瞻的前途第1045章 議定第821章 論自立第801章 爭辯第295章 火鍋第967章 趁人之危第1033章 周旋第955章 密旨第231章 出使扶余第1181章 代郡戰事第883章 呂蒙舉薦第2章 指點迷津第655章 商議對策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732章 再見司馬懿第947章 襄陽的魄力第346章 借荊州的由來第359章 密議(下)第106章 馬謖以外全拿下第698章 收伏第886章 秉燭夜談(二)第164章 說漏嘴了第1194章 大牢生態第528章 孫氏舊人第554章 黃順談志向第357章 江東動態(下)第1058章 見趙雲第159章 生意上門了第1269章 協商第273章 遠征準備第284章 圓滿解決第31章 負荊請罪第102章 反客爲主論比武第86章 死裡逃生第1158章 大戰起第115章 便宜“夫人”第1173章 說服第578章 丁奉獲勝第56章 錦芳閣風波(下)第940章 進宮第326章 密議(上)第436章 第六感!第910章 激進四族第99章 徐庶投曹的無奈第944章 密旨第1141章 審判第974章 同病相憐第1018章 動作連連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456章 遊戲規則第1035章 運籌第955章 密旨第754章 孤注一擲第5章 上路第25章 曹操背鍋第1150章 糾纏第850章 呼延煌的話第172章 相談歡第729章 再入樓舍第692章 無聊的等待第688章 內侍武學第570章 大有油水第273章 遠征準備第553章 李尚的運作第631章 龐德公第306章 慘烈交鋒第1096章 荊州得失第1155章 攤牌第573章 比拼喝酒第1066章 謀定第966章 得逞第1208章 逼壓四族第108章 挫折後計劃依舊第684章 皇族的王牌第383章 說服曹仁(上)第460章 選址第428章 條分縷析第964章 司馬懿的智慧第817章 馬超來到第475章 出發剿賊第16章 祖淵凱旋第713章 內侍的謀劃第1081章 劉禪出手第1239章 致命證據第358章 密議(上)第843章 大矩子第206章 重騎兵的第一戰第710章 促膝談心第1165章 插曲第1173章 說服第1027章 巢湖戰場第1072章 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