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

高俊還記得大學上人力資源管理課的時候,教材上的那個案例:二戰期間,英美盟軍曾經對德國城市漢堡進行長達數週的狂轟亂炸,市內建築被摧毀近八成,工廠被盡數破壞,但是轟炸結束後當天漢堡就恢復了水電供應,六天後恢復了市內公共交通和郵政服務,十三天後恢復了無線電通訊,一個月後工廠全部復工,三個月後已經恢復了經濟的八成水平。

這自然不是漢堡有什麼靈丹妙藥,而是工業化社會的結構與人力積累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只要架子不倒,注入一定的資金之後就會重新活躍起來,自動填充被削去的血肉。

眼下高俊覺得壽張縣現就是這種情況,糧食到位之後,壽張縣就重新“活”了過來。

儘管在之前遭遇了巨大的苦難,但是戰爭結束之後,農民們重新跑到地頭察看農田的情形,災民們繼續在何志也的領導下幫工,由組織的伐木,燒磚,造頗黎器。

押剌百戶小學第一屆學生正式畢業了,並且進行了期末考試,所有學生的成績都完全合格,由高俊親自爲他們簽發了畢業證書。而何志也立刻就把這些小學生叫了過來,當成了壽張縣公廨的辦事員。

所以,沒過多久,全縣城的人都看到了這些在街上亂跑,在田間地頭找人搭話的小辦事員,有關農田損害的統計、有關財產損失的統計、今年收成的預期、工商業經營的統計數字被一點一點的彙集到何志也那裡。

新的辦學熱潮悄然興起,把糧食分給學生,因而凍餓而死的楊鉉被追尊爲烈士,由翟呈信帶頭,全城的文人儒生一齊拜祭,何志也專門撥款,在壽張縣城內建立了一處褒忠祠,將所有戰死軍兵和像楊鉉這樣的烈士的牌位集中到這裡,派人按時祭掃,每年清明之際,全縣各管學的學生都要來此拜祭。

除去普通的管學之外,還有幾所特殊的學校被建立起來。

繡工學校,校址就在小山墩堡村紇石烈家的那個大宅院,雖然名字叫做繡工學校,但是眼下,繡工已經成了護士的代名詞,這所學校事實上是培養護士的。

在這次的戰爭中,高俊明顯感覺到醫療力量的不足,潘瑩的死和死前的那句話對他們的觸動也太大,這也是他們急於辦繡工學校的原因。

一開始,幾乎沒有女孩子願意到學校來上課,大家都有些擔心風言風語,但是很快就有人發現:女孩子們都想嫁給軍兵,而偏偏軍兵們對繡工的制服有着不言而喻的神往,所以姑娘們紛紛報考。

內務學校,張成武的治安隊在整次壽張縣糧荒期間表現上佳,何志也已經有計劃,將治安隊整編成內務部,學校就是將治安隊員提升爲內務部幹部的搖籃。

學校分爲公安科、消防科、信息科、遞信科等部門,幾乎三分之一的治安隊員都被挑選到學校中,這所學校的校址就位於文太公的莊園。

稅務學校,這裡面的學員是從小學畢業生當中找出來的,何志也準備用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代替過去下鄉的胥吏,提高收稅的效率,減少中途的損失。

按照何志也的計劃,稅務分爲四部分:農業稅、工商榷稅、物力錢、雜稅。農業稅按照既定標準:夏稅每畝取麥三合,秋稅每畝取粟五升,納秸稈一束,每束十五斤。種植的蔬菜等經濟作物不用繳稅,如果是專門的菜農用去賣菜的,則按照商稅辦理。

工商榷稅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工稅,分爲佔地稅和營業稅,佔地稅每畝每年錢一貫,營業稅按兩分收取,也就是2%,礦業免稅(反正壽張縣沒礦)。

商稅中,貨物交易三分計稅,也就是按照3%的額度徵稅,但是物資跨縣移動還要收取關橋稅,同樣三分計稅,不拘遠近只收一次。

服務業則是五分計稅,酒樓、商鋪都是如此,但是有兩樣地方特殊——妓院和賭場都是二成抽稅,也就是20%的額度。那還不能禁賭禁黃的時候,只能採用這種方式殺一殺風氣。何志也甚至覺得自己終於有條件做一個社會試驗:適量的黃和賭對社會治安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

到縣城賣花的小姑娘、抱着一罈子雞蛋想要換點兒鹽的農民、從外地過來的戲班子在進城之前就會拿到收稅單,只有完稅蓋章之後才能出城——但是何志也也下達命令,交易額在五十文錢以下的交易不用納稅,所以抱着雞蛋的農民伯伯笑逐顏開的帶着鹽回家了。

在鄉村裡面東走西闖的貨郎們也不要交稅,但是何志也也有要求:貨郎們不允許佔地經營,這都意味着他們不可能趕着馬車,只能挑着扁擔去做生意,避免大戶商家借這個漏洞來逃稅。

榷稅是針對鹽、鐵、茶、酒、銅等物品的專賣制度,根據何志也的法令,這幾樣東西不準民間自主經營售賣,只能由官方代理,定價權也掌握在何志也的手裡。

從河北運來的工匠都被高俊何志也集中起來,用以打造軍器和農具,這些作坊現在還都是官營的,生產出來的農具和軍器也被高俊和何志也全盤接收,用來補充前一段時間的消耗,而多餘的農具則被何志也積攢起來,準備在災民返鄉的時候租借出去。

老鐵匠孫大剛,從十三歲第一次到火爐旁邊,已經當了三十六年鐵匠了,沒想到眼看到了知天命之年,卻遇上這麼大的災禍,家裡的把式全都不要了,匆匆忙忙帶着妻子兒女逃命,結果全家都被黑韃擄了去,多虧高俊率兵及時趕到,將自己解救出來,所以孫大剛決心跟那些簽約後早就來到壽張縣的鐵匠一樣,主動的安家到壽張縣。

作爲鐵匠界的老資格,孫大綱對自己的手藝相當有信心,兩個兒子一左一右的幫工,引得經過的人陣陣喝彩,無事可幹的一災民們聚集在鐵匠鋪周圍,討論的最多的就是回家的事。

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七章 牛(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無標題章節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
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七章 牛(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七章 失敗(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九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無標題章節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