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

“郎君可聽說過‘見牛蹊田’的典故?也許確有父母有錯,但是因此就以法律的強硬手段對付他們,未免顯得不近人情,甚至人倫喪滅,法律既然以仁德爲基礎,就應該尊上下之位。上位者縱然有錯,以刑律懲治之,未免使得上下不分,尊卑不明,則下位者心生怠慢。”陳庾說。

“上位者又不是天生註定的上位者,都鬧到以法律懲治的地步了,這上位者還配上位嗎?有些父母不配爲父母,有些師長不配爲師長,而有些所謂的父母官,也應該遊街示衆。以刑罰懲治這樣的人,無損於上位者的尊嚴,反倒是任由這些人侵害魚肉,會讓百姓與我們離心離德。”高俊還沒來得及說話,何志也已經搶先反駁:“以法律規範上下之位,則上下只爲更有權威,倘若只是揮舞着仁德的旗幟,卻侵害下位者,那麼總有一天河流淤塞,道路以目,就會揭竿而起,一片糜爛,讓咱們死無之地呀。”

這赤裸裸的恐嚇,讓在場的人頓時寂靜了一片,

元好問再次拱手發言:“郎君所說的倒也不錯,但是僅僅依靠法律就能維護每個人的權利嗎?我想郎君還是有些想當然了。倫理綱常,天地一氣所化,自有其成理,聖賢代天立言,著書立說,因而成道。所以這理滅不得,掩不得,僞飾不得,自是如此。而法律乃是今人所造,其中有曲折不盡,義理不明之處,被人曲義解釋,妄起爭端,從中漁利,想當然也。”

張亮也隨即說:”聖人云法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故有其理。但知法而不知榮辱,必然以法害生。況且法條反覆何止百千,尋常細民不能全解,只有頌師,上下其手,則更爲害民。父母子女一倫,師長學生一倫,如果都用刑名限制住了,則子女不尊父母,學生不畏師長,只以法律齟齬,教化行不得了。”

高俊點了點頭,在座的都是整個金朝有名的飽學之士,確實都非浪得虛名,居然在這個時代就遠遠的遇見了一力強調法律後會發生的事情。

兩個人一個強調了法律本身的侷限性,另外一個人則着重闡述訟棍,還談到了法律對傳統倫理道德的衝擊,以及人與人關係的異化,能夠在現在提出這樣有預見的說法,確實算得上眼光卓越。

其實他們說的很對,就連高俊也知道,也許法治是通往現代化的唯一之路,但法治絕對不是未來。和民主一樣,這只不過是尚且湊合能夠延續得下去的制度,但是遠遠談不上百世不易之道。

在高俊所來的那個時代,有一個團體猛烈的鼓吹法律的神聖意義,彷彿這是世間一切的標尺,同時又將不懂法律的人斥作是羣氓,卻恰恰忘記了法律的神聖性就源於這廣泛的羣氓的支持和理解。這些人不斷增加法律的複雜度和覆蓋面積,以謀求本集團的利益,管理世間的不再是法律,而是這些掌握了法律解釋權的人。他們把法律擡得神聖無比,趁機也將自己裝飾的鮮花亮麗。

這樣一羣人,正是在南宋末年侈談理學卻投降蒙古,明朝末年高呼心學卻剃髮投降,清朝末年大吹西學,而爲洋人的侵略鼓吹解釋的人。

而法律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之後,對傳統人文道德的衝擊更是時有耳聞,這點不需要去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每天注意一下報紙版面的花邊新聞就可。

然而,就算是有這麼多理由,高俊也絕不能鬆口,只有當你實現餐廳自由的時候,纔有資格討論整日價吃高熱量食品是不是危害身體。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法律能不能深入家庭,而並非法律是不是萬舉萬全!”高俊並不同意兩人的說法:“法律的問題固然確有其事,但是因此就認爲法律不能深入家庭,那就更是大錯特錯了。

法律有錯,這並不假,訟棍害民,應當嚴懲,但是因此認定法律無用,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在涉及家庭的法律上可能會出錯,也可能有訟棍,那麼,稅法、軍法、吏法、盜法難道就沒有錯,就沒有訟棍了嗎?是不是應該一起去除?”

也許是對這樣的對話已經逐漸感到厭煩了,高俊用不容懷疑的語氣說:“法律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縱然沒有法律,那些有害人倫的人也照樣會依靠別的東西——那些爲了爭家產,父子兄弟反目,因而爭訟於衙門的人,倘若沒有法律管他,就不會抄起棍棒刀劍,相害相傷了嗎?我絕不允許因噎廢食!”

這是高峻極少數強力反對下屬的說法,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

但是高俊並沒有多做解釋,眼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張亮已經被預定爲最新的登州防禦使,而元好問大方的爲高俊題寫了軍報的題頭之後,在諸多人的軟磨硬泡之下,也參與了太平軍軍報的編輯工作。

元好問之前在登封向何志也推薦了不少士子,這也是目前高俊下屬文官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人大多和元好問有舊,得知元好問來到太平軍這裡,也紛紛來信與之相問候。

元好問將這次爭論原原本本的記錄下來,並且與這些人加以探討,而大家的觀點也出現了分歧,很是熱烈討論了一陣,元好問萬萬想不到,自己以後將會與很多有學之士組織起來,專門討論這類問題。

甚至於在未來新建立的王朝中,也有這個機構的一席之地,專門負責意識形態的探討與構建,成爲整個國家改革的理論中樞。

高俊已經和登州之人約好了入城日期,張林的軍隊蝟集登州、龍門山兩地,約定在同一時間投降。

屆時,遼東海道和丘處機,這兩個高俊現在汲汲追求的東西都會展現在眼前。

而且河北義軍的分裂也愈發嚴重,各方面互相攻伐,已經不能阻礙蒙古人繼續南下。

去年的大名府之戰,高俊幹掉了者勒蔑,已經引起了蒙古人的仇恨,現在一支蒙古偏師自清滄南下,顯然是大規模入侵的前奏,這下好了,河北義軍分裂,不能阻擋蒙古人,可以預見,蒙古大規模入侵山東已經近在眼前。

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尾聲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尾聲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
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尾聲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尾聲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尾聲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