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鑄爐(上)

商人們還聽不到何志也可怕的預言,此時絕大部分商人都已經對根據地作出了妥協,同意按照契約制來建立紡織廠,選址工作已經做好,資金也已經就位,各項措施都在進行當中。

代表根據地機關出資,並且實施管理的自然是流泉院和鄭迎,他們想辦法湊了幾名有相關經驗的工作人員過來,與商人們派遣的工商管理人員一起管理這家紡織廠,並對其實施監控。

由於紡織廠的規模很大,因而可以採用不少省時省力的超大型設備——雖然從21世紀的角度來看,連鄉鎮企業都比這個氣派——根據估算,每天所產的布匹應該在6000反左右。

流泉院爲了這件事就幾乎派出了所有人手,因此,當高俊向何志也要求派遣流泉院的工作人員,幫助他鑄造第一批錢幣的時候,鄭迎只能親自出馬。

按照年初時孔元政的規劃,今年根據地是不鑄幣的,但是纔打了這麼幾場仗,需要穩定人心,對軍兵進行一定的考察,也是爲了給明年鑄幣提供技術積累,高俊還是開始佈置鑄錢的工作。

按照高俊的要求,這次鑄錢主要是給軍兵的賞錢,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實驗根據地目前的鑄造工藝,所以要力求精美,批量化生產,保證良品率。

總而言之,就是把根據地現在有的沒的都給爺用上,讓爺看看根據地現在究竟能把錢造成什麼樣。鄭迎很快就領會了高俊的意圖,因而讓其他工作暫時靠邊,挑選了一批精兵強將過來。

按照六條政綱所說的要求,高俊親自規劃,根據地要鑄造銀幣。

這一點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不少人年輕的時候還是見過銅錢的,但是自從戰事起來,從前越發少見,就算是有大部分人也都用於窖藏,極少使用。

因而高俊確立了一步到位的原則,從現在開始打下銀本位的基礎,鑄造合適的銀幣,並且以後以銀爲本位發行紙幣。

原材料是不用擔心的,在幾次戰鬥中都有所繳獲,現在高俊所持有的銀多達600斤。

但是鑄幣所要使用的工具和工匠則讓人頭痛,小爐匠不少,但是從來都沒有幹過這樣的活,對於鑄錢都是兩眼一抹黑。

正當高俊已經做好了花點冤枉錢,進行積極試錯時,卻在戰俘營那裡得到了好消息:通過篩查,發現戰俘裡面有曾經始寶丰監的工匠。

金朝是在建國近五十年之後纔開始鑄錢的。正隆三年,海陵王在中都設立寶源、寶丰監,在京兆府設立利用監鑄錢。後來金世宗又在河東加了兩個鑄錢監,但是不久後又撤銷,寶丰監還是金朝鑄錢最久的單位之一。

根據高俊的瞭解,由於銅料不足,鑄造出來的銅錢始終數量不夠,一直無法滿足市場流通的需求,在此時期,社會交易依舊主要依靠交鈔。

事實上,金代銅錢在工藝上是水平較高的,只是成本過高,得知手下居然俘虜了能夠鑄錢的工匠,高俊也不由得連聲大呼:“真是天助我也。”

有了工匠,並且在工匠的指導下搭建了合適的鑄銀爐,下一步就該探討具體的鑄造方案了。

在工作中,鄭迎等人感覺到了高俊的特殊習慣,他從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決策,而是在關鍵領域都要依賴相應的人才。在鑄幣問題上,就把工匠全都叫到自己身邊,共同討論,詢問可行性方案,聽他們介紹鑄造銀幣的基本原理。

這種在專業領域上依靠專業人才的工作作風,後來深深的影響到整個根據地工商業系統。

我國古代多用銅錢,由於銅價較低,因而銅錢極少單獨使用,大多成串,再加上有加工的需求,所以一般使用外圓內方的形狀。但是銀幣與之不同,作爲貴金屬,銀幣經常單枚使用,所以只需鑄造小小的圓形硬幣就可以,內部不用打孔。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高俊卻持反對意見,儘管鑄造內孔會略微增大成本,但高俊依舊建議,在銀幣上使用類似於銅錢的形狀,同樣實行外圓內方。

工人們雖然不解其意,但是既然高俊堅持這麼做,這也不算是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

對於高俊來說,圓圓的小硬幣未免太不中國風了一些,儘管要鑄造銀幣,但他依舊希望使用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錢幣樣式。

最後定下這次犒賞軍兵的銀幣規格,類似於小平錢,裡面有方孔,在上面鑄造“天王酬功”四字,背面有花闌圖形。

而鑄錢原料也經過了幾輪調整,最後確定是92%的銀和8%的錫。

鑄錢工匠們很快就造了幾個試用的錢範,澆鑄了二十多個樣品,終於確立了銀幣的規格,最後定下的銀幣周長爲7.62分,相當於2.41釐米,而重量則剛好控制在5克。

新出的樣品外形精美,字跡清晰可見,表面看上去整潔光滑,讓高俊愛不釋手。

但是在鑄造方法上,還是有不小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是使用範鑄法還是翻砂法。

範鑄法算是老工藝了,從商周時期鑄造青銅器就開始使用,技巧相當成熟,但是目前來看,效率要低一些,而翻砂法則是在唐代的時候纔出現,利用沙箱進行鑄造,一次可進行一箱。

但是工匠們也有疑慮,因爲翻砂法的工藝品質實在不大好保證,宋錢質量低劣,也和過於趕工期,翻砂法使用不當有關。

這批錢有着特別的紀念意義,如果使用翻砂法,結果把錢鑄壞了,那可不大妙,這幾位還都是俘虜之身,要爲自己的項上人頭考慮。

但是在深入瞭解之後,高俊最後還是敲定了翻砂法,以後是要大量鑄錢的,應該使用這類方法,工藝可以改進,不用怕失敗,反正銀子就在這裡,跑不了。

“說起來,這些改進還是源於郎君,郎君寫的那些課本,我也略微看了一些,有關燃燒的說法倒是有趣。如此說來,高爐的風箱乃是要爲爐內增添氧氣,使得燃燒更旺。”

“確實如此。”

“這次改造主要在路口這邊的導熱管,郎君請看,以往的高爐排出去的熱氣是廢氣,而風箱進來的是冷氣,因而對高爐的溫度也略有影響。我以前就曾想用排出去的熱氣導回爐中,使之更加灼熱,但是爐火卻往往變小。這次我們用排出去的熱氣來加熱風箱的管道,進入爐中的空氣本身就已經極爲灼熱,因而高爐就更炙熱。”

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尾聲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四章 狗(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遲疑(上)尾聲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
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尾聲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四章 狗(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遲疑(上)尾聲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